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致芝峰法師
- 李叔同全集之書信(05)
- 弘一法師
- 1530字
- 2016-11-02 21:38:32
(一九三一年九月四日,慈溪)
芝峰法師慈鑒:
久別,甚念。音今春以來,疾病纏綿,至今猶未復元。故掩室之事,不得不暫從緩。前日到金仙寺訪幻法師,借聞座下近況,至用欣慰。音因劉質平居士諄諄勸請,為撰《清涼歌集》第一輯。歌詞五首,附錄奉上,乞教正。歌詞文義深奧,非常人所能了解。須撰淺顯之注釋,詳解其義。音多病,精神衰頹,萬難執筆構思。且白話文字,亦非音之所長,擬奉懇座下慈憫,為音代撰歌詞注釋,至用感禱。茲略陳拙意如下,未審當否?謹錄之,以備參考。此歌為初中二以上乃至專科學生所用。彼等罕有素信佛法者,乞準此程度,用白話文撰極淺顯之注釋,并令此等學生閱之,可以一目了然。注釋中有不得已而用佛學專門名詞者,亦乞再以小注解之。注釋之法,以拙意懸擬,每首擬先釋題目,后釋歌詞。釋題目中,先述題目之大意,后釋題目之字義。釋歌詞中,先述全首歌詞之大意,次略為分科,后乃解歌詞之字義也。虛大師所撰之《三歸依歌》,亦乞撰注釋,并曲譜寄下,以便宣布。至為感謝!謹此懇請,順叩
法安
演音和南
九月四日
(一九三一年九月廿五日,慈溪)
惠書敬悉。承諾代撰釋文,感謝無盡。居金仙已兩旬余,承亦幻和尚優遇甚至。自惟德薄能鮮,時用慚悚耳。授華云師習字已半月,頗有進步。亦嘗與密喳師晤談,彼近閱禪宗語錄。鄙意勸彼應先于《法相》三論痛下一番功夫,然后再閱禪宗之書,乃為穩妥。未審尊見以為何如?末學近擬讀《大般若經》。曩承虛大師諄諄慈訓,深為感荷。他日通信之時,乞代為問安。又侍者陳人蓮居士處,亦希致候。謹復,順頌
慈安
音和南
九月廿五日
(一九三一年,慈溪)
芝法師座下:
頃奉惠書并大著,歡喜無量。大著深契鄙意,佩仰萬分。將來流布之后,必可令多數學子同植菩提之因。仁者法施功德,寧有既耶?前日聞仁者與醒法師有往蘇州之意,鄙見以為未妥。倘仁者不欲居廈門,則乞移錫金仙。又靜公近擬接受杭州招賢寺,倘能成就,則仁者住居招賢,甚為適宜。末學與仁者神交以來,垂十年矣。竊念當今之世,如仁者英年績學者,殊為稀有。若再深入教海,旁及世俗之學識,如是致力十數年,所造必可在虛大師之上。當仁不讓,愿仁者努力為之。日本學者著作雖條理可觀,然于佛學所造甚為淺薄。仁者將來學業成就,所有著作,必能令人五體投地,萬分佩仰。且可譯為西方文字傳播歐美,可為世界第一大導師,則將來受仁者法施之惠者,豈僅中華已耶!末學敬勸仁者,今后無論居住何處,總宜專力于學問及撰述之業。至若作方丈和尚等之職務,愿仁者立誓,終身決不為之。因現代出家人中,能任方丈和尚等職務者,甚多甚多,而優于學問,能繼續虛大師,弘宣大法,以著述傳播日本乃至歐美者,以末學所知所最信仰者,當以仁者為第一人矣。末學于仁者欽佩既深,故敢掬誠奉勸。雜陳蕪辭,幸垂省覽。
音啟
(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廈門)
芝峰法師座下:
惠書敬悉。此次講律,聽眾甚盛。寄住寺中者六七人,皆自己發心過午不食。內有二人,患肺病甚劇。又有一人正在嘔血不止,臥床不起之時,而立刻停止晚餐,不顧身命,尤令人感佩。現已講《羯磨》,若欲深造,非有三五年之功夫苦心研習不可。聽眾中有二三人誓愿甚堅固,或可發心專修也。近來終日忙碌,凡寫字作文等事,皆悉從緩。草此奉復,順頌
禪安
演音和南
三月三日
(一九三三年八月五日,泉州)
芝峰、慧律法師同鑒:
惠書,欣悉一一。甚愿即往金仙與仁等晤談。但衰老之軀,頗畏舟車之苦。(近來手足無力,恐有風癥之象。且手足時常麻木,故不敢行。)又不久地氣即寒,更非老軀所能堪忍。故仍擬暫居泉州,稍遲即移居山中靜養也。當來若返浙時,必趨候法座。但一時恐未能如愿,至用悵然。來函所云邇來遭遇等,似出傳聞之訛。因近來諸事平靜,無有變動。前月開元火災,亦未受擾亂也。大醒、寄塵諸法師,已往汕頭。順頌
法安
演音和南
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