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納蘭成德傳(1)
書名: 納蘭性德全集第一冊:詞集作者名: (清)納蘭性德本章字數: 4684字更新時間: 2016-11-02 22:08:04
納蘭成德,以避嫌諱,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納蘭本作納喇,為金三十一姓之一。明初納喇星懇達爾漢據有庫倫葉赫之地,為部落長,內附于明。其后二百余年,中國所謂“北關”者,即其地也。六傳至養汲弩,為容若高祖。養汲弩有子三人,其第三子金臺什(或作錦臺什),為容若曾祖。有女嬪清太祖,生太宗。葉赫故附明,清太祖崛起,陵吞鄰部,與葉赫積不相能。萬歷四十七年(清太祖天命四年,西歷紀元一六一九年)遂滅之,金臺什死焉。金臺什二子德勒格、尼雅哈(或作倪迓韓)降滿。太祖憫之,厚植其宗,俾延世祀。尼雅哈任佐領,屢從征有功,世祖定鼎燕京,予騎都尉世職,順治三年(西歷一六四六年)卒。長子振庫襲,其次子明珠,即容若父也。容若母為愛新覺羅氏,其家世不詳。(本節據《國朝耆獻類征》初篇九,采國史《明珠傳》,徐乾學《澹園全集》卷三十一《納喇君神道碑文》、又卷二十七《納蘭君墓志銘》,韓菼《有懷堂文稿》卷十四《納蘭君神道碑》、又卷二十一《祭成容若同年文》。)
容若以順治十一年十二月(是年十二月朔,當西歷一六五五年一月八日)生于北京。(此據徐乾學《墓志銘》,《續疑年錄》作順治十二年,誤。)時明珠年甫二十。容若為明珠長子(此據徐撰《墓志》及《嘯亭雜錄》卷九),有兩弟,今僅知其一名揆敘,字愷功,少容若二十歲。(查慎行《敬業堂集》卷十七《愷功將有塞外之行,邀余重宿郊園,賦此志別》中云:“憶子從我游,翩翩富詞章。十三見頭角,已在成人行?!倍餍兄躔^明珠家,據《本集》卷八《<;〈人海集〉>;序》,乃在康熙丙寅。以此推之,愷功少容若二十歲。)容若十七歲以前之事跡,除下列一類籠統之考語外,別無可稽。
(一)韓菼《神道碑》:自少已杰然見頭角,喜讀書,有堂構志,人皆曰宮傅有子。
(二)徐乾學《墓志銘》:君自齠齔,性異恒兒。背誦經史,常若夙習。
(三)徐乾學《神道碑》:自幼聰敏,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善為詩,在童子已出驚人之句。(中略)數歲即善騎射。
綜觀之,容若蓋自幼已敏慧逾恒,喜讀書,有遠志。諷習經史,尤嗜詩歌,斐然有作。讀書之外,兼習騎射。在此十七年中,明珠方騰達宦場。明珠始官侍衛,繼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任此諸職之起訖年,今不可詳??滴跞辏〞r容若十歲)擢內務府總管,五年授弘文院學士,六年充《世祖實錄》副總裁,七年奉命察閱淮揚河工,旋遷刑部尚書,八年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十年二月充經筵講官,十一月復遷兵部尚書。明珠性格,蓋精明果敢,第乏學術,故使權招賄,無殊于尋常顯吏。此七年中,其興革之見于史書者,惟康熙十年八月奏停巡鹽御史遍歷州縣之例一事而已。(《耆獻類征》采國史館《本傳》)然明珠頗知親附風雅(《熙朝雅頌》卷二有《明珠湯泉應制詩》一首,茍其不出捉刀,則明珠亦親翰墨者也),結交詞臣,延納名士,一時江南以才華顯著之文匠、騷人、詞客、學者,罕有不先后為其座上之賓。故后世《紅樓夢》索隱家,致有以十二金釵為指明珠館中所供養之名士者焉。此固半緣于容若與彼輩聲氣之相投,然使非明珠好客禮賢,一世倜儻,嵚奇之士曷能容身于其館第。以明珠崇尚風雅,當容若少時,或頗注意其學業。觀其后此館查慎行于家,使課其次子若孫而可知也。
明珠邸宅,蓋在內城西北。(《宸垣識略》卷八,內城西北屬正黃旗。又《敬業堂集》卷八言館明珠家,有移館北門之語。)雖不知其皇麗如何,要當與其豪貴相稱。又于玉泉山之麓營一別墅,名淥水亭(《宸垣識略》卷十四)。容若于其中讀書館客焉。淥水亭景物之勝,試讀以下之詩詞而可想見:
(一)朱彝尊《臺城路·夏日飲容若淥水亭》(《曝書亭集》卷二十六)
一灣裂帛湖流遠,沙堤恰環門徑。岸劃青秧,橋連皂莢,慣得游驄相并。林淵錦鏡,愛壓水亭虛,翠螺遙映。幾日溫風,藕花開遍鷺鶿頂。不知何者是客,醉眠無不可,有底心性。砑粉長箋,翻香小曲,比似江南風景,算來也勝。只少片天斜樹頭帆影。分我魚磯,淺莎吟到暝。
