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辦事藝術 全知道
  • 邢群麟
  • 9827字
  • 2019-01-02 20:19:07

第二節 求人辦事要掌握好進退

求人辦事要抓住時機

求人辦事,把握住時機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摸清了對方心理之后,并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時,應該學會當機立斷,避免猶豫不決,貽誤良機,這樣就可以迅速達到自己的目的。

就拿李蓮英的故事做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慈禧喜歡別人稱她“老佛爺”,自然也喜歡故意擺出不殺生、行善積德的樣子給人看。特別是在她60大壽之際,她更要做出一番“功德”來,好讓天下人都知她慈禧有好生之德。李蓮英為了能夠在眾臣面前求得慈禧對自己的寵愛以保住自己的地位,于是,他絞盡腦汁地想出并做出一些絕招來奉承慈禧。

60大壽這一天,慈禧按預先安排好的計劃,在頤和園的佛香閣下放鳥。一籠籠的鳥擺在那里,慈禧親自抽開鳥籠門,鳥兒自由飛出,騰空而去。等李蓮英讓小太監搬出最后一批鳥籠,慈禧抽開籠門后,鳥兒就紛紛飛出,但這些鳥兒在空中只盤旋了一陣,又唧唧喳喳地飛進籠中來了。慈禧又驚奇又納悶,還有幾分高興,便問李蓮英:“小李子,這些鳥怎么不飛走哇?”李蓮英很是得意,知道自己做的準備已經讓主子高興了。于是,跪下叩頭道:“奴才回老佛爺的話,這是老佛爺德威天地,澤及禽獸,鳥兒才不愿飛走。這是祥瑞之兆,老佛爺一定萬壽無疆!”

一般說來,李蓮英這個馬屁可謂拍得極有水平,但這次卻拍馬屁拍到馬腿上了,慈禧太后雖覺拍得舒服,但又怕別人笑話她昏昧,于是臉上露出了陰森的殺氣,隨即怒斥李蓮英道:“好大膽的奴才,竟敢拿馴熟了的鳥兒來騙我!”

李蓮英并不慌張,他不慌不忙地躬腰稟道:“奴才怎敢欺騙老佛爺,這實在是老佛爺德威天地所致。如果我欺騙了老佛爺,就請老佛爺按欺君之罪辦我。不過在老佛爺降罪之前,請先答應我一個請求。”

在場的人一聽,李蓮英竟敢討價還價,嚇得臉都白了,哪個還敢吱聲。大家知道,慈禧雖號為老佛爺,實際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許多因服侍不周或出言犯忌的人都被她處死,哪個敢像李蓮英這樣大膽。慈禧聽了這番話,立刻鐵青了臉,說:“你這奴才還有什么請求?”

李蓮英說:“天下只有馴熟的鳥兒,沒聽說有馴熟的魚兒。如果老佛爺不信自己德威天地,澤及禽獸,就請把湖畔的百桶鯉魚放入湖中,以測天心佛意,我想,魚兒也必定不肯游走。如果我錯了,請老佛爺一并治罪。”

慈禧也有些疑惑了,她隨即走到湖邊,下令把鯉魚倒入昆明湖。稀奇的事情真就出現了,那些鯉魚游了一圈之后,竟又紛紛游回岸邊,排成一溜兒,遠遠望去,仿佛朝拜一般。這下子,不僅眾人驚呆了,連慈禧也有些迷惑。她知道這肯定是李蓮英糊弄自己,但至于用了什么法子,她一時也猜不透。

李蓮英見火候已到,哪能錯過時機,便跪在慈禧面前說:“老佛爺真是德威天地,如此看來,天心佛意都是一樣的,由不得老佛爺謙辭了。這鳥兒不飛去,魚兒不游走,那是有目共睹的,哪是奴才敢蒙騙老佛爺,今天這賞,奴才是討定了。”

李蓮英說完,立刻叩拜起來,隨行的太監、宮女、大臣,哪能不來湊趣,一齊跪倒,個個都向他們的“大總管”投來了奉承的眼光。事情到了這份上,慈禧太后哪里還能發怒,她滿心歡喜,還把脖子上掛的念珠賞給了李蓮英。

