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許士騏《攝影與繪畫》

《心聲》1923年第4期

版本情況

該文發表于《心聲》1923年第1卷第4期。《心聲》創辦于1922年,由徐小麟任主編,袁寒云任名譽編輯。

許士騏像

作者簡介

許士騏(1900-1993),安徽歙縣人,早年畢業于上海美專,20世紀30年代留學法國巴黎美術學院,后又去德國德累斯頓衛生博物館研究人體解剖。歷任南京中央大學、南京師范學院教授。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楊浦區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上海市委顧問。中國畫代表作有《望岳》、《黃山松峰》、《黃山云海松濤圖》等,著有《人體解剖與造型美術之研究》、《晚學齋吟草》等。

《攝影與繪畫》一文首頁

攝影與繪畫

許士騏

吾人寓形于宇宙之間,無時不與自然景物相接觸。形形色色,光怪陸離,一一映入吾人之眼簾,而構成瞬息之快感,以是騷人遇山林而動詩興,畫士逢幽景而致留連。以一時間之印象,或吟詠于詩歌,或表現于畫幅,將個人感覺所及體會自然內容,使其發抒延長而復現之。但自然界之景物至多倏忽變化,為狀不一,風雨晦明,曉霞暮靄,此自然表現之最佳者。惟時間至疾,雖畫士具精悍之絕技,亦難寫其十一。于是攝影術尚矣。是雖屬于種器械的作用,然攝取自然景物,當其變幻之頃,具形于尺幅間,曾無毫末或爽,因是用以輔助繪畫之不逮。而予以復現之參考厥功之偉,堪與自然景物為對照,且堪與繪畫為表里。自然得攝影而益彰,繪畫得攝影而愈實,二者之關系如影隨形,未克相棄。然攝影非易言也,同一景物,有攝取而呈平淡,曾不耐人尋味者,亦有攝取絕佳,足供騷人畫士觀感吟詠者。是知藝術之良窳端,視審美程度之高下為衡,非有他也。

溯自攝影術輸入吾國近百年矣,其間技術之進境漸推陳而出新矣。然究其速率,殊未見與歐美并駕齊驅者,何哉?吾得一言以蔽之,曰:無唯美的觀摩以促其進步,無寫真之展覽以較其短長。乏文字之發刊以窮究其學理,有以致之。記者日前曾訪日人俱樂部,因得參觀彼邦人士之寫真展覽會,一再瀏覽而審察焉。覺其中尺幅片羽之間,胥寓畫意,能使觀者徘徊依戀,未克遂出,然后嘆彼藝術之精進,推求之深刻,駕吾國而上之者良友故也。

海上攝影館之設多矣,欲求如吾上文所述者,蓋寡心聲半月刊之呱呱墜地,其以此歟,余將拭目以觀之矣。

研讀

20世紀20、30年代,活躍在中國攝影界的攝影家很多,除了本書所介紹的這些著書立說的專家之外,還有其他數以百計的攝影家。由于時局動蕩,盡管并不是每一名攝影家都能完好地保存下來他們的每一幅作品,但通過民國時期各種報刊的留存,我們仍然能夠窺見當年這些攝影家的心聲。除了職業攝影家之外,還有許多從事其他藝術行業的藝術家,同樣對攝影也有著濃厚的興趣。該文作者許士騏就是其中之一。

許士騏從畫家的角度闡述了攝影與繪畫的關系:“自然得攝影而益彰,繪畫得攝影而愈實,二者之關系如影隨形,未克相棄。”作者敏銳地認識到,攝影術雖然傳入中國近百年,但仍未能與歐美并駕齊驅,究其原因有三點:無唯美的觀摩、無寫真之展覽、乏文字之發刊。作者應邀為《心聲》半月刊撰寫此文的目的,也期望能看到國內攝影術的進步。該文寫于1923年,當時的攝影理論還未有長足的進步,但作者以畫家的視角還是犀利地指出攝影的問題所在,有指導性的意義。當時國內文學界、藝術界的大家和學者多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或有留學西方的經歷,視野開闊,思想開放,他們對攝影這門新興事物給予的肯定、倡導和扶持,大大促進了攝影藝術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布拖县| 巴塘县| 沙河市| 黄冈市| 余干县| 固安县| 阆中市| 阜宁县| 蓝山县| 邵东县| 蒙城县| 岳普湖县| 长寿区| 龙门县| 饶阳县| 九江市| 曲水县| 黑山县| 陇川县| 共和县| 武胜县| 固安县| 萝北县| 闽清县| 井陉县| 锡林浩特市| 澄江县| 达日县| 眉山市| 通渭县| 六盘水市| 仁寿县| 民乐县| 新安县| 石阡县| 阜城县| 石景山区| 祁阳县| 泌阳县|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