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無法事事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力
- 未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執著的自己
- 楊根深
- 8315字
- 2016-05-05 11:07:27
比智者多一份膽量,比弱者多一份堅強
機會屬于有膽略有毅力的人。對我們來說,必須要有承擔一定風險的膽量,要有經受挫折的堅強,否則很難有所成就。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如果你能比智者多一份膽量,比弱者多一份堅強,那么,成功就會在前面向你招手。
每個成功者,可以說都有一段不尋常的歷史。他們之所以能夠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有著一顆頑強的心,有一般人沒有的膽量敢去闖,敢去拼。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周圍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沒什么太高的學歷,而且他們好像也不比你聰明,但他們卻能成功。除了其他原因外,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人做事比較有膽量,他們的冒險精神比較強。
人生一世,處處都存在著風險。然而,我們還是應該承擔這些合理的風險。
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因為缺乏膽量而喪失掉很多機會。
阿龍畢業于名牌大學的機械系,畢業后分配到某個省級的紡織研究所工作。他的學問很好,人也很聰明,親自主持設計了好幾個大項目。由于工作的關系,他經常接觸到一些私營企業的老板,這些老板們都敬佩他的技術知識,愿意出高薪聘請他做技術主管。但他總是擔心這些小企業靠不住,說不定哪天就關門了。所以,他總是推辭,他覺得留在政府的研究所里工作才有保障。
幾年過去了,由于體制改革與變化,他的鐵飯碗沒了。這時,他才無奈地投向一個私營企業。不到兩年的時間,他便買了新房,開上了汽車。而那個私營企業,在他的幫助下,上馬了好幾個新的項目產品,一躍成為顯赫一方的大企業。他曾感慨地說:“我現在一年掙的錢比過去十年加起來的還要多,我真不明白那時候為什么沒膽量早點出來做事,白白浪費了幾年的時光?!?
不可否認,幾乎所有事業成功的人,都是富有冒險精神,有膽量的。
膽量來自于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舉例來說,前面有條河,如果你蹚過一次河,那么第二次你便會有膽量再去蹚。
鍛煉自己的膽量要從小事做起,采用那種每天進步1%的原則,使自己一點點地改進。假如性格內向,最怕與陌生人講話,那么,你就今天制訂一個計劃,在第一周每天只與一個陌生人講一句話,比如說“你好,我好像在哪兒見過你”等等。在第二周,便要講兩句“你好,你是來這兒找人的吧,也許我能幫你點什么”等等。時間久了,與陌生人講話便成了你的習慣了。
假如你在遇到問題時總是要聽父母、兄長或配偶的意見后才能拿定主意,那么從今天起,就先從小事上做起,不與他們商量而自作主張。比如,你以前買鞋子或帽子也要聽他們的,那么這次就不與他們講,自己做主買下來,哪怕買得不合適了也沒關系。
當然,在鍛煉自己獨立做事的習慣時,你可能會失敗,甚至栽跟頭,不過不要緊,只要你能從每次的失敗中總結并吸取教訓,同樣的錯誤就不會再犯。要知道,世上關于成功者的一個秘密是:成功的人士比不成功者所受的失敗多過一千倍。因為他們栽的跟頭多,學得就多,逐漸養成了自信、獨立和果斷的性格。而不成功的人,因為總是怕失敗而不敢做事,結果一生都沒有成就。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現實生活中,只有那些經歷過風吹雨打的花草,才能感受到大自然賦予的清新;只有飽嘗了挫折和失敗的人生,才能體會到成功與收獲的喜悅。學會堅強,勇于直面前進道路上的坎坷,你會不斷進步,最終獲得成功。
即時激勵,時刻告訴自己“我很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說:“無論什么見解、計劃、目的,只要以強烈的信念和期待進行多次反復的思考,那它必然會置于潛意識中,成為積極行動的源泉?!辈粩嗟刈晕壹睿蜁鼓阌幸还蓛仍诘膭恿?,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最終到達成功的頂峰。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間接的辦法對人的心理狀態產生迅速影響的過程,它用一種提示,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影響。上課時,一個人打哈欠,許多人往往跟著打哈欠;有人咳嗽,你的喉嚨也會發癢;看見別人跳舞,自己也不知不覺地動起腳來。
暗示可以分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從別人那里接受了某種觀念,使這種觀念在其意識和潛意識里發生作用,并使它實現于動作或行為之中;自我暗示則是指自己把某種觀念暗示給自己,并使其表現為動作或行為。
