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電話禮儀,讓溝通暢通無阻
運用聲音的感染力
在打電話時,對一個人形象影響最大的當首推自己的聲音。在電話中,聲音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一般所謂的“美麗的聲音”,大多是指聲音清脆響亮。當然,低沉的聲音也自有其魅力,如果與詞語明確和口齒清晰比較的話,響亮的聲音是比較占優勢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話中過高的聲音會使人覺得好似雞鳴,而過低的聲調又讓人感覺像含了一個雞蛋在嘴里似的,含糊不清。音調要恰到好處,才會給人悅耳的感覺。
有些人一講起電話,分貝就好像無形中提高了,像打雷一樣,不知道對方早已把聽筒拿到離耳朵十幾厘米,否則耳膜都將被吼破。而有些人的聲音又如貓叫聲,總是讓人不斷地反問:“什么?再說一次!”這將引起對方的厭煩。所以聲音太大、太小都不好。
適中的聲音要比過高、過低的聲音更容易讓人接受,容易留給對方好印象。因此,接聽電話時,聲音最好比平常高一點,大概是與距離1米左右的人所交談的聲音,咬字盡量清楚,千萬不要讓對方聽起來勞心費神。
總之,在打電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語言和語氣。在這個方面,漫不經心、隨隨便便、過分放任自己,都是不好的。
另外,在接電話時拿起話筒所講的第一句話也有一定之規。接電話時所講的第一句話,常見的有三種形式:
(1)以問候語加上單位、部門的名稱以及個人姓名。它最為正式。
(2)以問候語加上單位、部門的名稱,或是問候語加上部門名稱。它適用于一般場合。
(3)以問候語直接加上本人姓名。它僅適用于普通的人際交往。需要注意的是,不允許接電話時以“喂喂”或“你找誰呀”作為“見面禮”。特別是不允許一張嘴就毫不客氣地查一查對方的“戶口”,一個勁兒地問人家“你找誰”、“你是誰”,或者“有什么事兒呀”,這樣一來,別人在厭惡之余就會很難接受你。
因此,在通話時,聲音應當清晰而柔和,吐字應當準確,句子應當簡短,語速應當適中,語氣應當親切、和諧、自然。嘴部與話筒之間應保持3厘米左右的距離。這樣說話,就不會使對方接聽電話時,因話音過高或過低而感到不便了。
電話可以傳遞你的微笑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用微笑來迎接他,即使在電話中,在看不見彼此的情況下,微笑也有巨大的作用。
人們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可見這一笑的威力有多大。打電話也是一樣,即使在電話里對方看不見你,但是愉悅的笑語會使聲音自然地輕快悅耳,因而會給對方極佳的印象。相反,若是板著臉,聲音自然沉悶,無法讓對方產生好感。因此,在給客戶打電話時一定要笑出聲來,否則就會像在黑暗中給絕世佳人暗送秋波一樣徒勞無益。在聲音中帶有笑意,并且笑出聲來,這是一招很有殺傷力的電話銷售技巧。因為人是追求美和快樂的動物,笑聲則傳達了你的快樂,電話那端的客戶當然愿意和一個快樂的人交談。
總之,微笑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聲音,同時也可以感染在電話線另一端的人。你的微笑不僅可以使自己充滿自信,同時也將歡樂帶給了客戶。
別讓對方等太久
在公共場合中,有些人認為,反正我在為你查找咨詢材料,所以讓你在電話中等候一些時間是無所謂的。但是,不管你是否在為對方查找材料,你所做每一件事的勞動時間,實際上代表著你的辦事能力。
所以,為了表示禮貌,在讓人“稍候”時應先征詢其意見。不過為避免誤解,不要這樣問:“能否問一下,您是否能持機稍候?”因為如果對方回答“可以”時,也許意味著“可以如此提問”,而并非“可以持機稍候”。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您能持機稍候一會兒嗎?”或“您可以持機稍候嗎?”說完要等一下,待得到對方的肯定答復后再離開。到再次拿起話筒時,還要先表示一番謝意。
讓人等候時,每隔15~30秒鐘就應核實一下對方是否還在等著,并讓對方知道你此時在干什么。如說:“還要幾分鐘才能整理好您要的資料,麻煩您久等了。要不,過會兒我再給您去電話?”要讓對方有選擇的余地才合乎禮儀,因為這表示對對方意愿的尊重,同時也表明你在時刻關注對方。
務必注意的是,需請對方等候多久,不能含糊其辭,更不能弄虛作假,一定要誠實。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要說:“我馬上就回來。”可以說:“請等我接完那個電話馬上再來。”若不能在短時間內找齊對方所需要的資料,最好不要讓他久等,應另約時間回話。
要是自己處理不了,轉交旁人辦理時,應先接通那個人的電話,再轉過去,以免來電人聯系不上。對將要接聽電話的人,應扼要介紹一下來電人的要求,以免來電人再次重復,同時也可使接電話的人知道來電人已等了很久,從而不致再添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做到這些,你的客戶一定會因為你如此禮貌而對你以及公司產生好感,這樣,就更容易促進合作的達成。