且不論李蓮英的為人如何,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李蓮英抓住時機討巧的工夫實在高明至極。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抓住時機盡快辦成自己要辦的事。

一個人辦事的成功,除了依賴一定的條件之外,機會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就連韓愈也在他的《與鄂州柳中丞書》中寫道:“動皆中于機會,以取勝于當世。”

比如你要升官晉職。由于本單位、本部門的領導者因為某種原因,或者是工作突出被提拔了,或者到了法定年齡離休、退休了,或者因工作犯了錯誤而被解職了,總之,原來的職位出現了空缺,這個空缺就為你創造了一個升遷的機會。如果這個機會來臨之時,你卻不知道想辦法抓住機會,甚至是在工作中犯了錯誤,那官運就會與你失之交臂。

也許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提升是因為自己擁有某些才能。這種說法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因為誰都知道,一個人被提升時,首先要有職位。沒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不會被提拔到一個“懸空”的位置上。當然,我們不否認才能在提拔中的作用。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上級配備一個地區的領導班子,為了體現年輕化的原則和要求,規定這一類班子的平均年齡均不得超過45歲。由于幾個領導年齡較大,在選擇最后一個人選時,他的年齡就必須在35歲以下。于是,有關部門不得不放棄35歲以上的優秀干部的人選,而把眼光集中到35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來。通過挑選,總算把一個年輕的副鄉長選了上來。這個人剛當了一年副鄉長,雖然素質不錯,但主要還是趕上了一個好時機,他做夢也沒想到會這么快走上地區的領導崗位。

時機對于辦事效果就是這樣,時機不出現,有時任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辦不好,辦不成功;一旦時機出現了,你不想辦,卻反而歪打正著,然而,這屬于一種非普遍的機會。

就正常而言,大多數辦事機遇,都是辦事主體努力創造的結果,如下級主動承擔某項重要工作而獲得了廣為人知的成績和顯露出驚人的才華,從而引起領導的重視、賞識而晉升成功。

所以,要想辦事成功,關鍵的還是要靠自己主觀努力來把握住時機。

把握住時機,最重要的是要認清時機。所謂時機,就是指雙方能談得開、說得攏的時候,對方愿意接受的時候。一個人在車禍喪子的悲痛中還沒解脫出來,你卻上門托他給你的兒子保媒說媳婦,無疑你會碰壁的;領導正為應付上級檢查而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你卻找他去談待遇的不公,那你肯定要吃“閉門羹”甚至遭到訓斥。掌握好說話的時機,才能提高辦事的成功率。下面的這兩種時機可以說是求對方的最佳時機。在辦事過程中,你一定要注意把它牢牢抓住,那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對方情緒高漲時

人的情緒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當人的情緒處于低潮時,人的思維就顯現出封閉狀態,心理具有逆反性。這時,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贊頌他,他也可能不予理睬,更何況是求他辦事。而當人的情緒高漲時,其思維和心理狀態與處于低潮期正好相反,此時,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心情愉快,表面和顏悅色,內心寬宏大量,能接受別人對他的求助,能原諒一般人的過錯,也不過于計較對方的言辭;同時,待人也比較溫和、謙虛,能聽進一些對方的意見。因此,在對方情緒高漲時,正是我們與其談話的好機會,切莫坐失良機。

2.在為對方幫忙之后

中國人歷來講究“禮尚往來”、“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在你為他幫了一個忙后,他就欠下了對你的一份人情,這樣,在你有事求他幫忙的時候,他必然要知恩圖報。在不損傷對方利益的前提下,他能做到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你。“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托人辦事的時機,我們是可以進行預先創造的。

先為自己留好退路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畢竟不能獨來獨往。辦自己的事情時,有時會涉及別人的利益。因此,我們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必須全盤衡量,把握分寸,協調好各方面的利害關系,在爭取我們自己利益的同時,絕不能傷害他人。這就要求我們,在辦事情時先為自己留好退路。

