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你了解創意思考嗎:了解創意的10個基本認知(7)
- 思維決定創意:23種獲得絕佳創意的思考法
- 余鴻
- 4987字
- 2016-04-18 16:09:11
經濟利益對創意的刺激作用體現在各個領域。比如,很多私立學校會設立一項創意獎學金,學生們可以自由競爭,創意優勝者可以獲得獎學金,盡管不乏純屬因為興趣而參加比賽的學生,但是對于那些家境不寬裕的學生來說,獎學金確實是個很大的誘惑。再比如,有的公司為了鼓勵員工多提創意,也會通過多發獎金的方式來刺激員工的創意。
汪濤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設計總監,他在一次公司高層會議上提出建立“以經濟利益為核心的創意激勵機制”,他認為利益、信念、心理狀態是決定員工創意表現的三大因素,而經濟利益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刺激創意產生的手段。最終董事會表決同意了他的建議,先在設計部門試行,具體薪酬由王濤確定。
會后王濤將早已準備好的郵件發給了自己部門的下屬,大意是今后將會根據每個人提供創意設計的水平和數量來為大家額外發放獎金。新政策實施第一個月,一個之前名不見經傳的設計助理便脫穎而出,以一個月提供4個創意策劃案,且均通過客戶驗收的成績獲得了4000元獎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設計部門的創意層出不窮,因為每個創意都會得到豐厚的獎勵,在誘人的獎金驅使下,設計部門的業績屢創新高。
公司其他部門的員工都非常羨慕設計部門的新制度,紛紛上表,希望自己所在的部門也能實行這樣的制度。半年后,這家設計公司重新調整了員工的薪酬制度,除了固定工資外,每月根據每個人對公司的創意貢獻發放相應的獎金。因為多思考創意就能多得獎金,這家廣告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大為提高,雖然公司發給員工的報酬增加了,但是公司整體效益增長得更快。
盡管發明創造有時候確實能夠為人們帶來不菲的收益,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認定一切發明創造的動機就是為了經濟利益,不能認定一切創意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這一點是人們必須記住的。
實際上,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專利制度的國家,而且這種保障發明者利益的專利制度的確鼓勵了更多的人思考創意,帶動了更多發現、發明的產生。不夸張地說,這些發明創造為后來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即使經濟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創意的產生,但是創意并不只是人們獲得經濟利益的工具。
創意和模仿是雙生姐妹
提到創意,就不得不提模仿。創意和模仿之間的關系好像一對孿生姐妹,有創意的地方經常會出現模仿,模仿的出奇、出新也會出現創意。有時候因為創意和模仿太過相似,人們甚至分不清到底哪一個是原創,哪一個是模仿,只能根據公眾了解的時間先后順序來判定,然而根據這個時間標準判斷的結論并不見得就是準確的。
創意和模仿都是無形的思想,它們和物品不同,沒有具體形狀,人們沒有辦法用肉眼區分它們,只能通過理性思維和一些外在客觀因素來判斷。雖然人們絞盡腦汁,制定各種專利制度,但對于那些相似度超過90%的模仿,仍然難以分辨真假。
有人說:創意死于模仿。然而在現實中,模仿是很多廣告策劃者尋找創意的主要思路。
廣告業的這種模仿行為大大降低了廣告的商業壽命。目前,在中國一則電視廣告的商業壽命平均不超過半年,而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電視廣告的商業壽命平均有1~2年。
然而模仿真的那么一無是處嗎?也不盡然,其實很多創意都來源于模仿,由模仿走向創新是必然的規律,模仿得有新意、有彩頭、有看點,就是創意。模仿本身并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為了獲得經濟或其他利益而進行的惡意抄襲、模仿。
總而言之,創意和模仿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重視知識產權才會有優秀的創意不斷產生。創意是有價值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創意午餐。
左手創意,右手模仿
創意和模仿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我們模仿別人的某個想法,并且這個想法又是與眾不同的,這種行為跟剽竊有什么區別呢?這就取決于你對創意價值的看法了。倘若別人主動跟你分享自己身邊的趣事、自己腦袋中新奇的想法,你被動地聽到了,這并不算是剽竊;倘若你明明知道別人的某個想法具有經濟或其他價值,為了自己的某種利益,你仍然模仿,這就可以稱為剽竊了。也就是說,沒有得到創意所有方的許可,私自模仿其創意或發明創造,就是明確的剽竊犯罪行為,這觸犯了法律,必將受到嚴懲。
通常來說,只有金錢、物品、土地等有形財產才擁有財產權,但是當創意、發明等具有某種價值時,比如經濟價值、學術價值等,這些無形的想法也同樣具有有形物品的價值特征,那么這些無形財產也便擁有了財產權。創意、發明等可以稱為智慧財產,這些智慧財產的創始人可以稱為智慧財產權擁有者。
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出臺明確的法律條文來保護智慧財產,以促進和鼓勵新創意的誕生,比如專利制度。國家為什么要用強制的法律手段來控制模仿行為呢?
