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答司馬諫議書

本文寫于1070年2月底。2月27日,反對變法的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來一封長信,對新法進行指斥。王安石的回信已佚。此文為收到司馬光第二書后寫成。司馬諫議,即司馬光,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守舊派核心人物,也是著名歷史學家,當時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右諫議大夫。王安石當時身為宰相,實施新法,遇到了包括司馬光在內的重重阻力,因而激憤地說:“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作者在文中拿盤庚遷都作比較,從而表達了自己不后悔的志向。全文字里行間體現了王安石傲岸倔犟的性格,也從側面體現了他自負的心理。

【原文】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辯。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譯文】

安石啟:昨天多謝您來信指教,我認為和您長期交往相好,卻每每討論問題不能取得一致的看法,是因為我們彼此所持的政見多有不同的原因。我雖然想強辯,但考慮到怎么樣也不會被了解,因而只是簡單地回答您,不再一一自辯了。又想到您對我的愛護與重視,因此在來往書信中不宜草率冒失,故而現在我詳細地說一說事情的原委,希望您能夠寬恕我。

大概儒者所爭論的事情,特別是名聲和實際。一旦名聲和實際的問題明了了,天下的是非曲直之理也就把握住了。您現在用來教導我的觀點是:認為我冒犯了官員的權利,生事擾民,與人民爭奪財物,拒絕納諫,因此招致了天下人的仇恨和誹謗。但我卻認為: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在朝廷之上議論法律和制度并且修改使之完善,然后交給有關部門去實施,不是侵犯官員的權利;應用和施行古代賢君的政策,以使有利的政策得到施行,去除弊端,不是擾民滋事;為天下理財,不是為了取得利益;批評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小人,不是拒絕納諫。至于仇恨和誹謗的增多,那是我在做這些事之前就知道的。

人們習慣于因循守舊并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們大都不體恤國情,而且以與流俗相合和討好眾人為正確的行事之道。因此皇上才想改變這種情況,而我也不考慮政敵的力量有多么大,只是想著出力輔佐皇上來反抗這種勢力,因此,眾人怎么會不窮兇極惡地抨擊我呢?盤庚遷都之時,有怨言的是老百姓,不僅僅是士大夫們。盤庚沒有由于有人埋怨就改變自己的想法,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然后再行動,因此沒有可以后悔的原因。如果你責怪我在這個位子上很久了卻還沒能幫助皇上大有作為,以使人民受到實惠,那么,我已經知罪了。如果說目前我們應該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墨守前代的陳規就行了,那么我就不敢接受了。沒有機會和你見面,但我仍對您十分景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会| 绥阳县| 屏东县| 灵寿县| 宝鸡市| 沂南县| 安宁市| 融水| 依兰县| 石狮市| 江油市| 遂宁市| 罗江县| 武宣县| 宁城县| 桐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廉江市| 五峰| 松潘县| 唐山市| 罗田县| 贵德县| 封丘县| 历史| 延吉市| 宜兰县| 措美县| 多伦县| 龙口市| 威远县| 旬邑县| 成安县| 古交市| 呼伦贝尔市| 屏南县| 佳木斯市| 龙井市| 莱芜市| 胶州市|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