尤其是有些事情,一旦辦了,可能就違法、違情、違理,使自己或別人遭受名譽、經濟或地位的損失。

東漢時期,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新寡,光武帝有意將她嫁給宋弘,但不知她是否同意,于是就和她一塊兒議論朝廷大臣,暗暗地觀察公主的心意。后來,公主說:“宋弘的風度、容貌、品德、才干,大臣們誰都比不上……”光武帝聽說后就有意要促成這門親事。過了不多久,宋弘就被光武帝召見,光武帝叫湖陽公主坐在屏風后面,然后光武帝帶有暗示性地對宋弘說:“諺語云:‘貴易交,富易妻。’這是人之常情吧?”宋弘說:“古語說:‘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難的妻子是不應該被趕出家門的。”光武帝聽完后轉頭對屏風后面的公主說:“事情不順利啊!”

很顯然,這件事屬于不該辦的事,因為臣子宋弘有妻室,湖陽公主顯然是屬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辦成了這件事,雖然在當時不屬違法行為,但卻是違背情理的。當然皇帝也知道,所以就事先為自己留有退路,借用“貴易交,富易妻”來表達,宋弘以“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來回應,既保住了皇上的面子,也順利地推脫了事情。

所以,當有人違背你的人生信念而托你辦事時,你也絕不能貪圖一時之利,而不負責任地答應他、縱容他,一定要慎重考慮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別人,編造假的事實,求你出面作偽證,或者有人想讓你同他一起干違法亂紀的勾當,如果你不想與其同流合污,就應有勇氣拒絕這類無理的要求。

另外,在辦事情時,既要考慮到成功的一面,也要考慮到有失敗的可能,兩者兼顧,方能周全。在欲進未進之時,應該認真地想一想,萬一不成怎么辦?以便及早地為自己留一條退路。例如:

清朝乾隆年間,紀曉嵐在任左都御史時,員外郎海升的妻子吳雅氏死于非命,海升的內弟貴寧狀告海升將他姐姐毆打致死。海升卻說吳雅氏是自縊而亡。案子越鬧越大,難以作出決斷。步軍統領衙門處理不了,又交到了刑部。經刑部審理,仍沒有結果。原因是吳雅氏之弟貴寧,以姐姐并非自縊為由,不肯畫供。

后來,經刑部奏請皇上,特派朝中大員復檢。

這個案子本來并不復雜,但由于海升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阿桂的親戚,審案官員怕得罪阿桂,就有意包庇,判吳雅氏為自縊,給海升開脫罪責。沒想到貴寧不依不饒,不斷上告,驚動了皇上。皇上派左都御史紀曉嵐,會同刑部侍郎景祿、杜玉林,帶同御史崇泰、鄭徵和東刑部資深已久、熟悉刑名的慶興等人,前去開棺檢驗。

紀曉嵐接了這樁案子,也感到很頭痛。不是他沒有斷案的能力,而是因為牽扯到阿桂與和珅。他倆都是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并且兩人有矛盾,長期明爭暗斗。這海升是阿桂的親戚,原判又逢迎阿桂,紀曉嵐敢推翻嗎?而貴寧這邊,告不贏不肯罷休,何以有如此膽量,實際是得到了和珅的暗中支持。和珅的目的何在?是想借機整掉位居他上頭的軍機首席大臣阿桂。而和珅與紀曉嵐積怨又深,紀曉嵐若是斷案向著阿桂,和珅能不借機整他一下嗎?

