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界上就沒有能讓我省心的東西——泛慮癥(1)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談
- 寧安寧
- 4757字
- 2016-04-13 17:23:16
【精神病自測】
你是泛慮癥的臣民嗎?
請你找一處安靜的地方,回憶自己最近三個月的情形,根據實際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你是否總是擔心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2.你是否總是害怕家人或身邊的人遭遇不測?
3.你是否總是感覺到無形的壓力?
4.你是否很容易受到驚嚇?
5.你是否總是會感到緊張不安、心慌意亂?
6.你是否總是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7.你是否很容易被激怒,愛發脾氣?
8.你是否經常過分擔心,明知自己不該如此,但仍然控制不住?
9.你是否會“期待”不好的事情快點到來,好讓自己能夠盡快解脫?
10.你是否總是感到神經緊繃、不能放松?
11.你是否總是感到疲勞、乏力?
12.你是否難以入睡,或者睡眠質量很差?
13.你是否總是來回踱步、搓手、身體震顫、坐立不安,或者有其他類似的身體反應?
14.你是否容易出汗、口干舌燥?
15.你是否容易心率加快或腸胃不適?
16.你是否經常感到頭暈、惡心?
在以上16個問題中,如果你的回答有5個以上為“是”,那么你可能有輕微的泛慮癥;如果你的回答有8個以上為“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有泛慮癥,建議到專業機構做一下鑒定。
不管你的回答是什么,了解泛慮癥十分必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泛慮癥到底是什么。
【問題】
擔憂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我有個遠房親戚家的姐姐,叫MOMO。有一天,MOMO姐長吁短嘆地來找我訴苦:“你說說啊,這都多大了,還尿床!什么方法都用遍了,就是治不好!”
MOMO姐的兒子四歲了,小家伙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沒想到這小帥哥居然還尿床。我假裝不在意地跟MOMO姐說:“沒事,他年紀還小呢,再觀察一段時間吧。”
“還小?他都三十幾了!”
什么?原來尿床的不是小帥哥?
MOMO姐眼看自己說漏了,趕緊捂上嘴,不過為時已晚。她低著頭想了一會兒,半天才下了決心似的,道:“尿床的是你姐夫?!?
MOMO姐問我:“為什么我老公三十幾歲了還會尿床?”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解釋一下什么是焦慮。焦慮是人們在挑戰、危機等面前出現的內心不安、煩躁或恐懼等情緒反應。焦慮反應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馬上要考試了但你還沒復習完;快要結婚了你卻還有一大堆事情沒準備;失戀了你內心痛苦不堪……于是,你焦慮了。
焦慮在生活中簡直無孔不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會感受到壓力并形成焦慮情緒。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會努力找到解決的辦法并以此來減輕焦慮。然而,當你焦慮時,一旦無法順利解決問題就會變得更加焦慮,我們稱之為“焦慮障礙”。泛慮癥就是焦慮障礙的一種。
泛慮癥又叫“廣泛焦慮癥”,是一種慢性的焦慮障礙,會對患者進行長期的、漸進式的折磨。而廣泛焦慮癥中的“廣泛”二字,則說明了讓患者焦慮的對象眾多,并且是不特定的。因此,泛慮癥一般是由于患者對不確定對象的長期持續的病理性擔憂而形成的。也就是說,患者長時間對很多方面都感到敏感和擔憂,而這些擔憂往往是毫無根據、毫無道理的。當他們試圖解決這些問題、擺脫這些擔憂的時候,卻往往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或者因能力或條件限制而失敗。在這種情況下,泛慮癥就悄悄地建立起根據地了。
