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溺愛不是真正的愛(3)

【疼愛與管教的小課堂】

父母給孩子分派家務勞動時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每一位5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做上一兩件家務活兒;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取報紙和信件;十幾歲的孩子則可以用吸塵器除去灰塵,洗衣服時幫忙開動洗衣機等。總之,父母要視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接受能力等,安排孩子做家務。

“隔代溺愛”的現狀如何應對

如今,受經濟、社會風氣、習慣等因素影響,老人幫助子女帶孩子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這種隔代教育產生的同時,“隔代溺愛”也漸漸成為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隔代溺愛”常常導致孩子嬌生慣養,使孩子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還導致家庭不和諧。因此,父母應主動改善“隔代溺愛”的現狀,進而使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王一家三口與父母住在一起,兒子已經讀小學一年級了,并且學校離家很近。但小王的父母卻堅持要每天去接送孫子,在路上還常常為孩子背書包、拿水瓶等。有時,小王教育兒子要獨立,要自己上下學,但小王父親卻不答應,擔心孫子在上學途中發生意外,碰到壞人,非得接送不可。

還有一次,小王下班回家,看到兒子把剩飯剩菜全部倒給父親吃,小王大聲制止,但兒子卻滿不在乎地說道:“爺爺愛吃我的剩飯啊!他還說他自己是‘飯桶’,剩下的飯菜都歸他收拾!”小王聽到這里,怒從心頭起,“啪”地一聲打了兒子一個大耳光。小王父親站起身來,也生氣地打了小王一個耳光,并且說:“你憑什么打孩子?”小王對父親說:“爸,你這樣也太溺愛孩子了,這樣孩子會越來越淘氣越來越不聽話的。”老人氣憤地說:“你甭管,我有我的方法!”說著就把孩子帶到自己的房間,哄孩子開心去了。

小王看到這樣的情況真是一籌莫展,擔心父親這樣溺愛和縱容孩子,早晚會害了孩子。

上面所述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隔代溺愛”現象。老人一味地溺愛孩子,袒護孩子,卻不科學地教導孩子,的確是令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要知道,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中,老人是指路航標,在孩子剛開始認知社會的階段,老人千萬不要過度嬌慣、溺愛孩子,為孩子引錯路,否則只會毀了孩子的未來。因此,父母必須解決“隔代溺愛”問題。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拿走“隔代溺愛”的保護傘

很多老人對孩子的疼愛、溺愛已經到了沒有原則的地步,而這也無疑會破壞教育孩子的成果。因此,如果父母已經為孩子制訂了家庭規矩,那就要事先與家中的老人達成協議,絕對不能讓老人以溺愛的方式表示對孩子的愛。一旦拿走了孩子頭上的“隔代溺愛”的保護傘,那么父母的教育實踐才會顯示出應有的效果,孩子也才會更加健康地成長。

2.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如今的很多父母都會把孩子交給老人照料,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工作忙碌,無暇照看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是擔心孩子如果不在大人的保護下是無法安全的。然而,這很容易導致孩子過分依賴家庭和長輩,人際交往能力下降,還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軟弱的心理。因此,父母們要讓孩子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圈,建議老人給孩子一些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時間。如可以讓老人帶孩子去少年宮、博物館等有益于開闊孩子眼界、讓孩子接觸到其他孩子的地方。

另外,老人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自己上下學回家等。老人不要一直圍繞在孩子身邊,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正確地對待他人,這樣非常有利于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3.有時間多陪陪孩子

要想解決“隔代溺愛”的現狀,父母們就要盡量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正確地愛護和教育孩子。

總之,“隔代溺愛”的問題一定要解決,如果不正視此問題,會導致家庭不和諧,也會對孩子的培養和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父母們請正視隔代教育問題,杜絕“隔代溺愛”的現象。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既享有老人和父母所給予的愛,又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疼愛與管教的小課堂】

作為擔當“隔代家長”的老人也是需要一定的“資格標準”的,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身體健康,精力較好,心態年輕,樂于養育孫輩;

(2)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沒有精神障礙;

(3)家庭和個人衛生習慣良好,不吸煙,不酗酒;

(4)了解孩子的飲食營養和生活護理等常識;

(5)性格開朗,人際交往能力強,沒有偏見,不固執,對孩子有耐心;

(6)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7)待孩子慈愛寬容,但不縱容、不溺愛,善于引導教育;

(8)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識、新觀念,用現代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教育孩子。

別因溺愛讓孩子失去人際交往能力

如今的很多父母,因為溺愛孩子而擔心孩子如果不在大人的保護下便難以安全,于是對孩子寸步不離,常常圍繞在孩子身邊,這嚴重影響了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的交往,并容易導致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因此,父母們要讓孩子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圈,讓孩子與其他的小伙伴進行交往,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切不可因為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下降。

