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七言絕句】(1)
- 納蘭性德全集第三冊:詩集
- (清)納蘭性德
- 5069字
- 2016-11-02 22:06:11
上元月食[1]
夾道香塵擁狹斜[2],金波[3]無影暗千家。
姮娥[4]應是羞分鏡,故倩[5]輕云掩素華[6]。
【注】
[1]有人說此詩是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年)正月十五日(二月十一日)上元節的晚上所作,這種說法正確的話,性德那時只有十歲,那么此詩是他詩作中最早的一首。上元,指農歷正月十五日,也叫元宵節。
[2]狹斜:僻靜、昏暗的小街曲巷。
[3]金波:月亮。
[4]姮娥:也指月亮。
[5]倩:請別人做事。
[6]素華:皎白的光華。
敬題元公張大中丞遺照二首[1]
豸冠豐采著垂魚,共擬威稜肅剪除。
今日拜瞻溫克甚,懸知宿好但詩書。
又
憶從駒齒獎空群,執戟誰知似子云。
鐘鼎旗常公不朽,好憑班范紀余芬。
【注】
[1]此二詩是根據張純修在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刊行的《飲水詩詞集》補進來的。“元公張大中丞”指的是純修的父親張滋德。
題見陽小照[1]
雨雪山空獨悟遲,羨君瀟灑出塵姿。
靈和別殿臨風晚,最憶春前第一枝。
【注】
[1]此詩是根據張純修刊行的《飲水詩詞集》補進來的。
從友人乞秋葵種[1]
空庭脈脈[2]夕陽斜,濁酒盈樽對晚鴉。
添取一般秋意味,墻陰小種斷腸花。
【注】
[1]此詩是根據《詞人納蘭容若手簡》補進來的。秋葵與秋海棠(俗稱斷腸花)分別屬于錦葵科和秋海棠科,所以有人說最后一句好像不是想種秋海棠,而是種秋葵的意思。
[2]脈脈:飽含溫情,默默地用眼神表達感情。
詠史
千秋名分絕君臣[1],司馬編年繼獲麟[2]。
莫倚區區周鼎[3]在,已教俱酒作家人。
【注】
[1]古代封建社會,把君臣名分看的很重要,覺得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定。
[2]獲麟:傳說春秋時期魯忠公于十四年春天去西方狩獵,獵得了麒麟。
[3]周鼎:王權的象征。
又
一死難酬國士[1]知,漆身吞炭只增悲。
英雄定有全身策[2],狙擊[3]君看博浪椎。
【注】
[1]國士:濟國的將士。
[2]全身策:保護自己不遭迫害的安全策略。
[3]狙擊:趁人不注意的時候,突然襲擊。
又
章武[1]誰修季漢[2]書,建興[3]名號亦模糊。
笑他典午[4]標凡例,不遣青龍[5]混赤烏[6]。
【注】
[1]章武: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年號(二二一至二二三年),一共三年。這是蜀漢政權的第一個年號。
[2]季漢:蜀漢。
[3]建興:三國時期蜀漢后主劉禪的第一個年號,一共十五年。這是蜀漢政權的第二個年號。但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君主吳廢帝孫亮也以建興為年號(二五二年四月至二五三年),一共兩年。所以此處意思模糊。
[4]典午:典和司都有掌管的意思。午,生肖是馬,故典午隱含了司馬的意思。晉帝姓司馬,因此后來說典午指的就是晉。
[5]青龍: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叡的年號(二三三至二三七年),一共五年。
[6]赤烏:三國時期東吳君主孫權的第四個年號,一共十四年。
又
諸葛[1]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勢浸淫[2]。
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3]事魏心[4]?
