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弘一法師在各地講法匯集(9)
- 弘一法師全集之佛學·雜記(01)
- 弘一法師
- 5085字
- 2016-11-02 22:00:32
問:法相宗學者欲見彌勒菩薩,必須求生兜率耶?
答:不盡然也。彌勒菩薩乃法身大士,塵塵剎剎同時等遍。兜率內院有彌勒,極樂世界亦有彌勒,故法相宗學者不妨求生西方。且生西方已,并見彌陀及諸大菩薩,豈不更勝?華嚴經普賢行愿品云:“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又阿彌陀經云:“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眾生聞者,應當發愿,愿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據上所引經文,求生西方最為殊勝也。故慈恩教主窺基大師曾撰阿彌陀經通贊三卷及疏一卷,普勸眾生同歸極樂,遺范具在,的可依承。”
問:兜率近而易生,極樂遠過十萬億佛土,若欲往生不綦難歟?答:華嚴經普賢行愿品云:“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靈芝彌陀義疏云:“十萬億佛土,凡情疑遠,彈指可到。十方凈穢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議故。由是觀之,無足慮也。”
問:聞密宗學者云,若惟修凈土法門,念念求生西方,即漸漸減短壽命,終至夭亡。故修凈業者,必須兼學密宗長壽法,相輔而行,乃可無慮。其說確乎?
答:自古以來,專修凈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壽者。前說似難信也。又既已發心求生西方,即不須顧慮今生壽命長短,若顧慮者必難往生。人世長壽不過百年,西方則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智者權衡其間,當知所輕重矣。
問:有謂彌陀法門,專屬送死之教,若藥師法門,生能消災延壽,死則往生東方凈剎,豈不更善?
答:彌陀法門,于現生何嘗無有利益,具如經論廣明,今且述余所親聞事實四則證之,以息其疑。
一.瞽目重明。嘉興范古農友人戴君,曾卒業于上海南洋中學,忽而雙目失明,憂郁不樂。古農乃勸彼念阿彌陀佛,并介紹居住平湖報本寺,日夜一心專念。如是年余,雙目重明如故。此事古農為余言者。
二.沉屙頓愈。海鹽徐蔚如旅居京師,屢患痔疾,經久不愈。曾因事遠出,乘人力車磨擦顛簸,歸寓之后,痔乃大發,痛徹心髓,經七晝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憶華嚴十回向品代眾生受苦文,依之發愿。后即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頓愈,迄今已十數年,未曾再發。此事蔚如嘗與印光法師言之。余復致書詢問,彼言確有其事也。
三.冤鬼不侵。釋顯真,又字西歸。在家時歷任縣長,殺戮土匪甚多。出家不久,即住寧波慈溪五磊寺,每夜夢見土匪多人,血肉狼藉,兇暴憤怒,執持槍械,向其索命。遂大恐懼,發勇猛心,專念阿彌陀佛,日夜不息,乃至夢中亦能持念。夢見土匪,即念佛號以勸化之。自是夢中土匪漸能和馴,數月以后,不復見矣。余與顯真同住最久,常為余言其往事,且嘆念佛功德之不可思議也。
四.危難得免。溫州吳璧華勤修凈業,行住坐臥,恒念彌陀圣號。十一年壬戌七月下旬,溫州颶風暴雨,墻屋倒壞者甚多。是夜璧華適臥墻側,默念佛號而眠。夜半,墻忽傾圮,磚礫泥土墜落遍身,家人疑已壓斃,相率奮力除去磚土,見璧華安然無恙,猶念佛號不輟。察其顏面以至肢體,未有毫發損傷,乃大驚嘆,共感佛恩。其時余居溫州慶福寺,風災翌日,璧華親至寺中向余言之。璧華早歲奔走革命,后信佛法,于北京溫州杭州及東北各省盡力弘揚佛法,并主辦賑濟慈善諸事,臨終之際,持念佛號,諸根悅豫,正念分明。及大殮時,頂門猶溫,往生極樂,可無疑矣。
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
近印光法師嘗云:飛機炸彈大炮常常有,當此時應精進念佛菩薩名號。不應死者,可消災免難。
若定業不可轉,應被難命終者,即可因此生西方。
以上法師之言,今略申說其意。
念佛(阿彌陀佛),常人惟知生西,但現生亦有利益。古德嘗依經論之義,謂念佛有十大利益。念觀世音名號,常人皆知現生獲益,故念佛菩薩可避飛機炸彈大炮,亦決定無疑。
常人見飛機來,惟知懼。空怕,何益。入地洞上山亦無益。惟有誠心念佛菩薩。
于十分危險時,念佛菩薩必懇切,容易獲感應。若欲免難,惟有勤念佛菩薩。
危險時須念,平日亦須念。因平日勤念,危險時更得力。
業有二種,以上且約不定業言。倘定業不可轉,必須被難命終者,雖為彈炮所傷,亦決定生西。
常人惟知善終(即因病)乃生西,但為彈炮所傷亦可生。因念佛菩薩誠,佛菩薩必來接引。無痛苦生西。
須知生西后,無苦但樂。衣食自然,居處美麗,常見佛菩薩聞法,乃最好之事。故被傷生西,可謂因禍得福。
無論何人,皆應求生西方。即現在不應死者,暫免災難,亦不能永久安樂。
娑婆苦。今生尚輕,前幾生更苦。此次苦尚輕,以后更苦。故欲十分安全,不可專顧目前暫時,必須放開遠大眼光,求生西方也。
