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偉大的力量——態度決定一切
第一章 態度讓一切皆有可能
態度,一種激發自我的力量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須排在態度之后?!痹趹B度這一內在力量的驅動下,我們常常會激發自身的無限潛能,而這種潛能如果被正確地用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結果會遠遠超出我們最美好的構想。有人說,就算我們到最后什么都失去了,但至少我們還能以踏實的態度去生活。的確,態度永遠是你成功的基石,它永遠能夠承載能力,也永遠可以為能力導航。
在美國有一位頗負盛名、被稱為傳奇人物的教練——伍登。他在全美12年的籃球聯賽當中,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贏得10次全美總冠軍。如此輝煌的成績,使伍登成為人們公認的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籃球教練之一。
曾經有記者問他:“伍登教練,你在賽場上總是精力充沛,是什么力量支持你取得今天這么輝煌的成就呢?”
伍登很愉快地回答道:“每天我在睡覺以前,都會提起精神告訴自己:我今天的表現非常好,而且明天的表現會更好!”
“就只有這么簡短的一句話嗎?”記者有些不敢相信。
伍登堅定地回答:“簡短的一句話?這句話我可是堅持了20年!重點和簡短與否沒關系,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持續去做,如果無法持之以恒,就算是長篇大論也毫無幫助。”
伍登那積極與執著的態度不單是表現在籃球上,他對其他的生活細節也持同樣的態度。有一次他與朋友開車到市中心,面對擁擠的車潮,朋友感到不滿,繼而頻頻抱怨,伍登卻欣喜地說:“這里真是個熱鬧的城市。”
朋友好奇地問:“為什么你的想法總是異于常人?”
伍登回答:“這一點都不奇怪,我是用心中的‘眼睛’來看待事情。不管是悲是喜,我的生活中永遠都充滿機會,這些機會的出現不會因為我的悲或喜而改變。只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我就能夠掌握機會,激發更多的潛在力量。”
伍登積極的生活態度給了他生活的激情與工作的動力,讓他在收獲成功的同時也收獲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由此可見,積極的態度可以激發出人體內最大的“快樂因子”,讓你在面對一切問題時都可以保持最樂觀的心態,永遠看到積極的一面。一位專家曾經說過:生活的狀態、人生的方向完全受控于個人生存態度的牽引。我們在生活中所秉持的最重要的態度有如一股無形的力量,左右著我們的每一次選擇,最后也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無數成功人士的奮斗歷程已經證明: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心態的人所取得的,并由那些以積極的心態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擁有積極的心態,即使遭遇困難,也可以獲得幫助,事事順心。
其實,態度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激發人體內在的潛能。每個人的身上都潛伏著巨大的力量,這種能量一旦激發,就會給人生帶來無法想象的成功,而態度就是激發這種能量的導火索。一旦我們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并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運用它,我們就能夠改變整個人生。
現代人正在過著機械式的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吃飯、休息……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對于我們來說,似乎變得枯燥乏味、簡單無趣了,也許我們已經習慣或是厭倦了,也許我們已經被生活所累,變得慵懶、散漫,甚至消極、頹廢、悲觀、絕望。這個時候,我們千萬不能失去對生命的感知,因為如果這樣我們的生命之火也就隨之而熄滅。
生活就像一支笛、一面鑼,吹之有聲,敲之有音,全看你是不是積極地去吹去敲,去創造自己生活的節奏和旋律,而唯一能改變態度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有一位醫生,醫術精湛,事業蒸蒸日上。一天,不幸的事情降臨到他的頭上,他被診斷出得了癌癥。對于正值事業上升期的他來說,無異于跌入了冰冷的萬丈深淵。一開始他情緒低落,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可后來他還是接受了這個現實,并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一切。他每天都在與病魔搏斗,但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與理想,就這樣,他平靜地度過了6個年頭。許多人都為他的事跡感到驚訝,也有人曾經問他,是什么力量讓他這樣堅強地活著,并且活得這么有滋有味。醫生微笑著說:“是希望。我每天都會給自己一個希望,希望能多救一個病人,希望我的愛心能夠傳遞給更多的人?!?/p>
這位醫生不但醫術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相比而言,那些成天碌碌無為、渾渾噩噩混日子的人們,他們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平凡與平庸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平凡的人可以把平凡的工作做偉大,平庸的人使崇高的事業變卑下。而產生這種區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兩種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人生態度。
在人生的競賽中,那些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人,那些能夠從生活的低谷中走出來的人,都有積極的、勇于進取的態度。這種態度讓他們確定目標,執著追求,引燃激情。這一簇火種,能點燃拼搏進取的火焰,能點亮信念的明燈,能照亮人生奮斗的歷程。正確的態度是堅持正確前進方向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知難而進、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只有擁有堅定自信的態度,腳踏實地,刻苦磨煉,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如果想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遠,務必要有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事業態度作堅實的支撐。
