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以不抱怨回應生命中的挑戰
在逆境中抱怨,等于遺棄幸運
人在一生中,隨時都會碰到困難和險境,如果我們僅僅盯著這些困難,看到的只會是絕望。在人生路途上,誰都會遭遇逆境,逆境是生活的一部分。逆境充滿荊棘,卻也蘊藏著成功的機遇。只要勇敢面對,就一定能從布滿荊棘的路途中走出一條陽光大道。正如培根所說:“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其實,我們不應該在逆境中抱怨,因為抱怨逆境無疑是在遺棄幸運。想成為一名生活中強者,就要勇敢地向逆境宣戰,像一名真正的水手那樣投入生命的浪潮。
道本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在大阪的一所中學當了幾十年的校工。盡管工資不多,但他已經很滿足命運為他所安排的一切。就在他快要退休時,新上任的校長以他“連字都不認識,卻在校園工作,太不可思議了”為由,將他辭退了。
道本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校園,像往常一樣,他去為自己的晚餐買半磅香腸,但快到食品店門前時,他想起食品店已經關門多日了。而不巧的是,附近街區竟然沒有第二家賣香腸的。忽然,一個念頭在他腦海里閃過——為什么我不開一家專賣香腸的小店呢?他很快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開了一家食品店,專門賣起香腸來。
因為道本靈活多變的經營,十年后,他成了一家熟食加工公司的總裁,他的香腸連鎖店遍及了大阪的大街小巷,并且是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頗有名氣的道本香腸制作技術學校也應運而生。
當年辭退他的校長早已忘了道本這一位曾經的校工,在得知著名的董事長識字不多時,便十分敬佩地稱贊他:“道本先生,您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卻擁有如此成功的事業,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道本誠懇地回答:“真感謝您當初辭退了我,讓我摔了跟頭,從那之后我才認識到自己還能干更多的事情。否則,我現在肯定還是一位靠一點退休金過日子的校工。”
正如道本一樣,成功者首先是從逆境中崛起的。逆境可以鍛煉一個人的品格,也可以激發一個人向上發展的勇氣和潛力。在逆境中,當被逼得退無可退、無路可走時,人們往往在最后的時刻想盡辦法來自救,無形之中反而促成了人生的輝煌。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逆境和難題,感謝其中所孕育的成功。
任何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或大或小的坎坷顛簸,都有不順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無須悲傷,無須抱怨,更不能絕望。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只要勇敢面對,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
在我們陷入逆境時,一味地埋怨和詛咒是無濟于事的,那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沮喪而覺得無望。與其苦苦等待,不如點燃自己手中僅有的“火種”和希望,去戰勝黑暗,擺脫困境,為自己創造一個光明的前程。
在灰色的逆境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凌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態度予以報復。命運從來不相信抱怨,只相信抗爭命運的人。強者的生活就是面對和克服那些像潮流一樣涌來的困難,他們不會放過“往上爬”的機會,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的逆境。在現實中,我們看到許多成功者都來自于不利的環境,但他們總能夠勇敢地走出來。
勇敢地度過生命中的不如意
喬很愛音樂,尤其是喜歡小提琴。在國內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他把視線轉到了國外,想出國深造,但是國外沒一個認識的人,他到了那里如何生存呢?這些他當然也想過,但是為了自己的音樂之夢,他勇敢地踏出了國門。維也納是他的目的地,因為那里是音樂的故鄉。這次出國的費用家里辛辛苦苦地湊了出來,但是學費與生活費是無論如何也拿不出來了。所以,他雖然來到了音樂之都,卻只能站在大學的門外,因為他沒有錢。他必須先到街頭上拉琴賣藝來賺夠自己的學費與生活費。
很幸運的,喬在一家大型商場的附近找到一位為人不錯的琴手,他們一起在那里拉琴。這個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他們掙到了很多錢。
但是這些錢并沒有讓喬忘記自己的夢想。過了一段時日,喬賺夠了自己必要的生活費與學費,就和那個琴手道別了。他要學習,要進入大學進修,要在音樂的學府里拜師學藝,要和琴技高超的同學們互相切磋。喬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注在提升音樂素養和琴藝之中。十年后,喬有一次路過那家大型商場,巧得很,他的老朋友——那個當初和他一起拉琴的家伙,仍在那兒拉琴,表情一如往昔,臉上露著得意、滿足與陶醉。
那個人也發現了喬,很高興地停下拉琴的手,熱絡地說道:“兄弟啊!好久沒見啦!你現在在哪里拉琴啊?”
