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盤方法與技巧大全(超值白金版)
- 華投
- 4761字
- 2019-05-29 19:02:13
第二章 盤口中的成交信息解讀
為什么會出現(xiàn)多筆大單瞬間成交
一般的行情軟件,都把500手作為劃分大單和零星小單的分界線。一筆數(shù)量大于500手的成交稱為大單成交。連續(xù)且單向的大單成交顯然非中小投資者所為,而大戶也大多不會如此輕易買賣股票而濫用自己的錢,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是主力所為。大買單數(shù)量以整數(shù)居多,但也可能帶零數(shù),但不管怎樣都說明有大資金在活動。比方說,用大的買單或賣單告知伙伴自己的意圖,像4500手,連續(xù)兩個1200手等,這是他們早已約好的暗號。或者用有特殊含義的數(shù)字,比如1818手,2345手,6666手,6868手等,一般投資者是絕不會這樣掛單的。如果連續(xù)出現(xiàn)兩筆同樣數(shù)值的三位數(shù)以上的成交,則可能是使用軟件下單的機構(gòu)操盤手所為。
大單相對掛得較少,但成交量卻并不因此而大幅萎縮,一般多為主力對敲所致。與前期相比,稀少的成交量意義較為明顯,此時應(yīng)處于主力吸籌末期,主力在進行最后打壓吸籌,且吸籌已顯得艱難。大單相對掛得較多且成交量增加,是主力積極活動的征兆。如果漲跌幅相對溫和,股價小幅抬升或下跌,一般多為主力逐步增減倉所致。
大單成交情況與后市股價表現(xiàn)的基本規(guī)律如下:
(1)連續(xù)大單成交,將股價大幅推高,顯示主力愿意高價吃貨,是掃盤行為,該股后市看漲(如圖4-6)。

圖4-6
(2)股價下跌后,大單成交仍連續(xù)不斷,顯示主力愿意低價賣出,是出貨行為,該股后市看淡(如圖4-7)。

圖4-7
(3)股價隨大單成交而上漲,如稍回調(diào)再上漲時大單成交(筆數(shù)或單筆數(shù)量)增加,說明股價上升的動力加強,該股后市繼續(xù)上漲的可能性大(如圖4-8)。

圖4-8
(4)股價隨大單成交而下跌,如隨后大單成交增加,說明股價下跌的動力增強,該股后市繼續(xù)下跌的可能性大(如圖4-9)。

圖4-9
(5)股價隨大單成交而有較大幅度下跌后,大單成交減少后又慢慢增加,股價上升,說明股票的承接力增強,是跌勢將盡的信號。
(6)股價總體下跌,但大手成交時的價位都是上升的,這是打壓吸貨的行為,后市將向上反轉(zhuǎn)。
為什么會出現(xiàn)單筆大單大幅提高股價
盤中以一筆或數(shù)筆交易拉起巨大升幅,但瞬間又回落到原價位附近,如圖4-10所示。其目的是試盤,測試上方拋盤是否沉重,以決定是否拉升。如測試出上方壓力還很大,就不會立即拉升,先消化浮籌再說;如測試出上方壓力很輕,則可能很快展開拉升。

圖4-10
在股價已有一定漲幅后,瞬間以幾筆大單將股價筆直拉升至漲停(如圖4-11)。此為弱主力的投機性拉升,減輕拋壓,同時也可以減少跟風盤,以利后續(xù)拉升。

圖4-11
為什么會出現(xiàn)多筆大單使股票瞬間跳水
個股瞬間跳水一般是從瞬間砸掉下檔大筆接單開始的,所以跳水的同時伴有較大的成交量出現(xiàn)(如圖4-12)。

