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圖解母嬰版)
- 冀連梅
- 517字
- 2019-01-03 01:20:14

有關喂藥的常見問題
做好準備工作,喂藥更加順利
Q&A 在給寶寶喂藥前,需要做什么準備?
給寶寶喂藥,要小心謹慎,先做一些準備工作,會讓喂藥過程更順利。
◆固定專人給寶寶喂藥,以免重復用藥。
◆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和醫(yī)囑。給寶寶用任何藥品之前,媽媽都需要在明亮的光線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和醫(yī)生的醫(yī)囑,仔細核對藥品有效成分、適應證、給藥途徑及給藥劑量等重要信息,以避免看錯信息,給錯藥量。
◆請他人協(xié)助。給寶寶喂藥,尤其是給2歲以內的寶寶喂藥,是一件大事,最好請家里人幫忙協(xié)助。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復核一遍用藥信息,以免用藥錯誤;二是抱住寶寶,避免因為寶寶掙扎,導致吐藥或嗆咳。
◆固定寶寶的手腳。如果寶寶在1歲以內,喂藥前最好用毯子把寶寶的手腳包裹起來,防止他亂抓亂動。
喂藥姿勢不對,容易造成嗆咳或窒息
Q&A 給寶寶喂藥的正確姿勢是怎樣的?
喂藥時,媽媽最好采取坐姿,讓寶寶半躺在媽媽的手臂上,以避免藥物誤入氣管造成嗆咳或者窒息。
喂藥最佳時機有講究
Q&A 3歲以內的寶寶為什么不適合吃“藥片”?
因為寶寶的吞咽功能還不完善,片劑或膠囊容易嗆入氣道,造成寶寶窒息。寶寶應該優(yōu)先選擇兒童專用劑型的藥品,比如滴劑、糖漿劑、顆粒劑、溶液劑等。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藥品市場上兒童劑型缺乏,很多時候,不得不拿成人的片劑和膠囊減量后給寶寶服用。在喂藥前,媽媽需要做好功課,學會把藥片切開和碾碎的方法。
Q&A 哪些藥應該飯后吃?
有些藥物需要在飯后服用,可以減輕胃部不適,增強藥效。
◆對腸胃刺激較大的藥物。比如潑尼松(強的松),最好選擇在飯后給寶寶服用,胃里有食物可以降低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脂溶性藥物。比如寶寶常服的維生素D滴劑就適合在飯后給寶寶服用,吃飯時攝入的油脂能幫助吸收藥物。
◆益生菌類藥物。腸胃中的食物能夠提供給益生菌足夠的營養(yǎng),以便讓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如阿莫西林,飯后吃有利于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蒙脫石散飯前服用
蒙脫石散是緩解腹瀉的藥物,需要在寶寶空腹時單獨服用。因為蒙脫石散是一種礦物質粉,可以在腸道中吸附病毒和細菌,在排泄時將病原體帶出體外。如果在飯后服用或和其他藥物同服,則會吸附食物或藥物而影響療效。因此寶寶服用蒙脫石散前后一小時,最好不要進食其他食物。
藥物劑型不同,喂藥方式有別
Q&A 怎樣把成人用的片劑減量喂給寶寶?
醫(yī)生給寶寶開成人用的片劑時,往往要求給寶寶減量服用,如果單純用刀切1/2或1/4片,難免切偏了,不容易準確,建議把片劑整體研成粉末,然后等量均分粉末,再遵醫(yī)囑用量給寶寶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用的片劑研碎后一般口味都不好,建議混在輔食里給寶寶服用。但要求必須飯前服用的藥不能這樣做,因此拿到藥后,首先要和醫(yī)生或藥師確認藥物是否可以和食物同時服用。
Q&A 怎樣給3歲以下的寶寶喂硬膠囊?
需要打開膠囊,將里面的藥粉等量均分后給寶寶服用。有些膠囊打開后不能研磨和溶解,需要直接喂給寶寶,比如抑制胃酸的洛賽克(奧美拉唑),它是小顆粒狀的腸溶劑型,研碎后就達不到腸溶的效果了;有些膠囊打開后要研磨一下,比如治療流感的達菲(磷酸奧司他韋),要通過研磨讓藥物和輔料分離,然后溶在水里給寶寶吃。因此拿到藥后要和醫(yī)生或藥師確認膠囊內藥物的類型,以選擇正確的喂藥方式。
Q&A 怎樣給寶寶喂軟膠囊?
有一種膠囊里面包裹的是液體,被稱為軟膠囊,比如伊可新(維生素A+D合劑)。這類藥需要先用熱水軟化膠囊尖,泡軟后剪掉膠囊尖,將里面的內容物擠進一個小勺,再用小勺一點點喂到寶寶嘴里。藥品說明書里可能建議直接把膠囊里的藥物擠進寶寶嘴里,我們擔心膠囊殼不小心滑落到寶寶嘴里引起窒息,因此建議先擠到勺子里,再一點點喂進寶寶嘴里。
Q&A 怎樣給寶寶喂糖漿?