喬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那個琴手疑惑地問道:“那里也讓流浪藝人拉琴嗎?”喬沒有說什么,只淡淡地笑著點了點頭。
其實,十年后的喬,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當街獻藝的喬了,他已經成為一位音樂家,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臺獻藝,早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我們的才華、我們的潛力、我們的前程,如果沒有膽量的推動,很可能只是一場鏡花水月,當夢醒來,一切也就醒了。
生命是儲存罐,里邊有各種財寶可以挖掘,如果想跟生活打交道,就必須學會使用勇氣的開罐器,只有用百倍的勇氣來同生活抗爭,你才能從生命的儲存罐里嘗到甜頭。
一個永不喪失勇氣的人是永遠不會被打敗的。就像彌爾頓所說的:“即使土地喪失了,那有什么關系。即使所有的東西都喪失了,但不可被征服的意志和勇氣是永遠不會屈服的。”如果你以一種充滿希望、充滿自信的精神進行工作的話,如果你期待著自己的偉業,并且相信自己能夠成就這番偉業的話,如果你能展現出自己的勇氣的話——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擋你前進,你可能遇到的任何失敗都只是暫時性的,你最終必定會取得勝利。
另一方面,如果你覺得自己非常渺小,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效率很低、微不足道的人,并且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務的話——這就會限制你可能達到的人生高度。你不可能超越你的想象。自我貶低和害羞怯懦不但阻止了你的進步,而且嚴重損害了你的整個職業生涯,甚至還會損害到你的身體健康。
自信和勇氣是積極的品質,而恐懼和焦慮則是消極的品質,二者在人的大腦中水火不容。你要么是強大有力、充滿信心的,要么就是虛弱和感傷的,面對一項重大的工作你總是采取回避態度。任何破壞你勇氣的東西都會破壞你的力量、你的效率及工作效能。
“勇氣是在偶然的機會中激發出來的。”莎士比亞說。除非你讓自己時刻保持一種接受勇氣的態度,否則,你不要指望自己的身上會時時刻刻體現出巨大的勇氣。在就寢前的每個夜晚,在起床時的每個清晨,你都要對自己說“我會做到的,我能行”,并以此作為自己堅定的信條,然后充滿自信地勇敢前進。
別抱怨泥濘,是它讓你留下了腳印
在經歷挫折的時候,很多人都習慣于抱怨。他們責怪命運,責怪機遇,責怪成長中遇到的過多的苦難。可是,他們不知道,沒有任何一條通往榮耀的道路是寬闊、平坦的。相反,只有充滿泥濘的道路,才能遍布或深或淺的腳印,印證努力過的痕跡。
鑒真14歲時被收為沙彌,配居大云寺,做了大云寺內僧人都不愿做的行腳僧。剛開始的時候,鑒真感覺做行腳僧非常辛苦,經常不能按時起床出去化緣。
有一天,已經日上三竿了,鑒真和尚仍未起床,住持覺得納悶,便到鑒真和尚的寢室里巡視。當住持推開房門,只見床邊堆了一堆破破爛爛的草鞋,住持叫醒鑒真:“今天你不出外化緣嗎?床邊堆的這些破草鞋是用來做什么的?”
鑒真打了個哈欠說:“這些是別人一輩子都穿不破的草鞋,如今我剃度一年多,卻穿破了這么多鞋,今天我想為廟里節省一些鞋。”
住持聽了之后,笑了笑對鑒真說:“昨夜外頭下了一場雨,你快起來,陪我到寺前走走吧!”