另外,當你想讓對方等候時,要注意委婉的禮貌用語,例如可以說:
對不起,您所要的資料我需要到文件柜里找一找,可能需要兩分鐘。
您是等待呢,還是我查到后再給您打過去?(讓對方等待時間不超過30秒,超過時要有所回應)
請稍等……我已找到了部分資料,但還有一些……
謝謝您等了這么長時間,您剛才要的資料(繼續談話)……
若是已讓對方等待時,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空閑的等候比有事做的等候感覺時間長;
(2)有疑惑的等待感覺時間長;
(3)沒有時間范圍的等待比預先知道時間的等待感到長;
(4)沒有解釋的等待比有解釋的等待長;
(5)不合理的等待比合理的等待感覺時間長。
選擇適宜的打電話時間
在不恰當的時間打電話是很失禮的,尤其是在撥打商務電話時,更應該注意時間是否恰當。現代社會由于工作關系,很多人作息時間并不一致,因此,不要以自己的作息來規范別人。初次認識交換名片或互留電話時,可先詢問對方方便接聽電話的時間。
如果,你對客戶的作息時間不了解,那么一般而言,大多數人一天的作息時間如下:
1.早上8:00~10:00
這段時間大多客戶會緊張地做事,這時接到一般的電話也無暇顧及,所以這時你不妨安排一下自己的工作。
2.10:00~11:00
這時你的客戶大多不是很忙碌,一些事情也會處理完畢,這段時間應該是電話溝通的最佳時段。
3.11:30~下午2:00
午飯時間,除非你有急事,否則不要輕易打電話。
4.下午2:00~3:00
這段時間人會感覺到煩躁,尤其是夏天,所以現在不要去和客戶談生意。
5.下午3:00~6:00
努力地打電話吧,你會在這時取得成功。
當然,如果你想確保萬無一失,了解客戶的作息時間,你可以在不同時間打幾個電話試試,那么,你很快就可掌握聯系不同客戶的最佳時間。你可以用下面幾種方式向客戶提出詢問:
“每天什么時間給您打電話最好?”
“請您告訴我每天的什么時間最容易找到您?”
“在一天里,什么時間您最方便?”
同時,由于在商務電話溝通過程中,為了達到成交的目的,往往需要與客戶進行三番五次的溝通。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需要與客戶溝通,可以事先約好時間。這樣才能保證商務計劃的順利進行。
曾經有個著名的網站,邀請培訓師給他們公司做一場內訓,因為培訓師的時間很緊,便由助理幫他約好時間。該網站的培訓部要求他們公司的幾個經理全部在線上,在電話里聆聽他們將要討論的細節,這樣他們通過電話就把所有的問題解決了。如果他們沒有提前預約,到時候一定會因為有人臨時有事而不能參加討論,那么耽誤的便是大家的時間,問題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得到解決。
另外,打公務電話盡量要公事公辦,不要在別人的私人時間,特別是在節假日時間里麻煩對方。并且,如果能有意識地避開對方的通話高峰時間、業務繁忙時間、生理厭倦時間,打電話的效果會更好。比如,會計師最忙是月頭和月尾,不宜接觸;醫生最忙是上午,下雨天比較空閑;銷售人員最閑的日子是熱天、雨天或冷天,或者上午9點前、下午4點后;行政人員10點半后到下午3點最忙;公務員最適合的時間是上班時間,但不要在午飯前后和下班前;教師最適合的時間是放學的時候;家庭主婦最適合的時間早上10點至11點;忙碌的高層人士最適合的時間是早上8點前、下午5點后等。
總之,在你所從事的業務與客戶的工作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情況下,你可以在客戶工作時間撥打電話,這樣可能會更有利于溝通。如果你的業務與客戶的工作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客戶可能對這樣的事情不太感興趣,你最好要等到客戶清閑下來的時候再撥打電話。
打錯電話后應立即道歉
在接打電話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喂!請問您找誰?”啪!嘟嘟嘟嘟……當你接到這種電話時,是否會火冒三丈、怒發沖冠,還是守在電話旁等它再一次響起?如果是你打錯了電話時你怎么辦?在家中常接到打錯的電話,通常都會罵幾句,而自己打錯了電話時,反應往往也是如此。在生活中這樣關系不大,但是在公司的商務電話中就要加小心了。
“喂!請問是××公司嗎?”
“不是,是×××公司。”
完了!打錯了!怎么辦,哎呀,趕快掛掉。
這是最差勁的方法,掛了之后,不僅對方莫名其妙,而你再一次撥號碼時,也有可能重蹈覆轍打到同一個地方去。這一掛,不僅對對方失禮,而且對打錯的原因不檢討,也只會一錯再錯。要想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在打電話時要先確認一次號碼,心平氣和地定下心來打電話。
“喂!您好!”
“請問,A運輸公司嗎?”
“不是,是Y公司。”
“啊!非常抱歉,那可否請問電話號碼是否是××××××××?”
“是的,號碼是對的,但是我們確實是Y公司。”
“那非常抱歉,耽誤您的時間。”
“不會,再見!”
“對不起,再見!”
