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地理全知道作者名: 任嘯科本章字數: 1084字更新時間: 2020-06-24 12:31:50
4.地貌
寧夏由于地理條件復雜,形成了豐富的油、煤、鹽等資源。地質構造的巨大張力使銀川盆地強烈斷陷,兩側的賀蘭山地和鄂爾多斯高原相對隆升,南部地塊受擠壓形成六盤山。這里是中國南北巨大地震帶的北段,區內地震頻繁。受現代氣候影響,從南至北表現出流水地貌向干燥地貌過渡的特征。寧夏全區地形以丘陵為主,平原、山地次之,其余多為臺地、沙地和水域。地勢南高北低,地勢最高的賀蘭山與最低的銀川平原,高差達2400余米。
[賀蘭山] 賀蘭山位于騰格里沙漠東緣,蒙古語賀蘭即為駿馬之意。賀蘭山東北—西南延伸200余千米,大約形成于1億多年前的燕山運動時期,喜馬拉雅運動時繼續升高。山脊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為3556米,山勢險峻,從銀川平原望去,山脈宛如奔馳的駿馬,故名。寧夏境內的賀蘭山地,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分布于山脈中段。有高等植物665種,野生動物180余種,包括馬鹿、獐、盤羊、金錢豹、兔猻、黑鸛、藍馬雞等珍貴動物。賀蘭山擁有煉焦用煤、優質無煙煤等豐富資源。東麓小滾鐘口一帶所產的粘板巖,質地細密,清雅瑩潤,雕刻的賀蘭石硯與端硯齊名,十分珍貴。
[銀川平原] 銀川平原位于賀蘭山與鄂爾多斯高原之間,地質構造上為斷陷盆地,經黃河及平原湖沼淤積而成。東西寬10~50千米,南北長約105千米,面積7000余平方千米。銀川平原雖干旱少雨,但日照充足,氣溫日較差大,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物質積累。但黃河過境,水源豐富,便于引灌。在2000多年前,人們利用黃河水開渠灌田經營農業,故在南北朝時就有“塞上江南”之譽。銀川平原上現在還有唐徠渠、漢延渠、秦渠、漢渠等古渠。20世紀50年代末建成的青銅峽水利樞紐,使得銀川平原灌溉面積擴大為20余萬公頃。農作物以稻谷、小麥、雜糧、甜菜、大豆等為主。銀川附近湖沼棋布,水產業發達。銀川土地雖不足全自治區的1/5,而糧食產量卻是全區的2/3,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六盤山] 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六盤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端,地跨寧、甘、陜三省區,又稱隴山。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古代時候經盤道六重始達山頂,因此而得名六盤山。當年成吉思汗率軍攻打西夏于此地避暑。1938年10月7日毛澤東率中國工農紅軍登臨六盤山頂,寫下氣勢磅礴的詩篇《清平樂·六盤山》更使其名聲大振。六盤山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褶皺成山,山體主要由白堊紀頁巖、砂巖構成。山脊平緩,山峰渾圓,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等發源于其兩側。山區光熱資源較少,年均溫僅5~6℃,降水量達677毫米,是黃土高原的“濕島”。原始森林覆蓋廣,主要樹種有山楊、樺、遼東櫟、華山松等,林下多箭竹等灌木。山中野生動植物豐富,僅藥用植物就有60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