昨夜的一場雨,使寺前的黃土坡變得泥濘不堪。
忽然,住持拍了拍鑒真的肩膀說:“你是要當個只會撞鐘的和尚,還是想成為能發揚佛法普度眾生的名僧?”
鑒真說:“當然是發揚佛法的名僧啊!”
住持捻須一笑,接著說:“你昨天有沒有走過這條路?”
鑒真說:“當然有!”
住持又問:“那么你現在找得到自己的腳印嗎?”
鑒真不解地說:“昨天這里原本是平坦、堅硬的道路,今天變得如此泥濘,小僧如何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住持沒有再說話,邁步走進了泥濘里。走了十幾步后,住持停下腳步說:“今天我在這路上走了一趟,能找到我的腳印嗎?”
鑒真答道:“那當然能了。”
住持微笑著說:“是的,只有泥濘路才能留下腳印啊!只要經過艱苦的跋涉,終有一天會留下痕跡的,一如此刻,我們行走在這片泥地上,不管走得多遠,足印都會深深地留在泥地里,印證我們的存在。”
鑒真頓時恍然大悟:泥濘留痕。
是啊,只有泥濘的道路方能留下深深的腳印。坦途固然很好,可是這樣一路走來會平淡無奇,只有通過坎坷之路取得的成功,才能讓人回味無窮。“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面對多災多難的人生,我們不要怨天尤人,只有踏踏實實地在坎坷的道路上前行,留下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才能證明我們生命的價值。
古今中外有許多人都在磨難的泥濘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腳印。這些立大志、成大事者,都備受磨難,備嘗艱辛而最終為上天所成全,得建豐功偉業。
曾擔任過聯合國秘書長的瑞典政治家哈馬舍爾德曾說:“我們無從選擇命運的框架,但我們放進去的東西卻是我們自己的。”人不能選擇命運,卻可以選擇自己生命的道路。你選擇艱苦的道路,你的腳印就會印在上面,被人們記住。
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明星們總是前呼后擁、華衣錦食、風光無限,但卻沒有細想他們是在怎樣艱苦的環境中鍛煉出來的。
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趟旅行,途中有無數的坎坷和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總是抱怨,任由灰色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任由風塵遮住了心靈,那么我們將永遠的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世界的顏色由我們自己決定,所以,智慧之人,請擦亮自己的眼睛,放下抱怨,靜對風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路上寫下我們的輝煌,留下屬于我們的印記。
歷練太少,就會被挫折絆倒
學會及時總結得失,我們才會有良好的心態,寵辱不驚,面對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學會及時總結得失,我們自己才會不斷完善,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威廉·賽姆是美國著名投資大師。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在全球金融領域里,“威廉·賽姆”這幾個字如雷貫耳。但在一次十拿九穩的投資中,他由于分析錯誤而損失了一大筆資產。
朋友與家人都對他很不滿,可威廉·賽姆卻異常沉著,將這次投資的整個分析過程一一回想,找到了產生錯誤的主要原因。緊接著,他又有了一次投資機會,家人與朋友都非常擔心,害怕他不能從上一次的失敗中解脫出來。但是威廉·賽姆毫不動搖,堅持要投資,并獲得了成功。
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犯錯,但我們應該從錯誤中積累經驗教訓,而并非永遠消沉。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兒子們的技術為什么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學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孩子是在摔倒了無數次之后才學會走路的,偉人的發明創造更是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后才成功的。可口可樂董事長羅伯特·高茲耶達說:“過去是邁向未來的踏腳石,若不知道踏腳石在何處,必然會被絆倒。”教訓和失敗是人生歷練不可缺少的財富。
