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淥水亭雜識】(4)

蕭道成既篡宋,光祿大夫王琨在晉世已為郎中,攀廢帝車慟哭曰:“人以壽為歡,老臣以壽為戚,不能先驅螻蟻,乃復頻見此事。”西涯李閣老詠田蚡樂府曰:“誰云死速不如遲,幸未淮南語泄時。”語意本諸此。

庾子嵩目和嶠曰:“森森如千丈松。”卞壺目叔向曰:“朗朗如百間屋。”乃成一佳對。漢人目李元禮曰:“謖謖如松下風。”此等標榜語亦是當時習氣。

鄭銳、郭仙舟獻詩,不切時事,惟崇道德。玄宗皆令罷官為道士。蕭瑀好奉佛,亦令出家為僧。孔武仲曰:“如使佞佛者為僧,諂道者為道士,則士夫為異論者息矣。”

官制:五品以上者為大夫,六品以下者為郎官,皆散官也。然各置于官銜之上,如曰:“光祿大夫、太保”、“承德郎、某部主事”之類,惟翰林則置于官銜之下,如曰:“翰林院學士、奉政大夫”、“翰林院檢討、從仕郎”之類。蓋史官尊重,不欲以散官壓之,自明時重翰林始。

明時,朝貴三品則乘轎,蔭子,封及三代,俸入優厚,例以隸執長柄大扇擁護。四品以下只于馬上用翣扇遮日而已。自九卿外三品者多在閑散地,如太常、太仆、光祿卿、京兆尹之類。弘治間多升僉都御史,威權雖重,然僉都系四品階,儀制反減削矣。至末年,僉都御史出城即乘轎。至今僉都為巡撫者肩輿用八人,假用三品儀從也。國子祭酒則自燈市以北改用大轎。故祭酒、僉都與府尹皆曰半城轎。府尹本三品,不知于何處騎馬。

明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講官破格,有賜斗牛服者。毛公紀《歸田雜識》云:“當孝宗朝,東宮出閣選侍講讀。是時禮重宮僚,特賜予。或親御春坊,面賜溫諭。坊局官即用孔雀金帶服色,及奉朝省親,便用仙鶴服色犀帶。”又云:“故事,每歲親郊慶成,賜文武大臣宴于奉天殿上。御寶座,尚膳進饌,傳旨官人滿飲。教坊九奏樂,具如儀。余自為翰林院學士,即得如例升殿,以五品官坐于四品之上,三品后,蓋屢預焉。我朝大臣賜坐僅見此與耕藉幸學,而此為尤重。”又言:“春秋二丁祭文廟,遣大學士一人行禮,前一日御殿,百官朝服侍班,傳制。廷試天下貢士,上御文華殿,內閣率諸臣以第一甲三卷面奏,上親批定名次。明日早先御華蓋殿,內閣復于黼座前拆卷奏名,中書填黃榜,然后御奉天殿傳臚。丘文莊公謂謹身讀卷,即華蓋也。華蓋讀卷,外朝臣無由而至。是日惟內閣得入殿內,而九卿以下皆在閾限之外。”此亦一代典故。

建置官署,必立土谷祠。翰林院所祠則昌黎伯韓子也。古稱鄉先生歿而祭于社。夫以土谷名祠,亦祭社之義,宜以鄉先生主之。京師燕地,竊謂祀昌黎伯不若易以常山太傅嬰也。

《大興縣題名記》,光祿少卿新安尹校書,隆慶四年立。《順天府尹丞題名記》,工部尚書豐城雷禮文也,嘉靖三十九年立。《寮佐題名碑記》二:一為禮部左侍郎鉛山費寀撰,嘉靖二十二年立;一為順天府通判晉江張問仁撰,萬歷十三年立。

《宛平縣題名記》,翰林院檢討郭盤撰,嘉靖二十八年立。

古葬宮人之所,謂之宮人斜。京城阜成門外五里許有靜樂堂,磚甃二井,屋以塔,南通方尺門,謹閉之。井前結石為洞,四方通風。宮人有病,非有名稱者,例不賜墓,則出之禁城后順貞門傍右門,承以斂具,舁出玄武門,經北上門、北中門,達安樂堂,授其守者,召本堂土工移北安門外,易以朱棺,禮送之靜樂堂,火葬塔井中。凡宮人故,必請旨;凡出必以銅符,合符乃遣。嘉靖末,有貴嬪捐貲,易民地數畝,其焚燼不愿井者悉內地中。

