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啟這一節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據相關的研究顯示,孩子的智力發育50%左右是在4歲之前完成的,另有約30%是在4~8歲間完成的。在這個智力發育的關鍵期,父母能否對孩子進行很好地開發和啟蒙,是決定其今后智力高低的關鍵因素。
也就是說,從孩子出生到8歲,孩子的智力發育完成了80%,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父母能否進行很好地開發與啟蒙,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那么,從孩子出生到8歲這段時間,大多數父母都在干什么呢?
這段時間是父母最忙碌的時候,一方面新生命的到來,給家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很多生完小孩的媽媽們往往只能休幾個月的產假,就將孩子托付給家里的老人照看,之后便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另一方面,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忙于工作,常常使父母們焦頭爛額,能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就已經不錯了,根本沒有經歷思考如何開發孩子的智力。
特別是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多年輕的父母都要遠離家鄉到經濟發達的城市去謀生,將孩子留在老家,托付給家里的老人,孩子常常是一年半載見不到父母,等到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才把孩子接到身邊,結果卻發現孩子與父母一點都不親近,突然離開了熟悉的環境,也讓孩子無所適從,從而引發心理問題。
我們經常說,陪伴是最好的愛,殊不知,陪伴也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潛能開發的最好方法,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研究指出,如果在學齡前的兒童擁有較多母愛及親情的愛時,對學習力甚至是智力都有莫大的幫助,也就是說小時候由媽媽或爸爸照顧的兒童,未來身體會更壯,更聰明。
關于這一點,也得到了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醫學院的神經科教授瓊·L·盧比的認同。他經過研究發現,適齡兒童早期若由母親哺育,是擁有較大的海馬結構的關鍵,也擁有較強的學習力、記憶力,大腦的反應力也較快。所謂的大腦海馬是掌管學習及記憶系統,它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所發生的任何記憶,都借由大腦中的海馬回饋給神經網路,使記憶保留在大腦中。
所以,在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0~8歲)是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的。錯過了春華,何來的秋實?無論你多忙,也盡量抽出些時間來陪陪孩子,一旦錯過了陪伴的最佳時期,就將是終生的遺憾,無法彌補。
接下來,我還要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陪伴孩子。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不用探討的問題,和孩子在一起不就是陪伴了嗎?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等一會兒,冬冬》。
冬冬說:“喂,爸爸?!?
爸爸說:“等一會兒,冬冬,爸爸現在忙著呢!”
冬冬說:“喂,媽媽?!?
媽媽說:“等一會,冬冬,媽媽現在沒空?!?
冬冬說:“媽媽,花園里有一只怪獸要吃掉我?!?
媽媽不耐煩地說:“等一會,冬冬,媽媽現在沒空?!?
冬冬來到花園里,他對怪獸說:“喂,你好,怪獸!”怪獸一口就把冬冬吃掉了。然后怪獸走到了冬冬的家。怪獸走到冬冬媽媽的背后,大叫了一聲。冬冬的媽媽說:“等一會兒,冬冬,媽媽現在沒空?!惫肢F張大嘴巴,咬了冬冬爸爸一口。冬冬的爸爸說:“等一會,冬冬,我現在正忙著呢!”
“吃晩飯了。”冬冬的媽媽說,媽媽把冬冬的晚飯放在電視機前,怪獸把晚飯一下子就吃光了,之后,它又看了一會兒電視。冬冬的媽媽大喊:“冬冬,該上床睡覺了。記得睡前把桌子上的牛奶喝了?!惫肢F喝了一口牛奶,大聲地說:“喂,我可是一只怪獸啊!”“冬冬,媽媽現在沒空,趕快上床睡覺吧!”冬冬的媽媽催促道。
這則故事反映出了很多家庭的現狀,父母都在家里,但孩子卻得不到有效的陪伴,陪伴不等于待在一起,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溝通、交流,完全是兩條平行線,這不算是陪伴。如今,在很多家庭中都會出現這樣一個場景:爸爸拿著手機坐在沙發的一端聊微信,媽媽坐在沙發的另一端看用手機追劇,孩子自己坐在一旁玩電腦游戲。
這是一種非??膳碌默F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走向冷漠。當他需要你的陪伴時,父母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樂此不疲,冷落他、疏遠他,等到哪一天,孩子不需要你了,你再想走進他的世界,他也會排斥你。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沒有什么比陪伴更重要的事情了,那么,父母該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呢?
首先,用心地陪伴。陪伴,是一種互動的關系,你坐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我認為這算不上陪伴,因為你們之間沒有互動和交流,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比如,一起搭積木、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想辦法解決。
陪伴孩子就要一心一意,不可心猿意馬。有些父母在陪孩子的同時,總是做著或想著自己的事情,看電視、聊微信,或者和別人聊天,這都算不上有效地陪伴,也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邊的快樂與幸福。
其次,及時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困難,這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需要你在身邊安撫他緊張、焦慮的情緒,引導他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幫助孩子渡過難關,這對他的成長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保證充足的陪伴時間。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周21.2小時。也就是說,每天至少要有三個小時的時間,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一下自己,你是否做到了呢?
不要以忙為借口來拒絕孩子,或許你認為把時間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更好,那么,你認為還有什么事情比陪伴孩子更有價值、更重要的嗎?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上的失敗。說的就是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他愿意偎依在我們身邊,聽我們講故事,和我們一起游戲的時間,就那么幾年,等他長大了,他就會飛走了,到時候你想陪伴他,他都不需要了。
好好珍惜當下的時光,好好陪一陪孩子吧,對孩子來說,沒有什么比有父母陪伴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敏言慧語
艾瑞克森德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認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斷地發展。他提出了8個階段,認為每一個人都經歷這8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對人格發展都至關重要。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或后來的歲月中,新生兒完全處在周圍人的慈愛中。嬰兒是否得到了充滿愛的照料、他們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他們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這都是他們人格發展中的第一個轉折點。需要得到了滿足的兒童,會產生基本的信任感。對受到適當的愛和關注的兒童來說,世界是美好的,人們是充滿愛意的,是可以接近的。然而,有一些兒童在一生中對他人都會是疏遠的和退縮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