若約通途教義言,應觀我身人身山河大地等皆虛妄不實,飛機炸彈大炮等亦當然空無所有。如常人所誦之心經金剛經等皆明此義。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若再詳言,應分為空、假、中三觀,復有次第一心之別。但吾人僅可解其義,若依此修觀則至困難,即勉強修之,遇境亦不得力。故印光法師勸人專修凈土法門也。因此法門易解,人人皆可實行。
故勸諸君須深信凈土法門。又須于印光法師前所說者,深信不疑,安心念佛菩薩名號,不必憂懼也。
此次與日本抗戰,他處皆多少受損害,惟泉州安然。此是諸君念佛誦經之力,故能免一時之危險。但后患方長,不可安心,必須精進念佛菩薩,俾今生命終時,決定生西。乃是十分安全之道也。
略說。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至要至要。
勸人聽鐘念佛
近有人新發明聽鐘念佛之法,至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凈業者,幸試用之,并希以是廣為傳播焉。
凡座鐘掛鐘行動之時,若細聽之,作叮當叮當之響(叮字響重,當字響輕)。即依此叮當叮當四字,設想作阿彌陀佛四字。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字為“南無”,第一當字為“阿彌”,第二叮字為“陀”,第二當字為“佛”。亦止用叮當叮當四字而成之也。又倘以其轉太速,而欲遲緩者,可加一倍,用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八字,假想作阿彌陀佛四字,即是每一叮當為一字也。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當為“南無”,第二叮當為“阿彌”,第三叮當為“陀”,第四叮當為“佛”也。
所用之鐘,宜擇叮當叮當速度調勻者用之。又欲其音響輕微者,可以布類覆于其上。(如晝間欲其響大者,將布撤去。夜間欲其音響輕者,將布覆上。)
初學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若以此鐘時常隨身,倘有間斷,一聞鐘響,即可警覺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鬧,若攝心念佛,殊為不易。今以此鐘置于身旁,用耳專聽鐘響,其他喧鬧之聲,自可不至擾亂其耳也。又聽鐘工夫能純熟者,則叮當叮當之響,即是阿彌陀佛之聲。鐘響佛聲,無二無別。鐘響則佛聲常現矣。
普陀印光法師《復永嘉論月律師函》云:“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沉,故聽鐘念之,最為有益也。”
戊寅十一月十四日在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同學會席上講
佛教養正院已辦有四年了。諸位同學初來的時候,身體很小,經過四年之久,身體皆大起來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陰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雖然經過幾十年之光景,實與一會兒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論,我的年紀將到六十了,回想從小孩子的時候起到現在,種種經過如在目前;啊!我想我以往經過的情形,只有一句話可以對諸位說,就是“不堪回首”而已。
我常自來想,啊!我是一個禽獸嗎?好像不是,因為我還是一個人身。我的天良喪盡了嗎?好像還沒有,因為我尚有一線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過失。我從小孩子起一直到現在都埋頭造惡嗎?好像也不是,因為我小孩子的時候,常行袁了凡的功過格,三十歲以后,很注意于修養,初出家時,也不是沒有道心。雖然如此,但出家以后一直到現在,便大不同了:因為出家以后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天良雖然沒有完全喪盡,但是昏聵糊涂,一天比一天利害,抑或與天良喪盡也差不多了。講到埋頭造惡的一句話,我自從出家以后,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醇乎其醇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這個也無須客氣也無須謙讓了。
就以上所說看起來,我從出家后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真可令人驚嘆;其中到閩南以后十年的功夫,尤其是墮落的墮落。去年春間曾經在養正院講過一次,所講的題目,就是“南閩十年之夢影”,那一次所講的,字字之中,都可以看到我的淚痕。諸位應當還記得吧。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樣子了;自從正月二十到泉州,這兩個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不只我自己看不過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說我以前如閑云野鶴,獨往獨來,隨意棲止,何以近來竟大改常度,到處演講,常常見客,時時宴會,簡直變成一個“應酬的和尚”了,這是我的朋友所講的。啊!“應酬的和尚”這五個字,我想我自己近來倒很有幾分相像。
