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的公司需要激勵哪種人(1)
- 懂激勵:不會帶團隊,你就只能干到死!
- 趙偉
- 4966字
- 2016-04-14 11:56:19
企業是由人構成的,人不是機器,而是活的、有血有肉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管理其實就是管人。激勵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課題,那么,什么樣的人是我們激勵的目標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你的公司需要激勵哪種人。
◎激勵徹底解決問題的人
人活一輩子,就是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提出問題的。問題總是存在的,即使你不去找問題,問題也會來找你。當一個人面對問題時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自己去當獵手,去“消滅”這個問題;要么自己成為“獵物”,被這個問題“解決”。在工作與生活中,提出問題很簡單,但更多人喜歡的是能解決問題的人。畢竟人不能在問號下生活,總要有句號,而且句號要畫得完美。
當一個人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什么?答案是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這就好比一個人摔倒了,最應該做的是從摔倒的地方爬起來,而不是坐地大哭。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果能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回避責任,在我看來,這對于員工在職場中的自我發展和獲得成功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和作用。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問題變為機會?想干好工作,就要找到那些善于解決問題的人。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農夫的果園里種了很多葡萄,到了秋天,葡萄掛滿枝頭,讓人一看就流口水,狐貍看到了也垂涎三尺。一天,狐貍偷偷來到葡萄架下,想飽餐一頓,但由于它沒有葡萄藤架子高,無論怎么夠也夠不著葡萄,葡萄明明就在眼前就是吃不到,這讓它很惱火。但它并不甘心就此放棄,而是開始想辦法。正當它左思右想、左看右看時,突然眼前一亮——葡萄架旁有一把梯子,狐貍看到梯子頓時喜出望外,因為它回想起自己以前經過果園時看到農夫曾經用過它爬上葡萄藤架,于是立即效仿農夫,用梯子爬了上去,順利地摘到了葡萄,吃了個夠。
這個故事雖然很小兒科,但傳達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真理:要想得到一件東西,就得想辦法;沒辦法,也要想辦法。在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想法設法找各種理由來逃避責任,久而久之,讓他們解決問題比登天還難。
能努力解決問題的人極為可貴,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身為領導,我也喜歡解決問題的人。我常說:“企業好比家庭,老板是丈夫,員工是妻子,丈夫希望妻子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待在家里做好分內之事,自己負責養家就可以了。”這是企業在創業期間員工與老板之間的和諧關系,但這種關系到后來會產生變化,當員工遇到難題找老板時,老板心里很窩火:為什么什么都找我?什么都找我要說法?你自己沒主意嗎?你就不能自己解決問題嗎?恨不得把這人開除了。可反過來想想,是誰造成員工這樣子的呢?或許就是自己,是自己把他慣壞了。慣壞一個員工是小事,慣壞整個公司的員工就是大事了。
無論是創新的點子還是巧妙的構想,都要落到實處才能生效。善于解決問題的人,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
曾經看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受益匪淺:
一家雜志社在招聘兩名助理編輯的過程中,組織了一場很有趣的探寶游戲。在這場游戲中,有14名優秀應聘者進入了總決賽,其中不乏重點院校的高才生。游戲規則規定:每個人都要找一系列的東西,同時努力調動自己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去做那個真正幫助公司解決問題的人。游戲的開場白是這么鼓勵應聘者的:有學歷、有知識,不代表能解決問題;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比擁有知識更能引起上司重視;不會解決問題就走人,這是商業的法則。
一個人要想在職場中取得成功,就要善于解決問題。不管是在哪家企業,包括我自己在內,誰能幫我解決問題,誰才能獲得我的高度關注。那些獲得我的青睞的人,都是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
很多人遇到問題時都會措手不及,但誰能最快想出方案,解決問題,誰就能脫穎而出。
作為一名企業管理者,需要慧眼識才。但如何用人,如何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如何妥善管理員工,則需要高超的智慧,并且要會說話。
說話需要講究技巧,說得好,是對員工的激勵;說得不好,就是對員工的打擊。激勵的話怎么說很重要,總結起來,下面幾句話是最經典的:
1.“你的問題很好,能解決更好!”
