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1840年的鴉片戰爭迫使中國步履蹣跚地走向了近代,中華民族內憂外患,哀鴻遍野;歐風美雨滾滾東來,黑云壓城。衰微的文明古國痛苦而無奈地改弦易轍,開始了由閉關自守向近代化的艱難轉變。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使中國日益陷入屈從于世界列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烽火連年,國弱民困,亡國之禍迫在眉睫。而兩次鴉片戰爭的創痛以及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使清朝統治者終于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開始明白傲慢不足以拒堅船,清議不可能抗利炮。因此,各階級、階層、集團紛紛提出各種救國方案,探求不同的救國道路。先驅者開始了曲折而又堅毅的探索進程……

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胡雪巖就是這樣,在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他以非常之舉,超人眼光,從市井布衣平步青云到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1823~1885),名光墉,字雪巖,安徽績溪人,生于杭州,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傳奇式的商界人物。他最初以一個錢莊學徒的身份資助官場冗員王有齡,然后借助王有齡在官場上的勢力,以開錢莊起家,層層托靠,左右逢源,周旋于官府勢力、漕幫首領、洋商買辦之間,辦藥局、開絲行、販運糧食、軍火,坐收漁利。數年間,成為馳騁十里洋場的巨商大賈,并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代表朝廷與外國銀行開展金融業務的金融家。他會逢亂世,結緣權貴,納粟助賑,為清廷效犬馬之勞。洋務運動開始以后,他延洋匠,引設備,頗有勞績;左宗棠西征,他籌糧械,借銀款,大力相助,幾經沉浮,終于構成了以錢莊、典當為依托的金融體系。他進行生絲貿易,開設國號藥局,形成“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之勢,聲名遠揚。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后,由于胡雪巖為左宗棠西征籌借軍餉有功,受左宗棠保薦獲得朝廷特賜二品頂戴,特享準紫禁城騎馬的殊榮。

綜觀胡雪巖縱橫捭闔的一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尤其以下四點:

(一)幫助左宗棠興辦洋務,自強御侮,拓展近代民族工業和民族金融業;(二)力排眾難,為左宗棠西征采購新式武器,籌借銀款,轉運軍需,為反擊英俄殖民者,收復伊犁,捍衛中國主權立下汗馬功勞;(三)勇于與擁有殖民特權的洋商在商場上短兵相接,雖然以失敗告終,卻閃發出力爭主權的光亮;(四)在工商業的活動中積累了一套頗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經營管理理念,這是留給后世的寶貴文化遺產。胡雪巖大大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他給我們提供的豐富知識和寶貴經驗,絕不囿于以上四點,只不過此四點對于決策者尤為重要,能夠使我們從中獲益。

一個人的事業是時代、環境和個人稟賦的熔煉。波平浪靜,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動蕩的環境,才能產生弄潮的風流人物。胡雪巖從市井布衣成為商界巨擘,除了他能把握時代契機,通過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舉辦洋務新政,襄助西征,融商業活動于國家大事之中,還與他有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經營之道密不可分,包括其在造勢、經營、治眾各個環節都有超群的經營藝術。

綜觀胡雪巖的經商生涯,其突出特點就在于他的造勢理論。胡雪巖特異獨出,對時勢有一種特殊的敏感。他知道勢和利是不分家的,有勢就有利,勢之所至,人們就會馬首是瞻,就沒有不獲利的道理。社會上的各種資源分散著,就像江水白白流走一樣,假若沒有蓄積,就無法形成一種力量、一種走向。胡雪巖曾說:“與其乘時,不若造勢。”官場勢力、商場勢力、洋場勢力和江湖勢力,他都要擁有。造勢就是憑借智慧和力量,去積極主動地創造出一種有利于自己的態勢、格局和趨向,人為凸展形象,增進優勢。從攀附高官顯要以富求貴,博取功名,到構筑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商業體系,投資“濟世善舉”,胡雪巖都是在精心營造有利于自己的商業氛圍和形勢。

他聯系官場、商場、洋場和江湖各方面勢力,組成觸角極廣、效率極高的巨大關系網,在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里呼風喚雨左右逢源,形成了利便滾滾而來的局面。

胡雪巖有著精明的商業眼光,他曾說:“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一省,就只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的生意。”胡雪巖超常的眼光,在他起步之初,就為他今后的發展昭示了光輝絢爛的前景。

