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附1 杜威講演(11)

很難找一個哲學家再比羅素與詹姆斯、柏格森互相之間的差別更大的了。詹姆斯與柏格森很有許多相同的地方,而羅素在理論哲學上與他們竟沒有一點相同。詹姆斯與柏格森的哲學,都以心理學為起點,而從倫理學方面有意識的生活入手。羅素則從科學方面最抽象最近形式的數學入手,對心理學采取不信任態度,以為與哲學無關;不僅無關,而且有害,因為會擾亂整齊的哲學。

1.知識必須具備普遍性

羅素以為知識應該普遍,不關個人,把人類心理的一部分介紹到哲學上來,一定損害知識的普遍性。從前哲學不能完全以數學為根據,因為數學還沒有達到高級學科的地位,不配做哲學的根據。現在,按照羅素的看法,數學已發達到做哲學的基礎方法的地步了。

2.知識多元論

羅素哲學中有一點不甚重要,可以說與詹姆斯相同。從前講過,詹姆斯是多元論的哲學家。多元論者不相信宇宙萬物最后歸于一元,一元論者恰恰相反。詹姆斯注重個體,主張以各方面的無數個體為中心,是多元論;羅素這層主張,與詹姆斯相近,也是多元論的哲學家。

3.邏輯原子論

所以他在著作中說:我要主張的哲學是“邏輯的原子論”,或曰“絕對的多元論”。我主張多元,又主張多元不能成為一個宇宙。一個宇宙的觀念,是天文學沒有發達以前的見解。地在當中,日月星辰在外面環繞。但是從哥白尼打破這個見解以后,天文學更新了這個觀念,同時這個統一宇宙的觀念也就不存在了。

我要先聲明:羅素的哲學,完全根據數理,內容太專門,不容易在這兩次的時間有一個通俗的講演。今晚只說羅素對哲學的意見和批評,以表明他的哲學的大概。

羅素說,從前的哲學有兩個根本錯誤:

(一)想找統一的宇宙,相信“實在”總是一個;

(二)受宗教和倫理的影響,把宇宙用宗教和倫理的見解來說明,以為宇宙總是好的,善的,都是“實在”的一部分。

有許多信仰宗教的哲學家,把宗教的觀念硬加到實在的宇宙上去,以為宇宙是好的,是值得生活的;反對宗教的哲學家,也不知不覺受倫理道德的影響,如進化論學者把宇宙的演進硬拿道德觀念來解說,以為進化就是從不好至好,從好至更好。羅素批評斯賓塞和柏格森等硬拉道德觀念來講進化,以人心中希望更好的一部分愿望,拿來解釋實在,的確是錯誤的。

近代天文學進步,不但打破從前統一宇宙的觀念,就是以倫理解說宇宙的觀念,也打破了。從前的人以為宇宙的中心是地,而地上又以人為最重要;人生以宗教和倫理為中心,宗教和倫理在宇宙的進行中占據重要位置。這是以人生為標準,適用到宇宙上去。但是天文學進步以后,知道地球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小點,人在世界中占一個極不重要的位置;那么人生的宗教倫理,怎能在宇宙中再占據重要的位置呢?

羅素于歐戰發生以后,對世界文化很失望,在他的文章中有一段講到人生在宇宙中不重要:

銀河在天體中不過一小片;在這一小片當中,太陽系是極微細的黑點,在這極微細的黑點中,地球真是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在這小點上,有許多氣和水構成的污濁東西,在那里跑來跑去忙個不停,想在這很短的時間中延長他們自己的生命,努力殺害別人的生命;在太陽生命中,人的生命固然很短,但還有一個希望,就是互相殘殺,也許滅亡得更快,從地球以外看我們地上人類的生活,就是這樣。

照羅素講,人必須把世俗方面的成見、私見去掉,才可講哲學。哲學純粹無所為,屬于靜想的關于宇宙真際的知識。科學中只有數學最不近俗,最近于靜想而無為,能做哲學的基礎。

4.只有數學和邏輯學才是哲學的基礎

照他講,哲學決不能從科學的結果入手,應從科學的方法入手。科學中只有數學最純粹正確,數學的方法就是哲學的方法。心理、物理等科學面對的對象,就是世間萬物萬象:心理學的對象,是心理的存在,各種心理現象;物理的對象是外部世界的事物以及運動。數學的對象與這些存在完全無關。數學所講,只是最抽象最普遍的形式,把存在完全踢開。所以,數學的方法,就是哲學的方法。

心理、物理等科學,講得都是存在的個體,與普遍的抽象的共相無關。數學則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形式,應用到各方面去,不受這一個體、那一個體的限制。只有用最普遍的最抽象的共相,才可以講知識的真相。

這些共相,都關于真的存在,但自己卻沒有存在。哲學是應用于普遍方面的,哲學的定理不能以經驗的證據來證實,也不能以經驗的證據來反證,經驗是客觀方面的,哲學定理則帶有一定的永久性。世界無論如何變遷,哲學定理永遠存在,故只有數學的定理和邏輯學的定理配做哲學的基礎。

5.理論上的貴族態度和實用上的民主態度

羅素這個主張,的確極端。他甚至把人生哲學最相反的“愛”與“恨”看作可以相比的東西。他的意思,即在經驗上無論有多么重要區別的東西,一到邏輯上、哲學上,就可以相比相類,而不會相反。

羅素哲學很怪:他的社會倫理思想很激烈,很近于民主;而理論方面,卻很有貴族的意味——他崇拜理性,輕視感覺;注重共相,藐視個體,以為理性比經驗高得多,近于理性派的主張。哲學家中再找不出第二個人,理論方面有這樣貴族的態度,而實用方面趨向民主。

這個態度,我們叫他貴族的態度,是什么緣故呢?