【注】
[1]諸葛:指諸葛亮、諸葛瑾及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
[2]浸淫:逐漸蔓延,擴散。
[3]公休:諸葛誕的字。
[4]事魏心:忠于魏國的心。
又
漢江[1]高接蜀江[2]流,霖雨漂沉版筑[3]休。
可惜不教樊口[4]下,襄陽[5]仍屬魏荊州[6]。
【注】
[1]漢江:又叫漢水,古代叫沔水,發源于陜西西南部,由北向南貫穿湖北省,到武漢流入長江。全長一五七七千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
[2]蜀江:長江。
[3]版筑:在兩個夾板中間填上土筑成墻,即城防。
[4]樊口:在今湖北省襄陽境內,因為樊港流入江之口,所以叫樊口。
[5]襄陽:原名襄樊,今湖北省的重鎮。
[6]荊州:古代稱為江陵,在今湖北省,曾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爭相搶奪的軍事要地。
又
痛哭難為入廟身,譙周[1]本意勸稱臣。
市橋[2]旗幟咸陽戰,不及成家尚有人。
【注】
[1]譙周(一九九至二七○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官員,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
[2]市橋:也叫金花橋或者石牛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之西。
又
卷甲空回[1]丁奉軍,陵江[2]官號已更新。
若將唇齒論吳蜀,可有宮門拜表人。
【注】
[1]卷甲空回:吳永安六年(二六三年),魏國伐蜀國,蜀國向吳國求救,吳國派丁奉率軍向壽春,結果蜀國滅亡,丁奉率軍返回,吳國并沒有誠意要救蜀國,僅僅是作勢回應,其實就是看著蜀國滅亡,所以叫卷甲空回。
[2]陵江:魏國的雜號將軍,是五品官員。
又[1]
勞苦西南事可哀,也知劉禪本庸才。
永安[2]遺命分明在,誰禁先生自取來?
【注】
[1]有的學者說此詩是批評諸葛亮不聽從劉備的“永安遺命”,而對劉禪愚忠,以致耽誤國事,表現出了納蘭性德開明的政治思想,在他所處的皇權至上的時代,難能可貴。
[2]永安:劉備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逝世時候的宮名。
又
名士[1]何曾忘義熙[2],故將山水托游嬉。
韓亡秦帝渾閑事,誰續臨川內史詩。
【注】
[1]名士:指謝靈運(三八五至四三三年),東晉著名的山水詩人,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2]義熙:四○五年至四一八年,東晉安帝司馬德宗的第四個年號,一共十四年。
又
寶槊[1]金貂[2]別有才,踏圍鳴鼓日千回。
老兵不少俞靈韻,親向營門逐馬來。
【注】
[1]寶槊:槊上系著七寶彩飾,騎在馬上的武將手中所拿的長矛。槊,長丈八的茅。
[2]金貂:漢朝以后皇帝左右侍臣官員的冠飾。
又
零落金蓮帖地灰,練兒[1]顧盼自雄才。
三千宮女同時出,也愛潘妃國色來。
【注】
[1]練兒:即梁高祖武皇帝蕭衍(四六四至五四九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大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開始在齊國做雍州刺史,他的兄弟蕭懿是齊國的有功之臣,卻被讒冤而死,蕭衍就起兵滅了齊國,自立為帝。
又
注籍[1]紛紛定價余,市曹行雁[2]待銓除[3]。
后來又變停年格,請命誰收薛琡書。
【注】
[1]注籍:按照戶口登記在冊,此處指注冊任官職。
[2]行雁:比喻求官的人很多。
[3]銓除:選官入職。
又
上使空持白虎幡[1],誰教博議采袁翻。
高車勁敵婆羅在,特與涼州作外藩。
【注】
[1]白虎幡:繪有白虎圖案的旗。古代用作傳布朝廷政令或軍令的標志。
又
金龍玉鳳埒[1]高陽,富貴從夸章武王。
王謝風流君不見,世家原自重文章。
【注】
[1]埒:等同,媲美。
又
朝政神龜[1]已可知,羽林[2]旁午[3]辱張彝。
洛陽大有平城使,正是傾貲[4]結客時。
【注】
[1]神龜:五一八年二月至五二○年七月,北魏君主魏孝明帝元詡的第二個年號,一共兩年多。
[2]羽林:羽林軍,皇宮內的禁衛軍。
[3]旁午:一縱一橫叫旁午,此處形容羽林軍無所顧忌地侮辱毆打張彝一家人。
[4]貲:財物。
又
中允[1]功名洗馬[2]才,舊僚陪送有誰哀?