在學習和工作中,剛開始的時候總是不夠順利,是因為我們還對那些事情很陌生,沒有足夠的經驗。這個時候,我們要珍視每一次錯誤,珍視每一個操作的環節,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只有吸取了經驗教訓,才能避免在以后的人生中再犯類似的錯誤。也只有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我們才能熟能生巧,做事情信手拈來。
失敗不過是從頭再來
如果看看世界上那些成功人士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那些聲振寰宇的偉人,都是在經歷過無數的失敗后,又重新開始拼搏才獲得最后的勝利的。
帕里斯的成功之路是艱辛的。
1510年,帕里斯出生在法國南部,他一直從事玻璃制造業,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只精美絕倫的意大利彩陶茶杯。這一瞥,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我也要造出這樣美麗的彩陶。”這是他當時唯一的信念。
他建起煅爐,買來陶罐,打成碎片,開始摸索著進行燒制。
幾年下來,碎陶片堆得像小山一樣,可他心目中的彩陶卻仍不見蹤影,他甚至無米下鍋了。迫不得已他只得回去重操舊業,掙錢來生活。
他賺了一筆錢后,又燒了3年,碎陶片又在磚爐旁堆成了大山,可仍然沒有結果。
長期的失敗使人們對他產生了看法。都說他愚蠢,是個大傻瓜,連家里人也開始埋怨他。他也只是默默地承受。
試驗又開始了,他十多天都沒有脫衣服,日夜守在爐旁。燃料不夠了。他拆了院子里的木柵欄,怎么也不能讓火停下來呀。又不夠了!他搬出了家具,劈開,扔進爐子里。還是不夠,他又開始拆屋子里的地板。劈噼啪啪的爆裂聲和妻子兒女們的哭聲,讓人聽了鼻子都是酸酸的。馬上就可以出爐了,多年的心血就要有回報了,可就在這時,只聽爐內“嘭”的一聲,不知是什么爆裂了。所有的產品都沾染上了黑點,全成了次品。
眼看到手的成功,又失敗了!帕里斯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打擊,他獨自一人到田野里漫無目的地走著。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優美的大自然終于使他恢復了心里的平靜,他平靜地又開始了下一次試驗。
經過16年無數次的艱辛實驗,他終于成功了,而這一刻,他卻一片平靜。他的作品成了稀世珍寶,價值連城,藝術家們爭相收藏。他燒制的彩陶瓦,至今仍在法國的盧浮宮上閃耀著光芒。
他的成功來得何等不易,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新站起,這正是帕里斯成功的秘訣。
奮斗者不相信失敗。他們將錯誤當作是學習和發展新技能及策略的機會,而不是失敗。有人認為失敗一無是處,只會給人生帶來陰暗。其實恰恰相反,人們從每次錯誤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并調整自己的路線,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錯誤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它們是行動的證明——表明你正在努力。你犯的錯誤越多,你成功的機會就越大,失敗表示你愿意嘗試和冒險。奮斗者應該明白:每一次的失敗都使你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前進了一步。
西奧多·羅斯福說:“最好的事情是敢于嘗試所有可能的事,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后贏得榮譽和勝利。這遠比與那些可憐的人們為伍好得多,那些人既沒有享受過多少成功的喜悅,也沒有體驗過失敗的痛苦,因為他們的生活暗淡無光,不知道什么是勝利,什么是失敗。”在這個世界上,有陽光,就必定有烏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風雨。從烏云中掙脫出來陽光會顯得更加燦爛,經歷過風雨的洗禮,天空才能更加湛藍。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平靜如水,可是命運卻給予人們那么多波折坎坷。此時,我們要知道,困難和坎坷只不過是人生的饋贈,它能使我們的思想更清醒、更深刻、更成熟、更完美。
所以,不要害怕失敗,在失敗面前,只有永不言棄者才能傲然面對一切,才能最終取得成功,其實,失敗真的不過是從頭再來!
每一次丟臉都是一種成長
我們曾經聽說過很多在“丟臉”當中不斷成長并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英語口語教父”李陽就是其中之一。
李陽從英語不及格到成為著名的英語教師,從不敢接電話、不敢和陌生人說話,到全球著名的中英文演講大師;從一個自卑的人,成長為千萬人成功和自信的榜樣;李陽創造了一個個奇跡,而在激勵別人的時候,他總是喜歡說,我們要為熱愛丟臉的人喝彩!