剛剛學騎自行車的人騎車上街,心里特別緊張,生怕撞到別人,默念“別撞上,別撞上”,可結果卻偏偏撞上。參加重要的考試,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緊張”,可往往是腦中一片空白,這其實都是心理暗示所造成的。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影響到人體的生理機能。因此,消極的暗示能擾亂人的心理、行為以及人體的生理機能,而積極的暗示則能起到增進和改善這一切的作用。
美國有一位得了頑癥的病人纏著一位藥劑師買藥,藥劑師給了他幾片毫無藥用功效的“糖衣片”,并告訴他這是特效藥。幾天后,病人前來致謝,說“糖衣片”治好了他的頑疾。而有的病人在被誤診為癌癥之后,在一段時間后真的患上了癌癥,郁郁而終。
心理專家馬茲說:“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會作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作出憂愁的反應。”
當你習慣地想象快樂的事,你的神經系統便會習慣地令你處在一個快樂的心態當中。所以,我們只能輸入積極的語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變得更美好”、“我的心情很愉快”、“我一定能成功”等,語句要簡潔有力,不要含糊、脫離實際及與人攀比。
二戰后,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失業的人數陡然增加。一家瀕臨倒閉的食品公司為了減少成本,決定裁員三分之一,其中,清潔工、司機、無任何技術的倉管人員位列其中,這些人加起來有30多名。經理找他們談話,說明了裁員意圖。
清潔工說:“我們很重要,如果沒有我們打掃衛生,沒有整潔、優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環境,你們怎么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司機說:“我們很重要,如果沒有司機,那些食品怎能迅速銷往市場?”
倉管人員說:“我們很重要,如果沒有我們,這些食品豈不是要被流浪街頭的乞丐偷光?”
經理覺得他們說的話都很有道理,權衡再三,決定暫時先不裁員,而是重新制定了管理策略。
于是,經理派人在工廠門口懸掛了一塊大匾,上面用大字寫著“我很重要”。每天職工們來上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我很重要”這四個字。不管是一線職工還是白領階層,都認為領導很重視他們,因此工作也很賣命。這句話調動了全體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幾年之后,這個公司迅速崛起,成為日本有名的公司之一。每個人再也不用為自己的前途擔憂,每天都快樂地工作著。
的確,一個人有了自信,有了希望,就有了努力的動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這樣,就會有更大的可能獲得成功。
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卑,那你可以試著去挑戰自己;如果你覺得孤單,你可以試著去幫助別人。我們雖然不可以改變天生的容貌,但我們可以時時展現笑容;我們不可以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說人生是一部戲,那我們自己就是戲的主角,同時也是導演。只要我們擁有自信,就可以演繹精彩的人生。
記住,星星并不因為月華的明朗而失落自己,種子并不因為石頭堅韌而拒絕萌芽。學會自我激勵吧,時刻告訴自己“我很棒”,你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做每件事時加一分自信,等于給人生加一分籌碼
做每件事時加一分自信,就等于給人生加一分籌碼。如果你擁有了自信,就會獲得超凡的成功。相信自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棄,勇敢地走出失落,超越自卑,戰勝消極,你就是一塊最閃亮的金子。
“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边@是“杜根定律”最準確而簡要的內涵,是由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D·杜根提出的。也就是說,信心決定成敗。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好的,只要你有信心。
有個叫露西的女人,自從生了三個孩子之后,就整天煩躁不安。4歲的孩子整日玩鬧,19個月大的孩子整夜哭叫,還有一個嬰兒需要不斷地喂奶。那一段日子,露西的精神就要崩潰了。長期的睡眠不足使她無法以正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也無法正常地看待自己。她甚至懷疑自己天生就“低能”,連幾個孩子都照看不了,以后還能做什么呢?