臨湖殿[3]里彎弓客[4],卻向宜秋灑涕回。
【注】
[1]中允:官名。掌管侍從禮儀。
[2]洗馬:本來是太子出行前的引官,到隋唐的時候改為司經局洗馬,專門掌管太子宮中的書。
[3]臨湖殿:朝參的地方。
[4]彎弓客:指殺死李建成的李世民。
又
羽衣木鶴想前身,不到升仙到奉宸[1]。
自是平章[2]曾入奏,在廷何限賦詩人。
【注】
[1]奉宸:唐代武則天稱帝時設立的宿衛近侍的官府。開始叫控鶴院,后來改叫奉宸院。
[2]平章:官名,即同平章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簡稱。平章本是商量處理國事的意思。位高時,相當于宰相之職;位低時,也在五品以上。
又
軍職新加呂用之,神仙樓殿極參差。
那知論謫渾[1]無賴,曾傍江陽后土祠。
【注】
[1]渾:全,都。
又
博學今無沈晦[1]倫,宣和[2]名論[3]一時新。
眾中大有搖頭客,莫便輕欺下坐人[4]。
【注】
[1]沈晦(一○八四年至一一四九年),字元用,號胥山,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年)間進士。
[2]宣和:一一一九年至一一二五年,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和最后一個年號。北宋用宣和這個年號一共七年。宣和七年十二月宋欽宗即位仍用此年號。
[3]名論:沈晦等人的著名的政論。
[4]下坐人:指沈晦等職位不高的人。
又
都監聲名敵指揮,隔河降表最先馳。
赤崗事與滹沱[1]異,勿問中朝沒字碑。
【注】
[1]滹沱:金攻打北宋的重要戰場,此處指代金討伐北宋這一歷史事件。
密云[1]
白檀山下水聲秋,地踞潮河最上流。
日暮行人尋堠館[2],涼砧[3]一片古檀州。
【注】
[1]密云:位于北京市東北部的燕山山脈腳下,歷史悠久。從詩中內容可知,此詩是寫秋天的景象。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農歷九月十二日皇帝曾停留密云,納蘭性德也隨皇帝出巡停留在此,但此說尚待考證。
[2]堠館:山村的小店。
[3]砧:捶布搗衣用的石頭。
南海子[1]
分弓列戟四門開,游豫[2]長陪萬乘來。
七十二橋天漢[3]上,彩虹飛下晾鷹臺。
【注】
[1]此詩應當是康熙二十三年二月所作。
[2]游豫:快樂安閑的樣子,后來指帝王出巡。
[3]天漢:天河。
又
紅橋夾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1]群。
飛放何須煩海戶,郊南新置羽林軍[2]。
【注】
[1]掩:趁其沒有防備的時候,射中他。
[2]羽林軍:守衛皇宮的禁衛軍。
上元即事
翠毦[1]銀鞍南陌回,鳳城簫鼓殷如雷。
分明太乙峰頭過,一片金蓮[2]火里開。
【注】
[1]毦:用羽毛或獸毛制成的裝飾物,常用來裝飾頭盔、犬馬或兵器。
[2]金蓮:黃色,迎著太陽而開,花開成片。
詠柳,偕梁汾賦[1]
煙水頻年瘦不支,相看余得許多絲。
靈和舊事今如夢,卻到人間管別離。
【注】
[1]梁汾:即顧貞觀(一六三七至一七一四年),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也作華封,號梁汾,清代著名詞人,江蘇無錫人。與陳維嵩、朱彝尊并稱明末清初“詞家三絕”,同時與納蘭性德、曹貞吉共享“京華三絕”之譽。偕,一起。
又
弱絮殘鶯一半休,萬條千縷不勝愁。
只應天上張星[1]伴,莫向青門[2]系紫騮。
【注】
[1]張星:二十八星宿之一,在天的南方。此星掌管珍寶、宗廟所用以及衣服,同時掌管飲食、賞罰之事。此處指朝廷的俸祿。
[2]青門:泛指京城的都門。
題《虞美人蝴蝶》畫扇
寫得春風分外嬌,粉痕零落暈紅潮。
曲終夢醒渾[1]無那[2],同向斜陽恨寂寥。
【注】
[1]渾:真的,的確是。
[2]無那:無可奈何。
有感
帳中人去影澄澄[1],重對年時芳苡燈。
惆悵月斜香騎散,人間何處覓韓馮[2]?
