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擴張中的崛起(上):誕生至日俄戰爭時期

雷(いかづち)型

根據日本海軍制定的第1期對俄海軍擴張計劃,雷型是與東云型一起作為日本驅逐艦最初的驅逐艦而誕生的。甲午戰爭讓日本意識到小型快速魚雷艇對大型軍艦的殺傷力,因此在1896年度財政預算中列入4艘雷型小型驅逐艦,并在1897年度財政預算中增加2艘。該型在當時是設計最好的小型驅逐艦。1900年左右,在驅逐艦的故鄉英國所大量制造的航速30節(The Tirty-Knotters)、擁有4根煙囪的B型驅逐艦被選為日本驅逐艦的最初原型,采用平甲板設計,但是在艦艏放置凸起的龜甲板,這個設計雖然能減小高速航行時的海浪,但在高海況條件下效果卻很差。露天的艦橋和前主炮塔使得艦員經常需要在水中駕船。由于船體太小,大部分空間用來放置機器、燃料和武器,導致艦員的居住空間極為狹小。該型艦采用三段臌脹式蒸汽機配合燃煤鍋爐的動力設計,在船首的指揮臺上安裝一門有護盾的80mm炮,另外在艦橋、煙囪的兩側和后甲板上各安裝一門57毫米炮,另外配有兩座單裝450mm魚雷發射管。這項訂單由英國知名的小型艦艇造船商亞羅(Yarrow)造船有限公司承接,6艘艦船制造完成后于1899~1900年先后行駛到日本加入海軍陣容,被劃分為水雷艇(驅逐艇)類, 1900年6月22日變更為軍艦(驅逐艦)類,1905年12月12日正式變更為驅逐艦。由于當時驅逐艦被劃分在水雷艇的類別中作為一種小型艇來使用,而小型艇獨自完成跨越大洋航行萬里的任務,在日本航海史上都還沒有先例,于是原本計劃要將其先拆分開來,裝載到大艦上運回日本然后再組裝。鑒于當時對俄戰爭準備的急迫性,最終決定令其自行航運回日本,從此以后到白云型為止,外購的驅逐艦都是獨立航行回日本的。6艘雷型驅逐艦抵達日本的時候正好趕上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它們被用來封鎖中國海岸線并掩護陸軍登陸。當時的中國在甲午海戰后喪失了幾乎所有海上力量,因此雷型并沒有參加海上戰斗,只有霓號于1900年8月3日在中國山東半島附近觸礁沉沒。剩余的5艘雷型驅逐艦隨后參加了日俄戰爭,沒有遭到任何損失,平安進入了戰后時代。但是在這型始祖級驅逐艦退役之前,卻有電、雷兩艘先后遭遇事故而沉沒。電號于1909年12月16日在北海道的函館附近與商船相撞沉沒。剩余的4艘在1912年8月28日被劃為三等驅逐艦(未滿600噸的驅逐艦。1931年5月30日,該等級被廢除),并逐漸遠離前線戰事。曙號和朧號參加了一戰中日本進攻青島的戰役和日本奪取德國所屬的南太平洋諸島嶼戰役。此后,該級艦雖然仍在日本海軍中服役,但是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首艦雷號由于發動機缺乏保養于1913年10月9日在大湊進港時鍋爐爆炸而沉沒,漣號1913年4月1日退役后于次年解體,朧號和曙號一直使用到1921年,之后曾被短暫用作掃雷艇,但均在1925年解體。

雷型總共6艘驅逐艦因為事故損失了3艘,只有剩下3艘能夠全身而退。這也反映了日本水雷戰隊在其初期的裝備水準和操艦水平,實在都是很低下的。

雷型技術參數

排水量:345噸

艦長:67.2米

艦寬:6.3米

平均吃水:1.5米

主機:四汽缸三脹式直立往復蒸汽機2臺2軸,總功率為6000馬力

主鍋爐:亞羅式水管鍋爐4臺

燃料搭載量:煤炭110噸

最大航速:31節

武器:

80mm單管炮1座

57mm速射炮5座

450mm單管魚雷發射管2座

乘員:60名

剛剛建造完畢的雷型驅逐艦線圖。

(1)