盧溝河畔元有苻氏雅集亭。蒲道源詩:“盧溝石橋天下雄,正當京師往來沖。苻家介側敞亭構,坐對奇趣供醇釀。”又有野亭,見貢仲章《云林詩集》。今一望礓礫,并民居亦寥寥也。

懿安皇后張氏,性賢明。魏珰誅戮朝士,后聞楊、左諸君子死,色不豫者累月。李自成入犯,思陵將殉社稷,傳旨后宮令自裁。時周皇后及貴妃、宮嬪之承寵者皆遵旨畢命。獨長公主年尚幼,未奉詔,帝怒,拔刃斫其臂,公主仆地。而宮監王永壽方從懿安皇后宮至,白帝曰:“懿安皇后業縊死宮中矣。”帝乃走煤山自經。當魏忠賢柄國時,有養女任氏,美而狡,進之熹宗,立為貴妃。及賊入宮,任詭曰:“我天啟皇帝后也。”賊不敢犯。既而流轉民間,或送于官,永壽從旁竊窺之,曰:“此任貴妃也。”貴妃睨永壽,面發赪,旋閉目如不聞見者。永壽終亦不敢置訐也。永壽事熹宗,不入魏黨;甲申寇亂后,削發為僧,往來西山間,談及故宮事,輒語人云。

今人多云,設虛位禘其祖之所自出,如楊志仁復議論者,僅嘉靖十年舉行一次,后不復行。適考之《實錄》,嘉靖十年辛卯舉行,詔以后丙辛年行之。十五年丙申四月仍行大禘禮。二十年辛丑四月九廟火,詔暫罷,遂永停矣。其實行大禘凡兩次。

《洪范》五福六極,無貴賤。蓋古無不肖而貴,亦無有德而賤者。貴,則祿及之而富矣,故富可以概貴;賤,則祿弗及而貧矣,故貧可以概賤。《周禮》八柄馭群臣,二曰祿,以馭其富;六曰奪,以馭其貧。是也。

“‘望其轂,欲其揱爾而纖也’。《注》:‘鄭司農云:讀為紛容揱參之揱’。《疏》:‘先鄭云此,蓋有文,今檢未得。’”(注:‘先鄭’指的是東漢儒家學者鄭眾,官至大司農,后世又稱之為‘鄭司農’,而‘后鄭’則指晚于他且與他同宗的鄭玄。)此句本見《上林賦》:“紛溶揱篸,猗狔從風。”前注“迤崇于軫”:“讀為‘倚移從風’之‘移’。”《疏》:“司馬長卿《上林賦》云:‘從風倚移’”。此二句連文,而復云“檢未得”,未知何意?

兌,為口舌。其于人也,但可以為臣為妾而已。以言說人,豈非妾婦之道乎!

凡人于交友之間,口惠而實不至,則其出而事君,必至于靜言庸違。故舜之御臣也,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而孔子之于門人,亦嘗聽其言而觀其行。

《淮南子·泛論訓》:“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尾生與婦人期而死之。”是徑以“直躬”為人名矣。然此說本于《呂氏春秋》。

呂子:“昔者禹一沐而三握發,一食而三起,以禮有道之士。”周公吐握之說見于《荀子》,人罕稱禹也。

齊武帝云:“學士輩不堪經國,惟大讀書耳。經國,一劉系宗足矣。沈約、王融數百人,于事何用!”此大字是多字義。

《藝術傳》:“徐之才常與朝士出游,遙望群犬競走,諸人請令試目之。之才即應聲云:‘為是宋鵲,為是韓盧,為逐李斯東走,為負帝女南徂!’”此段復見之序傳,是溫子升與李神俊語。當時傳聞之訛,亦失于檢正。

