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不是偶然的,有許多影響因素。在苦著堅持的人生里,必定會發生無數次失敗,但失敗并不意味著結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失敗是一個人堅持下去的鞭策力量,沒有失敗,成功便毫無意義可言。失敗反映著一個人努力的多與少,反映著他堅毅與忍耐的限度。一個在失敗后自艾自憐、失去繼續堅持努力的人,將永遠抵達不了成功的彼岸;相反,如果一個人在失敗后從中分析與總結經驗,并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他將最終獲得成功的果實。
成功從來不會自己找上門
誰不期待成功?每個人都不想在茫茫人海中碌碌無為,不想成為別人眼中拖累社會的寄生蟲。每個人都渴望功名,渴望敬仰,渴望自己勝利后內心的那種由衷喜悅。可是,雖然大家日日夜夜都在夢想著成功,而成功卻似乎總是與大家過不去,有時擦肩而過,有時甚至會撂大家一個跟斗,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成功,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前,有一個富豪,他十分熱衷于藝術,得知有位畫家的畫功了得,便帶了重禮去拜訪,請求畫家為他畫一條龍。畫家雖然痛快地答應了,但卻也提了一個很奇怪的要求——請富豪一年之后再來取畫。光陰似箭,一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富豪再度來到畫家的家里。
誰知道畫家根本沒有拿出畫來,而是慢慢走到畫架前,裁好紙張,這才大筆一揮,眨眼間,一條騰云駕霧的龍便躍然紙上,神氣活現。富豪十分滿意,笑得合不攏嘴,不過畫家提出的報酬卻讓他笑不出來了。
富豪不高興了,“你只花幾秒鐘就把畫完成了,怎能獅子大開口,提出這樣的天價呢?”
畫家只是笑笑,然后推開了另一個房間的門,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房間的每個角落都堆滿了紙,每張紙都畫滿了龍,有龍頭、龍尾、龍眼睛甚至龍身上的鱗片……
看到富豪目瞪口呆的表情,畫家慢條斯理地說:“你現在所看見的那條龍,是我花了一整年時間苦心練習才畫出來的,用這樣的價錢來換我一整年的時間和精力,不算太過分吧?”
事情就是這樣,看到他人光彩的一面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我們卻總是很難看到在這些人成功的背后,究竟有多少艱辛。于是,我們開始抱怨別人的成功為什么那么容易,我們總是失敗,憤憤不平,越來越不快樂,可卻沒有想過他人的那些努力和艱辛,我們經受過嗎?
成功,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總是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少,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多;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淺,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深。總之,一個人在年輕時經歷磨難,如能正確視之,沖出黑暗,那么就會成為一個值得敬慕的人。
想成功,我們還要做很多
大部分人在初進入社會的時候,差別并不大。一開始的人們都是意氣風發,眼睛閃亮,干勁十足,渴望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幾年的拼搏過后,其中一些人感覺到了個人力量的渺小,于是他們恐懼了、失望了、退縮了、逃避了,不再堅信自己當年出人頭地的夢想,不再相信自己能改變命運,而沉溺于休幾天假,拿點兒獎金以及偶爾與三兩個好友吃頓飯的小滿足。長此以往,他們的人生目標模糊、大腦思維遲鈍、工作能力退化。最為重要的是,他們漸漸失去了對生活的信仰,失去了挑戰命運的勇氣,也便失去了成功的機會。那么,怎樣做才能獲得成功呢?
1.確立明確的目標
有一名記者去采訪一位知名魔術師,向他問起成功的秘訣。魔術師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帶著記者來到了馬路對面的一個下水道口。魔術師對記者說:“你躺在這里,假設自己是在冬天的夜晚饑寒交迫,試試你能看到些什么?”記者聞到了下水道發出的惡臭,看到了香噴噴的飯店和華美的商場,還看到無數的人在向著劇場走動。終于在魔術師的一再提示下,那位記者看到了窗臺的下方,有一行模糊的字跡。他拼命瞪大眼睛,才辨識出那是這位魔術師的名字。
“很多年前,我從鄉下來到這里。”魔術師說回憶著說,“冬天,我蜷著身子躺在這里。下水道口雖然惡臭,但比較暖和,從來不會結冰的。我看到了滿天的星斗,知道明天更冷。我看到了食品和衣物,但身無分文。我還看到了無數的人到對面的劇場去看演出。我萌生了一個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要到這座輝煌的劇院里去,不是去看演出,是讓別人看自己的演出。這樣想了之后,我就從地上撿起一根鐵釘,用凍僵的手指,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水泥臺上了……你問我為什么會成功,就這么簡單。我用一根生銹的鐵釘,把自己的夢想刻在這里,每當沒有信心的時候,就來到這里。而當我離開的時候,勇氣就會重新灌滿胸膛。”
2.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位富豪由于沒有繼承人,所以死后就將自己的遺產全部贈給了一位遠房親戚,而這位親戚恰恰是一個常年靠乞討為生的乞丐。乞丐得到了遺產,身份頓時大變,成了百萬富翁。于是,就有新聞記者來采訪這名幸運的乞丐,“繼承了遺產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說:“我要買一只好一點的碗和一根結實的木棍,這樣我以后出去討飯的時候就會方便一些。”
可想而知,這樣的乞丐,一輩子都只會以乞討為生。由此可見,習慣對一個人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長年累月地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影響著一個人的做事效率,左右著一個人的成敗。
無論是有什么樣的習慣,只要用心去培養,大家就一定能夠讓自己成為一個擁有好習慣的人。當然,若想培養好習慣,就需要有恒心。好習慣是成功的鋪墊,而成功則是好習慣的見證。好習慣伴隨我們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讓我們在各色各樣的生活中創造無限的精彩。所以,一定要讓自己牢記:只有擁有了好習慣,才有可能擁有夢寐以求的成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擺脫失敗的陰影,并為此自傲而不是自責。
3.堅持不懈地奮斗
古人常說:“勤能補拙、天道酬勤。”不錯,無論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他們都付出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艱辛。許多人只是看到了成功者頭上的光環,看到了他們站在領獎臺上的風光,卻往往忽略了他們在成功道路上的不懈奮斗。沒有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工作中,我們不要嫉妒任何人的成就,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們背后的勤奮,我們也不要羨慕別人比自己強,那是因為我們的勤奮程度遠不如他們。
一個人無論他有多好的天賦,多高的智商,多么優越的條件,如果他不勤奮努力,怕吃苦受累,就永遠不可能獲得成功。只有勤奮努力,不怕吃苦,才能使我們走向成功,才能使夢想、目標有實現的那一天。勤奮像食物和水一樣,能滋潤著我們,使我們通向成功之路。
4.面對失敗永不放棄
泰國商人施利華擁有著上億的資產。金融危機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打擊了,可他卻在被累及破產的情況下,只說了一句,“好!終于又可以從頭再來了!”然后,他從容不迫地走進街頭小販的行列叫賣三明治,一年后,東山再起。