(いかづち)

1896年列入計劃,1897年9月1日由英國亞羅公司開工制造,雷型首艦。1898年11月15日下水,1899年2月23日竣工。1913年10月10日發生了蒸汽鍋爐爆炸事故,沉沒,后打撈出水。1913年11月5日除去軍籍。1914年4月29日被出售。

1899年5月29日~6月1日,從英國開回日本九州佐世保之后,繼續向橫須賀航行,途中在神戶港停靠的雷號。其在印度洋上航行時一度在波浪中傾斜達35度,輪機房溫度上升至71度。

(2)

(いなづま)

1896年列入計劃,1897年11月1日由英國亞羅公司開工制造,雷型2號艦。1899年1月28日下水,1899年4月25日竣工。1909年12月16日在北海道的函館附近與商船相撞沉沒,后打撈出水。1910年9月15日除籍,同年9月16日被出售。

1900年抵達神戶港的電號。此艦于1899年6月抵達橫須賀,經過長時期的整備工作后,于1900年中前往佐世保港駐扎。艦船在從英國航行到日本的途中是不安裝武器的,以防止重心下降造成損傷。而此時其武器裝備都已安裝完畢。

(3)

(あけぼの)

1896年列入計劃,1898年2月1日由英國亞羅公司制造,雷型3號艦。1899年4月25日下水,1899年7月3日竣工。1921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二等掃雷艇)。1921年6月21日變更為雜役船。1925年5月2日報廢。

1918年左右的雷型3號艦曙號,其當時的身份是三等驅逐艦,事實上已經被作為掃海艦(掃雷艦)使用。可以看到其艦尾設置有掃雷作業臺。原先設置的2座魚雷發射管已被拆除。

(4)

(さざなみ)

1896年列入計劃,1897年6月1日由英國亞羅公司制造,雷型4號艦。1899月8月8日下水,1899年8月28日竣工。1912年8月28日被劃為三等驅逐艦。1913年4月1日除籍。1914年8月23日變更為雜役船。1916年10月18日報廢。1917年1月9日被出售。

1900年進入神戶港的漣號,攝于其駛往佐世保的途中。該艦在日俄對馬海戰中,于1905年5月28日,在郁陵島西南方約75公里處攔截到俄軍驅逐艦比多維號,俘虜了俄艦隊司令羅捷斯特文斯基中將。

1901年在東京灣內的漣號。可以看到它沒有艦橋,只有一個露天指揮臺,而此指揮臺上的艦員可直接操縱前方的一門57mm速射炮。

(5)

(おぼろ)

1897年列入計劃,1899年1月1日由英國亞羅公司制造,雷型5號艦。1899年10月5日下水,1899年11月1日竣工。1912年8月28日被劃為三等驅逐艦。1921年4月30日變更為特務艇,同年6月21日變更為雜役船。最終在1925年報廢。

朧號于1900年1月16日從英國出發,5月3日到達神戶。可以清楚地看到艦艏用英文小字寫著“OBORO”,這是制造商——亞羅公司的習慣標識方式,到了日本以后將被抹去,并按照日本習慣用大字假名將艦名涂在艦身中部。乘坐劇烈搖晃的小型艦船與海洋搏斗了數月的水兵,正站在甲板上曬太陽。

(6)

(にじ)

1897年列入計劃,1899年1月1日由英國亞羅公司制造,雷型6號艦。1899年6月22日下水,1900年1月1日竣工。1900年7月29日,也就是說其下水一年時間還不到,就在中國山東附近海域觸礁沉沒。1901年4月8日除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皋兰县| 黔西县| 金堂县| 甘洛县| 寻乌县| 马山县| 济宁市| 永丰县| 延长县| 宽城| 吴江市| 区。| 屏东市| 昂仁县| 汤原县| 陵川县| 介休市| 乌恰县| 潮州市| 稷山县| 普安县| 昌平区| 盐源县| 平远县| 临沂市| 谷城县| 衡山县| 上犹县| 云和县| 晋江市| 元谋县| 长顺县| 剑川县| 砚山县| 鄂托克旗| 于田县| 满城县| 永顺县| 锡林郭勒盟|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