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漢字的前世今生
  • 彭軍
  • 3611字
  • 2019-01-03 00:52:05

2.文字的世界,世界的文字

文字是人類語言的書寫符號。在文字產生以前,人類只是通過口語進行交流,憑借記憶一代一代往下傳,但記憶是很不牢靠的,容易遺忘或走樣,不能傳之久遠。因此,人類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終于創造了文字。從沒有語言到語言的產生,是人類進化史上的一次飛躍;從沒有文字到文字的產生,又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另一次飛躍。


(1)地球上的文字“國境線”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地球上人們所使用的語言有2790多種,而方言土語更是多達7000到8000種,其中重要的語言約為210多種,且都有自己的文字。總的來說,當今世界中存在的文字,不外乎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兩個大類。源于象形文字的表音文字,是將原來的文字圖形演變成有限的數十個字母,用這些字母去表示語言中的音位、音節,通過各種組合方式去拼寫語言中的語詞,因而也稱之為拼音文字,英文就是典型的表音文字。源于象形文字的表意文字,不使用字母來表示語言的語音,也不用字母拼寫的方式來表示語詞,而是通過各種表意符號的組合,表達詞或詞素的意義,漢字便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在我們的星球上,現存的語言文字大致可以劃分為如下幾個版塊:


漢語言文字區

世界上使用漢字的人數最多,使用地域也很廣闊。從日本開始,經韓國、中國到新加坡,形成了所謂的漢語言文字區,再加上歐洲、美洲、澳大利亞等地的華裔華僑,世界上使用漢字的人數已經超過13億。


拉丁字母文字區

西歐、北歐、西南歐、中非、南非、大洋洲和南北美洲為拉丁字母地帶,是使用地域最為遼闊的文字,但因語言不同,所以同一套拉丁字母卻拼寫出多種不同的文字,互不相通。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是英文,把英文作為母語的約有3億多人。英文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主要文字。此外,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還有葡萄牙文、德文、法文等。


斯拉夫字母文字區

東歐、中亞北部和亞洲北部這一廣大地區是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地帶。用斯拉夫字母拼寫文字的有30到40種語言,其中最主要的是俄語,大概有1.4億人使用,另有4200萬人把俄語作為第二語言;使用烏克蘭語和白俄羅斯語的約為3000萬人;使用塞爾維亞語的約為1000萬人;使用保加利亞語的約為8000萬人。


阿拉伯字母文字區

從大西洋東岸開始,經過北非、西南亞、中亞南部到我國的新疆地區,形成了一條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文字的地帶。把阿拉伯語作為官方語言的有摩洛哥、突尼斯、埃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使用人數超過1億人。


(2)漢字的“同齡人”

眾所周知,在人類歷史上產生過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華夏文明只是其中之一。只可惜,曾經和華夏文明一樣燦爛輝煌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中斷了自己的血脈。幸運的是,創造這些古代文明的人們所使用的文字被保留了下來。正是這些作為漢字“同齡人”的神秘符號,隔著幾千年的歷史鴻溝,向我們講述著那些已經被大家遺忘了的故事。


古埃及象形文字

◎手拿莎草紙與筆的圖特神

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公元前3500年前后,埃及就已經出現了文字,最初是圖畫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發展成完整的象形文字體系。這種象形文字的使用一直持續了3000多年,由于歷史的原因,埃及象形文字在公元4世紀后被棄用,成為一種死文字。各國學者曾對埃及象形文字進行過長期的研究,直到1822年法國學者商博良成功地釋讀了羅塞塔石碑,才找到了一把解開埃及象形文字謎題的鑰匙。

正如前面所說,關于文字的起源,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傳說。中國古代有“倉頡造字”之說,把倉頡描繪成有四只眼睛、生而能書的神人;古巴比倫人則認為他們的文字出自一個名叫“納布”的巴比倫文字神之手。在古代埃及,傳說文字是一位名叫“圖特”的神所創造的。


圖特最常見的形象是朱鷺鳥頭人身,左手持書板,右手握筆書寫,不過有時也被描繪為狒狒的模樣。作為文字之神,圖特在埃及的許多地方受到崇拜。在神話傳說中,圖特又是掌管知識與魔法之神,他在尼羅河畔用奇形怪狀的圖畫記錄下神的啟示,并教導人們如何寫字、計算和制定歷法。古埃及人認為這就是文字的開始。


這一傳說可能跟古埃及人看到尼羅河岸邊泥土上留下的鳥爪痕跡有關。古埃及人相信,圖特創造的文字是用圖畫傳達神的啟示,是神的文字,因此只有神廟的祭司才能理解并有權使用。祭司們對這種文字的意義諱莫如深,故意把它們的含義弄得十分晦澀,以致大部分埃及人都看不懂這些符號。

對于祭司們來說,這種文字還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有時他們會故意把表示危險的動物的形體畫得殘缺不全,如去掉蛇尾,不畫出某些動物的頭等等。象形文字具有魔力的概念在古埃及人心中根深蒂固,例如,把一個人的名字從一切雕刻或書寫中擦掉,就意味著有意加害于他,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名字是一個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毀掉某人的名字,那這個人也就被毀滅了。


