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編委會編著
- 2242字
- 2021-02-23 11:42:36
委任
荊公為文,多深思遠識,本文亦如此。
針對當時官吏選拔標準有失偏頗之現實,荊公以其治天下之自覺奮筆疾言,指陳時弊,暢快淋漓。文中援古證今,辭意切直,筆力更覺遒勁。
通篇大意在于諫諍當政者法古代賢王委任官吏之道:但求其用,不求其全;信其忠而不疑其偽。并著重指出,為君者對待臣屬應推心置腹,做到“任之重而責之重”,則君臣和協、上下同心。文以“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顧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作結,則政事之闕失,事理之曲直畢現。讀之令人神動。
【原文】
人主以委任為難,人臣以塞責為重。任之重而責之重,可也;任之輕而責之重,不可也。愚無他識,請以漢之事明之。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則任,可以止則止。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情有忠偽,信其忠則不疑其偽。其意曰:“我以其人長于某事而任之,在它事雖短何害焉?我以其人忠于我心而任之,在它人雖偽何害焉?”故蕭何刀筆之吏也,委之關中,無復西顧之憂;陳平亡命之虜也,出捐四萬馀金,不問出入;韓信輕猾之徒也,與之百萬之眾而不疑。是三子者,豈素著忠名哉?蓋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則它人不能離間,而事以濟矣。后世循高祖則鮮有敗事,不循則失。故孝文雖愛鄧通,猶逞申屠之志;孝武不疑金、霍,終定天下大策。當是時,守文之盛者,二君而已,元、成之后則不然,雖有何武、王嘉、師丹之賢,而脅于外戚豎宦之寵,牽于帷嬙近習之制,是以王道浸微,而不免負謗于天下也。中興之后,唯世祖能馭大臣,以寇、鄧、耿、賈之徒為任職,所以威名不減于高祖。至于為子孫慮則不然,反以元、成之后三公之任多脅于外戚豎宦、帷嬙近習之人而致敗,由是置三公之任而事歸臺閣,以虛尊加之而已。然而臺閣之臣,位卑事冗,無所統一,而奪于眾多之口,此其為脅于外戚豎宦、帷嬙近習者愈矣。至于治有不進,水旱不時,災異或起,則曰三公不能燮理陰陽而策免之,甚者至于誅死,豈不痛哉!沖、質之后,桓、靈之間,因循以為故事。雖有李固、陳蕃之賢,皆挫于閹寺之手,其馀則希世用事全軀而已,何政治之能立哉?此所謂任輕責重之弊也。
噫!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則任之重可也,謂其忠則委之誠可也。委之誠者人亦輸其誠,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誠相照,恩結于其心,是豈禽息鳥視而不知荷恩盡力哉?故曰:“不疑于物,物亦誠焉。”且蘇秦不信天下,為燕尾生,此一蘇秦傾側數國之間,于秦獨以然者,誠燕君厚之之謂也。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國士待人者,人亦國士自奮。故曰: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顧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譯文】
君王對委任官員感到為難,大臣看重盡到自己的職責。委任的擔子越重要求他的越多,這是可以的;委任的擔子很輕要求他的卻很多,這是不行的。我也沒有什么見識,請讓我用漢朝的事情說明這個道理。高祖任命官員時,可以委任的才委任,可以停止的就停下來。關系到每個人的自身,才能有大有小,選擇才能大的而舍棄才能小的;情義有真有假,相信他的忠心而不懷疑他的虛假。他的意思是說:“因為某人擅長某事我才使用他,在其他方面他不擅長有什么害處呢?因為某人忠于我,才任用他,他對別人虛假有什么關系呢?”所以雖然蕭何是個管文案的小官,把整個關中交給他治理,不再擔憂西部的安危;陳平是個逃亡的俘虜,送給他四萬金而不過問賬目的出入;韓信是個輕薄狡猾的家伙,讓他帶領上百萬的軍隊也沒有懷疑。這三個人難道平時以盡忠出名嗎?只不過因為高祖十分信任他們,別人不能挑撥離間,才可以把事辦成。后代遵循高祖的事例就很少有失敗發生,不遵循就會失敗。因此雖然孝文帝喜歡鄧通,還是能達成申屠嘉的心愿;孝武帝不懷疑金日和霍光,最終才決定了天下大事。在這個時候,極力堅持用文教治國只有這兩位君主,元帝、成帝之后卻不是這樣,即使有何武、王嘉、師丹這樣的賢人,卻受到外戚宦官的脅迫,迷戀于后宮和近侍,因此王道逐漸消失,不免受到天下人的議論。光武帝中興以后,只有世祖可以管理運用臣子,任用寇、鄧、耿、賈等人,所以他的威名不小于高祖,到了子孫,他們卻不這樣想,反而認為元帝、成帝以后三公受到外戚宦官和后宮近侍的威脅才導致失敗,從此把三公的職責歸到臺閣,只給他們一個高貴的空頭銜而已。然而臺閣大臣地位不高事務繁多,不能一致,被眾人的言論左右,更加地受到外戚宦官、后宮近侍的脅迫。到了不能治理得天下平安的地步,不時發生水旱災害,有時還有其他怪異的景象,有人就說三公不能調理陰陽,也想不出計策免除混亂,甚至有的三公被殺了頭,怎么不讓人痛心呢?沖、質以后,到了桓帝、靈帝時,卻又按照前朝的舊路辦事,雖然有李固、陳蕃這樣的賢人,也被宦官打敗,其他人都只是迎合世俗保全自身而已,國家政治怎么能確立起來呢?這就是委任得輕而要求過重的缺陷。
唉!普通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沒有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知道他有能力就可以委以重任,認為他忠心就可以正式授以官職。委任真誠的人,他會獻出自己的真誠,委以重任的,他也會承擔這個重任,使國君和下屬以誠相待,在心中常存恩義,難道禽鳥見到這種情況就不知道感激戴德盡心盡力嗎?因此說:“不懷疑事物,事物也就有誠心。”蘇秦不信任天下人,就只相信燕國,一個蘇秦周旋于幾個大國之間,他卻只對燕國這樣,實在是因為燕國國君恩待他。所以國君把人當做狗、豬來畜養,人們的行為也就像狗和豬一樣,對待別人用對待國士的禮儀,別人也會像國士一樣自我奮起。所以說:平常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沒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心,只看國君怎么樣看待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