宋人有嫁子者云云,其子竊而藏之。君公知其盜也,逐而去之。君公,其舅之稱歟?故婦人謂夫之兄曰兄公。

郭況,族姊為皇祖考夫人,謁見,光武大喜,曰:“乃今得大舅乎!”按大舅稱舅公。

董征遷安州刺史,因述職路次過家,置酒高會,乃言曰:“腰龜返國,昔人稱榮;仗節還家,云胡不樂!”誡子弟曰:“此之富貴非是天降,乃勤學所致耳。”與桓榮稽古之榮,皆老生陋態,遺嗤千古。

李紳《周員外席上觀柘枝》詩:“畫鼓拖環錦臂攘”。今京師迎年鼓制,施兩銅環,以手擎之高下,環聲相間。疑即其遺制也。

宋湜,字持正。名字與皇甫俱同。《詩箋》“湜”:“湜,正持也。”

杜子美《昔游》詩:“幽燕夙用武,供給亦勞哉。吳門持粟帛,泛海凌蓬萊。”《后出塞》云:“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云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按《唐會要》:開元二十七年李適為幽州節度、河北海運使。《唐書》:姜師度穿平鹵渠以避海難。蓋元之海運,自崇明抵直沽;唐時海運,則自登州轉而平州,以達于薊。故子美云然也。

天、地、人,謂之三才。輪人以轂、輻、牙為三才。弓人,膠、漆、絲為三才。然其所謂三才者,亦眇矣。

史記韓世忠江上事云:金山有紅袍者墮馬,騰而跨之,馳去。今則未見有馳處。史言誣乎?古今地異乎?

《周禮》注疏,疏糝食菜囗蒸,若今煮菜也。按今俗蒸餅用菜為餡,此類是矣。《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囗。”鄭注云:糝謂之囗。震為竹之萌,曰筍。筍者,囗之為菜也,是八珍之食。按周亦以筍為珍味,故其詩曰:“維筍及蒲”。饋食之囗,亦有筍俎。

廩法有數名。《春秋》:“御廩災。”天子亦有御廩。單言廩,則平常掌米之廩。《明堂位》:魯有米廩。有虞氏之學,以有虞氏尚孝,合藏粢盛之委,故名學為米廩,非廩祿也。詩:“亦有高廩”,以其“萬億及秭”,非藏米之數,故以藏穗言之,與常廩、御廩又異。

《周禮》注:“堂涂,謂階前,若今令甓裓也。”疏:漢時名堂涂為令甓裓。令甓,則今之磚也;裓則磚道也。令音零,裓音階。

羊車,注:“羊,善也,羊車若今定張車。”疏:亦未知定張車何所用,但知在宮內所用,故差小為之,謂之羊車也。愚按:定張車與果下馬俱宮內所用。

服虔曰:“持高帝衣冠,月旦以游于眾廟,已而復之。”按:月旦,謂月出時也。

傅介子年十四,好學書,嘗棄觚而嘆曰:“丈夫當立功絕域,何能坐事散儒!”棄觚與班生投筆相類。

《春秋》書星孛,有言其所起者,有言其所入者。文公十四年秋,有星孛入于北斗,不言所起,重在北斗也。昭公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不言及漢,重不在漢也。

按《宋史》祈報禮曰:“凡旱、蝗、水潦、無雪,皆禜禱焉。”故《本紀》太祖乾德元年十二月甲寅,命近臣祈雪。開寶五年十二月乙酉朔祈雪,乙卯大雨雪。六年十二月壬午,命近臣祈雪。七年十二月辛亥,命近臣祈雪。太宗雍熙二年十一月戊子,禱雪;十二月癸卯,南康軍言雪降三尺。三年十一月丙戌,幸建隆觀、相國寺祈雪;十二月乙未朔,大雨雪,宴群臣玉華殿。四年十二月壬寅,幸建隆觀、相國寺祈雪;丁巳,大雨雪。淳化二年十一月己酉,幸建隆觀、相國寺祈雪。至道二年十二月,命宰相以下百官詣諸寺觀禱雪,甲寅雨雪,大有年。仁宗天圣九年十一月己丑,祈雪于會靈觀。神宗熙寧元年十一月癸未,命宰臣禱雪。十二月己亥朔,命宰臣禱雪。癸丑禱雪于郊廟社稷。哲宗元祐七年十二月庚午,祈雪。紹圣元年十二月庚辰,命諸路祈雪。終北宋之世,祈雪凡十有五見。或曰:此禮古乎?愚曰:考之《周禮》未見。而《左傳》昭公元年:子產曰:“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于是乎禜之。”此非祈雪之明證乎?或曰:雪風雨之不時,當禜矣;而霜則何為?愚曰:《詩》:“正月繁霜。”正月,建巳之月也;《春秋》:“冬十月隕霜殺菽”。十月,建酉之月也,于此二月而霜,非災變之尤者乎?遇災而懼,故亦為之禜禱焉。

