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計篇第一(2)

華杉詳解

這是孫子對“將”的人格排序,他把“智”排在了第一位,而“勇”則屈居第四。孫子是強調智將而非勇將。因為孫子的價值觀,是先勝后戰,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首先是強調用智。人們常說智勇雙全,孫子則在智勇之間,又加上了信和仁。怎么解呢?

什么是“智”?

杜牧注解說:“先王之道,以仁為首。兵家之流,用智為先?!敝悄茏R權變,識變通。

申包胥說:“不智,則不能知民之極,無以詮度天下之眾寡。”了解自己的力量極限,衡量天下大勢,謀計于廟堂,變通于戰場,都要靠智。

但智信仁勇嚴不是簡單的排序,更不是獨立的存在,必須五德俱備。

賈林注解說:“專任智則賊,遍施仁則懦,固守信則愚,恃勇力則暴,令過嚴則殘。五者兼備,各適其用,方可為將帥?!?

梅堯臣說:“智能發謀,信能賞罰,仁能附眾,勇能果斷,嚴能立威?!?

王皙說:“智者,先見而不惑,能謀慮,通權變也;信者,號令一也;仁者,專撫惻隱,得人心也;勇者,循義不懼,能果毅也;嚴者,以威嚴肅眾心也。五者相須,缺一不可?!?

這是各家對“智信仁勇嚴”的注解。

什么是“信”呢?

杜牧注得準確:“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賞也。”信,就是賞罰分明,每個人都非常清楚,犯什么錯受什么刑,立什么功受什么賞。

秦滅六國,就靠一個“信”字。這個信,不是對六國之信,而是對秦人、秦軍之信,就是完全以軍功封爵。什么叫取敵人“首級”,就是取敵一首,升爵一級!從詞語上把賞罰標準植入了,一顆人頭不叫一顆人頭,叫一級爵位。秦國人誰不奮勇爭先呢?

商鞅變法,就是從立信開始,所謂立木取信,在都城南門豎一根木頭,貼一張告示,誰把這根木頭背到北門,賞十兩金子。沒人信。提到五十兩!有人試一試,真得了五十兩黃金。從此政府說啥,人民都信。

信,則民心民力可用。不信,則民心民力皆不可用。

信,有賞罰分明之信,也有默契之信。因為很多時候你不是最高統帥,不是國君,不掌握賞罰的全部權力。但是你也是一級領導,也要帶兵打仗。這種情況,西點軍校有一條對領導力的要求——

心里裝著對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讓對方清楚這一點。

所以信不僅是一種機制,更是一種人格力量。首先你心里要裝著對方,這點很本質。心里沒裝著,就沒法真信。其次你要有能力讓對方知道。別你裝著他,他卻不知道,他跑了。

第三講“仁”。

杜牧注解說:“仁者,愛人憫物,知勤勞也?!?

“愛人憫物”,四個字很本質,要愛人,還要憫物。愛惜公物也是仁,用什么東西不愛惜,隨意浪費,也是不仁。你加班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不關電腦,不關空調,甚至忘了關燈,這也是不憫物,不仁。

仁,還要勤勞。申包胥說:“不仁,則不能與三軍共饑勞之殃?!鳖I導者不能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也是不仁。

仁,就是愛兵如子。吳起那個著名的故事:一個士兵腳上長瘡化膿了,吳起埋下頭就去用嘴給他吸。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大哭。有人問:“將軍對你兒子那么好,你哭什么呀?”母親回答說:“當初我丈夫就是腳上長瘡,吳將軍用嘴給他吸,他就感動戰死了?,F在我兒子肯定也不要命了呀!”

“勇”,杜牧注解說:“勇者,決勝乘勢,不逡巡也。”

勇,就是決謀合戰,當機立斷,勇往直前。逡(qūn)巡,是遲疑,退讓。兵家說某人“好謀無斷”,老是在謀劃,就是決斷不了,為什么?沒有勇!這個在實際工作中也常見。我們有時候說某人“定不了事兒”,他瞻前顧后,遲疑不決,跟他的人都著急,這就是沒有勇。

沒有勇,一是決斷不了;二是好不容易決定了,執行又不堅決,老想縮回來,最后真把自己縮沒了。無論做什么事,要有犧牲精神,向死而生。雖然我們的立意是先勝而后戰,但世上從來沒有百分百必勝之事,沒有勇,就做不成事。

“嚴”,杜牧注解說:“嚴者,以威刑肅三軍也?!?

這就是為什么古來名將一出兵就老是找碴兒殺人立威,最好是殺皇上的親信,殺那些自以為“有靠山”的人。孫子殺吳王寵妃,司馬穰苴(ráng jū)殺皇上親信莊賈,都是這個套路。而每次出兵總有人要被殺,就是因為這些人不讀書啊!