打開棺材,紀曉嵐等人一同驗看。看來看去,紀曉嵐看死尸并無縊死的痕跡,心中明白,口中不說,他要先看看大家的意見。

景祿、杜玉林、崇泰、鄭徵、慶興等人,都說脖子上有傷痕,顯然是縊死的。這下紀曉嵐有了主意,于是說道:“我是短視眼,有無傷痕也看不太清,似有也似無,既然諸公看得清楚,那就這么定吧。”于是,紀曉嵐與差來驗尸的官員,一同簽名具奏:“公同檢驗傷痕,實系縊死。”這下更把貴寧激怒了。他這次連步軍統領衙門、刑部、都察院一塊兒告,說因為海升是阿桂的親戚,這些官員有意袒護,徇私舞弊,斷案不公。

后來乾隆又派侍郎曹文植、伊齡阿等人復驗。這回問題出來了,曹文植等人奏稱,吳雅氏尸身并無縊痕。乾隆心想這事與阿桂關系很大,便派阿桂、和珅會同刑部堂官及原驗、復驗堂官,一同檢驗。終于真相大白:吳雅氏被毆而死。海升也供認是自己將吳雅氏毆踢致死,制造自縊假象。

案情完全翻了過來,于是原驗、復驗官員幾十人,一下都倒霉了!有被革職的,有被發配到伊犁的。唯獨對紀曉嵐,皇上只給他個革職留任的處分,不久又官復原職。因為紀曉嵐曾說自己“短視”,這就為自己留了退路。

《戰國策》中有一句名言叫“狡兔三窟”,意指兔子有三個藏身的洞穴,即使其中一個被破壞了,尚存兩個;如果兩個被破壞了,還剩一個。這就是一種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種有先見之明的預防策略。在辦事中,我們不妨學學這一招。

用最大的努力去爭取好的結果,同時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以及應變措施。這樣辦事情,就能以不變應萬變,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了。

處于弱勢時,就先退幾步

找人辦事,一定要在忍耐中懂得進退之法,處于弱勢時,就先退幾步。進退之法,是許多成大事者都心知肚明的行動要略。

李鴻章在權力的爭斗中,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他絕不冒險,所以才有步步高升的機會。

當時大太監李蓮英深受慈禧太后的寵愛,權傾朝野,人人望而生畏,人稱“九千歲”。此人狐假虎威,老謀深算,心狠手辣。李鴻章以軍功而升高官后,最初看不起太監,無意中就得罪了李蓮英,因此,李蓮英就想給他點顏色瞧瞧。

不久后,慈禧太后有意靜居,想把清漪園修繕一番,以便頤養天年,但卻苦于籌款無術,時常焦躁。李蓮英趁機說:“李爵爺是朝廷重臣,若能體仰上意,玉成此事,以慰太后,以寬圣心,當立下不世之功。”

李鴻章聽到有這樣貼近慈禧太后的好機會,豈肯輕易放過?當即滿口應承,并馬上獻計獻策,同李蓮英商量。李蓮英聽了大喜,拍手稱善,笑容可掬地著實奉承了李鴻章一番。接著李蓮英又謙恭有禮地希望李鴻章入園內踏勘一回,看看哪里該拆該建,做到心中有數。

可是到了約定的日子,李蓮英卻借口有事不能奉陪,只派了個伶俐的太監領著李鴻章轉悠了一整天。事后不久,李蓮英又故意撿了個光緒皇帝肝火最旺的時候,誣陷李鴻章在清漪園里游玩山水。光緒最忌諱的就是別人不尊重他的皇權帝位。聽說權傾當朝的李鴻章竟敢大搖大擺地在他御苑禁地游逛,頓時大怒,認為這是“大不敬”,是對皇權、皇位的公然藐視和冒犯!光緒一怒之下,不問青紅皂白,立即下詔“申飭”,將李鴻章“交部議處”。

所謂“申飭”,就是由皇帝、太后或皇后派一名親信太監,捧著圣旨去,指著某人的鼻子,當眾數落臭罵一頓。而被罵的人,既不能申辯,也不能回罵,還要伏在地上謝恩。這“申飭”雖不傷皮肉,卻是極使人難堪的侮辱性懲罰。

李鴻章被御批“申飭”后,他自然懂得其中奧妙,于是便立即派人送了銀子,免去了當眾受辱之苦。李鴻章自然很快悟出了吃虧的原委,從此以后便對這位“九千歲”刮目相看,敬禮如儀。這就是李鴻章的退讓之法:不去冒險與人爭斗,而以守住自己為重。