很多問題提出來容易,解決起來難。員工積極地參與到企業的工作中,作為領導,要給予他們支持,但除了給予支持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工作有效地分配下去,讓員工各司其職把事情做好。作為領導,事必躬親沒有必要,有人解決問題就好。我欣賞員工提出問題,但更欣賞他們在提出問題后給予我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強化他們主動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意識,我認為對他們進行激勵必不可少,所以我經常對他們說的一句話是:“你的問題很好,能解決更好!”
2.“你以后要多提醒我!”
其實很多事情未必都需要別人提醒,但我經常會對身邊的員工說:“你以后要多提醒我!”因為我很希望員工能感覺到自己與領導之間的親近感,這份親近感很重要。員工得到領導的信任,工作就會越來越認真,越來越努力。一句讓員工提醒自己的話,能讓員工備感親近,更加兢兢業業,領導何樂而不為?
3.“嗯,真了不起!”
一句真誠的贊美能讓別人自信。很多時候當新人將策劃方案送到我這里時,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顆忐忑的心。新手上路,不可能一上來就信心十足,所以我往往會給予他們一句鼓勵:“嗯,真了不起!”用心去欣賞他們,激勵他們,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說一句“了不起”,你不會少什么,但會得到很多。
工作好比戀愛,你只有欣賞對方,鼓勵對方,對方才會越來越積極地跟你親近,而這種鼓勵,往往可以達到讓彼此身心都愉悅的效果。
一句話總結:管理就是激勵更多人快樂地幫你解決問題。
◎激勵敢于冒險的人
戴爾·卡耐基曾說:“抓住機會!人的一生充滿了機會。走得最遠的往往是那些敢作敢為的人,四平八穩的船絕不會離開港灣太遠。”這說的是一種冒險精神。
敢于冒險的人往往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創造奇跡,因為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們敢做,他們就會掌握先機,先發制人。要想提高冒險成功的可能性,既需要高智商,也需要高效率的團隊,但高效率的團隊在哪里?即使沒有,也可以激勵出來。
冒險精神是成就企業的關鍵要素,是勇敢者的勝利之源。我經常這么說:“為了那些富有冒險精神的人,干杯!”
任何一個敢于冒險、敢于跟自己的命運叫板的員工,我都會尊重他,鼓勵他,給予他最熱情的支持和最大的鼓勵。
作為一個企業家,要想獲得更大的收益,首先要在守住現有效益的同時,擁有新穎的創新理念,這些新穎的理念能不能獲得廣泛的認可,要看企業家有沒有敢于冒險的魄力和精神。
在整體企業的創新運作中,創新冒險的員工體系永遠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新鮮元素。既然是新鮮元素,本身就存在風險,所以不要害怕犯錯。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犯過錯誤,不經歷幾次挫折獲得經驗教訓,就難以取得大的成就,獲得大的成功。成功都是走出來的,走的時間長了,曙光自然就出現了,而且無比絢爛。聰明人知道這種冒險是企業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并勇于承擔這種代價帶來的后果。
本身勇于冒險的人不用激勵,但不敢輕易冒險的人是需要激勵的。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洪力任英特爾駐中國公司OEM(原始設備制造商)總監,早在1999年,他就被上級任命為英特爾亞太區總裁技術助理,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半時間。
當時的英特爾亞太區總裁約翰·布雷斯林非常重視創新,多次鼓勵員工,但這并未引起洪力的高度重視,所以洪力一直按部就班地工作,每天早上七點半進辦公室,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從沒有想過如何創新這個問題。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本以為可以得到領導的認可,但沒想到,約翰·布雷斯林這樣評價他:“我覺得你的工作量還是不夠。”
洪力聽了大為震驚,說:“我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從不懈怠,怎么說我工作量不夠呢?”約翰·布雷斯林搖了搖頭,對洪力說:“沒錯,你在工作上確實花了很多時間,也非常辛苦,但在這一年里,我沒見你犯過什么錯誤,這對于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原因在于,你沒有創新意識,你做的都是你熟悉的,但工作本身需要一種冒險精神。工作沒有那么舒服,花時間在小的方面即使做得再完美,也會讓你失去其他的機會,不能去把握創新的機會。”
約翰·布雷斯林的話猶如當頭棒喝,讓他猛然醒悟:約翰·布雷斯林最希望自己的員工能永遠保持敢于冒險、敢于創新、敢于嘗試的精神,而并非僅僅滿足于重復自己擅長、熟悉的東西。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機遇往往稍縱即逝,而機遇往往更青睞的人是那些有準備的人。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必將失去業界領跑者的地位,所以必須鼓勵員工積極創新、不怕失敗,因為成功的基石就是反反復復的實驗和失敗。