李雷是國內一家知名高級珠寶定制公司的設計師,他設計的首飾款式新穎、獨特、富有創意,并且每一款首飾的設計都有特別的寓意,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讓每個女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貼心設計”。許多富豪家中的女眷、知名明星都是他工作室的常客,她們喜歡這種“量身定做”的創意設計,享受“特殊對待”的優越感。
李雷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設計創意,每一個款式和特殊的標識,他都會申請專利,以防止因為惡意模仿給自己造成經濟、名譽上的損失。但是,李雷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那么防備被模仿的,這要從他剛當珠寶設計師時發生的一件事說起。
五年前,他剛剛從英國留學歸來時,很快便進入一家珠寶生產企業做設計師。為了迎接那年的情人節,李雷以“love”中的幾個英文字母為主題設計了一款情侶對戒。公司的設計總監很欣賞他的創意,決定將“love情侶對戒”作為情人節的重推產品。正在李雷為自己的創意設計得意之時,一件讓全公司震驚的事情發生了,李雷設計的戒指款式剛擺上柜臺沒兩天,公司的競爭對手也陸續推出了跟李雷設計款式極為相似的情侶對戒。由于李雷沒有為自己的設計申請專利,所以競爭對手鉆了這個空子肆意模仿,李雷的公司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原本的優勢由于被競爭對手同化了,李雷公司的情節人促銷活動失敗了。
從那以后,李雷就養成了只要有了新的創意設計,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專利。
對一個創意者來講,他人的模仿往往會使自己一個特別好的創意失去價值、失去生命力。
每一個創意者都討厭跟風的模仿者,因為這些劣質的模仿會讓自己的創意變得爛俗,且大幅跌價。李雷的高級珠寶定制服務中最重要、最珍貴的就是“獨一無二”,倘若他的創意被肆意模仿,客戶就會覺得自己吃了大虧,李雷的信譽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隨著客戶的不信任感增加,客戶就會不斷流失,李雷的損失就會非常嚴重。但是因為他重視保護自己的設計創意,為自己的每個設計都申請了專利保護,一旦有人惡意模仿侵權,李雷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彌補因為模仿給自己帶來的損失。
當然,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模仿。
制造創意常見的方法中,就有一種始于模仿的創意制造策略,即借鑒創意法。所謂的借鑒創意法,顧名思義就是借鑒那些成功的創意,從成功案例中的某個點或某個思想出發,發散思維,延伸自己的創意思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新的創意。比如,在網絡時代的今天,上網查看各種創意設計、創意思路非常方便,學習這些成功的創意經驗,也可以豐富我們自身的創意,通過借鑒法激發新的創意。由此可見,模仿也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么可怕。學會理性正確地利用模仿來豐富自己的創意思路,也是一個不錯的創意制造法。
總而言之,正確把握創意和模仿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僅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創意,不讓他人的惡意模仿傷害自己的創意,也要學會利用模仿來拓寬自己的思維,進而由模仿衍生出全新的創意。
知識產權是創意的保護傘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立法保護創意、發明的國家。1449年,英國授予了第一件專利。約200年后的1644年,英國政府通過了《壟斷法案》,這是世界上首部專利制度法案,其中的多條原則和定義至今仍在沿用。比如,第6條規定“第一個真正的發明人”是唯一專利權人。大約過了90多年,英國的工業革命在相對成熟和完善的專利制度幫助下,發明創造不斷增加。很快,英國成為世界上工業技術最發達的國家,成為領先全球的“世界工廠”。
知識產權是創意的保護傘。很顯然,保護創意是鼓勵更多創意、更多發明創造的最佳策略。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專利制度的出現,促進了整個社會技術創新發展的速度,促進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
為了保護發明創造者的權益,鼓勵創意發明,19世紀初期,法、德等歐洲國家也先后頒布了專利制度。到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專利制度法案。由此可見,保護知識產權是鼓勵創意的最好方法之一。