善于退讓,也能贏得成功,因為這樣做一則保住了自己,二則保留了機會。

人與人之間總有強勢與弱勢之分,因此我們就更需要精通“撤步術”。讓步并不是懦弱的表現,它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進步。就像跳遠一樣,為了跳出好成績,后退幾步是必然的。求人辦事一定要注意,該進時則進,該退時就要毫不猶豫地后退幾步,由此你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形勢不妙,先走為上

在辦事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棘手的,甚至解決不了的難事。這種時候最好不要死挺硬扛,而是要采取“先走為上”之策略。

所謂“先走為上”,是指辦事者在自己的力量遠不如對手的力量時,不要和對手硬拼,以卵擊石,自取失敗,應該采取“走”的策略,避開是非,爭取另開新路。

1990年,安德斯·通斯特羅姆被瑞典乒乓球隊聘為主教練。由于通斯特羅姆平時對運動員指導有方,再加上其戰略戰術比較高明,所以瑞典乒乓球隊連年凱歌高奏。在1991年世乒賽上,他率領的瑞典男隊贏得了所有項目的冠軍。在1992年夏季奧運會上,他們又奪得男子單打金牌,這塊金牌也是瑞典在這屆奧運會上獲得的唯一一枚金牌。

然而,正當瑞典國民向通斯特羅姆投以更熱切期望的時候,他卻突然宣布將于1993年5月世乒賽結束后辭職。通斯特羅姆的業績如此輝煌,瑞典乒乓球聯合會已向他表示:“非常希望”延長其雇傭合同,那么他為什么要在春風得意時突然提出辭職呢?許多人對此感到迷惑。

后來人們才知道,正是通斯特羅姆連年的成功促使他作出了辭職的決定。他透露說,自他擔任主教練以來,瑞典乒乓球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但是“現在我已感到很難激發我自己和運動員去爭取新的引人注目的勝利。瑞典乒乓球隊需要更新,需要一個新人來領導”。

在這里,主教練通斯特羅姆用的正是“先走為上”的計策。在體育賽場上,沒有永遠不敗的常勝將軍。通斯特羅姆在感到很難再去“爭取新的引人注目的勝利”之際,果斷地退下來,無疑是明智之舉。這樣既可以保持住自己的聲望,又可以使瑞典隊得以更新。

在我國古代,晉國公子重耳的故事也是個很好的例子。

晉國公子重耳由于國王昏庸,獻公聽信驪姬的讒言,逼迫太子自殺,因而出走流亡在外,這樣他既避免了驪姬的迫害,又能留得余生待國有轉機時回朝主持朝政。他在流亡期間,也漸漸變得成熟干練,而且他也充分利用“走”來尋找他的同盟者。這樣他就在“走”的同時來促使晉國內外發生有利的變化,最后,他終于在秦國大軍的護送下歸晉。

這是留與走的一個鮮明對比:留則無生路,走后得王位。這雖是一個治國之君的經歷,但這個道理在我們平時辦事的過程中也是大有作用的。切記:走是為了等待時機,創造條件,不是為了躲避困難,尋求安逸。

過度敏感不利于辦事

在準備求人之前,自以為對方會給予熱情接待,可是到時候卻發覺,對方并沒有這樣做,而是采取了低調。這時,心里就容易產生一種失落感。其實,這是自己對彼此關系估計錯誤,期望太大而形成的。

求人辦事,察言觀色當然是必備的技能,但是如果你過于敏感,那就等于是給自己套上了一個無形的枷鎖,對于辦事是沒有什么益處的。

這種過度的敏感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卑感在作怪。他們總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強者,是別人心目中的優秀分子,可往往事與愿違,想象與現實之間有距離,這種距離促使他們更加敏感緊張,隨時捕捉任何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信號。結果很有可能會形成一種惡性的心理循環:你越緊張兮兮的,就越容易成為別人的話柄或笑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劇你的猜疑與敵意,這樣就會把人際關系搞得一團糟。

菲菲到多年不見面的同學家去探望。這位同學已是商界的頂級人物,每天造訪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勞,因此,對來家的客人,只要是一般關系的,一律不冷不熱待之。