寶寶的藥很多是糖漿劑型,由于加入了甜味劑等改善味道的物質,這種劑型寶寶接受起來比較容易。糖漿最好用滴管或沒有針頭的針管喂,這樣的工具可以保證用藥劑量準確。給寶寶喂糖漿前,要先搖搖藥瓶,混勻藥物。喂藥時用滴管或針管壓住寶寶的舌頭,從舌根處往嘴里慢慢推入藥物,因為舌根處的味覺不敏感,這樣做可以有效防止寶寶吐藥。喂完糖漿,需要再喂寶寶幾管水,以防糖漿殘留在口腔中損傷牙齒。
Q&A 肛門栓劑怎樣用?
當寶寶不接受口服藥物時,可以考慮選擇肛門栓劑試試。媽媽接觸栓劑前要用肥皂洗凈雙手。輕輕除去外包裝,不要把藥物拿在手里太長時間,因為體溫很容易讓藥物在體外溶化。如果家里有潤滑劑(如兒童型開塞露),可以在寶寶肛門周圍涂一圈,以便插入栓劑。讓寶寶側躺,將栓劑輕輕插入肛門。插入后讓寶寶保持側躺姿勢1~2分鐘,防止栓劑滑出肛門。栓劑會在直腸內完全溶化吸收,不需要再取出來(請參見第163頁用法圖示)。
Q&A 眼藥水怎樣滴?
很多媽媽頭疼給孩子滴眼藥水,其實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滴眼藥水也沒那么難。滴眼藥水之前,媽媽要用肥皂洗凈雙手,并核對藥品確保無誤,讓寶寶采取舒適的姿勢坐好或者躺好。媽媽旋開眼藥水瓶蓋,確保滴眼藥的滴嘴不接觸任何物體表面(包括寶寶的眼睛),以防止將雜菌帶入眼睛,用手指輕輕扒開寶寶的下眼皮,將一滴藥液滴入下眼皮和眼球之間的結膜囊內,不要滴在黑眼珠上。結膜囊的容積有限,滴一滴眼藥水就足夠了。眼藥水滴入后用手指壓住內眼角2分鐘左右,以防止藥液順著鼻淚管流入鼻腔,之后用干凈的紙巾擦掉流出的多余藥液。通常眼藥水開封后只能保存一個月,記得開封時在藥瓶上注明開封日期,一個月后要丟棄(請參見第88頁用法圖示)。
Q&A 寶寶貧血,醫(yī)生給開了鐵劑,能摻到牛奶中喂給寶寶嗎?
不能這樣做,而且寶寶服用鐵劑后也不能馬上喝奶,因為奶中含有鈣和高磷酸鹽,會與鐵絡合而生成沉淀,影響鐵劑吸收。鐵劑應空腹服用,寶寶在服用鐵劑后應至少間隔一小時再喝奶。
服用鐵劑后不能喝奶,但是建議適量喝一些果汁或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因為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劑的吸收。
喂藥有禁區(qū),小心別誤入
Q&A 給寶寶喂藥有什么“禁區(qū)”?
藥品是治病的,同時也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喂藥這件事不能馬虎,有一些“禁區(qū)”千萬不要觸碰。
◆切忌在寶寶平躺時喂藥,這樣很容易嗆著。
◆不要捏著寶寶鼻子喂藥,不要在寶寶哭鬧時喂藥,這樣不僅容易導致嗆咳,還會使得寶寶越來越害怕和抗拒吃藥。
◆不要把藥說成是糖水哄騙寶寶吃藥,否則寶寶混淆概念后容易誤服藥品。媽媽應該告訴寶寶藥品是生病時治病用的,平時不能隨便吃。
◆不要把藥品放在寶寶能夠接觸到的地方,以免誤服。
Q&A 哪些藥不能用熱水沖泡?
粉末、顆粒劑或濃縮劑型的藥是需要用水沖泡或稀釋的,人們通常會用熱水甚至開水來沖,這在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但有些藥物成分遇熱會發(fā)生改變,影響藥效。家長們要了解常見的兒童藥物中,哪些是不能用開水沖泡或稀釋的。
◆維生素C泡騰片:維生素C不穩(wěn)定,遇熱后容易被還原,破壞成分而失去藥效。
◆止咳糖漿類藥物:止咳糖漿或浸膏需要覆蓋在發(fā)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快速緩解咳嗽癥狀。如果用水,特別是熱水沖服,會降低糖漿的黏稠度,導致無法形成保護膜,從而影響療效。
◆活疫苗:寶寶服用的脊髓灰質炎糖丸和輪狀病毒疫苗都屬于活疫苗。如果用超過40℃的水沖服,會導致疫苗滅活,不能起到免疫的作用。
◆益生菌類藥物:寶寶常服的媽咪愛、培菲康等,遇熱后其中的活菌會被殺死,從而降低藥效,因而是不能用熱水沖服的。
◆抗生素類藥物:為避免降低藥效,給寶寶吃抗生素類藥品時,建議用涼水或溫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