有些人不耐煩人事方面瑣碎的事實,想跳出這凡庸的生活,達到更純粹清潔的境界。這種態度,由于藝術的天性,叫作貴族的態度。羅素在他的理論方面,這種態度很明顯。

他在一篇贊美純粹數學好處的文章里,講到人的實際生活與理想生活的不同之處:

人的現實生活不過是調和理想與可能;但是純粹理性的世界沒有調和,沒有限制,對人的創造活動和高尚希望沒有障礙。離人的欲望很遠,離自然的種種可憐的事實很遠,在理想世界中造成有條理的宇宙,純潔的思想可以在此安住,而且至少人類一部分的自由可以離開實在生活之悲慘的罪難。

在羅素稍為通俗一點的著作中,我們常常看見悲觀理想。他說:

人的生活如一次遠途夜行,四周都是看不見的仇敵;長途中辛苦又疲倦;向一個目的走,希望渺茫;就是達到了,也不能住得長久。

這種悲觀論調,在哲學上并不稀罕,凡是注重共相世界的,自然要超出個體的經驗。

我從前引過詹姆斯的一句話:個體事實最寶貴,何以許多哲學家都趨于注重共相?羅素的脾氣恰恰相反。他說:共相是安身之所,是我們最高貴的目的。同時他也承認神秘派說的時間是真實的。他說:“神秘派覺著時間不重要,這是實在不重要的和表面的特性,而當這不重要為真實,就是入智之門”。

羅素哲學的自身,此刻不能詳講,以上不過是他對旁的哲學的態度和批評的大致。有人說,世界上真能夠懂得數學的哲學的人,至多不過二十人。我既不是二十人之一,我也不能懂得。但有一點可以提出來講的。這些物質科學,聯合各別的個體和普遍的共相兩部分,共相的部分是科學的定理、法則、律令,全是抽象的普遍的;科學的對象是具體的、各別的、個體的事實。物質科學怎樣把這兩部分聯合起來,是一個重要問題。

這個問題,是近代的唯心論所以發生的原因,也是有別于古代唯心論的地方。近代愛爾蘭人貝克萊講唯心論,以為一切外面世界的真知識,都不過根于知覺,知覺所包含的,不過是感覺。譬如燭,看去是白的光,黑的燭芯兒;摸去是柔軟的,油膩的;合起這許多感覺來,成就我對燭的知識。此外也許還有真的本體,但是不可知,知道了也沒有關系。種種感覺之和就是知識,本體不本體則是沒有問題的。

物質科學的進步,能解釋這種講法。原子、分子的運動,都是物質的真實,而我們懂得的一切性質,不過是動作的效果。但是唯心論者否認物質的存在,以為原子、分子也不過是我們心理假設的效果,也是主觀的。

我講這一段話,并不是要提到唯心、唯物的問題,不過想講明白辯論之點在什么地方。羅素也解說,數學家提出原子、分子來,與個體事物的存在,有什么關系——怎樣可以使用算式表示原子、分子與感覺中直接見到的材料有關系。

6.從“單子”到“邏輯原子”

羅素承認知識的起點是感覺的材料,但他并不是唯心論者。他解決問題的基本觀念,很像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單子”的觀念。人的感覺,代表不同的觀點,有個體真實存在。每個“單子”都有他的觀點,每個人都有他的宇宙。

羅素以為感覺的材料都是個體的觀點,個人觀點不同,知覺也不同。但是羅素的知覺有實際的存在,例如桌子,我從上面看下來是一個樣子,而諸君從下面看上來又各有一個樣子,沒有兩個人的知覺相同。羅素的主張,以為桌子并不只有一張,這樣知覺有這樣的桌子,那樣知覺又有那樣的桌子,各人有各人的桌子。

萊布尼茨的“單子”,講的就是每個人各有各的觀點,即各有各的世界。數學科學給他們溝通一下,也許你的桌子與他的桌子是一樣的東西,組成有系統的宇宙。其實各人都有各人的宇宙,其所以能溝通者,都是邏輯、科學和數學的功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邵武市| 武邑县| 盐池县| 松滋市| 大石桥市| 镇赉县| 乐昌市| 建瓯市| 方城县| 和静县| 新蔡县| 绥宁县| 舞钢市| 莱州市| 津市市| 洞口县| 子长县| 南丹县| 锡林郭勒盟| 亳州市| 乌海市| 壤塘县| 綦江县| 泾川县| 肇州县| 彭泽县| 临西县| 武强县| 东宁县| 会昌县| 娄烦县| 若尔盖县| 新乐市| 泰安市| 扬州市| 科技| 唐河县| 贺州市| 重庆市|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