如是在泉州住了兩個月以后,又到惠安到廈門到漳州,都是繼續前稿;除了利養,還是名聞,除了名聞,還是利養。日常生活,總不在名聞利養之外,雖在瑞竹巖住了兩個月,稍少閑靜,但是不久,又到祈保亭冒充善知識,受了許多的善男信女的禮拜供養,可以說是慚愧已極了。
九月又到安海,住了一個月,十分熱鬧。近來再到泉州,雖然時常起一種恐懼厭離的心,但是仍不免向這一條名聞利養的路上前進。可是近來也有件可慶幸的事,因為我近來得到永春十五歲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勸我以后不可常常宴會,要養靜用功;信中又說起他近來的生活,如吟詩、賞月、看花、靜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他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當的見解;我看到他這一封信,真是慚愧萬分了。我自從得到他的信以后,就以十分堅決的心,謝絕宴會,雖然得罪了別人,也不管他,這個也可算是近來一件可慶幸的事了。
雖然是如此,但我的過失也太多了,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只謝絕宴會,就算了結了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善知識,實在是太為佛門丟臉。別人或者能夠原諒我;但我對我自己,絕不能夠原諒,斷不能如此馬馬虎虎地過去。所以我近來對人講話的時候,絕不顧惜情面,決定趕快料理沒有了結的事情,將“法師”“老法師”“律師”等名目,一概取消,將學人侍者等一概辭謝;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束了。
啊!再過一個多月,我的年紀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這個也是份所當然。只有對于養正院諸位同學,相處四年之久,有點不能忘情;我很盼望養正院從此以后,能夠復興起來,為全國模范的僧學院。可是我的年紀老了,又沒有道德學問,我以后對于養正院,也只可說“愛莫能助”了。
啊!與諸位同學談得時間也太久了,且用古人的詩來作臨別贈言。詩云:
未濟終焉心飄渺,萬事都從缺陷好。
吟到夕陽山外山,人生誰免余情繞?
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講
我到永春的因緣,最初發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師常常勸我到此地來,又常提起普濟寺是如何如何地好。
兩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講律圓滿以后,妙慧師便到廈門請我到此地來。那時因為學律的人要隨行的太多,而普濟寺中設備未廣,不能夠收容,不得已而中止。是為第一次欲來未果。
是年的冬天,有位善興師,他持著永春諸善友一張請帖,到廈門萬石巖去,要接我來永春。那時因為已先應了泉州草庵之請,故不能來永春。是為第二次欲來未果。
去年的冬天,妙慧師再到草庵來接。本想隨請前來,不意過泉州時,又承諸善友挽留,不得已而延期至今春。是為第三次欲來未果。
直至今年半個月以前,妙慧師又到泉州勸請,是為第四次。因大眾既然有如此的盛意,故不得不來。其時在泉州各地講經,很是忙碌,因此又延擱了半個多月。今得來到貴處,和諸位善友相見,我心中非常歡喜。自三年前就想到此地來,屢次受了事情所阻,現在得來,滿其多年的夙愿,更可說是十分歡喜了。
今天承諸位善友請我演講。我以為談玄說妙,雖然極為高尚,但于現在行持終覺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講的,且就常人現在即能實行的,約略說之。
因為專尚談玄說妙,譬如那饑餓的人,來研究食譜,雖山珍海味之名,縱橫滿紙,如何能夠充饑。倒不如現在得到幾種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飽,才于實事有濟。
以下所講的,分為三段。
一.深信因果
因果之法,雖為佛法入門的初步,但是非常重要,無論何人皆須深信。何謂因果?因者好比種子,下在田中,將來可以長成為果實。果者譬如果實,自種子發芽,漸漸地開花結果。
我們一生所作所為,有善有惡,將來報應不出下列:
桃李種,長成為桃李——作善報善。
荊棘種,長成為荊棘——作惡報惡。
所以我們要避兇得吉,消災得福,必須要厚植善因,努力改過遷善,將來才能夠獲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惡因,而要想免除兇禍災難,哪里能夠得到呢?
所以第一要勸大眾深信因果了知善惡報應,一絲一毫也不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