菲菲以為自己會受到熱情款待,不料到那里后發現同學對她不冷不熱,心里頓時有一種被輕慢的感覺,認為此人太不夠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離去。她憤憤然,決心再不與之交往。后來才知道,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針,并非針對哪個人的。她再一想,自己并未與人家有過深交,自感冷落,不過是自作多情罷了。于是又改變了心態和想法,采取主動姿態與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

幸虧事后菲菲并沒過度敏感到不與同學交往的地步,因而增進了友誼。假如當初她因受了一次冷落就不和人交往了,那也就不會有以后的友誼了。

無論是工作或生活中,過度敏感都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北大怪俠”孔慶東在《47樓207》中曾寫過這樣一件趣事:

上中學時,幾位同學在一起邊走邊玩兒,忽然間走到前邊的一位姓馬的同學轉過頭來,憤怒地叫道:“你們叫誰馬寡婦?”其實大家談論的話題與他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就這樣給自己起了個外號。

人們常說做賊心虛,可是有很多人,他們自己明明并沒有做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但心里卻常發虛,他們過分地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態度的微小變化,其實別人并沒有拿他們怎么著,但他們總會以為大家在同他們過不去。這樣一來,不但把自己弄得緊張不堪,別人也不會再情愿給他們辦事了。

分清事情的分量再辦事

事情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是放棄西瓜撿芝麻,還是丟掉芝麻撿西瓜,這既可能涉及自身的利益,又可能涉及他人及整體大局的利益。所以,在這取舍兩難的選擇之間,就應該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盡量采用舍小取大、棄輕取重的處理原則。這樣雖然丟掉了小利,但所換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義。

藺相如是戰國后期趙國人,他本是趙國宦官令繆賢的門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后,一躍成為趙國的上卿。

廉頗是趙國上卿,多有戰功,威震諸侯。藺相如卻后來居上,使廉頗很惱火,他想:我乃趙國之大將,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有攻城野戰之大功,你藺相如不過運用三寸不爛之舌,竟位居我上,實在令人接受不了。他氣憤地說:“我見相如,必辱之。”從此以后,每逢上朝時,藺相如為了避免與廉頗爭先后,總是稱病不往。

有一次藺相如和門客一起出門,老遠望見廉頗迎面而來,連忙讓手下人回轉轎子躲避開。門客見狀,對藺相如說:“我們跟隨先生,就是敬仰先生的高風亮節。現在,您與廉頗將軍地位相同,而您見了他就像老鼠見貓一樣,就是一般人這樣做也太丟身份了,何況一個身為將相的人呢!連我們跟著先生也覺得丟人。”藺相如問:“你們嫌我膽小,你們說廉將軍和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答道:“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既是秦王厲害,我都敢在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大臣們,我連秦王都不怕,卻單單怕廉將軍嗎?”藺相如接著說:“我想強秦不敢發兵攻打趙國,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在位。如果我們二人爭鬧起來,勢必不能并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頭,把個人的事放在后頭啊!”門客恍然大悟。廉頗聞之,深感內疚,于是負荊請罪,與藺相如結為“刎頸之交”,演出一幕千古流芳的“將相和”。

藺相如之所以能千古流芳,就在于他能忍小辱而顧全國家大義,對事情的分量把握得好。趙國之所以不被他國欺負,就是因為有將相文武二人的威勢。可見,把握好事情的分量,不僅利于個人關系,對集體、對國家也是幸莫大焉。所以,每個人在辦事情之前,都要先把握好事情的分量然后再去辦,這樣方能事半功倍啊。

事有大小,事有種類,事有難易,有的事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的事則可辦可不辦。我們不但要知道哪些事應該怎樣辦,而且要知道哪些事該辦,哪些事不該辦。

如果你覺得事情能夠辦成,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去辦。

如果你覺得要辦的事情把握不大,就要給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如果你覺得要辦的事情沒有能力辦到,就不要勉強去辦。

