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木蘭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見)
書名: 納蘭性德全集第二冊:詞集作者名: (清)納蘭性德本章字數(shù): 761字更新時間: 2016-11-02 22:06:47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1]?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2]。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3],比翼連枝當日愿。
【注釋】
[1]“何事”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之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后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閑置為喻抒發(fā)其被棄之怨情。后世遂以秋扇見捐來比喻女子被棄。
[2]卻道故心人易變:出自南朝齊國山水詩人謝朓的《同王主簿怨情》后兩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見”。
[3]錦衣郎:錦衣,華美的衣服。錦衣郎即指唐明皇。
【賞析】
此詞主旨有兩說。一種以為是論交友之道當始終不渝,因為有一刻本的副題注明了“柬友”兩字,不過“柬友”之“友”,并非一定要理解為友情,或許指友人更為恰當,即勸慰友人在某些方面諸如愛情等問題上不可過于執(zhí)拗。另一說認為是在以女子的口吻駁斥薄情郎,從詞中所用典故及詞意來看,似乎不無不可。但作者說他是“擬《古決絕詞》”,而非擬《決絕詞》或“擬古”,古辭《白頭吟》是因為情郎變心而提出分手,元稹《古決絕詞》是相思難耐恨不得以決絕來求得解脫,兩種意思剛好相反。性德所模擬的,應(yīng)該是后者。性德以為兩地分別,很多事情都會發(fā)生,但感情卻不會變。如果情感真為這些變故所影響,那這愛情也好,友情也罷,也就不值得珍惜了。因為“不變”,所以才“不怨”。班婕妤有怨,因為她預(yù)見了變故的發(fā)生;李隆基不怨,雖然有了變故,但他沒有忘記往日的誓愿,他的癡情沒有改變。古辭《白頭吟》有“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元稹《古決絕詞》其一為:“夜夜相抱眠,幽懷尚沉結(jié)。那堪一年事,長遣一宵說。但感久相思,何暇暫相悅。虹橋薄夜成,龍駕侵晨列。生憎野鶴性遲回,死恨天雞識時節(jié)。曙色漸曈曈,華星欲明滅。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時徹。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天公隔是妒相憐,何不便教相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