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下士阿道夫和元首希特勒(2)

沖鋒隊吸收了原德國國家人民黨的大多數組織,其中包括1920年在波羅的海地區和波蘭同布爾什維克黨人作戰的自由同志會,以及鋼盔團這個國家人民黨退伍軍人的組織。

對國內政治形勢深入研究的結果,使德軍將領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與納粹運動相對立的軍官階層已無法再統治德國了。兩派都想把德國從地獄中拯救出來,報戰敗之仇。但德國陸軍代表的是德皇所設立的帝國機構,保護的是德國社會中的封建領主、貴族、地主和其他富裕階級。沖鋒隊則基本變為一個由沖動、憤懣的顛覆分子和絕望的破產者所鼓動起來的革命團體,與其所譴責的布爾什維克黨人水火不容。

一方面,德國陸軍認為和納粹黨斗爭,等于把戰敗的德國推向深淵,撕成碎片。1931年和1932年,德軍高級將領一致認為,德國陸軍雖然嚴厲反對過納粹黨的內政主張,但為了自己和國家著想,必須同納粹黨聯合起來。

另一方面,盡管希特勒做好了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政權的準備,但他面對的卻是那些曾經領導德國的領袖人物,而這些人曾是他年輕時敬仰和效忠的對象。所以,雙方之所以能夠達成協議,條件可以說是現成的,也是大勢所趨。

德國陸軍逐漸認識到納粹黨勢力之大,已到了只有希特勒才能替代興登堡成為德國元首的地步。而希特勒也明白,要想實現自己復興德國的計劃,必須借助陸軍的中堅力量。

交易一經達成,陸軍將領就開始勸請興登堡對希特勒另眼相待,把他當作未來的德國總理來看。希特勒則答應限制沖鋒隊的活動,并使其接受陸軍參謀部的制約,而且還保證在萬不得已之時會予以取消。憑借這些交易條件,希特勒取得了德國軍隊勢力的效忠,正式掌握了行政管轄權,并明確擁有了國家元首的繼承權。這位下士,步步高升,已經升得很高了……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不久之后,那些反對或可能反對“新秩序”的人,馬上會嘗到這位德國新主人的手段。

1933年2月2日,德國共產黨被禁止一切集會和示威,德國各地開始搜查共產黨的秘密武器。

2月27日晚,德國的緊張局勢達到了高潮。國會大廈忽然失火,沖鋒隊、黑衫隊,以及其他附屬組織奉命出動。一夜之間,4000多人被捕入獄,其中就有德國共產黨的中央委員。負責這些行動的就是新就任德國內政部長的戈林,目的是為下一次選舉做準備,以確保挫敗新政府最有力的對手——德國共產黨。手段高超、熱情奮發的戈培爾則受命負責組織選舉。但在德國,仍有許多勢力不愿接受或仍然反對希特勒。

選舉的最終結果是:共產黨獲得81席,許多人在彷徨痛苦之中投了他們的票;社會黨得118席;中央黨得73席;在巴本和胡根堡領導下已與希特勒結盟的人民黨獲得52席;納粹黨獲得1730萬票、288席。

選舉使希特勒和他的盟友人民黨獲得了國會的操縱權。就這樣,希特勒用盡了種種陰謀詭計才從德國選民那里得到了這一多數選票。而按照文明國家的慣例,民主議會中占有眾多席位的少數派仍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在新的納粹德國,少數派馬上就要領教到,他們根本沒有什么權利可言。

3月21日,腓特烈大帝墓陵附近的波茨坦,希特勒在駐軍教堂里召開了第三帝國的第一屆國會。陸軍代表、沖鋒隊和黨衛隊的高級軍官一一就座于教堂中殿。陸軍代表象征著德國武力的延續,而沖鋒隊和黨衛隊軍官則是德國復興的新人。

3月24日,國會以441票對94票壓倒了一切反對派,以四年為期把全部緊急措施權力授予希特勒總理。議決案宣布時,希特勒朝著社會黨的席次喊道:“我再也用不著你們了。”