認為自己有靠山的人,在變革整頓,或打仗出師的時候,最容易被拉出來祭旗,因為整肅這種萬眾矚目、地位顯赫,對國家又沒有實際價值的人,既能立威,又對國家沒損失。所以做人,靠什么不要靠靠山。你的靠山跟別的山稍微磕碰一下,你就粉身碎骨。你以為你是山的一部分,但一陣風就會把你刮下山崖。如果靠山倒了,那更可怕,靠在那山上的人全被活埋。所以君子行中道,靠自己的獨立人格、獨立價值安身立命,遵紀、守法、知止。找靠山,是小人之心,也就只能是小人的命。

“智信仁勇嚴”,說來容易做來難。怎么辦呢?

曾國藩書生帶兵,每天翻《孫子兵法》,“智信仁勇嚴”,對照自己,從來沒打過仗,哪有什么智!信、仁,能湊合。勇,自己倒也不貪生怕死,但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再勇也猛不起來。嚴,他做到了,他認為天下大亂,是積了“幾十年該殺未殺之人”,“殺人如麻,仁義行天下”,殺他們就是對人民最大的仁義,最后得了個“曾剃頭”的綽號。

那智和勇怎么補呢?怎么看自己都差得遠,手下的農民將領,更是不行,他后來總結出兩個字:廉、明。

孫子的將道是“智信仁勇嚴”,曾國藩加了“廉明”二字。他說,士兵對將領是否足智多謀、能征善戰沒法要求。但是人人都盯著自己的利益,對將官在銀錢上是否干凈,對下屬保舉提拔是否公平,就十分在意。你不貪錢,他就服你。所以“廉”就是賬目公開透明。清廉服眾,腐敗的軍隊打不了仗。自己清正廉明,但對下屬的小款小賞,又常常放寬,讓大家時常得點好處,這就人人都服你,愿意跟你。

“明”,就是要把下屬的表現一一看明。臨陣之際,是誰沖鋒陷陣,是誰隨后助勢,是誰拼死阻擊,又是誰見危先避,全部看明記清。在平時,每個人辦事的勤惰虛實也逐細考核。這樣獎懲就能及時準確恰當。

作為將領,是否身先士卒倒在其次。因為你往往是在后面指揮,不是在前面沖殺。最重要的甚至也不是計謀高超,指揮若定,而是分配公平,誰有什么功勞你都清楚,都能準確衡量賞罰,則個個放心,人人奮勇,都給你賣命。

所以做領導的,不要只關注事,要關注人。不要事情辦好了就萬事大吉了,要對在辦這事的過程中,你手下每個人發揮了什么作用都非常清楚,并能作出獎懲,你的事才能越辦越好。

有一個說法,說共軍將領是喊:“跟我上!”,國軍將領喊:“給我上!”這是傳說,是誤區。你沖最前面,死掉了,誰指揮呀?大家找誰論功行賞呀?下一步跟誰呀?這都是講故事。

項羽是沖鋒陷陣、身先士卒,劉邦就是只管論功行賞、論過處罰。作為領導者來說,站在后面把每個人的功勞過錯看得分明,并賞罰準確,比身先士卒,要重要得多得多。

曾國藩說,以“廉明”二字為基礎,“智信仁勇嚴”可以積累而得。沒有“廉明”的基礎,自己不能服眾,賞罰又不準確,“智信仁勇嚴”也是空的。

為將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軍法

原文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華杉詳解

“道、天、地、將、法”五事,“法”在末位,一般人不太重視,簡單以軍法嚴明視之。事實上,這一條技術含量太高了,為將者大半工作都在這兒,交戰倒是就那一下子。

曹操注解說:“曲制者,部曲、幡幟、金鼓之制也;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者,主軍費用也。”

“曲制”是組織架構、部隊編制、指揮系統?!肮俚馈笔侨耸轮贫取!爸饔谩笔俏镔Y管理和財務制度。

“法”,是管理,是管理辦法。管理在現代社會成為一個專業詞匯,而現代管理學,就脫胎于軍隊的管理。

一個組織架構,技術含量就太高了,就像搞企業,一個公司大了,管理跟不上,就一定會崩潰。業務發展速度快了,組織架構就經常整不明白,到處都是些莫名其妙的編制。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搞一次組織變革,搞成功了,活力迸發,搞不成功,就又趴下了。

今天中國改革成立這么多小組,就是“曲制、官道、主用”都有變化,用跨部門的組織協調機制,來推進變革。

我們常說一個英雄是“雄才大略”。張學良評價他爸爸和蔣介石,他說:“我爸爸是有雄才無大略,蔣公是有大略無雄才。”

此言準確!張作霖一代雄才,但沒有政治高度。蔣介石有綱領,但才干又弱一些。

“道、天、地”,是大略;“將”和“法”,則是雄才,能組織、動員、駕御、推動。

我們看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雄才大略兼備。而雄才又比大略重要。因為大略可以問別人,可以請顧問,而雄才只能在自己身上。只有雄才,沒有大略,也可成為大企業家。只有大略,沒有雄才,在古代就做謀士幕僚,在今天就開咨詢公司吧。