人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態度的競爭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每天早上都會有只羚羊從睡夢中驚醒,它知道在即將面臨的這一天里,如果想活命,必須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快。而與此同時,在這片草原上,同樣也會有只獅子醒來,它知道如果這天不想餓肚子,就必須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
不論是羚羊還是獅子,只要太陽一升起,就得準備起跑。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們每天都在向前奔跑著,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自己的理想,必須馬不停蹄地向前,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淘汰。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里,沒有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只有后工業時代的競賽,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置身于一場場競賽之中,結局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在這個自然法則大行其道的世界里,每個人都渴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強者,渴望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因此,為了能夠在競爭中獲勝,我們開始不斷地學習和求知,想盡一切辦法積累成功的資本。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許多人通過自己的打拼成功了,然而更多的人沒有嘗到勝利的果實或者正奔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那么,我們不如稍稍停下奔跑的腳步,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什么拖延了我們成功的時間,是過分盲從,不夠努力,還是缺少機遇?這個時候,請不要再找種種客觀理由為自己辯解,因為考慮太多的外在因素沒有意義,我們需要做的是認真地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到問題的癥結,并解決它。下面的小故事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有兩個人在樹林中急急地趕路,突然從樹林里跑出一頭大黑熊來,其中的一個人忙著換上了球鞋,另一個人對他說:“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們反正跑不過熊??!”換球鞋的人說:“我不是要跑得快過熊,我是要跑得快過你?!?/p>
故事的結局大家一定都能猜到,那個沒有被熊吃掉的人正是贏在他對待事情的態度上。其實,生活中有些目標也許你永遠無法達到,但這并不能成為你消極態度的借口,因為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去爭取,很可能落得被熊吃掉的下場。你不妨轉移一下注意力,將目標鎖定在一個可以達到的高度,然后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方法去應對。
多數時候,人生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態度的競爭。杰克·梅邁爾說:“在充滿競爭的生存環境里,永遠不會有中立者的位置。要么就進取,進而勝出;要么就被淘汰,成為成功者的墊腳石。”要想在社會上充滿競爭力,必須改變你的態度,態度能夠使你在競爭中勝出。擁有積極態度的人,就會擁有極強的競爭力,而那些持消極態度的人,就沒有任何競爭力,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里昂和阿內爾卡是同班同學,兩個人大學畢業時恰逢英國經濟動蕩,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便降低了要求,到一家工廠去應聘。恰好這家工廠缺少兩個打掃衛生的職員,問他們愿不愿意干。里昂略一思索便下定決心干這份工作,因為他不愿意依靠領取社會救濟金生活。
阿內爾卡根本看不起這份工作,但他還是留下來陪里昂。因此,他上班懶懶散散,每天打掃衛生時敷衍了事。一次、兩次、三次,老板認為他剛從學校畢業,缺乏鍛煉,再加上恰逢經濟動蕩,也同情這兩個大學生的遭遇,便原諒了他。然而,阿內爾卡內心深處對這份工作抱著很強的抵觸情緒,每天都在應付自己的工作。結果,剛干滿兩個月,他便徹底斷絕了繼續干這份工作的念頭,辭了職,又回到社會上,重新開始找工作。當時,社會上到處都在裁員,哪兒又有適合他的工作呢?因此他不得不依靠社會救濟金生活。
相反,里昂在工作中拋棄了自己作為大學生——高等學歷擁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當做一名打掃衛生的清潔工,每天把辦公走廊、車間、場地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半年后,老板便安排他給一些高級技工當學徒。因為工作積極、認真勤快,一年后,他成為一名技工。他依然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在工作中不斷進取,認真負責。兩年后,經濟動蕩的局面稍稍穩定后,他便成為老板的助理。而阿內爾卡此時剛剛找到一份工作,是一家工廠的學徒。但是,他認為自己是高等學歷擁有者,應該屬于白領階層,結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仍然干得一塌糊涂,終于在某一天又回到街頭,重新去尋找工作。
初入公司的里昂和阿內爾卡可以說擁有相同的起點,他們在教育水平、職業技能方面幾乎沒有差別,可是他們的結果卻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在于里昂和阿內爾卡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