中國傳統英語教學存在“不敢開口、不習慣開口”的兩大心理障礙及怕丟臉、怕犯錯誤的心理陋習,李陽極力鼓勵他的學生大聲說英語。他認為瘋狂英語的第一步就是要突破不敢開口、害怕丟臉的心理障礙。他說:“我特別喜歡犯錯誤丟人,因為你犯的錯誤越多,你的進步就越大。如果你想一輩子不犯錯誤,那么結果只有一個;當你80歲的時候,你仍然只會對人講一句‘My English is very poor.’朋友們,請大家暫時把臉皮放進口袋里,盡管大聲去說吧!重要的不是現在丟臉,而是將來不丟臉!于是,“I enjoy losing my face(我熱愛丟臉)”就成了李陽和廣大英語學習者的行動口號。
別怕犯錯誤丟臉,因為你犯下的錯誤越多,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就越多,你進步的可能性就越大。可是,傳統觀念里,人們總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顏面而努力著,甚至于有一些人,為了面子問題丟失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公元前206年,項羽占有楚魏東部九郡之地,自封為西楚霸王,又違背先入關中者為關中王的前約,改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劉邦心中非常不快。
項羽的謀臣“亞父”范增知道劉邦的不滿,也知道他定會東山再起,于是建議項羽找借口殺掉劉邦。
項羽就把劉邦找來,準備封劉邦為漢中王,他若去,定有儲備實力、自封為王之心;若不去,正好可以殺死他。
劉邦聽說項羽召見,雖然明知此去兇多吉少,又不能公然抗命不去,便在心中盤算著怎樣應對這場智斗。劉邦來到殿前,恭恭敬敬地伏在地上,謙恭的樣子使項羽心中異常受用,當即放松了警惕,就對劉邦放行了。劉邦謝恩退出大殿,急忙回到自己的營地,稍加打點,便率軍急匆匆地向巴蜀進發。他決心以巴蜀偏塞之地為依托,招兵買馬,養精蓄銳,待力量充實了,再還三秦,謀取天下。項羽聞知劉邦率軍已向巴蜀進發,才感到范增所言極是,立即派季布帶三千人馬前去追趕,然而為時已晚。
后來劉邦廣納賢才,休兵養士,最終在眾賢士的幫助下,使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烏江,統一天下。
只因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舍棄了自己的性命,自刎烏江。可見,面子問題一直是中國人的軟肋,無數的英雄志士都在為了面子而糾結。
可是,人的一生,誰又能保證不犯錯?誰又能一次面子都不丟呢?如果你想逃避丟臉而一輩子不犯錯,那么結果只有一個:當你白發蒼蒼的時候,你仍然什么都不會,因為你什么都不曾嘗試去做。
民諺云:“要了臉皮,餓了肚皮。”有時害怕丟一次臉,就是白白讓出了一條路。所以,不要害怕丟臉,更不應該躲避“丟臉”的歷練,而應該拿出自己的勇氣,勇敢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波折,讓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丟臉”當中成長起來。
命運的冷遇也是一種幸運
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有膽識有膽量,要勇敢地面對挑戰,做一個生活的攀登者,只有這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頂峰,欣賞到無限的風景。有時候,白眼、冷遇、嘲諷會讓弱者低頭走開,但對強者而言,這也是另一種幸運和動力。
她從小就“與眾不同”,因為小兒麻痹癥,不要說像其他孩子那樣歡快地跳躍奔跑,就連正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難行的她非常悲觀和憂郁,當醫生教她做一點運動,說這可能對她恢復健康有益時,她就像沒有聽到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憂郁和自卑感越來越重,甚至,她拒絕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個例外,鄰居家那個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卻成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樂觀,她非常喜歡聽老人講故事。
這天,她被老人用輪椅推著去附近的一所幼兒園,操場上孩子們動聽的歌聲吸引了他們。當一首歌唱完,老人說道:“我們為他們鼓掌吧!”她吃驚地看著老人,問道:“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對她笑了笑,解開襯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個初春,風中還有幾分寒意,但她卻突然感覺自己的身體里涌動起一股暖流。老人對她笑了笑,說:“只要努力,一個巴掌一樣可以拍響。你一樣能站起來的!”