他于1860年開設阜康錢莊,奠定了他金融大廈的基石;1874年成立的胡慶余堂藥號,拓展了他的經營領域;而隨后開始的生絲貿易,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資本……胡雪巖不斷加深與官僚階層、江湖勢力、洋人買辦及其下層管理者、普通百姓的關系,在商業經營范圍上,不斷擴展其金融體系所覆蓋的各種行業。鼎盛時他的生意范圍幾乎涉及到他所能涉足的所有行當,而所有這些生意在當時條件下都是能賺錢、賺大錢的生意。

胡雪巖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集中大家之力量為我所有,從而創造出經營神話。胡雪巖的用人,一是外部利用,二是內部聘用。外部利用往上便是投靠,王有齡、何桂清、左宗棠等就是他投靠的對象。投靠人得摸透對方的心理投其所好,或者冷灶熱燒,或者雪中送炭,或者錦上添花……但投靠人光有這些不行,還必須有自己的真本事,自己沒有本事便流于拍馬獻諛。胡雪巖自己絕對不甘下流,所以他層層引導,不斷為他人出謀獻策,指點迷津,終以自己的本事換來自己的地位。胡雪巖對待生意上的朋友,常常以利益為紐帶,謀求對方支持與合作;他能站在對方角度上充分揣摩對方的需要,照顧對方的利益,并對對方施以恩惠。在胡雪巖看來,“朋友”之間的合作,不能損害雙方的利益,否則就會使朋友關系解體,而朋友關系的維系,最好的辦法是能給雙方帶來好處和利益。胡雪巖人情練達,以不損害雙方利益為前提來維系朋友關系的思路,對商業經營者來說應該是頗有啟迪的。

同時,胡雪巖在治店用人、優化內部環境方面,也有不少卓有成效的方法。他以天才般的眼光,認識到人才在商業經營中的重要性,因而不惜代價地挖掘籠絡人才,在擇人用人上頗有裁縫量體裁衣般的細心。他運用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敏銳地觀察、捕捉機遇,大膽迅速地作出恰當的判斷,在充滿風險、復雜多變的生意場上占據主動地位。胡雪巖從小為生計奔波,久居商場,在商場的搏擊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磨煉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不凡的身手,處變不驚,反應敏捷,舉重若輕,運籌帷幄。他經營錢莊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只要有所長,便大膽使用。如劉義慶本是一個錢莊站柜臺的伙計,但為人精明靈活,是可造之才,胡雪巖便讓他做錢莊的“擋手”;陳世龍是個街頭混混青年,胡雪巖見其機靈,是個可塑之才,就收他為伙計;辦胡慶余堂藥號,更是重金聘用行家里手。善任厚待、寬嚴相濟的用人方針,使胡雪巖為自己網羅了一支盡心盡力的管理隊伍。胡雪巖不僅善于識別、選拔人才,而且能夠根據他們的專長,各有所用,充分信任,使他們能留住心,為自己鞠躬盡瘁。

胡雪巖十分注重形象,他講究做招牌、做場面,樹立自我形象,決不放過任何一次能夠揚名的機會。馳騁商場,名氣總是至關重要的,它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價值,一筆無形的本錢。一個商號有了名氣,客戶會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生意自然好做了。

胡雪巖為了解決錢塘人民渡江困難,出資興辦錢江義渡,使百姓受惠,聲名洋溢,博得“胡善人”的美名。胡雪巖以“仁術為本”開設胡慶余堂藥店,開業之初,便雇人身穿印有“胡慶余堂藥號”字樣的號衣,在水陸碼頭向百姓免費贈送居家必備的“太平藥”,宣傳藥效,使外地人一到杭州,便知胡慶余堂藥號。胡雪巖免費所做的善舉通過受其惠、見其事的人一傳十、十傳百而名聞遐邇,終使胡慶余堂尚未正式營業就已名揚四海,體現出胡雪巖“長線遠鷂”的經營策略。胡雪巖創辦藥號并不完全是為了經濟效益,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件慈善事業來辦,由于善名遠播,無形之中轉化為難以計數的實利。