兩河流域楔形文字

產生于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著名的古代象形文字之一。楔形文字多在泥板上刻畫,書寫者使用蘆葦桿壓印泥板,致使文字的筆畫都是有棱角的線條,如同楔形,因此而得名。

最早使用楔形文字的是蘇美爾人。就像古代中國人和埃及人一樣,古代蘇美爾人也有自己的文字起源傳說。在《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中記載,烏魯克國王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不過,《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并沒有明確說明或暗示在恩美卡國王之前是否已有文字存在,只是強調“國王把文字寫在泥板上”,而且“這樣的事情從未遇見”。有鑒于此,人們對于《恩美卡與阿拉塔之王》也只能像對待“倉頡造字”的傳說一樣,采取“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的態度。

其實,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最初的文字外觀并不像楔形,只是一些平面圖畫。這種圖畫已知的最早出現時間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載。這種文字寫法簡單,表達直觀,有時復雜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幾個符號結合在一起來表達。例如把“眼”和“水”合起來就是“哭”,把“鳥”和“卵”結合起來就表示“生”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往的增多,要表達的事物愈來愈復雜、抽象,原始的圖形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要。于是,蘇美爾人就對文字進行了改造。他們一方面簡化了文字的圖形,往往用部分來代表整體;另一方面增加了符號的意義,比如“足”的符號除表示“腳”的意思外,還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號除表示“犁”外,還可以表示“耕田”或“耕田的人”的意思。這樣,象形文字就發展成表意文字。

巴比倫和亞述人統治兩河流域時期,楔形文字有了大幅度的發展,書法精美且詞匯更加完備,使得兩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這種文字作為自己的書寫系統。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國征服巴比倫后,也從后者那里學會了楔形文字。后來,腓尼基商人在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發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字母文字從此走上歷史舞臺,逐漸成為西方主流。目前發現的出現時間最晚的一片使用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75年的遺物,這之后,在西亞流行了3000年之久的楔形文字便再也無人問津。


(3)漢字里的“另類”——女書

正如前面所說,漢字從出現至今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衍生出了成千上萬的支流和派別。這其中最為奇特的非“女書”莫屬。“女書”也稱“女字”,在我國湖南江永縣瀟水流域已經流傳很久了,是當地婦女專用的文字符號。這種文字傳女不傳男,當地男人們不認識也不過問,女書存在至少有幾百年之久,至今仍在當地一些高齡婦女中使用。這種舉世罕見的文化現象被國內外學者嘆為“一個驚人的發現”“中國文字史上的奇跡”。

◎女書

關于女書的神秘起源,湖南當地流傳著幾則大同小異的傳說。有種說法認為,自古以來,湖南江永瀟水流域的婦女就喜歡聚在一起紡紗織布繡花。她們不能上學讀書,學習男人們使用的常見漢字,為了把自己的苦難經歷記下來,便在織布繡花圖案的基礎上共同創造了這種文字。也有觀點認為女書產生于宋代。傳說宋朝時瀟水河畔荊田村有一姓胡的女子被選為宋欽宗的妃子入宮,為了把皇宮中萬般凄苦的心情寫給家鄉親人而創造了這種字,并告訴親人們,這種文字的解讀方法是“斜著寫的要橫著看,用土話來念”。

女書這種奇特的文字,由于在特殊的人文環境中發祥,有獨特的使用范圍,引起了國內外不少專家的濃厚興趣。

女書與常用的漢字區別明顯,既不屬于官方文字,也不是宗教文字。女書的使用者乃至創造者都是普通農家婦女。它是當地鄉村婦女,特別是中老年婦女的文化工具和精神伴侶。這種婦女專用的文字基本用于創作女書作品、記錄女歌,一般為七言(也有五言、四言、三言的)詩體唱本。每篇長的可達四五千字,短的只有幾十字。女書作品一般書寫在精制的手寫本、扇面、布帕、紙片上。

女書布帕一般為藍色,也有白色和紅色的,四周繪有裝飾圖案,有裝飾圖案則是繡上去的。扇面文一般依扇折自上而下行文,紙片以紅色一尺見方為主,也有其他顏色,大小不定。婦女們唱讀女書的活動被稱為“讀紙”“讀扇”。

“讀紙”“讀扇”是當地婦女歌堂文化的主要內容。她們經常利用節慶日、串親戚、結拜姐妹見面等機會進行群體歌堂娛樂活動,形成一種獨特的女書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钟山县| 肥东县| 广宁县| 简阳市| 九江县| 蒲江县| 南溪县| 惠来县| 禹州市| 罗源县| 孙吴县| 上虞市| 女性| 安吉县| 盘山县| 紫阳县| 南陵县| 阳江市| 珲春市| 邹平县| 刚察县| 开化县| 石嘴山市| 沂源县| 改则县| 哈巴河县| 福州市| 洪泽县| 无为县| 淳安县| 石景山区| 凤翔县| 黄石市| 岑巩县| 宜丰县| 宣城市| 寿阳县| 永年县| 焉耆|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