(二)嚴繩孫《淥水亭觀荷》(《秋水詩集》卷四)
久識林塘好,新亭愜所期?;ǖ纂S燕掠,波動見魚吹。涼氣全侵席,輕陰尚覆池。茶瓜留客慣,行坐總相宜。遠見簾纖雨,都隨斷續云。漬花當徑合,添漲過城分。樹杪驚殘角,鷗邊逗夕曛。漁歌疑可即,此外欲何聞。宮云濕更浮,清漏接章溝??桂^煙中遠,疏泉天上流。銀鞍臨水映,金彈隔林收。多謝門前客,風塵刺漫投。碧瓦壓堤斜,居人半賣花。卻思湖上女,并舫折殘霞。蘸綠安帆幅,搴紅卷袖紗??樟艮堤}月,應識舊漁家。
(三)姜宸英《淥水亭送張丞》(《葦間詩集》卷三)
憶過桑乾別業時,禁城寒食柳絲絲。行看籬落參差影,開到杏花三兩枝。落照村邊逢獵騎,清流石上對圍棋。(下略)
此林泉幽秀之地,實容若大部分生活之背景也。
康熙十年,容若年十七,補諸生,讀書國子監。時昆山徐元文為祭酒,深器重之,謂其兄乾學曰“司馬公子,非常人也”。次年秋八月,舉順天鄉試。主考官為德清蔡立齊,副主考官為徐乾學,他日徐之自述曰:“余忝主司宴,(容若)于京兆府偕諸舉人拜堂下,舉止閑雅。越三日,謁余邸舍,談經史原委及文體正變,老師宿儒,有所不及?!鼻瑢W與明珠接近,此后容若遂師事之。
容若完婚之年,諸碑傳俱無可征,亦不見別記。其詞《浣沙溪》有一闋云: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在阿誰邊?紫玉釵頭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
據此,則容若在十八歲時已有閨中之友,惟不知其成婚是否即在此年,抑在此年以前,又前若干時。容若所娶,乃兩廣總督盧興祖(鑲白旗人,康熙六年卒?!蛾全I類征》卷一五二有傳)之女,雖非翰墨之友,然相愛極篤,讀上引一詞已可見。蓋容若生性浪漫,肫厚懇摯,善感多情。其對幼弟,對朋友,對素不相識之人,猶且“竭其肺腑”(徐乾學語),而況于夫婦之間乎!讀飲水詩詞,其伉儷間之柔情蜜意、雅趣逸致,隨處流露。茲摘引數則,以見其概: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回犯令》下半闋)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落花時》上半闋)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琵琶仙·中秋》)
水榭同攜喚莫愁,一天涼雨晚來收。戲將蓮葩拋池里,種出花枝是并頭。(《四時無題詩》之七)
露下庭柯蟬響歇。紗碧如煙,煙里玲瓏月。并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吐丁香結。笑卷輕衫魚子纈。試撲流螢,驚起雙棲蝶。瘦盡玉腰沾粉葉,人生那不相思絕。(《臨江仙·夏夜》)
最憶相看,嬌訛道字,手剪銀鐙自撥茶。(《沁園春》句)
芭蕉影斷玉繩斜,風送微涼透碧紗。記得夜深人未寢,枕邊狼藉一堆花。(《別意》之四)
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憶江南》上半闋)
容若《沁園春》詞有一闋自序云: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下略)
據此,則是時(康熙十六年)容若已賦悼亡。盧氏究卒于何年耶?容若悼亡詞之有時間關系可考者,其中有一首云: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墻,不辨花叢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采桑子》)