在胡雪巖經營的事業中,胡慶余堂藥號雖然僅是很小一部分,但辦得最有特色,其“戒欺”、“顧客乃養命之源”等撐立門戶的規則,以及苦心營造的店堂環境都構成濃郁的經營文化氛圍,不但體現出胡雪巖義利兩全的良賈風范,而且在消費者心目中成功地樹立起“胡慶余堂”這塊不倒的招牌。胡雪巖作為一個有眼光、有頭腦的經營者,正是認識到信譽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才建立“戒欺”匾。胡慶余堂店址的選擇也充分利用了吳山的繁華地利,其裝修富有民族特色,而其招牌、額匾、楹聯的內容與該藥號的營業特色相符,突出了自己的個性,有著很高的文化品位,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為顧客營造了一個留連忘返的購物環境。

“富而有德、樂善好施”是歷代商賈應有的道德風貌,胡雪巖在饒有資財后也熱心慈善事業,他積極捐輸賑災,使人民免受水旱之災,這成為胡雪巖的一大勞績,也是左宗棠為他爭取黃馬褂的一個重要砝碼。胡雪巖還關心楊乃武小白菜一案,爭取官員對楊乃武的同情,喚起他們扶正祛邪的良知,并慷慨解囊,支持楊乃武親人到京告御狀。胡雪巖以自己特殊的聲望,運動京官,贊助錢財,為爭取重審此案并最終昭雪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無疑,隨著此案的廣泛流傳,胡雪巖的義氣、善名更加深入人心了。

除了設錢塘義渡,開胡慶余堂藥號,捐輸賑災,支持昭雪楊乃武小白菜案等善舉外,胡雪巖還兩次東渡日本,重價購回流失在外的中國文物,并在一口放在湖州鐵佛寺內的鐘上刻有“胡光墉自日本購歸”的字樣。寺廟本是人口流動頻繁之地,這口古鐘作為成功的廣告創意,使駐足觀賞的人們對胡雪巖其人其店都刮目相看。

猶如近代中國商界一顆流星的胡雪巖,其興衰浮沉、跌宕起伏的人生也發人深思。

胡雪巖精于世故,善于經營,周旋于高官富吏、洋商買辦、幫會勢力之間,既有錢莊、當鋪互為挹注的金融體系,又執藥業、絲業之牛耳,從杭州發家,進而輻射全國各大商埠。可是即使像他這樣地位顯赫、財富雄厚的“紅頂商人”,也擋不住時勢的制約,導致最后全軍覆沒陷入絕境,固然有戰火不斷、關卡林立以及封建官僚落井下石等原因,但主要還是因為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被動挨打,喪失主權,單憑個人能耐已遠遠難以成為洋商的對手。胡雪巖作為一個封建商人,曾經顯赫一時,但在整個國家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形勢下,面對外國資本主義咄咄逼人的侵略,終于敗下陣來。胡雪巖的悲劇,說明沒有強大的國家作后盾,商人縱有再大能耐也難免橫遭厄運。

胡雪巖在多年的商業實踐中摸索并推行的一整套有機結合的經營管理理念,對于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仍具借鑒意義。胡雪巖把經商與國難聯在一起,曾為西征大軍捐藥贈衣,向貧困百姓施衣舍粥,還開辦“錢江義渡”、免費發放藥物等等,這對于今天處在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經營者應是一種鞭策。作為封建商人的胡雪巖尚能急公好義,新時期的經營者更應該主動為國分憂,資助公益事業,熱心慈善活動,何況這種奉獻也是企業公共關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同時,胡雪巖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也啟發我們要合理使用人才,開發人力資源,主動關心員工的物質利益和精神生活,優化人際關系,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

胡雪巖的悲劇固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造成的,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但這并不排斥其個人因素在其中的重大影響。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穩操勝券,必須用先進的商業知識武裝自己,而胡雪巖在西學東漸、傳統向近代急速嬗變的關鍵時刻,空有一腔熱血和誓與洋商一決雌雄的勇氣,卻沒有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只是憑著天資和傳統的經營方法與外洋諸商競爭,其失敗的命運是難以避免的。同時,其驕奢淫逸的私生活也消磨了他的進取心,消耗了大量本該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這些為當代經營者提供了教訓。

胡雪巖為取得封建勢力的庇護,曾經煞費苦心,結交權貴,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胥吏凡夫,他長袖善舞,游刃有余,但“紅頂商人”最后卻一敗涂地……胡雪巖的興衰沉浮不只是胡雪巖個人的人生悲劇,更是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商人慘淡經營史的寫照。

在商潮洶涌澎湃的今天,胡雪巖提供給我們的絕不只是茶余飯后的消遣和談資,更是一種實用的謀略和工具。從歷史角度看,胡雪巖終究不失為近代頗具代表性商人的典型。他商海弄潮,頗有建樹;官場風光,大紅大紫,同時也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在借洋款、買洋槍活動中,他扮演了買辦的角色;在與外商的絲繭大戰中,分明又是散發出民族之光的一個悲劇英雄!