【注】
[1]澄澄:原是形容水澄凈清澈,此處指空蕩蕩。
[2]韓馮:也作韓憑或者韓朋。傳說戰國時期宋康王舍人韓馮,娶何氏為妻,很漂亮,被康王搶走了。韓馮抱怨,康王把他囚禁,韓馮于是自殺。何氏也自殺,留下遺書,希望康王把她的尸骨和韓馮合葬。康王很生氣,于是命人把兩人埋了,但是墳墓相對。然而一夜之間,兩墳墓之間生出梓木來,根在地下相交,枝盤錯在上面,又有鴛鴦棲息在樹上,朝夕不離,悲鳴不已,讓人悲傷。后世用此代表男女相愛、至死不渝的愛情。
書鮑讓侯詩后[1]
多少才情艷綺霞,羨君能賦上林花。
如余硯北[2]渾[3]無事,只傍紅窗枕木瓜。
【注】
[1]鮑讓侯:即鮑鼎銓,字讓侯,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舉人,曾任知縣,江蘇無錫人。
[2]硯北:幾案面朝南,人坐在硯的北面,指從事著作。
[3]渾:一直。
記征人語[1]
列幕平沙夜寂寥,楚[2]云燕[3]月兩迢迢。
征人自是無歸夢,卻枕兜鍪[4]臥聽潮。
【注】
[1]康熙十七年八月清軍在衡州打敗了吳三桂,進駐到岳州,此詩即作于那時。
[2]楚:指湖北、湖南一帶。
[3]燕:指河北燕山一帶。
[4]兜鍪:也作“兜牟”。秦漢以前叫胄,古代戰士戴的頭盔。
又
橫江[1]烽火未曾收,何處危檣系客舟?
一片潮聲飛石燕,斜風細雨岳陽樓[2]。
【注】
[1]橫江:古代的長江渡口,在今安徽省和縣的東南部。
[2]岳陽樓:在今湖南岳陽西門城頭,緊挨著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國東吳時期,與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又
樓船昨過洞庭湖[1],蘆荻蕭蕭宿雁呼。
一夜寒砧霜外急,書來知有寄衣無?
【注】
[1]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號稱“八百里洞庭”,風光綺麗動人。
又
旌旗歷歷射波明,洲渚宵來畫角[1]聲。
啼遍鷓鴣[2]春草綠,一時南北望鄉情。
【注】
[1]畫角:古代一種樂器,外形像竹筒,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繪,所以叫“畫角”。通常在黎明和黃昏時吹響,等同于出操或休息的信號,古時軍中常用來報警黃昏黎明,聲音高亢動人,鼓舞士氣。
[2]鷓鴣:鳥類的一種,體形像雞,但比雞小,大多羽毛黑白雜錯,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狀白斑非常明顯。
又
青燐點點欲黃昏,折鐵難消戰血痕。
犀甲玉枹[1]看繡澀[2],《九歌》原自近招魂[3]。
【注】
[1]枹:今作“桴”,指鼓槌。
[2]繡澀:不光滑并且生銹了。繡,此處是“銹”。
[3]《楚辭》中有《九歌》和《招魂》,此處是告慰死難的戰士的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