就本文可知此詞作于盧氏卒后十一年,而此詞之作最遲不能后于容若逝世之年,故盧氏之卒,最遲不能后于容若卒前十一年,即不能后于康熙十三年甲寅,時容若年二十。又《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一詞中有“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之句,則盧氏之卒乃在暮春。上舉之《沁園春》中有“幾年恩愛”之句,可見其自結婚至悼亡之間,有“幾年”之久。上文言容若之結婚不知其是否即在十八歲,由今觀之,若假定其為十八歲,則自十八歲至二十歲之春,至多不過兩年,容若不當云幾年恩愛。然結婚過早又不類,大略以十六七為近。假定如此,又就最低限度,假定“幾年”為三年,則容若悼亡,當在十九與二十歲之間也。現在大略可推測者如此,須俟他日新發現材料之證實。今可確知者,容若與盧氏之同居生活,為期不過數年。綺夢之促,比似曇花;繾綣之心,忽然失寄。其傷痛之深、思念之苦,不待言矣。容若悼亡之詞甚伙,皆纏綿慘側,今不具引。但讀其“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及“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諸句,懷念之心,十余年如一日,其相愛之摯可見。盧氏死后,容若續娶官氏,不知其事在何年。然“鸞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綠萼華”,“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泣”。然容若對后妻似亦有相當情愛,觀其行役思閨之作而可知也。
容若雖出貴盛之家,生長紈綺之叢,卻不慕榮華,不事享樂,若戚戚然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其所自述,則“曰余餐霞人,簪紱忽如寄”(《擬古》之一),“仆亦本狂士,富貴輕鴻毛”(《野鶴吟贈友》)。其居處也,“閑庭蕭寂,外之無掃門望塵之謁,內之無裙屐絲管呼盧秉燭之游。每夙夜寒暑休沐定省片晷之暇,(輒)游情藝林”。(嚴繩孫《秋水文集》卷一《成容若遺集序》)初尤致力詞章,詩摹開元大歷間風格。嘗輯全唐詩選,尤喜長短句,自唐五代以來諸名家詞,皆有選本。獨好觀北宋以上之作,不喜南渡諸家。嘗以洪武韻改并聯屬,名詞韻正略。以詞為詩體正宗,刻意制作。其論詞也,曰:
詩亡詞乃興,比興此焉托。往往歡娛工,不如憂患作。……芒鞋心事杜陵知,只今惟賞杜陵詩。古人且失風人旨,何怪俗眼輕填詞。詞源遠過詩律近,擬古樂府特加潤。不見句讀參差三百篇,已自換頭兼轉韻。(《飲水詩集》卷上填詞)
近人有謂蘇、辛始以詞作新體詩,然蓋皆未嘗自覺者。自覺的以詞作新體詩,當推容若為首也。容若詞初印行者名《側帽詞》,不知刊于何年。其第二次刻本名《飲水詞》,刊于康熙十九年閏三月(榆園叢刻本,顧貞觀序)。吳綺之于此集之序(《林蕙堂文集續刻》卷四載此文,題作《<;飲水詞>;二刻序》,故知此為二次刊本)中云:
一編側帽,旗亭競拜雙鬟。千里交襟,樂部惟推只手。吟哦送日,已教刻遍瑯玕。把玩忘年,行且裝之玳瑁矣。
則是時《側帽詞》流播極廣,嘗誦一時,其去初印行之日當頗久。且新制增積,至有重刻之需要,亦須經過頗久之時間。約略推之,《側帽詞》之刻,當去容若鄉舉后不遠。據阮吾山《茶余客話》所載:
吳漢槎(兆騫)戍寧古塔,行笥攜徐電發(囗)《菊莊詞》、成容若(德)《側帽詞》、顧梁汾(貞觀)《彈指詞》三冊。會朝鮮使臣仇元吉、徐良崎見之,以一金餅購去。……良崎題《側帽》、《彈指》二詞云:“使事昨渡海東邊,攜得新詞二妙傳。誰料曉風殘月后,如今重見柳屯田。”以高麗紙書之,寄來中國?!稘O洋續集》有“新傳春雪詠。蠻徼織弓衣”,指此。
按其涉及《側帽詞》之事必有誤。吳兆騫之戍寧古塔,乃在順治十六年閏三月。(看吳兆騫《秋笳集》卷四,又孟森《心史》叢刊一集《科場案篇》)時容若才五歲,兆騫安得攜其《側帽詞》也?(以上除注明出處者外,余皆據徐乾學《墓志銘》及韓菼《神道碑》)
容若于詩詞外,又工書法。摹《褚河南臨本禊帖》,間出入于《黃庭內景經》。亦好羅聚故籍,評鑒書畫,間以意制器,多巧倕所不能及。居恒慕趙孟囗之生平,為詩曰:
吾憐趙松雪,身是帝王裔。神采照殿庭,至尊嘆昳麗。少年疏遠臣,侃侃持正議。才高興轉逸,敏妙擅一切。旁通佛老言,窮探音律細。鑒古定誰作,真偽不容諦。亦有同心人,閨中金蘭契。書畫掩文章,文章掩經濟。得此良已足,風流渺難繼。(《擬古》之三十九)
蓋半自傳而半自期許也。嘗讀趙松雪《自寫照詩》有感,即繪小象,仿其衣冠。坐客或期許過當,弗應也。徐乾學謂之曰“爾何酷似王逸少”,心獨喜之。(徐乾學《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