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中說,太陽底下無新事。每一天,我們可能都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煩惱憂愁,都會因為一時得失而焦躁不安,都會因為放不下、拾不起而身心俱疲……這些算不算是“花開花謝年年有”的煩心事呢?也許是的。然而在這漫漫紅塵之中,我們需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悠然淡定,不急不躁,如此,便已過好了一半的生活。將這種感覺常駐于心,那么無論我們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心中總會有一片碧海青天。
1.急躁遠了,快樂就近了
克服內心的焦慮,保持一顆淡然的心,才能少走彎路,收獲人生中的美好。
在你的生活當中,是否有過心急吃熱豆腐被“燙”的經歷?是否產生過對某件事急于求成的心理?相信答案是肯定的。為什么?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不假思索,并熱衷于速戰速決,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所有事情都解決掉,而后靜待果實成熟。
但你可能忘了那句古語:“欲速則不達?!睙o論做什么事,如果過于執著于速度,急功近利,往往會忽略掉事物發展的過程,事倍功半。
急躁,讓我們變得遇事越來越不冷靜,做事也越來越缺乏耐性,以至于常常會忙中出錯。有人可能說:沒辦法呀!生活節奏太快,擺在眼前的壓力逼得我們不得不加快步伐。你看,領導安排的任務一個接一個,同事之間明爭暗斗,不加班就做不完的工作,每個月的貸款和賬單……哪一樣不催促著我們要快步前進?想停下來,可真是停不下來呀!
我們的日子什么時候變成了這樣?從前的悠閑自在去了哪里?是我們遺忘了它們,還是它們將我們束之高閣?
沒錯,是因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才讓我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心情也越來越急躁。我們急于做完手里的工作,好進入下一項工作;我們急于在老板面前表現,以獲得升遷加薪的機會;我們急于搞定手里的大客戶,好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們急于應付各種考試,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們太急了,以至于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來,哪里還有時間體會快樂?就像一位哲人說的那樣,人都會死,但不一定活過。體驗鮮活的人生經歷,太難得!
不能否認的是,現在的都市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急躁癥。壓力的來源,往往是自己對物質的追求,對生活狀態的選擇。為了能在城市中站穩腳跟,就不得不要求自己完成更多的工作,以獲得更高的薪水,彰顯自己的價值。而親近了都市的繁忙與喧囂,必然就要疏遠自然的寧靜與安逸。如此,內心原本可能清凈自在的我們,逐漸變得急躁起來,甚至忘記了自己每天所追求的一切到底是為了什么。處于這種狀態中的我們,該從哪里談快樂?
急躁,是獲得快樂的大敵,會讓快樂和幸福感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急躁,有人為欲求不得的金錢而煩惱,機關算盡,勞心費神;有人為了高高在上的權利而癡狂,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有人為了博得好的名聲而沉醉,弄虛作假,戰戰兢兢……這些人,為了獲得自己的所求而心浮氣躁,為了守住自己的所得而惴惴不安。在這種患得患失、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又怎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走得太快、追求太多,以至于把心塞得滿滿的。但我們必須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屬于你的,誰也拿不走,比如你的快樂;不屬于你的,你努力也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留不住,比如別人的快樂。你可能會問,怎樣才是快樂的?其實快樂也是相對而言的,絕對的快樂就像隔岸的花朵,隱約可見,卻無法觸摸。你說它是虛幻的,可它卻真實存在;你說它是浮現于眼前的,可它卻又永遠無法說清位于生活的哪一點上。所以,我們可以追逐快樂,但不能為了追逐而追逐,以至于自己需要馬不停蹄地奔跑、趕路。快樂,往往就存在于自在、安然、不急躁的心理狀態中。當你將眼光放遠一些,將得失放開一些,將名利看淡一些,讓生命中多些悠閑、淡泊與從容,快樂自然就會靠近你,你也會因此而產生一種“水窮之處待云起,危崖旁側覓坦途”的感觸。
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世界是復雜的,社會同樣是復雜的,這個由千千萬萬人組成的社會中,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你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無論我們愿意與否,都無法改變與阻止一些事情的發生。而當許多不如愿的事情發生時,急躁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在遇到麻煩時,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緒,如此才能冷靜思考,慎重抉擇,耐心處理。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犯人,因為罪行重大,被關在了一個單獨的牢獄中,每天看不到任何人,也無法與其他人溝通。這讓他很煩躁,心中充滿了怒氣和絕望。心中急躁難耐時,他甚至以頭撞墻。
直到有一天,一只小螞蟻闖進了犯人的牢房。犯人看著這只小螞蟻在地上慢慢爬,然后又把它拿到手里把玩,心情突然安靜下來。到開飯時間,犯人還喂了小螞蟻一粒飯。晚上,他又把小螞蟻放在杯子里。突然,他發現自己生活了半輩子,只有這時才體會到螞蟻的可愛之處。他不禁陷入沉思:“生活中原來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品味的東西,只是我們的心靈太浮躁,雙腳太匆忙,而沒有好好留意它們罷了?!?
