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頭頂的海洋(3)

在荒漠區域,憤怒地襲向陸地的沙石,會像河貍一樣撕咬著木質的圍欄和電報桿。中亞鐵路的電報系統在使用11年之后,電報桿會因為沙石的自然磨蝕,爆裂到只有原先一半的直徑。荒漠中小屋的玻璃窗在沙塵的涂鴉下很快便會失去透明度。被強風驅趕的巖石顆粒會不知疲倦地擊打、割裂、磨蝕荒漠中的每一塊巖石。一些巖體由于受到不均勻的風沙狙擊,從而變得景致奇特。美國西部有許多被稱為“怪石”的基巖正是大氣的杰作。與人類的血肉之軀只能在短短的一瞬間維持其形態與內在的性格一樣,荒漠中巖層的種種造型也只是短暫的風景,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們就一直在等待被毀滅的終局。

四、氣候是王者

在這世上,有一種超越一切的強大力量能夠如天堂的神明一般主宰地球和人類的命運。它能夠塑造陸地的形態,并且可以決定土壤的范圍、質量以及肥力狀況;它使得動植物的生命得以存續;它控制了遷徙的進程、穩態與能量的變化、勞作與休憩的節律;它指定了人類的食譜和衣著。從兩極到赤道,從高山到大海。所有無生命和有生命的物質都必須遵從這位神明所制定的法則。他的名字叫作氣候。

很大程度上,氣候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取決于地球的兩個基本屬性:第一,地球是一個被大氣包裹著的高速旋轉的球體;第二,地球在黃道平面上圍繞著太陽公轉。這兩種屬性和地球的海陸分布狀況一起,成為全球四季氣溫、降水和大氣環流變化的基礎。這些因素決定了有哪些地方溫暖濕潤,有哪些地方干燥少雨,又有哪些地方天寒地凍、不宜人居。可以說,正是氣候分布決定了人類的聚落位置。也只有在特定的聚落里,人類才能過上更像是天使而不是猿猴般的生活。

在非洲、印度、澳大利亞、東南亞群島以及亞馬孫平原的熱帶低地,太陽毫不留情地炙烤著大氣。高溫的空氣密度較小,容易產生上升氣流,致使水蒸氣冷卻凝結,成云致雨。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數場暴雨澆灌出茂密的叢林。這些密集而茂盛的參天巨木在頂端織起碩大的華蓋,使得地面永遠浸在黑夜般的昏暗中。各種寄生植物瘋狂地吮吸著寄主的養料,無數的藤蔓像巨蟒一般纏繞著樹枝。野地里,種子如雨一般密密地落下。植株的幼苗在陰暗潮濕的枯枝落葉層中掙扎生長,其中一些存活下來,另一些將無可奈何地走向滅亡。

雨水浸潤著2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那里散發著瘟熱與濕毒,是人類無法接近的煉獄。在剩下的8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則生活著一群慘淡營生的人類居民。他們時而閑暇至極,終日拖著裸露的身軀,懶散地游走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時而疲于奔命,用毒箭狩獵狡黠的野獸。他們無法搭建園圃,野草和瘴氣會阻塞耕種的壟畝;他們也無法飼養動物,蒼蠅的騷擾和飼料的短缺會要了那些牲畜的命。他們整日與螞蟻、跳蚤和老鼠斗智斗勇,兇猛的野獸和有毒的昆蟲隨時會置他們于死地,大片的沼澤和灌木使他們與世隔絕。高傲的白人催促著他們去尋找橡膠、油棕和紅木,使他們變成可悲的奴隸和醉漢。在一片令靈魂窒息的寂靜的荒野中,他們沒有政府、沒有宗教、沒有健康的體魄,他們只能緊緊地(并且令人費解地)依附于這片早已背叛了他們的土地。

在赤道兩側大約南北緯7到15度之間的地帶,降水與赤道地區相比相對較少,開始出現干濕兩季。植被的規模和數量都相應地減少。在那些相對干燥的區域,灌木叢遍布在綿延的土地上。而在另一些地方,竹類、蕨類和藤本植物密密匝匝地纏繞起來,人們難以開辟出一條前行的道路。猴子和鸚鵡棲息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饑餓的貓科動物則潛伏在樹下等待著狩獵的機會。這里依然是典型的叢林,這里的人們已經懂得如何滿足地生活在一無所有的貧瘠之中。

在雨林地區,常年的高溫天氣會銷蝕人類機體的活力。人們不會為了生存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過度勞累,他們僅需要滿足一些最基本的需求。例如,他們用棕櫚葉搭起避雨的涼棚,他們拋棄衣著的光鮮去享受涼爽與便捷。他們種植可可、香蕉、木瓜、面包果和其他的熱帶作物,待到果熟蒂落便能坐享其成。在一些人口比較密集的聚落地帶,人們在干季燒毀灌木,圈出一片空地,再用尖銳的木棍鑿土播種。他們種植玉米、大豆和山藥,也埋下木薯的種子。此后,在收獲之前,沒有人會去料理園圃。這種農業模式的弊端在于,土壤里的細菌繁殖很快,暴雨常常沖走可以作為堆肥的果實與枯枝,因此,每隔兩到三年就必須開辟新的空地重新耕種。

