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編委會編著
- 1297字
- 2021-02-23 11:42:45
五代史·伶官傳論
本文是作者為其主編的《新五代史·伶官傳》所寫的一篇評論。《伶官傳》記載后唐莊宗(李存勖)嗜好音律,常和伶人一起演戲,并寵幸伶官景進、郭門高等人,以致朝政敗壞,禍起蕭墻,身死國滅的史實;序文是對史實的總結。
作者認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證明國家的興亡主要決定于人事,告誡后來的君主從中吸取教訓,引起警惕。
【原文】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譯文】
確實如此啊!國家興盛和衰敗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不也是人為的嗎?推究后唐莊宗為什么能取得天下和他又因為什么失掉天下,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
世上傳說晉王臨死的時候,交給莊宗三支箭,并對他說:“梁王朱全忠是我的仇敵;燕王劉仁恭是依靠我的力量才當上燕王的,契丹的耶律阿保機同我結拜為兄弟,可是他倆都背叛了我去歸附梁王。這三人的所作所為是我留給你的遺恨。我給你三支箭,你可別忘了你父親讓你為他報仇雪恨的心愿!”莊宗接過箭,把它們藏在祖廟里。從那以后,只要出兵打仗,就派官員到祖廟以“少牢”之禮祭祀并禱告,然后再請出那三枝箭,把它們裝入絲制的箭袋中,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勝利歸來,再把它們送進祖廟。
當他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用木匣裝上后梁末帝和他的臣子皇甫麟的頭送進太廟,還先王的箭,向先王報告成功的喜訊時,他意氣昂揚,極其雄壯啊!到敵人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一個軍士在夜里一聲叫喊,叛亂的人就到處響應,莊宗慌慌張張地向東逃走,還沒有看見叛軍,士兵們就紛紛潰散,莊宗和臣子們面面相覷,不知道逃往哪里,以至于到對天發誓,剪去頭發,眼淚流下來沾濕衣襟,是何等的衰頹啊!難道是取得天下困難、失去天下容易嗎?按照那成功和失敗的事實來考察,不都是因為人為的嗎?
《尚書》上說:“自滿會招致禍患,謙虛能得到好處。”憂慮、勤勞可以使國家興旺,安逸、舒適可以使自身衰亡,這是必然的道理呀。所以,當后唐莊宗興盛的時候,全天下的英雄豪杰沒有誰敢跟他對抗;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包圍他,就使他身死,國亡,被天下人恥笑。看來,禍害常常是在細微的事情上逐漸積累形成的,聰明勇敢的人中有不少人卻被自己所溺愛的東西傷害,難道單單是因為溺愛伶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