泛慮癥患者不外乎兩種類型:擔憂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首先,我們來說說擔憂的等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為了某事擔憂的情況,比如考試后覺得發揮失常而擔心成績不好,因家人不舒服而擔心他們的健康,走夜路時擔心自己的安全,等等。顯而易見,這些事情的確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后果,因此擔憂都是有充分理由的,其程度也都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并且,在經過一段時間后,當你失去了擔憂的依據時,也就不會再繼續擔憂。比如,醫生檢查家人的身體之后,得知只是小毛病且開了處方,你就不會再擔憂了。因此,這種焦慮和擔憂都是面對壓力的正常反應。
但是,泛慮癥患者有一個通病,那就是過度擔憂。什么叫“過度”?也就是說,他們的擔憂是缺乏事實依據的,夸大了事件的危害性,因此擴大了擔憂的程度。對泛慮癥患者而言,生活到處都暗藏著不幸。比如,女兒一個人出門上班,母親在家中毫無理由地開始擔憂:出車禍怎么辦?被人打劫怎么辦?遇到恐怖襲擊怎么辦?事實上,這些擔憂就是過度的、毫無依據的,夸大了小概率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那么,在過度擔憂的時候,媽媽能為女兒做什么呢?——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在家中心神不寧地等待。這種現象被稱為“擔憂的等待”,即泛慮癥的核心癥狀。有個成語叫“杞人憂天”,恐怕就是這種情況的最好寫照。
另一種情況就是害怕性期待,又叫“自由浮動性焦慮”。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么,只知道自己時刻都感到焦慮,看什么都心煩意亂,想什么都憂心忡忡?;颊哒f不上來到底是哪里不對,但就是覺得處處充滿危險,整日提心吊膽。他們總是感到危險可能來源于任何一個角落,且隨時會來臨,甚至他們還會“期待”不幸的事情快點兒到來,這樣就能早日解脫。
之前我們提到的MOMO姐的老公就屬于這種情況。他對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總是很緊張,但又不知道到底在緊張什么。生活似乎為我準備了無數彩蛋,但一旦打開它們,就只有各種各樣的不幸。我總是期待,不幸的事情都快點兒來吧!”他常常失眠,好不容易入睡,早上醒來后卻發現床單上已留下一片濕漉漉的地圖。作為男人,他因此以為自己“腎虛”,便更覺得顏面掃地。
事實上,人的身體反應也是情緒的出口。因為在清醒時分,MOMO姐的老公的過度焦慮無法得到宣泄,所以在入睡后意識放松時,身體就會用排尿的方式來緩解情緒,同時也在敲響警鐘。果然,在接受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后,他的尿床癥狀慢慢消失了。
【案例】
暴力主婦與沉默吃貨
茉莉姐和花生哥的相識是一個美救英雄的故事。傳說,當年花生哥被人打劫,嚇得魂飛魄散,兩腿發抖,當場跪地求饒。路過的茉莉姐當即化身女超人,大喝一聲,直接將歹徒踢倒,充分發揮了跆拳道黑段的優勢。
從此,花生哥便深深愛上了女英雄茉莉姐,死纏爛打,一會兒賢惠一會兒賣萌,終于俘獲了美女英雄茉莉姐的芳心,兩人婦唱夫隨,羨煞旁人。
誰也沒想到,過了很多年之后,這對老鴛鴦居然也能出問題。
這得從花生哥來找我那天說起。年過五旬的花生哥哭哭啼啼,像個被惡婆婆欺負的小媳婦,一邊往嘴里塞花生,一邊哭訴:“我老婆,她,有情況!”
我這一驚:“茉莉姐已經是全職主婦了,每天除了打麻將、跳廣場舞、催女兒結婚,也沒別的愛好了啊,能出什么情況?”
花生哥繼續往嘴里塞著花生,哭得更厲害了。
茉莉姐自從過了五十歲之后,經常胸悶氣短,煩躁不安,總發脾氣?;ㄉ缫豢矗@是更年期到了??!趕緊按電視上說的買了更年期藥品,巴巴地送到老婆面前,一臉求表揚的樣子。沒想到,茉莉姐怒火中燒,直接將他連人帶被一起扔到沙發上,讓他做了一個禮拜的“沙發客”。
聽到這里,我嘆了口氣?;ㄉ缱龀镣礌睿骸斑€有比這更慘的?!?
花生哥半夜躺在沙發上輾轉反側,總是睡不踏實,忽然隱隱約約聽到房間里有聲音。他壯著膽子摸過去,結果發現茉莉姐正趴在被子里,哭得一塌糊涂。花生哥頓時男子氣概上來了,走過去:“媳婦,這是怎么了?沒事,有老公在……”話音未落,茉莉姐突然拿出了當年教訓歹徒的氣勢,把花生哥好一頓“修理”。半夜,慘叫響徹云霄……
花生哥給我展示自己的傷:“你看這一塊塊瘀青,都快連成片了……”
我想了想,問:“那你采取了什么措施嗎?”
花生哥豪氣沖天:“那是當然了!我嚴肅地交涉過,當場就把她鎮住了!我說:‘茉莉,你給我聽好了!你要是再這樣,我就,我就,我就長跪不起!’”不用說,茉莉姐當場就一個飛踢,花生哥又多了無數瘀青。
我基本上是聽明白了,“茉莉姐現在正處于更年期,由于身體激素的變化,會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同時,衰老出現、健康下降、精力減退等等問題涌現出來,令其產生嚴重的焦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更年期焦慮癥?!?