這些雨林的小空地大約可以容納200萬至300萬人口過著定居的生活。每當風調雨順之時,居民們都能在塵世中感受到身處天堂般的滿足。他們身邊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繁盛與精彩,而他們自己卻過著缺衣少食的生活。他們觸手可及的,是這個世界上最豐饒的資源,而他們自身的軀體,卻常常缺少活力和能量。太強烈的陽光,太豐沛的雨水,以及過于茂盛的植被把他們催逼到窒息的邊緣。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鮮有作為,因而注定要經歷黯淡的生活。在氣候的主宰下,人類的力量幾乎不值一提。

而在另一些熱帶地區,雨林放輕了腳步。這些區域盡管范圍有限,卻是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的。不知怎么的,人類文明竟可以在這里扎下根脈,并小心翼翼地開放出柔弱的花朵。那些區域降水相對較少,文化也發展起來。四處蔓延的樹木被種植著玉米和水稻的田地所替代。熱帶和亞熱帶的稻田足足養活了70萬的人口。那70萬人口則足以支撐起一種文明,它也許在精神世界中并非最為卓越,卻一定是世界上最為龐大和統一的文明。

新石器時代,人們發現了水稻并將其培育成一種作物。然而發現的過程,至今仍無人知曉。盡管野生的水稻在荊棘遍布的叢林中并不十分顯眼,這種植物以及它所孕育的文化,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便一路東進,從印度順著亞洲大陸的南端一直傳播到東南亞的島嶼上。如今水稻和它所孕育的文明依然在繼續擴張的旅程。

爪哇島的農業生產便是熱帶水稻文化的一個極好的例證。這個島嶼的面積比艾奧瓦州還要小,卻有著幾近法國全民數量的人口數目。在這3500多萬的人口中,大部分人都耕種糧食作物,自給自足。盡管整個島嶼有一半的土地都由有著茂密叢林的郁熱的山地構成,但剩下的絕大部分土地都被用作水田。島上的糧食作物極富營養,精耕細作的土地也有著極高的生產效率。在這里,平均每平方英里的耕地就能養活1000人口,單位糧食產量接近每畝一噸,是美國最優質的小麥產地的單產的數倍。

和所有其他的人類聚落一樣,爪哇島繁榮的水稻生產緣于當地的地理氣候。它恍若一個像極了母親的孩子,身上的每一處細節都能讓人想起孕育其成長的地理環境。島上有著日均80華氏度的氣溫,加上雨熱同期的氣候特點,使得每年兩到三季的產量得以保證。人們還在綿延起伏的丘陵上開墾梯田,那是喜濕作物的樂土。此外,多山的地形孕育了肥沃的土壤,群山不僅帶來豐沛的地形降雨,而且還提供了多肥的淤泥和能夠增加降水凝結核的火山灰。也許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意外,自然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一改其對待熱帶居民的厲聲厲色,從而造就了一片雨林天堂。

通過塑造當地的農業環境,自然造就了爪哇的農民,也以相同的方式造就了印度和中國的耕作者。這些熱帶居民依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和誠實可靠,贏得了大自然的眷顧。正因為如此,狹小的土地才能夠容納為數眾多卻踏實肯干的人民。同時,那些缺乏勤勞品質的懶惰之徒也會被漸漸淘汰。盡管水稻文明并非世界上最為發達的文明,但在一個充斥著生死拼搏的環境中,在一個人類夢想常年被叢林的瘴氣所遮蔽的地方,這種文明依然可以被視為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水稻文化是雨林氣候的嫡系子孫,而在其他相對較為溫和的熱帶氣候地區,則產生了以種植高熱量的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咖啡、茶、可可、糖、香蕉、橡膠、大麻和許多其他的熱帶作物再也不是勞動人民的奢侈品,再也不是只有在野地里才偶然出現的寶藏。大大小小的種植園像一條腰帶沿著赤道環繞著地球,其規模與數量也逐年遞增。然而,放眼望去,熱帶地區還有大片尚未開發的荒莽榛林,人類只是在雨林的邊緣地帶分得了一席之地。而在雨林的內部,令人不寒而栗的瘟熱與潮濕亙古未變,那里的人類也依然面臨著未知的挑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讷河市| 兴文县| 缙云县| 新丰县| 内江市| 德昌县| 宣汉县| 色达县| 盘山县| 衡水市| 马关县| 游戏| 应用必备| 集贤县| 都匀市| 芷江| 湾仔区| 鸡西市| 赤城县| 松原市| 辉县市| 金沙县| 连山| 彭水| 新兴县| 岗巴县| 琼结县| 广饶县| 杭锦后旗| 乐亭县| 抚松县| 济南市| 天镇县| 和田县| 泾阳县| 开平市| 汽车| 敦煌市| 双鸭山市|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