這次選舉的氣氛異常熱烈,歡欣鼓舞的民族社會主義黨在柏林的大街上拉開隊伍舉行火炬游行。經過自己的領袖面前時,他們紛紛行異教徒式的敬禮。

經歷了漫長的斗爭后,這次選舉終于成功了。對于外國人,尤其是那些從未品嘗過戰敗痛苦滋味的人們來說,這是很難理解的。希特勒終于來到了,但他并不是一個人來的。日耳曼這個歐洲人數最多、最容易被操控、殘酷和不幸的民族,它所有的一切隱蔽而狂暴的憤怒,將由希特勒從戰敗的深淵中重新喚醒。希特勒召喚出了一個能夠吞噬萬物的摩洛神像[20],而他成了這個神的祭師和化身。

至于仇恨與暴政的機構是在何種難以置信的殘暴和卑劣手段下完成,以及這些機構是如何一步步趨于完善,就不在我所要敘述的范圍之內了。在這里,我有必要告訴讀者的只是一個可怕事實:在這個依然懵懵懂懂的世界,希特勒已經掌握了德國,而德國正在武裝起來。

與此同時,英國的麥克唐納—鮑德溫政府迫于財政危機的壓力,決定對原本已經夠少的軍備加以更大的削減和限制。對歐洲出現的不祥預兆,他們始終置若罔聞。麥克唐納和他的保守黨及自由黨的同僚熱衷于對勝利者的裁軍,使之縮減到與《凡爾賽和約》強加于戰敗國身上的裁軍一致。他們不但在國際聯盟,還通過一切途徑提出各種建議。雖然法國政府一直處于毫無意義的更迭中,但法國始終堅持維持陸軍的實力,并將其作為法國及其所有同盟國生活的中心和支柱。而這一態度,卻在英國及美國受到了各種抨擊。報紙和公眾的輿論完全不顧事實,而且這股逆流還十分強大。

1932年5月,在下院各黨對裁軍大加贊賞時……我第一次正式提出戰爭臨近的警告:

如果讓德國的軍事力量接近法國,我將深以為憾。有人認為這種接近不無道理,甚至認為這是對德國的公平待遇,他們都低估了歐洲局勢的嚴重性。

我要勸告那些希望看到德法軍備相近的人:“難道你們想打仗嗎?”就我個人來說,我衷心希望我這一輩子或者我的后代,一輩子也不會看到德法軍備相近的情況。我這樣說,一點也不代表我不尊重或不敬佩德國人民的偉大品質,但我可以肯定,這種“德國應取得與法國相等的軍事地位”的議論,一旦見諸事實,就一定會把我們推進無法想象的災難中去。

英國政府的愚蠢和法國政府的軟弱確實少見,但也的確反映出兩國議會在這一時期的態度。美國也逃脫不了歷史的詰難:他們只顧自己國內的事務,埋頭處理自由社會種種利益、活動和事變,對歐洲所發生的重大變化只是漠然置之,以為無關緊要。許多精明強干的美國官員對此有不同的見解,但對那種缺乏遠見、漠視歐洲事態的外交政策卻沒有產生任何顯著的影響。

如果美國動用了自己的影響,就能促使英法兩國的政客們行動起來。國際聯盟雖不斷遭受挫折,但仍不失為一個公認的國際機構,我們本可以用國際法的制裁來應對希特勒的戰爭威脅。但即便置身這種緊張氣氛中,美國人也只是聳了聳肩。而幾年之后,他們為此付出的將是新大陸的大量鮮血和財富。

當歐洲的勝利者與戰敗者在戰爭實力對比上出現可怕轉變之時,遠東地區非侵略和愛好和平的國家之間,也變得不再協調起來,成了惡化的歐洲事態的摹本。而這一切,都是由于從前的協約國和未來的同盟國領袖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的麻木而造成的。

1929—1931年的經濟風暴,對日本造成的影響不亞于世界其他地區。自1914年以來,日本人口由5000萬增加到7000萬,冶金工廠由50家增加到148家。然而,生活費用不斷上漲。稻米的生產停滯不前,從國外進口的糧食又很昂貴。日本迫切需要更多的原料和更大的國外市場。

在嚴重的經濟蕭條期間,英國和其他40個國家都漸漸意識到不得不采取限制政策或關稅政策,以抵制不同于英美標準勞動條件生產出來的日本貨物。

中國一向是日本棉織品和其他工業制品的主要輸出市場,也幾乎是日本取得煤和鐵的唯一的來源。因此,重新確保對中國的控制就成為日本政策的重中之重。

1931年9月,日本借口一次地方性騷亂,出兵占領了沈陽和南滿鐵路沿線地區。1932年1月,日本要求中國解散一切反日團體。被中國政府拒絕后,日本于1月28日在上海公共租界以北登陸。中國進行了英勇的抵抗,雖然缺乏飛機、反坦克炮和其他現代化武器,仍然堅持抵抗達一個月以上。在遭到重大損失之后,中國軍隊不得不在2月底撤出吳淞口炮臺,退至離海岸約12英里的新陣地。