和茉莉姐聊過之后,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斷。茉莉姐的情況是泛慮癥中的典型之一——擔憂的等待。
茉莉姐看起來大大咧咧,其實心思細膩。她擔心的事情還真是不少:自己身體不如以前了,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自己身材走樣了,年老色衰了,花生哥會不會移情別戀啊?女兒也不小了,還沒結婚,怎么辦?女兒萬一羊入虎口,遇人不淑怎么辦?這爺倆走路摔跤怎么辦,喝水嗆到怎么辦……
茉莉姐就陷在這日復一日的擔憂中,除了煩躁發火,別無他法。她的精神越來越差,電視看不進去,十字繡扔到一旁,連最愛的廣場舞都不去跳了。她總是待在房間里,一會兒哭一會兒鬧,最嚴重的時候還想自殺!
這可嚇壞了花生哥。在得知了茉莉姐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心理調節和藥物調節進行治療之后,他趕緊領著茉莉姐去看了專業的醫生,這才逐漸好轉起來。
和茉莉姐這位“暴力主婦”的擔憂的等待不同,另一位泛慮癥患者小胖的癥狀,則是典型的害怕性期待。
認識小胖,純屬偶然,不過也可算是注定。當時我們兩個人互相看了一眼對方的飯菜,就立刻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吃貨的世界就是這么簡單。
小胖似乎天生沉默,和她搭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我們兩個當時都專注于吃,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小胖只是傻傻地笑著,偶爾看看我,幾乎不說話。雖然筷子堅定地向嘴里輸送著食物,嘴巴慢慢地咀嚼、品味,但她的眼睛卻總是機警地四處掃描著,仿佛雷達一般。
“你在看什么?”我問。
“等吃完了告訴你?!?
“我吃完了。你告訴我?!?
小胖都懶得抬頭:“我還沒有?!?
直到我都撐得走不動路了,卻看到她還能靜靜地吃下第三碗飯、第五份菜,又慢騰騰地掏出零食來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在“吃”這方面,我完全不是小胖的對手。
而且,小胖是不會有吃“完”的時候。
這一點,連同樣作為吃貨的我都忍不下去了。因為,我吃不下那么多。我問:“你很餓嗎?”
“不是啊。每天吃這么多怎么會餓?”
“那你為什么要吃這么多?”
小胖用那雙雷達般的眼睛盯了我一會兒,眼神中似乎帶有一些困惑。許久之后,才不大情愿地回答:“我高興?!?
這個回答讓我很無語。可是,她又回答得那么認真。我只好抑制住不滿情緒,自己揣測。
難道她是什么隱者,用這種方式來練蓋世神功?難道她體內有寄生獸,所以才必須不斷進食?難道她胃里有個黑洞……
小胖受不了我的推論,終于幽幽地回答:“我很不安?!?
“不安?”
“沒錯。我對于一切都感到不安,我說不上來是因為什么。我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都讓我感到不安。比如說,時間,未來,以及站在我背后的人。不知道為什么,每天只要睜開眼睛,就感到巨大的壓力從四面八方襲來,可是我又不知道它到底隱藏在哪里。它似乎無處不在,但是又藏得天衣無縫。我可不想和它玩躲貓貓。我找到了一個可以讓自己高興的辦法,那就是吃東西。只要吃東西,我就會暫時忘記這些?!?
我終于明白,小胖所說的“我高興”絕非妄言。這就是泛慮癥中的害怕性期待。
【現象】
“屌絲”的焦慮誰能懂?
當下網絡流行詞“屌絲”二字為人熟知,不論男女,多數人都樂于用這兩個字來形容自己。盡管曾有某導演炮轟“屌絲”二字不雅,質疑為什么會有人熱衷于用這樣的字眼來形容自己。但實際上,“屌絲”二字的背后隱藏著一種廣泛焦慮的社會心理。
“屌絲”一詞源于網絡,是一種自嘲的說法。起初,它指的是跟“高富帥”截然相反的一種人,其標簽是“矮矬窮”“土肥圓”“沒房沒車沒存款沒品位沒人愛”“宅在家玩游戲不懂女神心”等。用我們平時的話說,就叫“普通人”。
人們對于“屌絲”這個詞的一般印象是什么呢?網上曬出了“屌絲”的各種條件:
女“屌絲”:從沒買過比基尼、沒有亮色指甲油、不會穿成套的內衣褲、從來不穿跟高5cm以上的鞋、超半年沒換過新的發型、5個月以上都在減肥、不敢咧嘴大笑、喜歡走在男人的后面、不愛或太愛照鏡子等。
男“屌絲”:身上現金不超過1000元、皮鞋價格不超過800元、婚前女友不超過3個、年終福利不超過1萬、喝瓶裝綠茶、抽20元以下的煙、開10萬以下的車、只喝白酒和啤酒、三五年未長途旅游等。
標準一出,眾網友頓時高呼:原來想當“屌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