現在,我們應當明白到底是什么拖延了我們成功的腳步,學識、努力、機遇固然很重要,但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態度才是我們成功的前提。不要為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抱怨惆悵,也不要為懷才不遇而自怨自艾,我們只不過是千萬人中最平凡的一員,我們與每個競爭對手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起跑的槍聲打響了,最后的冠軍一定是具有良好的心態、冷靜的頭腦將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最好的那個人。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有的勤勉進取,有的悠閑自在,有的得過且過。你擁有怎樣的生活態度,就會擁有怎樣的生活。我們不能保證你具有某種態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著同樣積極的態度,因為擁有積極態度的人才能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并最終獲得成功。
態度決定成敗
態度是內心的一種潛在意識,是個人的能力、意愿、想法等在為人處世中的表現。態度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決定了他能否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開學第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咱們只做一件事,每個人每天看一篇文章,并把讀后感寫出來。”
學生們都答應了下來,還有的學生笑著說,即使老師不囑咐,他也是這么做的。學生們認為,這么簡單的事,誰做不到?可是一年之后,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卻只有一個學生堅持下來。這個人就是后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
“這么簡單的事,誰做不到?”這正是許多人對待事情的態度。但是,請看看吧,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一樣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
有些人因為事小而不愿去做,或抱著一種輕視的態度。但正是對一些小事情的處理方式,已經決定了成功的概率。成功要求人們必須具備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一種堅持到底的信念,一種腳踏實地的務實態度,一種自動自發的責任心。成功不僅要有滿腔的熱情,還需要一種成功所必需的心理素質和做事態度,將這種態度堅持下去,就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有一位學射箭的壯士,懷著滿腔熱情,找了一位百步穿楊的師傅,準備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迅速成為一名射箭高手。哪知,好不容易讓人收他為徒后,師傅卻一不教他拉弓,二不教他搭箭。教他干什么呢?要他每天在百步之外,盯著墻上一只蒼蠅那么大的小圓點,并且告訴他:“只要你心中有射中靶心的意識,你就能看到小圓點成為大斗笠?!边@位壯士起初心里雖然感到好笑,但還是按照師傅的話去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同一個動作。
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后,他終于成功了,他真的能把蒼蠅那么小的圓點看成斗笠那么大的圓圈。后來有人問他為什么能夠成功,他笑道:“因為我心中想著擊中靶心,所以我就老老實實地按照師傅的話去做?!?/p>
確實,成功者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行為。一個人的態度能夠使他產生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決定了他對待事情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直接決定了他是否能夠成功。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肯沉下心踏踏實實做事情,還有些人一旦做出了成績就沾沾自喜,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而是過高估計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全看我們以什么樣的態度做什么樣的事。改變自己的態度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赫明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出了道數學難題,讓同學們打開思路,主動回答。赫明很快想好解答步驟,而其他同學還在那里冥思苦想。為了一展聰明才智,赫明很得意地用粉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三下五除二就解答好了。這個時候,其他同學還在一筆一畫地寫著。赫明很自豪,將粉筆頭一扔,大搖大擺地回到座位。過了一會兒,另一位同學也答好了題。
結果是,赫明和那位同學都答對了,但老師給的評語卻大不相同。她指著黑板上赫明寫的字說:“急急忙忙、潦潦草草、馬馬虎虎,這是做學問的嚴謹態度嗎?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做學問其實就靠一個人的態度了……”
赫明心中并不服氣:結果是第一位的,我快我對就是我勝,同時也對老師重視過程的做法不屑一顧。
多年后,赫明去應聘一個會計職位。由于有相關工作經歷和較高的職稱,赫明的競爭對手們紛紛敗北,只有一個貌不驚人的男青年與赫明進入了最后的面試。
單位的會計主管接待了他們,他拿出一堆賬本,要他們兩個人統計一下某個項目的年度收支情況。雖然只是“小兒科”,但赫明不敢懈怠,每個數字都仔細琢磨,認真地在算盤上加加減減。
大約一個小時,赫明便完成了任務。幾分鐘后,競爭對手也收工了。會計主管叫他們等待結果,然后拿著他們的“試卷”去總經理辦公室。
結果令赫明吃驚和惱火——他居然沒有被錄用!面對赫明疑惑和不滿的神情,會計主管說:“你沒有做月末統計,而他不但做了,還做了季度統計。”赫明問:“不是只要年度統計嗎?”主管笑道:“是啊,但年度統計數據應該從每月合計中得出——這不算什么會計學問,但反映了做會計的嚴謹態度。也許你們能力相當,所以,我們最后要看的就是各人的態度了?!?/p>
打那以后,“態度”一詞在赫明心中有了位置——同樣的能力,不同的態度會導致完全不同的未來。
態度是很重要的一個詞匯,它作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積極、主動、努力、毅力、樂觀、信心、愛心、責任心等積極的態度因素占80%左右。