你看,倘若你也能像故事中的這個人一樣,遠離心中的急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細微事物,一樣可以在這些細小的事物中體會快樂的真諦。
汪國真先生的《看海去》中有這樣的詩句:“走呵,讓我們看海去,為了實現那個藍色的夢想,也為了讓年輕的心,變得更加坦蕩和寬廣。在海邊,哼一支心底的歌,有浪花輕輕伴唱,屬于我們的,永遠是快樂,不是憂傷;面對波濤滾滾的大海,該遺忘的遺忘,該暢想的暢想,海岸邊佇立的不是太陽——是我們,我們心里盛滿的不是死水——是波浪?!?
多么歡快的海浪旋律,演奏著心底的快樂,讀來不禁讓人覺得眼前豁然開朗,再壓抑的心情,再綿延的煩躁,都會不知不覺隨風而去。
大海之所以如此寬廣無際,是因為它包容了殘沙溪流。所以,向大海學習吧,擁有一顆寬廣、悠閑、簡單、自在的心,遠離生活中的那些煩惱、憂慮、紛紛擾擾。弘一法師說:“心清凈了,一切都清凈;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與其因為忙碌追求而不得不讓自己處于急躁痛苦之中,不如放慢腳步,放下執念,還自己一顆快樂的心!
2.別因為急著奔波,而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
漫漫人生,何必每天都風塵仆仆、行色匆匆?
有一首歌的歌詞中有這樣兩句:我一直在趕路,忘了停下腳步;……我一直在趕路,忘了你的祝福,……
現代人似乎都處于這樣一種困境之中:一直在忙碌,一直在往前奔跑,以為拼命趕路的我們真的會在某個終點獲得幸福。當我們還是孩子時,要拼命讀書,考大學;畢業了,要拼命找工作、掙錢、買房子、結婚……在這種不能停止的追求當中,我們深感疲憊,卻一直不曾追到我們希望中的幸福。甚至到最后,我們居然不知道自己當初苦苦追求、忙碌奔波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說一個人有一天想要往墻上掛一幅畫,就匆匆忙忙地找來錘子。可當他把釘子釘進墻后,卻發現這個釘子根本掛不住這幅畫。怎么辦呢?那就只能往墻里再揳一個小木楔子,然后再釘釘子。于是,他去找木頭。找到木頭后發現太大,他又去找斧子。找到了斧子,又發現這個斧子不順手,就又去找鋸。鋸有了,又發現鋸條斷了,又去找鋸條……
這樣一件一件東西找下來,等到他把所有的東西都湊齊后,卻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了。因為他早就忘了那幅畫。
非常有意思的一則小故事,但也很像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在行走,我們在奔波,我們背著重重的行囊,我們終日忙忙碌碌,但走著走著,卻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什么而出發。
有人說,追求生活的幸福和快樂就像“談戀愛”,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追求目標,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經歷和體驗。
比如,戀愛中有人會將“愛并追求著”當成幸福,認為一切美好的感覺都蘊含在追求的整個過程中,這個過程有甜蜜、有苦澀,有歡笑、有淚水,但這一過程的所有要素編織在一起,就成了快樂和幸福。這類人傾向于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享受幸福。
相反,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只有把愛的人追到手并結婚才是真正的幸福。他們將結果看成幸福,認為只有實現了預期目標,獲得預期的結果,享受到了結果的滿足,才算是獲得了幸福和快樂。很明顯,這類人是傾向于在結果中享受幸福。
更多的人在生活中的態度與上述的第二種人很相似,每天忙著上班,忙著學習,忙著充電,忙著投資理財,急于讓自己投身于這個不斷追求的過程當中,以為這樣就可以盡快達到自己的目標,獲得幸福的感受。然而,只顧著低頭匆忙趕路尋找幸福的我們,卻忘記了觀賞沿路的風景本身也是一種幸福,忘記了行走途中親人和朋友的祝福與關心同樣是一種幸福。
在韓國電影《長腿怪叔叔》里,女主人公茱迪在得知一直幫助她的“長腿叔叔”就是生活在她身邊且將不久于人世的杰維時,有這樣一段感悟:
“我一直在給你寫信,寫我的故事,以此來讓我感到少一些孤寂。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到后悔,我該怎么辦?……那么多的美好瞬間里,自己要找的人其實就在身邊,然而我們卻常常在過去的每一段行程里只顧急急地向前飛奔,太在意對結果的追求。周圍的風景盡管美麗,我們卻始終無暇顧及,等到終于身心疲憊地追尋到那夢寐以求的答案時,卻忽然發現心里空蕩蕩的。結果的獲得,似乎并沒有預想的幸福,甚至是殘酷的。而所要尋找的人早已在身邊守候,所盼望的幸福其實早就蘊藏在無暇顧及的過程當中了?!?