1932年年初,日本成立了滿洲傀儡國。一年后,日本又兼并了中國的熱河省,日本軍隊還深入到中國其他不設防的區域,并直達長城。這些侵略行動和日本在遠東勢力的增長及其海軍所取得的新地位是一致的。日本的對華暴行,從第一槍開始就引起了美國最強烈的反對。但美國奉行的孤立政策采取了一種騎墻的態度。如果美國是國際聯盟的成員國,那它就一定會領導國際聯盟對日本采取集體行動,而美國自己也會在集體行動中成為國際聯盟的主要委托國[21]。

英國不愿單獨同美國采取共同行動,也不希望在國際聯盟憲章規定的義務之外卷入反日漩渦。英日同盟的終止,削弱了英國在遠東的地位及其長久以來建立的權益,使一些英國人士感到不滿。當時的英國政府正為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和日漸緊迫的歐洲局勢而大傷腦筋,既然不指望獲得美國在歐洲方面相應的支持,沒有在遠東問題上站到美國一邊,也就無可厚非了。

作為國際聯盟的會員國,雖然中國沒有付清應繳納的款項,但它向國際聯盟發出的呼吁,完全是正義的。1931年9月30日,國際聯盟要求日軍撤出滿洲。12月,國際聯盟委任李頓勛爵為主席,帶領一個調查團赴當地調查。

李頓勛爵出身名門,曾任孟加拉省長和印度代理總督,在東方有過多年的經驗。這個調查團一致通過了一份極有價值的調查報告,是研究中日沖突的基礎。這份報告詳細敘述了滿洲事件的全部背景,得出了一個清楚的結論:滿洲國是日本參謀部人為制造的產物,這個傀儡國家的成立并非基于人民的愿望。

在報告中,李頓勛爵及其同僚不僅分析了形勢,還提出了解決爭端的具體建議。這些建議包括:宣布滿洲自治,但它仍是中國的一部分,受國際聯盟的保護;中日兩國訂立一個全面的條約,規定兩國在滿洲的權益。國際聯盟沒有采納這一建議,但這無損于李頓調查報告的價值。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史汀生就這一報告寫道:“它是迄今為止報告所涉及問題的極為公正的權威。”

1933年2月,國際聯盟宣布不承認滿洲國。國際聯盟沒有對日本進行制裁,也沒有采取任何其他行動,而日本則于1933年3月27日退出國際聯盟。

在上次大戰中,德國和日本處在對立面,而現在則彼此情投意合了。正當世界局勢急需國際聯盟的力量時,國際聯盟在道義上的權威卻缺乏任何實質上的支持。

在這個性命攸關的時期,由保守黨執政的英國政府,以及政府內外的工黨或自由黨人的行為,都應該受到歷史的譴責。他們聽慣了悅耳的陳詞濫調,而不愿正視不愉快的事實;一味嘩眾取寵獲得選票,而不顧國家的根本利益;天真而簡單地看待和平,可悲地認為單憑真誠就能為和平奠定基礎;反應遲鈍,對歐洲的情況毫無所知,一提到歐洲問題就感到厭煩;工黨為強烈的和平主義所支配,自由黨熱衷的又是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昔日的偉大領袖勞合-喬治未能繼續為他的事業奮斗;政府的全部提案都以壓倒性的票數獲得兩院的支持。所有的一切,勾勒出一幅昏聵愚昧、萎靡不振的景象……其中并不帶有惡意或陰謀,但對世界局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昌县| 松阳县| 新竹县| 三台县| 宁化县| 姜堰市| 仪征市| 大新县| 吉安县| 安庆市| 汪清县| 闻喜县| 农安县| 分宜县| 孟连| 昌吉市| 永川市| 乐业县| 启东市| 三原县| 越西县| 黑龙江省| 长寿区| 云林县| 华安县| 韶关市| 靖州| 内丘县| 亳州市| 璧山县| 石楼县| 东阳市| 成武县| 伊吾县| 迁安市| 汾阳市| 陈巴尔虎旗| 天峻县| 盘山县| 泸水县|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