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新書《為我的身體養陽氣》終于跟讀者朋友見面了!

自《人體自有大藥》和《黃帝內經使用手冊》出版以來,我收到了不少讀者的來信,詢問我這幾年忙什么去了,甚至有讀者千里迢迢從外地到北京來找我,問我有沒有什么新書是他們沒有看到的。

感謝讀者朋友們的厚愛,我也能夠理解讀者們急切的心情,對于外地的讀者來說,每周都來北京就診不太現實,而且很多讀者只是為了保養身體,并非有什么實證。這些朋友更希望在書里學到實用性強的養生保健知識。需要和大家解釋的是,這幾年來,我并非沒有思考出版的問題,只因不敢忘記恩師胡海牙先生當年對我的教誨,希望能做到“厚積薄發”“有的放矢”。

2015年,我也出版了新作《美味才能養生》,作為一名醫生,談“吃”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但我認為,美味是人類與食物達成的默契,只有美味才能滋養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這是我長年進行中醫研究和日常養生的心得,也希望能給讀者們帶來不同的飲食體會。

這幾年的問診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現在的讀者、患者們的養生常識、醫學知識比以前有了長足的進步,對求醫問診也不再是茫然無知。在日常的門診中,經常就有患者問我:“武大夫,您的中醫學傳承是不是火神派、扶陽派呀?”我就奇怪了:“何以見得呢?”患者答曰:“我看您開的處方中有很多附子、干姜、麻黃、細辛……這不是火神派的路數嗎?”患者雖然有了對中醫的興趣,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通常會回答:“吾眼中沒有火神,只有陰陽,我一天門診下來還用了很多石膏、生地呢,你只不過沒有看到而已。”能夠這樣針對藥方進行對話的患者在門診已不是少數,由此也引發了我一些新的思考,為什么患者們出現的問題都如此雷同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段我學醫的感悟。眾所周知,我追隨恩師胡海牙先生學習了多年醫術。在追隨胡海牙老師學醫之初,老師給了我一本他珍藏多年的醫書《治病法軌》,讓我抄錄學習,這本書的作者王雨三先生是民國時期江南非常著名的中醫師,他開了很多家藥房,自己制作中成藥,效果斐然。讀王氏之書我始知溫補療病盛行的緣由,清末民初,時勢使然,溫病學崛起,對整個中醫學界影響甚大,很多中醫開始利用偏于寒涼的溫病學原理來問診看病,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然而,有一些醫者卻食古不化,將溫補法棄而不用,一味崇尚寒涼攻伐,傷人無數,救人卻不多。王雨三先生反其道而行,用溫補之法治病救人,功德無量。

胡海牙老師對此書精讀細品,領悟頗深,將其理法用于臨床,亦是效如桴鼓、立竿見影。恩師還時時教導吾輩要用心研究王先生所述溫補之法。在老師的教導和啟發下,我對于溫補之法始終較為留心和關注,仔細閱讀了清代名醫鄭欽安所著的三部經典作品《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和《傷寒恒論》。這三部書也是老師告訴我的,他對這三部醫書十分推崇。他的一位好友,著名學者王利器轉贈給他一本唐步祺先生校注的《醫理真傳》,上面蓋有唐步祺先生的圖章,老師一直珍藏得很好。后來唐老將三書合并一起出了精裝本,我還特地給老師買了一套,老人家非常開心。

讀鄭欽安先生著作的時候,正是我剛開始獨立看診的時候,不能時時刻刻求教于老師,難免心有惴惴!幸虧有鄭欽安先生的著作在手邊,時時翻閱,常有茅塞頓開之喜。這三部書幫我解開了很多問診的難題,治好了臨床上很多疑難雜癥,我內心由衷地感激他老人家的菩薩精神,把這么好的學問記錄下來,讓后世的醫者們救治了眾多病患。

縱觀鄭欽安、王雨三兩位大家的學術思想,不難發現,他倆都懸壺濟世于清末溫病學說盛行時期,秉持溫補觀點,而其二人的溫補觀點也主要在于糾時代之偏,帶領后學回歸醫統正脈,領略仲圣先師“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神髓。

回到我前邊的問題上來,為什么患者們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不同、病癥不同,但我開出的藥方,卻有如此大的相似性呢?我認為問題的根本,就在于現代人身體出現的通病——陽氣不足,陰邪猖獗!而要說清楚為什么現代人會出現這樣的通病,大家則要先了解何為陰陽。

陰陽是古代先人對于事物規律認知的一種方法和手段,陰和陽分別是指二類不同特性的事物,具有不確定性的特征。黃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又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