圖4-12
(1)先看買方。由于指數(shù)盤升,除了會增加一些主動性的買單以外,更多的市場買單會掛在下面,所以下檔的接單會增加,因為散單追高的意愿一般低于在下檔掛單的意愿。但不管怎么說,下檔的接單中即使有主力的單子,也一定有不少市場的接單,所以股價跳水以后,至少市場的這些接單將全部成交。
(2)再看賣方。對于賣方來說,指數(shù)上漲無疑將提高心理上的賣出價位,所以悄悄往上面更高的價位掛單是必然的選擇。也許會有一些堅定賣出者的單仍會掛在當前的價位,但不會拼命往下砸。所以當出現(xiàn)幾筆巨大的拋單將多個價位的接單悉數(shù)砸掉,是非正常的賣單。
(3)對于這類大賣單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兩類:盤中主力的單子與某張大單子(可能屬于機構(gòu)、私募或者大戶)。這樣分類是為了區(qū)分是否屬于一次性賣單。如果是主力的單子,那么只要主力愿意,理論上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賣單出來。而對于某一張大單子來說,拋完以后應(yīng)該就沒有了。也許這張大單子原來有足夠多的籌碼,但應(yīng)該早就開始出貨了,而這一次的砸盤是最后一些籌碼,否則就不可能采取逆勢跳水的方式,所以這是一次性的賣單。
(4)從跳水后的成交量以及股價的走勢進行分析。
第一種可能性:跳水后成交量縮小,股價又快速回到原位甚至繼續(xù)跟著指數(shù)上漲。顯然,因為跳水使股價出現(xiàn)低位,而市場買單只會在低位掛單,因此股價回歸原位只有依靠主力。同時由于跳水會引來市場的跟風賣單,這些賣單雖然不會馬上適應(yīng)跳水后的低位,但會降低目標價,會掛在比跳水前的價位要低的位置。毫無疑問,為了使股價恢復(fù)至原位,主力必須買進一些籌碼,不過與前面跳水賣出的籌碼相比要少很多,因為成交量萎縮很快。
結(jié)論:跳水是主力在賣,目的是為了減掉一些倉位,但仍然在運作股價。
第二種可能性:跳水后成交量依然不小,股價略有回升后繼續(xù)下跌。由于指數(shù)在上漲,大幅下跌的股價就會吸引市場的接單。但這些掛單大多只是逢低接納,而市場賣單一時還難以接受跳水后的價位,所以仍然掛在上面。因此,真正的交易狀態(tài)應(yīng)該是短時間內(nèi)成交稀少。然而,現(xiàn)在則是成交活躍,而且大都是在跳水后的相對低位,所以只能理解為主力在繼續(xù)賣出。
隨著時間的推移,指數(shù)的上升波段會結(jié)束,市場上的賣單將增加,跳水后的價位也會逐漸被賣方接受,所以股價回升到跳水前的價位將會越來越困難。主力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跳水后趁低位有買單時繼續(xù)盡可能地賣出。
結(jié)論:主力進入大量出貨階段。
第三種可能性:跳水后成交量恢復(fù)原狀,股價在低點隨大盤指數(shù)起伏。如果是主力將股價砸了下來以后又放任自流,顯然是非理性的。
結(jié)論:跳水只是某張大單子所為。
如何判斷是主力買單還是普通買單