這時候,她的一個叫海倫的朋友從另外一個城市托人給她帶來一份禮物。打開一看,是一個裝飾得很漂亮的陶瓷容器,上面還貼著一個標簽,上面寫著“露西的自信罐,需要時用”。罐子里面裝著幾十個用淺藍色的紙條卷成的紙卷,每個小紙卷上都寫著海倫送給露西的一句話。露西迫不及待地一個個打開,只見上面分別寫著:
上帝微笑著送給我一件寶貴的禮物,她的名字叫“露西”;
我珍惜你的友誼;
我欣賞你的執著;
我希望住在離你的廚房30米遠的地方;
你很好客;
你有寬廣的胸懷;
你是我愿意跟著一起在一家百貨公司轉上一整天的那個人;
你做什么事都那么仔細,那么任勞任怨;
我真的相信你能做好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我給你提兩點建議:第一,當你完成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情或者得到別人的稱贊和肯定的時候,就寫一張小字條放在這個罐里。第二,當你遇到困難和挫折或者有點心灰意冷的時候,就從這個小罐里拿出幾張字條來看看。
讀到這里,露西的眼圈濕潤了。因為她深深地感覺到,她正被別人愛著,被別人關心著,困難只是暫時的,自己也是很棒的。從那以后,露西把這個“自信罐”擺在最顯眼的地方,只要遇到壓力和困難,就拿過來看看。
15年以后,露西當了一所幼兒園的園長,很多家長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她這里,因為她的自信激發了孩子們的自信。從這所幼兒園走出去的孩子,每個人都有一個“自信罐”。
個人與世界相比總是渺小的。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要想安心、愉快地生活下去,信心必不可少。信心是什么?信心是對生活充滿樂觀和進取的信念;信心是克服生活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是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并努力為之奮斗的動力源泉。
1949年,一個充滿自信的24歲的年輕人,走進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應聘會計工作。在應試時,他的自信給助理會計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當時只有一個空缺,而人力部門的人告訴他,那個職位的要求比較高,一個新手可能很難應付得來。但他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進入通用汽車公司,展現他足以勝任的能力與超人的規劃能力。當人力專員雇用這位年輕人之后,曾經對他的秘書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剛剛雇用了一個想成為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的人!”這位年輕人也就是后來出任通用汽車董事長的羅杰·史密斯。
羅杰剛進公司時認識的第一位朋友阿特·韋斯特這樣回憶說:“在合作的一個月中,羅杰告訴我,他將來要成為通用的總裁。”就是憑著如此高度的自信,注定他要邁向成功。
通過以上的成功案例,我們可以相信:取得成功,最困難的不是一件事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所采取的態度。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要相信自己,要堅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識。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夠充分肯定自我,那么在努力的過程中就會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克服困難、迎接競爭,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當你再次面對挑戰時,不妨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優秀的和最聰明的!這樣,就會取得不一樣的結果——也許這樣的結果還是你從來不敢奢望的呢。所以,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給自己鼓勵,在遇到挑戰的時候,大聲地說:“我能行!我一定會成功!”
往最壞處打算,往最好處努力
困難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別出心裁的禮物,要想獲得其中的喜悅和樂趣,就必須經過它的重重考驗。上天賦予我們生命,是要我們用它去創造價值。它又給予我們許多附加的痛苦和磨難,是要讓我們在這種砥礪當中,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更加努力地去爭取更好的生活。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在順境中,也有可怕與不如意的事;在逆境里,也未嘗沒有慰藉和希望?!?
上天是最公平的,每一個困境都有它正面的價值所在,關鍵在于如何去面對,如何將困境變成上天賜予我們的力量。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愿意,任何一個障礙都會成為一個超越自我的契機。越是命運似乎對其不公的人,越能展現其頑強的生命力,對人生充滿希望。要知道,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是一帆風順,成功的獎賞也不會在起點出現,而是遠在旅程的終點,而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更加令人贊嘆和矚目。
當你面對困境時,正確的做法就是往最壞處打算,往最好處努力。
《格列佛游記》里有一句名言:“不抱任何希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不會失望?!北M管這句話可能含有諷刺意味,但反映了常見的心理現象。我們常說的往最好處努力,往最壞處打算,就是這個意思。
期望值越高,失望也就越大。猶如對待名勝古跡,高興地慕名而去,往往失望而歸,所謂看景不如聽景是也。而在山坡峽谷,林間溪邊,信步所至,隨意漫游,所見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一泉,倒常常為之驚喜,為之流連,并因之獲得意外的歡愉。
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只有往最壞處打算,往最好處努力,我們才能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才能激發起戰勝困難的勇氣,才有可能走出困境。
阿莫斯餅干創辦人兼作家沃利·阿莫斯的經歷,就生動地給我們闡述了這一道理。他曾這樣描述他生命中最艱難的一段日子:
我生活中的一段黑暗時光,就是在妻子雪莉生下我們的兒子并遷往加州之后度過的。我辭掉紐約威廉·莫里斯代理公司代理人的工作,到洛杉磯設立一個復合式多角經營的娛樂集團公司——有管理公司以及出版公司,這是我的終極夢想。因為我知道這得花點時間,所以我就按部就班去實現。各項工作都進行得很順利。我的合伙人之一,是南非音樂家兼歌唱家修·馬薩凱拉。
當時,他是我的客戶,同時也是正在走紅的大明星。他的一張專輯即將上市,我為他聯系、安排工作日程,這些都是我十分熟悉的工作。那年12月,我為他安排了一個為期8天的旅行,大概可以為他賺進11000元,比他以往任何一次賺的錢都多。
旅行結束后的第一天,馬薩凱拉打電話給我說:“沃利,我們得談談,我現在能過來嗎?”