在追尋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么,不知道哪一個拐角會有怎樣出人意料的奇遇,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那曾經有過的熱切憧憬的心,那偶爾回眸的深情厚誼,那風中雨中的守候,那冷暖悲歡的一路相隨,不也正是一種幸福嗎?為什么我們總是行走,而忽略掉沿途這些本來要追求的事物和目標呢?
是因為我們太急躁。我們急著工作,急著賺錢,急著升遷,急著買房,急著結婚……我們就像旋轉的陀螺一樣,一刻也不停歇。漸漸地,我們越走越遠,以至于遠離了生活本身。我們為生活增加了諸多桎梏,并且還自作多情地將它裝飾成繁華炫目卻不堪重負的花車,目的是展示而不是前行。
只是你恐怕忘記了,生命原本就是一個過程。在生命漫長的歷程中,太多的日子我們只顧匆匆忙忙、平平庸庸地追尋,然而途中曾經發生了什么,是否有過快樂的感覺,好像都不記得了。只記得我們一直在忙著趕路,忽略了沿途的風光,忽略了身邊所有愛我們的人,更忽略了最初的追求。而當我們沒能像預期那樣實現目標、找到幸福,再次回首時才發現,原來忽略沿途的風景和當下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早就告誡世人:“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痹谶@種境況下,我們的心如何不迷茫?
所以,讓自己慢一點吧,別再那么急匆匆的。當你在為一些拼命追尋的東西而殫精竭慮、筋疲力盡地奔跑的時候,請一定要給自己留點喘息的時間,停下來尋找一下自己最初的夢想,別再弄丟了最初的目標。如果我們能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學會慢生活,體味慢生活的美好,真正讓自己的腳步慢下來,相信你一定能夠幸運地體會出一種不曾有過的安然。
3.人生不但要活著,還要生活
人生,可以悠閑,可以自在,可以風花雪月,可以花前月下,可以傷春悲秋,可以天高云淡……這才是超越了活著的生活。
活著,幾乎是所有人都應具備的安身立命的本領。想那些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可能會經常遇到野獸的侵襲,或是被惡劣的自然環境所欺凌,抑或疾病纏身,但人們仍用盡各種辦法保護自己。這種以活著為目的的抗爭,我們稱之為生存。
生存能力可以讓生命得以延續,這也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具備的本能,我們人類也不例外。在這些生物當中,人類只是其中的一種。為了生存下來,我們每天都要疲于奔命,在社會上掙扎、忙碌、奔波,累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心靈。但為了生存、為了活著,我們只能默默地承受。
應該說,如果人們只是為了生存,那么只需要基本的飲食、衣著、住所,即可。那么生存是不是就是生活呢?并非如此,生活應該是人所獨具的一種能力。一個人是否具有生活能力,不在于他有多少物質財富,也不在于他擁有什么樣的社會地位,而在于他的內心世界是否強大、是否豐盈。
人生,首先是以活著為基礎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以精彩的方式生活。這是智慧賦予我們對人生最美好的部分予以追求的能力,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因沐浴了生命的陽光而蓬勃向上的姿態。所以,我們不僅要生存、要活著,更要學會生活、學會享受生活。
活著總是很直白,包含著目的性。為了達到活著的目的,人們總是忙碌不堪,每天都要努力找工作,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結婚、養育孩子……努力去追求一切,以便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來。這種不停的努力的確讓我們收獲了許多,實現了不少奮斗目標,比如高職位、高收入、豐裕的物質生活……但同時,它也讓我們疲憊不堪,失去了真實生活的感覺,那些真實、美好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