目前,我們研究胡雪巖,實際上是要學習他在經營活動中體現出的人情、人性,探求其對人的了解和把握,進而把握商業經營運作中的精髓。

本書以胡雪巖商務活動的具體過程為經,以其在商務活動過程中所運用的手段、技巧和遵循的原則為緯,對胡雪巖在經營之道中可借鑒的部分進行深入的發掘,詳細而深刻地探討其中的“商經”。

全書共分三篇。

第一篇:生平傳略。胡雪巖傳奇般的身世,萬花筒般的生平,以及聚沙成塔、點石成金的能力與才華,還有其處變不驚、戰勝難關的魄力和手腕,將在本篇一覽無遺。

第二篇:商政謀略。胡雪巖是一個充滿理性的人物,他的眼光和計謀、韜略和手段都是一流的,他善于從普通事物中闡發出深刻的內在意蘊。他既不擇手段地撈取財富,又能夠仗義疏財,不做只進不出的守財奴。胡雪巖的勢力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的。他向社會所提供的是信用,信用是建立在大家對他的信心之上,而這種信心則又是胡雪巖“造勢”所營造出來的場面。胡雪巖在經營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主張用眼光和手腕、精神和氣度去經營;在治眾方面,胡雪巖更是出神入化,網羅賢才,廣結善緣,為其事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胡雪巖的商政謀略,除了作為生意人的范本,也是一部經世致用的“商箴”,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第三篇:珍聞軼事。本篇收錄有關胡雪巖的逸聞秘事、故老傳言。對胡雪巖的性格特征,本著闡幽發微的精神,既對他的膽識及機敏、善良、正直等品質進行細致的描繪,對其投機取巧、窮奢極欲、妻妾成群和最后的破產也毫不掩飾,力圖將其畢生成敗和家道興衰和盤托出,以使后人客觀、全面而真實地認識胡雪巖。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一代商賈奇男胡雪巖經歷了平步青云、紅頂商人、燈火樓臺、蕭瑟洋場之后,終于煙消云散。誠然,胡雪巖有著種種經營之術,也有著舊式商人常有的巴結權貴、驕矜浮躁、奢靡享樂等弱點,但鑒其興衰沉浮,察其短長優劣,正可使當代經營者引以為戒。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對胡雪巖的認識僅流于形式,而且盡力渲染其揮霍享樂、妻妾成群的私生活,而對其政治主張、經營之術和熱心公益活動關注不足,把精于世故、見風使舵與投機取巧的一套奉為成功的“錦囊妙計”而津津樂道,卻忽略其“戒欺”、視顧客為養命之源的商業精神。

借鑒這些經驗,我們就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不同的時勢下,什么時候該沖,什么時候該停,該怎樣把握機會,怎樣化危機為轉機,如何跨越障礙,如何免蹈覆轍……從而有利于我們繞過暗礁,避開漩渦,迎風破浪,化險為夷。在奮斗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我們無緣與胡雪巖生活在同一時代,但有幸取得其以一生的智慧、毅力、膽識、謀略所錘煉出來的經驗。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困惑,也許他早就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屏南县| 罗源县| 固原市| 马公市| 肃南| 历史| 文化| 楚雄市| 宾川县| 潼南县| 泾阳县| 兴文县| 宜川县| 沭阳县| 荃湾区| 龙里县| 瓦房店市| 广南县| 冷水江市| 如东县| 上林县| 白山市| 江安县| 尉犁县| 莱州市| 固原市| 神农架林区| 岱山县| 卢氏县| 平陆县| 莱阳市| 新乡市| 宁河县| 大渡口区| 江北区| 洪雅县| 台东市| 屏东县| 天柱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