高亮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嬌生慣養,父母把他當做“大家閨秀”那般養著,讓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于是,高亮逐漸變得越來越孤僻。高亮上學之后,常常是獨來獨往,并且在通常情況下只要他一到教室就開始捧起書本來看,很少有人見他和班里的同學說說笑笑,好像他的生活里除了學習就再也沒有任何其他事情了。

可是,隨著期末考試的臨近,高亮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幾次模擬考試的成績也很不理想。終于,在期末考試前的那天晚上他離家出走了。在他留下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最近一段時間我幾乎要崩潰了,我感到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我時常會感覺到不知所措,我好想找一個朋友向他倒一倒我滿肚子的苦水。可是我一個朋友也沒有,我不知道該怎么與別人溝通和交流。我一直都沒有一個可以說說知心話的朋友,我難受得快要憋死了。我知道這次我肯定考不好,等待我的將是他人的嘲諷,不會有任何人來安慰我……”

故事中的高亮就是因為從小受到溺愛,才使得他變得孤僻,也正是因為他沒有朋友,才使得他變得孤獨、苦悶,于是在期末考試的巨大壓力下出現了離家出走的情況。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過于溺愛孩子,否則,很容易使孩子失去人際交往能力,并且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培養孩子優秀的人際交往能力,很多時候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艱辛。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幫你達到目的:

1.讓孩子和更多的同齡人成為好朋友

同齡人在交往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因此就可以避免和成年人交往時出現的拘束與膽怯現象,從而使得交往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活潑自如。在孩子交朋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對其進行積極地引導,讓孩子明白,不止是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孩子也都有他們的意見,要學會努力適應環境。當孩子的步伐和其他的小朋友保持一致的時候,孩子就會逐漸克服因受到溺愛而產生的“自我中心”意識。

2.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得到鍛煉

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因為在集體活動中,孩子與他人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有時候,孩子必須在遵守共同制訂的規則的情況下與同伴相互協作才能完成任務。同時,孩子也會體會到必須尊重他人,這樣才能繼續參加某個游戲,否則就會被排除在圈子之外。如此一來,就能夠改變孩子因受到溺愛而產生的孤僻、自我的性格。

3.讓孩子學會為他人鼓掌

很多孩子,因為受到溺愛而變得冷漠,不愿意向他人表示贊賞。因此,父母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為他人鼓掌,懂得贊賞他人。尤其是當朋友在某些事情上做得比較好的時候,孩子一定要及時表達出自己對他們的贊賞和肯定,這樣有利于建立持久的友誼。

4.讓孩子學會體諒他人

如果一個人無法做到體諒他人,那么,他的人際關系一定一團糟。受到溺愛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容易只為自己著想,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如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自我,當他們看上小朋友的某一件玩具時,即使那個小朋友正在興致勃勃地玩著,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奪過來。這經常會造成孩子之間的沖突。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做事情時的表現往往是自私的,不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

這樣的孩子沒有與他人合作與分享的意識,這對孩子的發展很不利。父母要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將心比心,這樣孩子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也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5.讓孩子學會處理遇到的矛盾和沖突

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有意見的分歧和利益的不均衡,有時甚至會引起一些小沖突。當孩子和他人發生矛盾和沖突時,父母就要給予孩子恰當的引導,增強他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如果孩子聽取了對方的解釋或者其他人的意見,就會對事態有一個相對客觀和全面的認識,這在無形中就增強了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能以恰當的方式讓所有人的利益得到最大滿足,實現彼此間的雙贏。

總之,父母們,不要再因為溺愛孩子而讓孩子失去人際交往能力,為孩子松綁吧,讓其擁有自己的人脈圈、生活圈,讓其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疼愛與管教的小課堂】

在培養孩子人際交往能力時,父母還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個性,父母必須明白不同的孩子社交需要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特別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對于他們來說朋友越多,他們就會感到越快樂。可是有的孩子卻不是這樣,也許擁有幾個朋友他們就已經感到很滿足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昂仁县| 河东区| 木兰县| 德庆县| 如东县| 桦川县| 邛崃市| 太仓市| 滦平县| 昌吉市| 丹阳市| 肇州县| 瑞安市| 保山市| 曲麻莱县| 昌图县| 泰宁县| 岚皋县| 枣强县| 胶南市| 平和县| 宁波市| 上杭县| 南城县| 临邑县| 南溪县| 广汉市| 开江县| 双桥区| 炎陵县| 溆浦县| 开化县| 隆尧县| 嘉黎县| 桃园市| 甘德县| 铜梁县| 汾阳市| 广宁县| 磐石市|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