應先請對方掛電話,然后才可以掛電話。
一定要做如此的確認,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底是按錯號碼打錯電話,還是記錯了號碼,如此就可以節省時間,弄清問題癥結所在,然后正確打電話給對方。
打錯電話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有時很讓人尷尬、莫名其妙。但是,作為一個有禮貌、有修養的人,應該立即向對方道歉,以真誠之心彌補一時失誤造成的影響,而且你的熱情和真誠也可以取得對方的諒解,甚至還可以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
善待那些打錯電話的人
杰瑞是一家培訓公司從事電話溝通的工作人員,他曾接過許多次打錯的電話。后來,這些打錯電話的人中,有不少成為他們公司的重要客戶。他曾經遇到一位姓李的朋友,她給杰瑞的第一通電話就是打錯了的。當時杰瑞正一個人在辦公室,她打電話進來說要找某某,而杰瑞所在的公司并沒有她要找的人,于是杰瑞很客氣地對她說:“小姐,您可能撥錯了號碼,我們公司沒有您要找的這個人,您確定朋友告訴您的是這個號碼嗎?”接下來,她告訴杰瑞她要撥的號碼,杰瑞告訴她:“小姐,您說的不是我們公司的號碼,同時,我還是謝謝您打電話過來,謝謝!”也許是杰瑞這次的應對比較得體,也許是最后的那句“謝謝”起了作用,總之,李小姐并沒有馬上跟杰瑞再見,而是問了杰瑞一句:“先生,您能告訴我您是什么公司嗎?”杰瑞把公司的名字告訴了她,接下來,他們聊了很長的時間。杰瑞告訴她他們公司的主要業務,以及他們公司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并且對她的工作做了一些可取的指導。當他們的談話接近尾聲的時候,李小姐毫不猶豫地報了杰瑞所在公司舉辦的推銷學的課程。李小姐告訴杰瑞,這是她有生以來和人溝通效果最好的一次電話交談,但想不到的是它卻起始于一通打錯了的電話。而后來,杰瑞的這位朋友陸陸續續給杰瑞介紹了幾十名客戶。
常言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所以我們應該允許錯誤的出現與存在,況且對方也不是故意打錯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接打電話的時候盡量考慮對方的立場和利益。實際上,考慮對方利益、為他人著想的前提就是為自己著想。例如,接到一個陌生人錯打的電話,看起來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有因忙碌慌張而按錯電話號碼的情況呢?常言道:“人孰無錯?”既然在生活中你也有打錯電話的情況,所以換位思考,請你盡量善待那些打錯電話的人。
等對方先掛斷電話
在現代社會中,電話已經成為商業聯絡的一個重要工具,利用電話可以帶來許多便利,方便做生意辦事情。
電話不僅傳遞聲音,也傳遞你的情緒、態度和風度。雖然電話是通過聲音交流,對方看不見你,但你的情緒、語氣和姿態都能通過聲音的變化傳達給對方。可以說,電話是與人溝通交流的有效途徑,接聽電話是需要講究禮儀的。有些人在這方面就相當欠缺,往往在接聽電話時,還沒等到對方說“再見”,就重重地掛上電話,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卻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不管你手頭有多少工作需要處理,也不可粗魯地掛斷電話,否則會讓對方感到你不懂禮貌,素質太低,對你產生壞印象。弄不好還會影響你與客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影響與客戶的生意交流。
趙雪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秘書,恰好在她忙得不可開交時,接到一個客戶打來的電話。趙雪在聽了對方一番長長的問題后,只作了簡單的回答就掛了電話。
對方還沒有說再見,就聽到趙雪這邊“咔嗒”一聲掛了電話,一下子就愣住了,他并沒有想到趙雪會在他之前掛斷電話,心里十分不快地嘟噥了一句:“這么急,趕殺場啊!”
后來,這個客戶與趙雪的上司一起聊天時,談到了趙雪掛電話的事,她的上司回來就把趙雪批評了一頓。
因接聽電話而失去重要客戶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接每個電話都要將對方視為自己的朋友,態度懇切,言語中聽,使對方樂于同你交談。在接聽電話時,應注意傾聽對方的談話,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體現出你的修養和氣質。同時,適當地給予回應,讓對方感到你有耐心、有興趣聽他講話,無疑會使對方信任你,而客戶的信任對你的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在當今的商場社交上,各公司的往來頻繁,用電話溝通是常有的事,這時也顯得彼此溝通良好,但若是次數太多,同樣也是會惹人討厭的。“奇怪!怎么又來電話了?一次OK就好了,真啰嗦,芝麻大的小事要重復幾遍!”小心,次數如果太多的話,可能會帶給人麻煩!
一般而言,商務電話都是由打電話的那一方先掛電話,這是基本的電話禮貌,因為是有事情的人打電話過去,事情聯絡好交代完后理應掛上電話,這樣才可算是交易的完成。但是如果遇到的是長輩,就另當別論了,為了表示尊重,不管是打電話的或是接電話的,都應該由長輩先掛,在確定對方已經掛線后,自己再輕輕地放下聽筒。
總之,在電話交談中,禮貌是好的結束也是希望的開端,要留給對方好印象,可別忽略了最后的禮貌,謹言慎行才是得體的商務應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