《文獻通考》止有祈雨、祈晴,并無祈雪。愚嘗謂《通考》雖千古奇書,而多未備。茲其一端乎?又考《唐書·禮樂志》并祈雨、祈晴,亦缺疏矣。祈雪禮實昉于宋。

《晉書·賈謐傳》:謐為秘書監,掌國史。先是,朝廷議立《晉書》限斷。中書監荀勗謂宜以魏正始起年。著作郎王瓚欲行嘉平以下朝臣盡入晉史。于時依違未有所決。惠帝立,更使議之。謐上議,請從泰始為斷。于是下三府,司徒王戎、司空張華、領軍將軍王衍、侍中樂廣、黃門侍郎嵇紹、國子博士謝衡,皆從謐議。騎都尉濟北侯荀畯,侍中荀藩、黃門侍郎華混以為宜用正始開元。博士荀熙、刁協謂宜嘉平起年。謐重執奏戎、華之議,事遂始行。《潘岳傳》:謐晉書限斷,亦岳之辭也。按:正始,魏主曹芳年號,始庚申,終戊辰,凡九年。嘉平,則芳在位之第十年,己巳,司馬懿殺曹爽,自為丞相時也。又后十六年,方為泰始元年乙酉,司馬炎篡魏自立矣。竊以賈謐限斷請自泰始,雖圣人亦不能廢其言。

《呂氏春秋·尊師》云:“子張,魯之鄙家也;顏涿聚,梁父之大盜也;學于孔子。段干木,晉國之大駔也,學于子夏。高何、縣子石,齊國之暴者也,指于鄉曲,學于子墨子。索盧參,東方之鉅狡也,學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為天下名士顯人,以終其壽,王公大人從而禮之。此得之于學也。”

《史記·李斯列傳》:“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又《張耳陳余列傳》:“秦滅魏數歲,已聞此兩人魏之名士也。”

或問:名士之稱何昉乎?曰:見于經,則《月令》聘名士。見于史,則《李斯傳》“諸侯名士”,《張耳陳余傳》“此兩人魏之名士”。見于子,則子張、顏涿聚、段干木、高何、縣子石、子索盧參,此六人“為天下名士顯人”是也。大抵名士之稱,權輿于六國之末,而極盛于東漢之世。

張天如史論有云:“桓帝之世,有宦官,有名士。天子為宦官而驅除名士。靈帝之世,有宦官,無名士。宦官不復畏名士,而專制天子。”

北齊濟南王立為皇太子,初學反語,于“跡”字下注云“自反”。侍者未達其故,太子曰:“跡字足旁亦,豈非自反耶?”以足亦反為跡也。

《魏書》:安同,父屈,仕慕容囗,為殿中郎將。同長子亦名屈,典太倉事,盜粳米者也。孫竟與祖同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泾源县| 庄河市| 张家口市| 朝阳县| 禹州市| 眉山市| 会东县| 昌邑市| 泸定县| 北辰区| 平邑县| 鄢陵县| 桐庐县| 五大连池市| 天柱县| 平武县| 古交市| 鄂温| 小金县| 华宁县| 景谷| 攀枝花市| 宁阳县| 文登市| 玛曲县| 托克托县| 开平市| 荆门市| 都昌县| 禄劝| 咸阳市| 曲水县| 饶平县| 墨竹工卡县| 太原市| 东乌| 邵阳县| 扬州市| 隆林|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