太棒了,我想,我們可以回頭評估這次旅行,討論新的計劃。我內心充滿了期待。然而,這次聚會非但不是好事,還釀成了大災難。馬薩凱拉認為我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妥當,他不希望我再代理他的事,而且態度很堅決。
馬薩凱拉的消息來得真不是時候——那天早上,我剛把雪莉送進醫院。當時她神經緊張、氣短力乏,因為搬遷、孩子以及我們遭遇的變化令她疲憊不堪。我處在深深的打擊之中:太太在醫院,兒子僅三個月大,沒有收入來源,所有我搬來加州的理由突然間消失無蹤。
這無疑是我生活中最消沉的時刻之一,我甚至開始往最壞的地方想——雪莉離開人世,一貧如洗的我要一邊找工作,一邊照顧兒子。我已經往最壞處想了,想到最后,我已經不害怕面對任何磨難了。于是,我一邊照顧妻子和孩子,一邊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就在這件事發生后的幾個星期里,我瘋狂地撥打各個娛樂公司的電話,盡管希望渺茫,但這又有什么損失呢!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約翰·列維的電話。他是個大牌經理,代理很多知名明星的日常工作。他要我和他一起工作,我那時的回答是:“約翰,你邀我幫忙,我真的很感激,也覺得受寵若驚。你無法相信,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事情就這樣慢慢好轉起來。我和約翰合作了一陣子,好事情接踵而至,生活就這樣繼續下去了。我太太雪莉的身體恢復了正常,兒子在健康成長。生活開始變得美好。
瞧,沃利在困境中并沒有消沉,他往最壞處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自動尋找突破的機會,最終順利地走出了困境。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歐爾·布爾在巴黎的一次音樂會上,小提琴的A弦忽然斷了,他面不改色地以剩余的三根弦奏完全曲。他說:“這就是人生,斷了一根弦,還能以其余的三根弦繼續演奏?!?
是的,這就是人生。當第一根弦斷的時候,如果停止不動,對自己說再也沒有希望了,那么你剩下的三根弦就沒有機會再發揮它們的作用。但如果你繼續拉下去,誰又能說你拉不出動聽的曲子呢?
因此,當你覺得自己時運不濟的時候,不妨往最壞處打算,往最好處努力,或許就會收獲無比的快樂。
不斷嘗試,就有可能成功
平庸和精彩往往就是一步之隔。在那扇機遇的門前,有人想著自己的各種不足,想著可能的失敗,望而卻步,轉身走掉;而有人卻勇敢地推門而入,即使是洪水猛獸,遍布荊棘,也要走出自己的路。結果,生活也就因此而有了種種不同。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烈日下,一群饑渴的鱷魚身陷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面對這種情形,只有一只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越來越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吞噬身邊的同類,然而卻不見再有鱷魚離開。池塘完全干涸了,唯一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饑渴死去了。而那只勇敢的小鱷魚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試想,若不是小鱷魚勇于嘗試,尋求另一條生路,那它也難逃喪生池塘的厄運。而其它的鱷魚,如果不安于現狀,勇于嘗試,那么,又怎會落得身死干塘的可悲結局呢?由此可見,勇于嘗試的精神多么重要。
縱觀古今,凡有成就者,都具有勇于嘗試的精神。燈泡的發明者愛迪生為了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作燈絲,不屈不撓地進行了8000多次嘗試,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給人類帶來了“光明”。與其說這“光明”是電之光,還不如說是勇于嘗試的精神之光。仔細想想,在他所取得的一千多項成果中,竟沒有哪一項不是不斷嘗試的結果?!耙淮螄L試,就有一次收獲?!边@句話正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訣。
還有研制出雷管的諾貝爾、發現了雷電規律的羅蒙諾索夫、第一次駕飛機飛上天空的萊特兄弟……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又有哪一個不是嘗試之花結出的碩果呢?讀到這里,我們是不是要問自己:在崇拜偉大人物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崇拜成就偉大人物的勇于嘗試的精神呢?