生活就是這樣,任何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都難免產生煩惱、悲哀、內疚、失望等情緒,可每個人的態度卻大有不同。有的人會不斷提醒自己是個失敗者,在心中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放棄努力,并在戰戰兢兢中等待下一次失敗,而失敗也常常如約再次降臨到他們身上。
成功者也有失敗的時候,但在面臨失敗時,他們會維持自信。他們會把失敗當做特例,會對自己說:“這不像是我干的,我會干得更好。”他們會從失敗中找到積極的一面,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們會通過積極的行動來彌補過失,進而轉移自己的消極情緒……通過這些行動,他們不僅再次擁有了較高的自我評價,同時又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了準備。對于他們,失敗才是成功之母,也只有這樣,才會迎來成功。
堅毅與屈從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新的學期開始了,第一堂課上他對學生們說:“今天來做一件最簡單、最容易做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然后又說:“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結果可想而知,大家都非常不屑地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可是,一個月之后,當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個同學堅持了?”只有一半的同學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再問時,堅持下來的學生只有四分之一了。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蘇格拉第再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而這個學生就是最后成為古希臘另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夠做到的,終究只是少數人。蘇格拉底要大家做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訓練,那么,如果面對的是失敗呢?能堅持的人恐怕就更少了。
故事中的堅毅與屈從
對命運屈從的人,或者就像蘇格拉底的那班學生一樣,除了柏拉圖,沒有一個會被后人記住。而小說中的世界卻是豐富的,它來源于生活,它所塑造的那些人物,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很多都為人們所銘記。
巴金在著名小說《家》中,就為人們塑造了這兩種性格鮮明的形象。
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可是性格上卻又充滿了矛盾,也總是在“兩個我”之間費力掙扎。由于處于長房長孫的位置,覺新是典型的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為維護這個四世同堂大家庭所謂的和諧相處,他幾乎什么事都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
他與梅兩情相悅,但當這段美好的戀情被長輩無理地扼殺后,他甚至沒有表現出過反抗的態度,對父親為他與李家訂的親事,表現出的也只是順從,然后才回房大哭了一場,可發泄完仍是與瑞玨完了婚。祖父死后,陳姨太無端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玨在家里生孩子,覺新雖然覺得這毫無道理有如“晴天霹靂”,但居然還是接受了,將瑞玨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覺新是矛盾的,他恨舊的一切,因為他自己也是舊禮教的犧牲品、封建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又擺脫不了這舊的一切,封建傳統觀念令他喪失了反抗能力,在“不抵抗主義”支配下,永遠選擇的是妥協,不自覺地扮演著舊制度維護者的角色,而最終等待他的,也只有最悲慘的命運。
覺慧則不同,他是幼稚、大膽、叛逆的。雖然生長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中,但他卻選擇了接受“五四”新思潮。在這里他看到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逐漸認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惡。正因為如此,他積極投身學生運動,熱心辦刊物,宣傳進步思想。
在家里,他有正義感,同情下層人物,勇于反對封建束縛;在婚姻問題上,他也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和丫頭鳴鳳相愛,并積極支持覺民抗拒包辦婚姻。對于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于大膽反抗。最后,覺慧義無反顧地走出了家庭,得到了解脫。
唯堅韌者方能遂其志
“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绔子弟少偉男。”所有我們所知道的那些成功人士、英雄人物都是歷經過磨難的,都是在逆境中飽經風霜、付出過艱辛努力的人。成功沒有捷徑,成才需經磨難。只有歷經挫折,方能形成堅毅的品格,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才能有成功的收獲。
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充斥著兩種聲音,張伯倫傾向于執行“綏靖”政策,而丘吉爾則一直主張強烈抵抗侵略。后來,丘吉爾占了上風,并且擔任了首相。
在發表就職演講時,丘吉爾對民眾激動地說:“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么?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利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上以及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邪惡、悲慘的人類罪惡史上從未見過的窮兇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復,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么恐怖也要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么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沒有生存。”
丘吉爾的這段話表達了他在納粹德國的淫威面前英勇不屈、誓死爭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決心,更顯示出了他堅毅的個性特征,極大地鼓舞了身處逆境中的英國人民獲取戰爭最終勝利的勇氣。
居里夫人曾說過,“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大作家查爾斯·狄更斯也曾說過,“頑強的毅力能夠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任何一位成功者,任何一位偉人,研究他們的成功史,無一不是一位性格堅毅的人,無一不有歷經挫折與磨難的歷史。蘇聯著名作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如此,我國著名化學家、科普作家高士其也是如此,現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的張海迪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