日本明治初期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日本信州宗門有個叫做臥云辰致的人,為了提升紡織效率,他絞盡腦汁,最終發明了一臺全新的優質紡織機,并將它命名為喀拉紡。他的這項發明在當時轟動了整個日本。很快,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便私自大規模生產銷售這種喀拉紡,全日本的紡織戶都購買并使用這種新機器。由于當時日本沒有保護發明者利益的專利制度,結果那些剽竊臥云辰致創意的商人賺的盆缽滿溢,而臥云辰致卻一毛錢也沒拿到。
據民間流傳的說法,臥云辰致一生窮困潦倒,因為他發明研制喀拉紡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以至負債累累,雖然自己的發明很受歡迎,但因為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自己的成本沒辦法收回。這件事情極大地打擊了其他創意者的創意熱情。
據說,因為臥云辰致的悲慘遭遇引起了日本民眾的同情和對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滿,日本政府于明治十八年頒布了專利制度。此后,那些熱衷創意發明者的創意熱情才又回歸正軌上,積極研發新技術、新發明、新創造。
試想一下,如果你辛辛苦苦想出來的創意,卻被別人無償使用了,你卻一毛錢利潤也拿不到,這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誰還樂意做呢?
海麗是深圳時裝公司的配飾設計師,由于她對色彩、材質以及服飾搭配具有天生的敏感性,加上大學四年的專業學習,海麗的創意設計很快贏得了業界的好評。當然,海麗的優秀自然也免不了招致一些心胸狹窄人的嫉妒,和海麗同公司的麗娜就是其中的一個。
麗娜比海麗上班時間早一年,但是她當初進公司就是靠走后門,盡管她一直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公司同事對她的設計品位都嗤之以鼻。海麗入職后,跟麗娜同屬一部門,雖然是個新人,但是因為品位獨特,設計富有創意,為人親切有禮,公司的同事們都很喜歡她,每周例會上主管和同事們都會夸獎海麗的作品,這讓麗娜非常不滿,于是她心中萌生一計。
一次周五下班后,海麗把設計好的圖片存進自己的電腦里,便回家了。麗娜打開海麗的電腦,利用早已存在U盤里的病毒破解了海麗電腦的密碼,她把海麗新設計的圖片拷貝到自己的U盤里,并把原件刪除。周一上班后,海麗打開自己的電腦找上周設計的圖片,結果怎么找也沒有找到,她很著急,因為這個設計圖是客戶下午就要看的。麗娜看到海麗驚慌的樣子心里暗喜,她心想:“哼,你不是厲害嗎?有本事你現在立刻重新設計一個圖!”后面的劇情如麗娜預想得一樣,下午客戶來的時候海麗沒能拿出方案,令客戶很不滿。麗娜拿著之前竊取海麗的設計圖“雪中送炭”,最終獲得了客戶的諒解。
盡管海麗知道麗娜給客戶看的設計圖是自己的,但是她卻沒有證據證明。海麗把這個情況私下告訴了自己的主管,并確鑿地表示自己上周五下班后就存在電腦里了,麗娜拿出的設計圖正是自己的。主管了解海麗的性格,她知道海麗工作態度極為認真,她說出這話自然不是空穴來風。
表面上主管公開批評了海麗,私下里卻暗暗調查這件事情,因為公司有責任保護每個員工的知識產權。麗娜看到海麗的“失意”非常高興,殊不知自己這種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一個月后,麗娜接到了公司的辭退信,理由是“職業操守有問題”。最終麗娜因為剽竊他人的創意被辭退,而海麗的知識產權得到了有效的維護。
倘若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創意提出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的維護,辛苦付出沒有回報,長此以往人們思考創意的熱情就會降低。所以說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夠維護創意市場的秩序,保護智慧財產擁有者的知識產權,打擊抄襲、剽竊他人創意、發明的行為。
創意需要物質回報
承認優秀創意的價值和所有權,是一個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反之,如果一個國家的民眾普遍不認可創意的經濟價值,那么這個國家的先進性就要大打折扣了,而這個國家的創新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英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工業革命的起源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英國最早頒布了專利制度,英國民眾懂得尊重創意,愿意為使用他人的優秀創意而付費。尊重創意的影響力是非常廣泛的。此外,要想鼓勵創意,使用者以物質回報創意擁有者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