在英特爾這個網絡帝國中,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因此,不管是以什么為前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敢于冒險。失敗在所難免,失敗之后正是總結經驗教訓的大好機會。因此,這種敢于冒險的精神已經滲透了這家企業的方方面面,讓所有工作人員精神煥發,由此可見這種企業文化已經在他們心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冒險并非指的是匹夫之勇、盲目冒險,在冒險之前要充分評估冒險的系數有多大,接受挑戰前要做足功課,準備比一般方案更加全面、靈活的方案,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替代方案、應急預案,這樣才能在應對困難方面有一定的信心,在應對失敗的過程中也能保持一定的控制力,不至于驚慌失措,這可以稱為“預期的風險”“可衡量的冒險”。
俗話說:“先探門后走路。”考慮周全后再進行冒險嘗試,往往能收獲超出你想象的東西,而這種收獲往往來自冒險之前所做的準備。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故事里說:
很久以前,有兩個和尚,一窮一富,都想去南海去取經,但考慮到路途遙遠,兩人遲遲沒有出發。一天,窮和尚終于決定要啟程了,特地向富和尚辭行。
富和尚鼻孔里直冒冷氣,說,有沒有搞錯?你這樣一貧如洗的,還能去南海?我就問你一句,你怎么去?
窮和尚笑了笑,說,我能怎么去?只能靠一個瓶子、一個缽。富和尚聽了哈哈大笑,說,你知道嗎?我幾年前就準備去南海了,但一想到路上困難重重,必須考慮周全才能行動,我就沒出發了,我打算買一條大船,等一切準備充足以后才出發。而你居然想靠一個瓶子、一個缽就去南海?我看你還是算了吧,別做白日夢了!
窮和尚聽了也不跟富和尚再爭下去了,第二天就動身前往南海了。一年后,窮和尚從南海朝圣歸來,取回真經,富和尚還在準備買大船。
看完這個故事,不難明白:窮和尚打定主意,下定決心,不畏艱險,就可以勇往直前,把看似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這是一種極為寶貴的冒險精神,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他也會像富和尚一樣始終難以邁出第一步。由此我們可以驗證一個真理:“沒有什么不可能,處處都有可能的機遇。”穩中求進是件好事,但顧慮重重反而會導致裹足不前,辦事能力受到嚴重限制,難成大事。如此一來,不要說成就,就連一件最簡單的事情都很難辦到。即使事前經過詳細調查,也仍然無法做到徹底杜絕風險,圓滿完成任務。就好比工作中,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在做一件事情時,我們要勇敢地先邁出腳,再面對困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人生一定充滿可能。
我喜歡在自己的團隊里聽見這樣的聲音:“什么困難?放馬過來吧!”冒險需要勇氣,年輕就是冒險的資本,因為年輕,即使失敗也無所謂,仍然有很多機會可以重來。真正敢于冒險的人,都堅信這個世界上一切皆有可能。
憑借靈感、直覺去冒險,擁有的僅僅是成功的可能;而憑借充分的準備去冒險,就會比前者從容很多。總而言之,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這就是我對冒險的定義。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勇敢者的游戲,只有勇者才能取勝。
◎激勵善于創新的人
有人曾經對十八大的報告做過統計,發現有一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達到了55次,這個詞就是“創新”。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無論對于國家還是對于企業來說,創新都是發展的靈魂。一個國家要想走在世界前沿,就必須尋找不斷創新的道路;一個企業要想當業界的“常青樹”,就必須尋找到不斷創新的方法。
英國的勞斯萊斯汽車堪稱“汽車中的貴族”,它在1907年推出的“銀靈”轎車曾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汽車”,但就是這樣一個有名的汽車企業,卻在后期發展中忽視了核心技術的更新完善,以致最終被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所收購,后又被賣給了寶馬公司。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百度公司在創新理念的引領下,從最初不足10人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今天員工數超過18,000人的大企業,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無論是勞斯萊斯的落伍,還是百度的成功,都證明了創新精神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