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 《唐宋八大家 大全集》編委會編著
- 2002字
- 2021-02-23 11:42:45
與荊南樂秀才書
此書為答樂生求文之作。作此文時,歐公已被貶為峽州夷陵令。仕途上的不如意卻并未折損歐公之傲岸風骨。故此書中,歐公除自謙其文不足學外,亦寓有對樂生所問舉子業(yè)之文不屑論之之意。但又恐因此而誤樂秀才。故挈出“順時”二字告之,以“齊肩于兩漢”寄望于樂秀才,然歐公本人對時文卻毫不茍同,此書字里行間流露出其風氣方壞,決不可順,志士寧卓然自立,何必隨其流而揚其波的內(nèi)心獨白。
【原文】
修頓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來,屢辱見過。又辱以所業(yè)一編,先之啟事,及門而贄。田秀才西來,辱書;其后予家奴自府還縣,比又辱書。仆有罪之人,人所共棄,而足下見禮如此,何以當之?當之未暇答,宜遂絕,而再辱書;再而未答,宜絕,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窮賤之人爾,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蓋足下力學好問,急于自為謀而然也。然蒙索仆所為文字者,此似有所過聽也。
仆少從進士舉于有司,學為詩賦,以備程試,凡三舉而得第。與士君子相識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從相愛之私,或過稱其文字。故使足下聞仆虛名,而欲見其所為者,由此也。仆少孤貧,貪祿仕以養(yǎng)親,不暇就師窮經(jīng),以學圣人之遺業(yè)。而涉獵書史,姑隨世俗作所謂時文者,皆穿蠹經(jīng)傳,移此儷彼,以為浮薄,惟恐不悅于時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過采,屢以先多士。及得第已來,自以前所為不足以稱有司之舉而當長者之知,始大改其為,庶幾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學成而身辱,為彼則獲譽,為此則受禍,此明效也。夫時文雖曰浮巧,然其為功,亦不易也。仆天資不好而強為之,故比時人之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祿仕而竊名譽者,順時故也。先輩少年志盛,方欲取榮譽于世,則莫若順時。天圣中,天子下詔書,敕學者去浮華,其后風俗大變。今時之士大夫所為,彬彬有兩漢之風矣。先輩往學之,非徒足以順時取譽而已,如其至之,是至齊肩于兩漢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為既不足學,其后所為慎不可學,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為者,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謂夫人方困時,其言不為人所信也。今可謂困矣,安足為足下所取信哉?辱書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譯文】
歐陽修叩首稟告秀才足下:前幾天,我乘船從江上往來,多次讓你屈尊過訪,又勞你送自己所作的詩文一編,并先以書信告訴我,作為登門訪我的見面禮。田秀才從西邊來,承蒙你寄信問候。后來,我的仆人從江陵府回夷陵縣,又帶來你的信。我是個獲罪的人,大家都嫌棄我,而你卻如此以禮相待,我怎么擔當?shù)闷穑∧憬o我寫了信,我沒有來得及回復,本應(yīng)因此斷絕往來,可是又勞你再次給我寫信;再次來信又沒有答復,就可以絕交了,但你還是給我寫信,這是何等殷勤啊!像我這樣的人,是天下窮困貧賤的人,怎能使你懇切到這種程度呢?我想大概是由于你勤學好問,急于為自己謀求進取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詩文,這可能是你誤聽了有關(guān)我的言過其實的傳聞了。
我小的時候,決心從進士的途徑被舉薦于官府,因而學作詩賦,準備參加按規(guī)程舉行的科舉的考試,共考了三次才中進士。因為認識很多士人君子,所以往往能說出我的名字;又因為大家一道游玩學習,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過分夸獎我的文章。因此使你聽到我的虛名,便想看看我寫的詩文,恐怕就是這個緣故吧。
我年紀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家里貧困,貪圖利祿以供養(yǎng)親人,沒有時間跟隨老師窮究經(jīng)書,學習圣人留傳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只是粗略地瀏覽些書史,姑且追隨時俗作些所謂“時文”,那都是在經(jīng)傳中穿鑿剽竊,東拼西湊,都是一些輕浮淺薄的文字,只擔心不受時人的歡迎,并非像古人那樣,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論。但是官府誤加采納,多次列名在眾人的前面。直到考中進士以來,自認為以前所寫的文章實在不值得官府的薦舉和長輩的賞識,這才開始大力改變過去的文風,希望在文章學問上有所建樹。但是文章剛一寫出來便招來罪過,學問有成就了,自身卻蒙受恥辱。寫以前那樣的時文會得到榮譽,寫現(xiàn)在這種有獨立見解的文章卻遭受禍害,這效果真是鮮明啊。
時文雖然說輕浮纖巧,但要寫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歡時文而勉強去寫這種東西,因此,與同時代的人所寫的比起來更加不好。然而已經(jīng)足夠用來謀取官位俸祿和竊取名譽了,這都是因為能順應(yīng)時俗的緣故。你現(xiàn)在正值青春年華志氣遠大,正想在社會上博取聲譽,那么還不如順應(yīng)時俗為好。天圣年間,天子下了詔書,告誡學者要去掉輕浮華麗的文風,從那以后風氣大變。現(xiàn)在士大夫中所寫的文章,已文質(zhì)彬彬,有兩漢文章的風采了。你去向他們學習,不但足以順應(yīng)時俗,博取榮譽,如果達到最佳境界,還能與兩漢名家媲美呢。像我這樣,以前所寫的東西已經(jīng)不值得學習了,以后所寫的東西卻又千萬不能學,所以我遲遲不敢拿出自己所寫的文章,就是這個原因。
《易經(jīng)》的《困》卦說:“有言不信。”意思是,人在困境中,說的話也沒有人相信。我現(xiàn)在可以說是處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夠讓你相信呢?承蒙你多次來信,態(tài)度又是那樣的懇切,不敢不予回復。請你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