不僅在科學上需要這種精神,我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樣需要這種勇于嘗試的精神。我們應嘗試著舉手發言,嘗試著向課本質疑,嘗試著與同學合作,嘗試著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嘗試著挑戰新的職位……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智慧將得到增長;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能力將得到提升;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的人性將得到升華。在不斷的嘗試中,我們將攀上一個又一個智慧的高峰。
有這樣一個家境貧寒的年輕人,他年僅20歲就輟學踏入社會。
那時正逢經濟蕭條時期,要想找份工作非常困難。一家知名醫藥企業剛剛貼出招聘科員的告示,就引來了眾多應聘者,他也在求職大軍之列。
招聘者被一一編了號,他排在50多號。應聘者相繼沮喪地從招聘室走出來,說:“條件很苛刻,沒有大學文憑,沒有兩年以上的從業經驗,一概不收!”門外的應聘者一聽,散去了不少。年輕人也不符合應聘條件,可他沒走。
不久,又有幾名應聘者走出辦公室:“年齡要25周歲以上!”
應聘者又散去了不少,但他繼續耐心地排隊等待。后面的應聘者問:“看你也不到25歲吧?”他點頭。那人又說:“肯定也會被淘汰的,不如走了算了!”他笑著說:“機會難得,即便是不符合條件,也應該試一試!”
結果,他的人生就因“試一試”的勇氣而得到了改變。各方面都不符合條件的他,雖然未被招聘為科員,但招聘主管因他形象不錯,又口齒伶俐,就破格錄用他做了一名藥品推銷員。參加工作以后,這位沒有社會背景和學歷的青年,憑借著這份敢于嘗試的勇氣,一邊賣藥一邊自學。短短十年,他就從普通的賣藥仔一路攀升為香港政要。
后來,很多人問他,成功是不是靠運氣?他的回答是:“從前人們都說從尖沙咀坐船到中環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水流湍急,會把你帶向大海。我不相信,試過一次,意外地發現,雖然坐船到不了中環,但卻可以到灣仔或西環,同樣是很好的落腳點啊。所以,凡事不要先斷定結果,只要你有心嘗試,不管結果是否如你所愿,生活總會給你驚喜!”
20世紀90年代,有一位高中畢業的年輕人到深圳一家企業應聘推銷員。由于該企業很有名,待遇很高,所以有很多人來應聘,其中還有一些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這些應聘者中,那位只有高中文憑的年輕人并不起眼,但他堅持著,依然決定留下來應試。
后來,輪到他進辦公室考試的時候,辦公室里的四位主考官正在收拾考生資料,一位主考官禮貌地告訴他說已經找到合適的人選了,叫他另尋出路。
但該考生站著不走,他希望考官能給他一次機會。他拿出在學校時獲得的各種演講比賽的獲獎證書,展示給考官們看,他說自己學習不好沒考上大學,但也是有其他優點的,至少,他口才出眾,應該具備了成為一位推銷員的基本資格。他希望主考官讓他進公司實習,他不要工資。
最終,他說服了考官們,成了該公司的實習生。在實習期間,他努力學習業務知識,并四處對潛在客戶進行尋訪,說服他們與本公司合作。一個多月下來,他竟為公司創造了推銷業績的新紀錄,被公司正式錄取。到了今天,他已經成了該公司駐美國分公司的第一副總裁。
從這個故事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要勇于嘗試,要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發掘的優點,并努力開發。正如美國的貝弗利·西爾斯所說:“失敗了,你可能會失望。但如果不去嘗試,那么你注定失敗。”除非你停止嘗試,否則就永遠不會是失敗者。
所以,勇于嘗試吧!它幾乎是一切成就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