無論我們選擇以何種方式去生活和工作,成功的基礎都是我們的態度,也可以這么說:態度決定成敗。
人生要想成功,就必須有卓越的態度。有了卓越的態度,人的心靈才能更加清晰,才能明確地知道人生的發展方向。
良好的態度開啟和諧、富有、健康的人生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旅程,沿途有欣賞不完的美麗風景,也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干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斗志,那么我們的人生怎會精彩?我們的旅程怎會美好?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時保持一種健康向上的態度,那么即使我們身處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擁有良好的態度,我們就會經得住磨難的考驗,最終贏得的將不僅僅是鮮花與掌聲以及充滿敬意的目光,還會有一個和諧、富有、健康的人生。
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不相同,但命運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當大家面對同樣的陽光與烏云的時候,就看我們能不能擁有一顆堅強的心、一雙智慧的眼晴,透過層層烏云尋覓到燦爛的陽光。先不要說生活怎樣對待我們,而是應該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如何對待生活的。良好的態度能夠讓我們心靈和諧、生活富有、身體健康,它能夠改變我們的一生。
可以這樣講,面對人生,態度越主動、越積極,前程便越光明、越美好;用什么樣的態度面對人生,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在暴風雨過后的一個早晨,池塘的淺水里留下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里,雖然近在咫尺,卻回不了池塘的深水區。被困的小魚有幾百條,甚至上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被曬死。
塘邊有3個孩子。第一個孩子對那些小魚視而不見。他在心里想,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條的魚,以我一人之力是根本救不過來的,就不要白費力氣了。
第二個孩子在第一個水洼邊彎下腰去,他拾起水洼里的小魚,把它們送到池塘深處。
第一個孩子譏笑第二個孩子:“這水洼里這么多魚,你能救得了幾條呢?還是省點力氣吧!”
“不,我要盡我所能去做!”第二個孩子頭也不抬地回答。
“你這樣做是徒勞無功的,有誰會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第二個孩子一邊回答,一邊不停地撿起小魚,“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第三個孩子心里在嘲笑前面兩個家伙沒有腦子,天上掉餡餅,多好的發財機會呀,干嗎不緊緊抓住呢?于是,第三個孩子埋頭把小魚裝進用自己的衣服做成的布袋里。
歲月如梭,多年后,第一個孩子做了醫生。他當班的時候,因為嫌家屬帶的錢不夠而拒收一位生命垂危的傷者,致使傷者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親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去!迫于輿論壓力,醫院開除了見死不救的他。
第二個孩子也做了醫生。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對待患者不論有錢無錢都精心施治。他成了人們交口稱贊的名醫。
第三個孩子開始經商,他很快就發了橫財。成了暴發戶以后,他又用金錢開道,殺入官場,并且一路青云直上。最后,他因貪污受賄事發,鋃鐺入獄。
一件小小的事情往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同一件事持有的態度不同,其結果也不同。擁有積極態度的人,他的人生充滿希望;相反,如果你態度消極,失去的不僅僅是名和利,而是你一生的幸福。要知道,態度決定人的命運。一位偉人說過:“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態度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睋碛辛己玫淖鍪聭B度將使人終生受益,即使是年邁的老人,也同樣可以活出多彩的人生。
有兩位70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齡的大小,而在于有什么樣的想法。于是,她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她還以95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70歲開始學習登山,這真是個奇跡。不要覺得這是件望塵莫及的事情,其實只要我們擁有良好的態度,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奇跡。積極的態度是人生取勝的法寶,是走向成功的關鍵;而消極的態度則是通向目標或希望的嚴重障礙。有道是:“物隨心轉,境由心選,煩惱皆由心生?!闭f的就是一個人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生活,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生活現實。所以說,態度左右著人們的情感,決定著人們事業的成敗。
如果一個人從心理上對自己的能力與向往的目標缺乏信心,自卑、迷茫,那么即使客觀條件再好,他也無法獲得成功。故而,要想獲得成功,就得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擁有良好的態度。只要善于培養和擁有良好的態度,整個生命就會變得歡樂、堅強,你就不會被任何難題所控制、阻撓,就一定能發揮巨大的潛能,從而譜寫出最絢麗的人生畫卷。
善于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生活的歐·亨利曾寫過這樣的詩句:“我是命運的主人,我主宰自己的心靈。”這里我們一定要明確,只有我們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只有我們才能決定自己的態度,而良好的態度將為自己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我們能夠把扎根于人的心靈中的思想和態度轉化成有形的現實,不管這種思想和態度是什么。我們既能很快地把貧窮的思想變成現實,也同樣能很快地把富裕的思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