歷代開國者,都是雄才君主和大略謀士的黃金搭檔,如劉備與諸葛亮,朱元璋與劉伯溫,劉邦與蕭何。

所謂“道”,就是軟實力

原文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華杉詳解

對以上五事,“道、天、地、將、法”,進行比較,比較七個方面,第一是“主孰有道”,哪一方的君主有道。

“主孰有道”,前面說的是“令民與上同意也”。要上下一心同欲,就要共享勝利果實,對民眾政策得當,對部下舍得封賞。

歷代注家都拿韓信在劉邦和項羽之間作的選擇作這一條的注解。

劉邦問韓信,你怎么不跟項羽跟我呢?韓信說,項羽對人民殘酷,對部下不舍得封賞,大印刻好了,在手里摸來搓去,邊角都磨圓了,還不舍得拿出去,恨不得再收起來。主公您就不一樣了,對民眾約法三章,對手下封賞放權。

劉邦舍得花錢是沒說的。這鬧革命,天下本是別人的,怎么開支票,都是別人出錢。不過劉邦對已經到自己手的錢也不含糊。陳平幫他干臟活收買敵方將領,劉邦向來是隨便花錢沒預算的,取得最后勝利時也一樣。宣布政策時說得項羽首級者封萬戶侯。項羽烏江自刎的時候,看見包圍他的人里有一個改投劉邦的老部下呂馬童,說:“呂馬童,老朋友哈!我的人頭送給你了!”說罷抹了脖子。呂馬童旁邊的人可不聽他的,上去就搶尸。最后有五個人一人割了一塊,到劉邦那兒爭功。劉邦根本不問到底是誰,五個人都封萬戶,結了。

劉邦的“道”,是對手下,激勵機制上有道;對民眾,政治上有道。在政治上,他更是甩開項羽幾條街。劉邦最先攻下秦國,他財寶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沒有住秦國宮殿,而是封存府庫,還軍霸上,給秦地人民約法三章,法令就三條:“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其他秦國嚴刑峻法,一概廢除。所以秦地人民愛戴他,愛得不得了。在以后楚漢相爭的歲月中,他始終得到關中大后方的全力支持。

項羽呢,他趕走劉邦后,引兵屠戮咸陽,之前投降的秦王子嬰,劉邦沒有殺,項羽把他殺了,財寶美女裝車運走,還一把火燒了秦國公室,大火燒了三個月才熄滅。那地方已經平定了,還殺人干什么呢?就是為了搶人家的子女金帛。所以項羽一開始,就不懂得要天下,他就是要財寶,要美女。

項羽搶了秦國的財寶美女,把秦國一封為三,封了三個人在秦國稱王,這就是今天還說陜西是“三秦大地”的由來。他封了哪三個人呢?就是三位投降他的秦將: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個人有什么事跡呢?他們帶了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項羽把二十萬秦兵全部活埋,只留了他們三個。所以秦國人對這三個出賣了二十萬家鄉子弟,自己取得榮華富貴的家伙,是恨之入骨。項羽封在秦國的人,應該承擔帶領秦國軍民,把劉邦擋在漢中的戰略重任,他們怎么能勝任呢?

所以在“主孰有道”這一條上,項羽一開始就遠遠地輸給劉邦了。

歷史再往上,第一個有道的是商湯。他蓋房子挖到一具無名尸骨,莊重地禮葬了。天下人都知道了,紛紛傳說:商湯對死人都那么尊重,何況活人?他看見農民捕鳥,四面圍網,就下令只能圍一面,不要趕盡殺絕,留三面生路。天下人又傳說:商湯對動物都那么好,何況對人!

這樣當他開始征伐,伐東邊之國,西邊的人民就有意見了:怎么不打我們?。?!伐西邊之國,東邊的人民又有意見了,人人盼著他來統治。

所以有道,是軟實力。劉邦有軟實力,項羽全是硬實力。有道就是儒家的王道,是巨大的號召力。孟子講王道和霸道的區別,說霸道需要大國,需要地盤實力,地方千里,帶甲十萬,有多大實力,就霸多大地盤;王道則不需要,小國也可行王道,得天下。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都是諸侯小國,行王道而天下歸心。

孟子之言,對我們事業小的人很有啟示。王道不是王者之道,是如何成為王者之道。

“主孰有道”,你有沒有道?你的老板有沒有道?

“五事七計”,而后知勝負。知勝負,而后舉兵決戰

原文

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汶川县| 化德县| 万荣县| 黄石市| 同德县| 如东县| 甘洛县| 会东县| 朝阳区| 鄂托克旗| 罗江县| 曲松县| 莫力| 民勤县| 万山特区| 榆中县| 原平市| 香格里拉县| 馆陶县| 房产| 辰溪县| 上饶市| 仙居县| 荣成市| 维西| 托克逊县| 乐山市| 鄢陵县| 招远市| 西乌珠穆沁旗| 老河口市| 芜湖县| 区。| 晋宁县| 宜兰市| 黎川县| 尤溪县| 屯门区| 长海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