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編委會編著
- 1675字
- 2021-02-23 11:42:33
調張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
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豪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
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與我高頡頏。
此詩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方世舉云:“此詩極稱李、杜,蓋公素所推服者。而其言則有為而發?!?/p>
張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今安徽省和縣)人,唐代重要詩人之一。他與王建、元稹、白居易等一樣,都是中唐時代詩文改革運動中的重要人物。他們的詩新意多于古意。張籍詩以樂府見長,為韓愈所賞,他與韓愈關系密切,是屬于“韓門”這一文學集團的重要作家。韓愈薦他做官,任水部員外郎,后為國子司業。有《張司業集》行世。
詩人在作此詩的時候,李白、杜甫在當時還不曾受到普遍的尊重。在韓愈以前,李名高于杜,到韓愈那時,又有人尊杜抑李。韓愈推崇李、杜詩歌的高度成就,于是作此詩時將李、杜并提。
此詩可分為三節,首節為前六句。在這六句中詩人斥責了“不知群兒愚”對李、杜兩位大詩人的“謗傷”,譏笑這些無知幼稚的人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詩人認為李、杜的文章“光焰萬丈”,是不滅的、不可企及的。這幾句中的“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一聯廣為后人傳誦,常常被用來諷刺無知不自量力的小人。而“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更成為李、杜文章的標榜。
次節為中間的二十二句。前十句詩人感嘆生于李、杜之后,只能在夢中瞻仰他們的風采。特別每當談到李、杜光彩四溢的詩篇時,就聯想到他們興酣落筆的情景,那情景簡直就像大禹治水那樣揮動著摩天巨斧,把山崖峭壁劈開,被堙遏的洪水一下子傾瀉出來,天地間回蕩著山崩地裂般的巨響。詩人用“斧鑿痕”、“治水航”喻指了李、杜的巨大成就和貢獻?!案徍邸庇髦杆麄兊乃囆g技巧,“治水航”喻指他們的創作道路,批評了當時的人們只看見了前者而沒看見后者?!秴问洗呵铩す艠贰酚休d曰:禹“鑿龍門,通謬水以導河”。中間六句則由氣勢磅礴的幻想中猛然跌落,“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感嘆李、杜生前不遇。然而天帝要使詩人永遠不停地吟唱,便故意給了他們升沉不定的命運。他們好比被剪了羽毛而被囚禁籠中的鳥兒,痛苦無奈地看著籠外的百鳥自由地飛翔。最后六句惋惜李、杜的詩篇大多散失,被仙官派遣神兵給拿去了,流傳于人間的,只是泰山的毫末之微。
第三節前八句表現了詩人努力追尋李、杜的執著精神。并因此而產生聯想:在一霎間詩人終于能與前輩詩人的精神相感通了,于是,詩人反手拔出大海中長鯨的利齒,高舉大瓢,暢飲天宮中的仙酒。又忽地騰身而起,遨游于廣漠無窮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發天籟之音,甚至于連織女織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按淌职析L牙,舉瓢酌天漿”二句又有稱譽李、杜而自己想學習李、杜之意,似暗用杜甫《戲為六絕句》“未掣鯨魚碧海中”和李白《短歌行》“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句意。魏泰《臨漢隱居詩話》:“高至于酌天漿,幽至于拔鯨牙,其思賾深遠如此,詎止于曹、劉、沈、宋之間耶?”方世舉亦云:“酌天漿以喻高潔,拔鯨牙以喻沉雄。”最后四句乃是點題之筆,詩人懇切地勸導張籍,不要老是鉆在書堆里去尋章摘句,應該向李、杜學習,在詩歌的廣闊天地中高高地飛翔。
縱觀全詩,筆勢波瀾壯闊,恣肆縱橫,充滿了探險入幽的奇思幻想。詩文如江河般浩浩蕩蕩、奔流直下,個中又曲折盤旋、激濺飛瀉、變態萬千,令人有心搖意賅、目眩神迷之感。
韓愈在中唐的詩壇開辟了一個重要流派。而《調張籍》也就恰如詩界異軍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的風格亦最能體現韓詩奇崛雄渾的詩風。葉燮《原詩》說:“韓詩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痹娙艘云湫劢〉墓P力、凌厲的氣勢,驅使著宇宙萬象而羅于詩中,表現了宏闊奇偉的藝術境界。這對糾正大歷年以來詩壇一貫軟熟褊淺的詩風,起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