這幾句話說得比較泛泛,單從這幾句話里我們無法認識到陰陽的內涵。具體到有所指我們才能明確感知到陰陽的存在形式。先輩們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中醫陰陽的概念,對陰陽的特性做了系統的歸納:

凡是事物或現象,具有火的炎熱、干燥、升發、蒸騰、運動等特點的,它們皆屬于陽。如溫熱的、明亮的、上升的、活動的、外在的、功能的、機能亢進的等,統屬于陽。

相反,具有水的寒冷、濕潤、沉降、凝聚、寧靜等特點的,它們皆屬于陰。如寒涼的、晦暗的、下降的、沉靜的、內在的、物質的、機能衰退的等,統屬于陰。

除了對陰陽二者的基本區分,我們還要知道,陰陽不單單是相反對立的,還是互根互用的。所謂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依賴,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陰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條件。陰陽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如天與地、上與下、動與靜、寒與熱、虛與實、散與聚等,不僅互相排斥,而且互為依存。陽根于陰,陰根于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陽蘊含于陰之中,陰蘊含于陽之中。陰陽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既對立又統一。故曰:“陰根于陽,陽根于陰。”陰陽互根深刻地揭示了陰陽兩個方面的不可分離性。正可謂:“陰陽不二,而又非一。”對這種關系最形象的圖形展示就是太極的陰陽魚圖案。基于以上陰陽的概念,我相信聰明的讀者此時一定會明白我前面回答患者的意思了。

我在給患者開出的藥方中用到了相同的“升陽”的藥材,歸根結底也是因為“陽虛”成為了現代人的通病!按理說來,現代人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與古人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能夠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安,應該不會有那么多陽虛的問題出現才對。但事實卻是臨床上陽氣不足的患者在就醫的各類人群中均占多數。我經過多年不斷的思考和總結,提煉出了如下五條造成陽虛的原因。

1.運動失衡導致的太過與不及,太過傷陽,不及傷陰。

2.精神壓力過大,暗耗陰精,損及陽氣。

3.飲食油膩寒涼,耗損傷及后天脾陽之氣。

4.睡眠不足,房事過度,暗耗陰精,傷及先天元陽之氣。

5.外在風寒濕邪侵襲,傷及人體陽氣。

當我們不小心招惹上邊的一條或者幾條之后,就會導致體內的陽氣受損,而陰邪之氣過盛,陰陽就開始不平衡了!此時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如疲勞無力、抑郁、萎靡不振、飲食乏味、反復感冒、失眠多夢、陽痿早泄、月經不調、早衰……一系列的不適向我們的身體發出警報,疾病開始敲門了。

為了防止這些原因損害我們的健康,我與此書的編輯們多次進行探討,對原來出版的《黃帝內經使用手冊》一書的主題重新進行發掘和提升,圍繞著固護陽氣,激發人體內大藥的方法來展開,加入這些年的新思考和新認識,形成了《為我的身體養陽氣》這本全新健康讀物。

為了便于讀者領會,在書中,我用風箏飛天來比喻人體陽氣的強弱,好風借力,風箏則飛得高,人體也是,如果陽氣足,百病不生,陽氣弱,則百病纏身。所謂養生,不僅要把身體養好,而且還要養出神采,養出氣質。要養氣質,就得從升發陽氣入手。

如何升發陽氣呢?節氣、飲食、運動、穴位按摩、針灸等方法眾多,讀者們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升陽大法。任何疾病都可以說是陽氣不足所致,所以我也介紹了從陽氣自護的角度對常見病進行自診自療的訣竅,適合各年齡段讀者和家庭閱讀參考。

自從出版了《黃帝內經使用手冊》,我的診室已不僅是謙之堂醫館的方寸之地,我所思考的,也不僅是每天面對的數名病人。我希望能通過一支筆、一臺電腦,讓更多不能親至的人也學會健康養生的方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我作為一名醫者最大的心愿。希望更多的人能從此書獲益,找回本屬于自己的健康!


武國忠

丙申年 陽春

于京郊通惠河畔聽息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黄陵县| 什邡市| 锡林郭勒盟| 博乐市| 德惠市| 弋阳县| 大冶市| 榆树市| 同德县| 呈贡县| 紫金县| 遂昌县| 铜山县| 长春市| 沧州市| 锡林郭勒盟| 五莲县| 泗洪县| 铁岭县| 汉阴县| 延长县| 和林格尔县| 临安市| 绥阳县| 平阳县| 华池县| 荆州市| 东兰县| 修文县| 莱阳市| 沁水县| 宜州市| 镇坪县| 盐山县| 青阳县| 谢通门县| 沈丘县| 西贡区| 九江市|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