市場上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較大的買單,這些買單有一些是主力的,還有一些不是主力的,它們可能來自一些大戶或?qū)嵙Σ粡姷臋C構(gòu)。我們把大戶或?qū)嵙Σ粡姷臋C構(gòu)一次計劃買入的總數(shù)量統(tǒng)一歸結(jié)為一張大買單的范疇。二者雖然在買入數(shù)量上都比較大,但主力的買單與普通的大買單在運作的方向和時間上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第一,從方向上來說,普通的大買單只是一張買進的指令單,交易員可以將這張大買單分解成一批稍小的買單,但原則上他的權(quán)限不能超出這張單子,所以只能買進而不能賣出,在方向上呈單一性。而主力就不同了,盡管主力也有買入階段和賣出階段,但在具體的操作中始終是雙向的,即使是在建倉階段也不例外。建倉的目的是為了在某一個價格區(qū)域盡可能多地買進籌碼,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時候主力會賣出一些籌碼來打低股價,吸引更多的拋盤,以在低位吸到更多便宜籌碼。
第二,從時間上來說,普通的大買單多則幾天少則當天就可以完成,以后就會人去樓空。而主力的運作短則數(shù)月,有時長達數(shù)年。
在發(fā)現(xiàn)有連續(xù)性的較大買單出現(xiàn)時,要判斷是一張普通的大買單還是主力的買單,可以從以下細節(jié)著手研判:
1.急或者不急
手拿指令單的交易員一定是比較著急的,想盡快完成這張大買單,在具體的操作上就會體現(xiàn)出來:比如一路向上掃貨,將上檔拋盤盡數(shù)納入囊中;比如每當有稍大賣單出來就打掉,使得上檔好像總是沒有什么大的賣單。對于主力來說,股價運作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不會著急,而且不管是屬于建倉、拉升或者出貨中的哪一個階段,一般都會在上方掛一些較大的賣單。所以可以從買單的積極程度,是否有搶籌跡象來判斷是主力買單還是普通的大單。
2.對敲或者不對敲
普通的大買單的單向性決定了交易員只有買進的權(quán)利而沒有賣出的權(quán)利,因此普通大買單在實施的過程中絕對不會出現(xiàn)對敲現(xiàn)象。而主力運作則不同,因為市場喜歡成交量活躍的股票,所以主力會大量使用對敲的手段。對敲與否就可以作為判別是主力買單或普通的大買單的一個依據(jù)。
3.護盤或者不護盤
護盤就是希望股價的運行在自己的掌握中。主力的愿望是在建倉的時候盡量砸得低一點,而在拉升的時候盡量拉得高一點,而且主力也有這個護盤的能力。但普通的大買單就不一樣了,從投資的角度上講,普通大買單與我們普通投資者的小買單是一樣的,就是買進后等待股價上漲然后賣出獲利。至于買進以后股價的走勢怎樣,要么完全交給市場,要么完全交給盤中的主力,一般不會去干涉股價的運行態(tài)勢。所以通過觀察盤中股價的走勢是否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即是否有人在護盤,也可以作為判斷是普通大買單還是主力買單的一個依據(jù)。
4.順勢或者逆勢
大買單與普通投資者的小買單的主要差別就是數(shù)量大小,因此運作大買單的交易員在操作時也會體現(xiàn)出與普通散戶一樣的心態(tài),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追漲殺跌。主力則正好相反,在建倉完成后,沒有打算拉升前,是期望通過不增加倉位的買賣方式來維護股價的,因此當大盤向好時有可能會賣出一些籌碼,而在大盤回落時買進一些籌碼以阻止股價的進一步回落,這樣也可以高拋低吸,做些差價,以降低成本。所以說,這些盤中的買單成交時的股價趨勢是我們研判是普通大買單還是主力買單的一個重要依據(jù)。
對倒交易與大單成交的比較
對倒交易是指主力或大戶因做盤需要在盤中用大單成交進行自買自賣。從本質(zhì)上說,對倒交易是一種典型的主力行為。如圖4-13所示:

圖4-13
對倒交易有兩個主要特征:
第一,交易狀態(tài)為大單成交;
第二,主力或大戶的自買自賣的交易行為。
強化對倒交易技術(shù)研判對于盤面交易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主力利用對倒交易有四個方面的目的:
1.利用對倒交易騙量
股市中有這樣一句話:“股市中什么都可以騙人,唯有成交量不會騙人。”放量對倒,人為制造成交量的狀態(tài),是主力反技術(shù)操作的重要手法,這使得對成交量深信不疑的投資者屢屢上當受騙。
2.利用對倒交易制造市場人氣
當主力吸籌完畢進入拉升階段時,希望有人追漲捧場。為此,主力利用對倒放量,制造該股成交活躍的假象,吸引投資者追漲,以達到借力上行的目的。主力利用對倒交易制造該股票被市場看好的假象,提升股民的期望值,減少日后該股票在高位盤整時的拋盤壓力。
這個時期散戶投資者往往有買不到的感覺,需要高報許多才能成交。從盤口看,小手筆的買單往往不容易成交,而每筆成交量明顯有節(jié)奏放大。強勢股的買賣盤均有3位數(shù)以上,股價上漲很輕快,不會有向下掉的感覺,下邊的買盤跟進很快,這時的每筆成交會有所減少。
3.利用對倒交易吸籌洗盤
主力通過對倒交易打壓股票價格,以便在低價位吸納更多更便宜的籌碼。這期間K線圖的主要特征是:股票價格基本是處于低位橫盤,但成交量卻明顯增加,從盤口看股票下跌時的每筆成交量明顯大于上漲或者橫盤時的每筆成交量。這時的每筆成交量會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另外,在低位時主力更多地運用夾板的手法,即上下都有大的買賣單,中間相差幾分錢,同時不斷有小買單吃貨,其目的就是讓股民覺得該股拋壓沉重上漲乏力,從而拋出手中股票。
在拉升過程中,主力為了清除浮籌,利用大成交量下跌,打壓股價,使投資者感到主力在出貨,紛紛殺跌出局,達到其洗盤的目的。從盤口看,在盤中震蕩時,高點和低點的成交量明顯放大,這是主力為了控制股價漲跌幅度而用相當大的對敲手法控制股票價格造成的。
4.利用對倒交易引人注目
有些對倒具有突發(fā)性質(zhì)。實時盤中股價小幅震蕩整理,突發(fā)大單成交,讓投資者感到該股的異動是主力的行為。當此類股票技術(shù)形態(tài)良好之時,往往是主力準備拉高出貨的征兆。
對倒交易與大單成交具有相同的表現(xiàn)形式,較難區(qū)別和判斷,但還是有一定的規(guī)則可循,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
(1)實時盤中成交量一直不活躍,突然出現(xiàn)大單成交。這種大單成交可能只有一筆或連續(xù)幾筆,但隨后成交又回到原先不活躍的狀態(tài)。這種突發(fā)性孤零零的大單成交是主力的對倒行為。
(2)當賣一、賣二、賣三掛單量較小,大單成交雖然將它們?nèi)繏咔澹髥纬山坏牧窟^大,有殺雞用牛刀之感,且股價并未出現(xiàn)較大的升幅。這種上漲狀態(tài)的大單成交是主力的對倒行為。
(3)當股價出現(xiàn)急跌,大單成交連續(xù)出現(xiàn),有排山倒海之感,往往是主力為洗盤故意制造恐怖氣氛。這種大單成交的放量下跌是主力的對倒行為。
(4)股票剛啟動上攻行情不久,漲幅不大,當日盤中以大單成交開盤且高開低走,跌幅較大。這是主力洗盤的對倒行為。
(5)前一個交易日成交并不活躍的股票,當日盤中以大單成交開盤,是典型的主力對倒行為。
(6)整日盤中呈弱勢震蕩走勢,買賣盤各級掛單都較小,尾盤時突然連續(xù)大單成交拉升。這是主力在為明天做盤,是典型的主力對倒行為。
- 一本書讀懂T+0短線戰(zhàn)法
- 股王兵法之股市博弈
- 證券市場的微觀結(jié)構(gòu)、套利定價與風險控制
- 主力操盤行為揭秘
- 看圖炒股輕松賺炒股圣經(jīng)系列:有圖有真相一圖勝千言
- 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巴魯克自傳(典藏版)
- 股價天機:牛熊形態(tài)的奧秘
- 一本書讀懂股票K線戰(zhàn)法
- 復(fù)利:全球頂尖投資者的31節(jié)認知與決策思維課
- 尋找冠軍股:如何發(fā)現(xiàn)隱藏的珍寶
- 大熊市啟示錄:百年金融史中的超級恐慌與機會(原書第4版)
- 投融資那點事兒:一本書輕松搞懂資本真相
- 短線是銀(之八):跟我練
- 思維流操盤術(shù):預(yù)見未來成就巨額財富
- 暴漲:發(fā)現(xiàn)牛股的15個超強實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