有些事情無論是工作上的還是家庭中的,能辦的要及早辦,不能辦的也要想辦法找關系求人去辦,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更多的是別人求辦的事,對于這類事我們應該有一個因事制宜的態度。

辦事要掌握好火候

辦任何事情都應有輕重緩急之分,有的事發生后,必須馬上處理,延誤了時間就可能與預期目標相背離,或是財產損失加大,或是身家性命有危。但是有些人際關系的處理,發生之時,立即解決,可能會火上澆油,使事態發展愈加嚴重,而冷卻幾日,使當事人恢復理智以后再處理,就可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在辦事過程中,處理事情,要掌握好火候,這對事情的成敗至關重要。

像我們都熟知的“將相和”的歷史故事,如果藺相如在廉頗正氣勢洶洶之時,去找他解釋,與他理論,即使和顏悅色、平心靜氣,廉頗也可能一句也聽不進去。這樣不但不利于解決矛盾,反而極有可能引起新的沖突,使事態嚴重,對彼此雙方更為不利。

為掌握解決沖突的“火候”,有人找到了一種“10%法”,即事情發生后,再等10%的時間,這10%的時間,你的朋友或對方,會因說出的話、辦過的事向你道歉;這10%的時間,也使你的頭腦更清醒,而不至于在盛怒之下失去控制。

受到別人的傷害,我們很可能暴跳如雷、怒發沖冠,與其如此,不如暫且迫使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后再去想應當怎樣對待,要知道,大多數人不是有意要傷害我們的。

事實上,我們永遠也無法避免受傷害,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既然如此,何必憂之恨之?除此之外,要想別人不傷害你,還要時刻想到不要傷害別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輕松,活得愉快;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為你辦事的人。

需要我們立馬做的事就是最重要、最緊急的事,來不得任何拖延。做完了一件事后又可依此方法對下面的事進行分類。那么我們依據什么來分清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呢?

善于辦事的高手都是以分清主次的辦法來統籌時間,把時間用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

面對每天大大小小、紛繁復雜的事情,如何分清主次,把時間用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呢?下面是3個判斷標準:

1.我必須做什么

這有兩層意思:是否必須做,是否必須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親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只負責督促。

2.什么能給我最高回報

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所謂“最高回報”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標要求”或自己會比別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

前些年,日本大多數企業家還把下班后加班加點的人視為最好的員工,如今卻不一定了。他們認為一個員工靠加班加點來完成工作,說明他很可能不具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的能力,工作效率低下。社會只承認有效勞動。

因此,勤奮=效率=成績/時間

現在勤奮已經不是時間長的代名詞,勤奮是最少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目標。

3.什么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

最高回報的事情,并非都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均衡才能和諧滿足。因此,無論你地位如何,總需要分配時間于令人滿足和快樂的事情,唯有如此,工作才是有樂趣的,并易保持工作的熱情。

通過以上“三層過濾”,事情的輕重緩急就很清楚了,然后,以重要性優先排序(注意,人們總有不按重要性順序辦事的傾向),并堅持按這個原則去做,你將會發現,再沒有其他辦法比按重要性辦事更能有效利用時間了。

練習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逐步學習安排整塊與零散時間,不要避重就輕。事情肯定會有輕重緩急,先集中時間把最重要的先完成,不重要的拖拉了自己也不后怕。利用好零散的時間做事,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繁瑣的雜務。關鍵是不要怕辦難辦的事。

總之,只有在辦事時把握住處理的火候,才能在短時間內把事情辦得又快又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阳市| 葫芦岛市| 舟山市| 隆昌县| 长乐市| 开原市| 西宁市| 宁波市| 南皮县| 大荔县| 明水县| 郴州市| 三穗县| 苏尼特右旗| 岗巴县| 宁化县| 通山县| 文昌市| 波密县| 东丽区| 垣曲县| 德安县| 衡阳市| 玉树县| 内黄县| 平陆县| 阿坝县| 玛沁县| 广元市| 洞口县| 北宁市| 德化县| 延寿县| 牟定县| 尉犁县| 临夏县| 横峰县| 盐山县| 沅陵县| 宣恩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