那天晚上,她讓父親寫了一張紙條,貼到了墻上,上面是這樣的一行字:“一個巴掌也能鼓掌。”從那之后,她開始配合醫生做運動。無論多么艱難和痛苦,她都咬牙堅持著。有一點進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態,來求更大的進步。甚至在父母不在時,她自己扔開支架,試著走路。她堅持著,她相信自己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歲時,她終于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個更高的目標努力著,她開始鍛煉打籃球和參加田徑運動。
1960年羅馬奧運會女子100米跑決賽,當她以11秒18第一個撞線后,掌聲雷動,人們都站起來為她喝彩,齊聲歡呼著這個美國黑人的名字:威爾瑪·魯道夫。
那一屆奧運會上,威爾瑪·魯道夫成為當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性,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個黑人奧運女子百米冠軍。
生活中,我們能夠聽到這樣的話:“立即干”、“做得最好”、“盡你全力”、“不退縮”、“我們能產生什么”、“總有辦法”、“問題不在于假設,而在于它究竟怎樣”、“沒做并不意味著不能做”、“讓我們干”、“現在就行動”。這些都是攀登者熱愛的語言。他們是真正的行動者,他們總是要求行動,追求行動的結果,他們的語言恰恰反映了他們追求的方向。
生活中,當我們遭到冷遇時,不必沮喪,不必憤恨,唯有盡全力贏得成功,才是最好的答復與反擊。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人生的冷遇也可能成為你幸運的起點。
磨礪到了,幸福也就到了
世間很多事情都是難以預料的,親人的離去、生意的失敗、失戀、失業等等打破了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以后的路究竟應該怎么走?我們應當從哪里起步?這些灰暗的影子一直籠罩在我們的頭上,讓我們裹足不前。
難道生活真的就這么難嗎?日子真的就暗無天日嗎?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上,為何有的人活得輕松,而有的人卻活得沉重?因為前者拿得起,放得下,后者是拿得起,卻放不下。很多人在受到傷害之后,一蹶不振,在傷痛的海洋里沉淪。只得到不失去的事情是不可能的,而一個人在失去之后,就對未來喪失信心和希望,又怎么在失去之后再得到呢?人生又怎能過得快樂幸福呢?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9歲起就去大阪做一個小伙計,父親的過早去世使得15歲的他不得不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寄人籬下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體驗了做人的艱辛。
22歲那年,他晉升為一家電燈公司的檢察員。就在這時,松下幸之助發現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經有9位家人在30歲前因為家族病離開了人世。他沒了退路,反而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準備,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與疾病作斗爭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之心面對疾病,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樣的過程持續了一年,他的身體變得結實起來,內心也越來越堅強,這種心態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來的苦苦思索,改良插座的愿望受阻后,他決心辭去公司的工作,開始獨立經營插座生意。創業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松下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資金少得可憐。公司成立后,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卻因銷量不佳,使得工廠到了難以維持的地步,員工相繼離去,松下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
但他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歷,他對自己說:“再下點工夫,總會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堅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直到6年后拿出第一個像樣的產品,也就是自行車前燈時,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
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銷量銳減,庫存激增。日本的戰敗使得松下幸之助變得幾乎一無所有,剩下的是到1949年時達10億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松下幸之助不下50次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
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并沒有擊垮松下幸之助,如今松下已經成為享譽全世界的知名品牌,這個品牌正是在不斷的磨礪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如果當初在得知自己患上家族病的那一刻,松下就將自己埋沒在悲觀之中,那么,或許我們今天就不會看到松下這個品牌了。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我們想不到的事情,其實這些事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無法從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中抽身出來,盡早的以最新、最好的狀態去投入下面的事情,哪怕我們現在身無分文,我們可以從身無分文起步,一點一滴地打拼,磨礪到了,幸福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