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了解創意思考嗎:了解創意的10個基本認知(4)
- 思維決定創意:23種獲得絕佳創意的思考法
- 余鴻
- 5085字
- 2016-04-18 16:09:11
什么是用心想呢?用心想是將思維放到一個廣闊的空間里進行延展,“天馬行空”地想。用心想需要在不斷的思考中完善解決問題的辦法,改正錯誤,修正缺陷,找到最適合的策略。唯有堅持不懈地想,才能算是用心想。有很多人能夠堅持思考,堅持鍛煉自己的思維,堅持想。用心想才會有創意,遺憾的是,大多數人缺乏創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從不用心去想,或是很少用心去想。
姚琪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畢業之后他進入了一家網絡公司上班,職位是品牌策劃。按照規定,策劃員每個月必須完成一個創意策劃,如果連續三次策劃案都被客戶退回的話,員工就要自動離職。
姚琪在大學里學的專業是計算機,每個月到了交策劃案的時候他都一籌莫展。2011年5月初,主管讓姚琪做一個化妝品的創意案,這可難倒他了,他單身漢一個,根本不了解化妝品,他在給幾個女性朋友打電話詢問意見后仍然沒有任何靈感。他先后做了五個創意策劃都被主管打回來了,他既苦惱又灰心,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他跟自己的朋友抱怨說:“我都想了五個方案了,還不行,我真的已經很用心了……不是我們的領導要求太高了,就是我根本不適合做這行!”朋友先是說了一些鼓勵他的話,然后又誠懇地對他說:“你真的確定自己用心想了嗎?用心想的結果就是想了五個辦法不行就放棄嗎?用心想應該是千方百計地嘗試各種辦法,不找到好的創意決不罷休。如果這樣一點小困難就把你打倒了,那么即使你換了工作,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朋友的話一下點醒了姚琪,回想起自己將近一年的工作經歷,他發現自己每次想創意策劃方案的時候,都是只想幾天,而且每次都是快交方案的時候自己才在壓力下被迫去想。原來自己做不出好的創意策劃方案,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創意,而是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用心想。
此后,姚琪改變了自己以前懶于思考的習慣,就連吃飯、走路、坐公交車的時間都用來思考新的創意。就這樣,他的創意越來越多,有的老客戶甚至點名要他為自己做策劃,公司也多次嘉獎他。
人人都可以有創意,關鍵看你用不用心。研究發現,同一個玩具,小孩在玩的時候會非常用心,他們會東摸摸西看看,甚至會拆開來觀察玩具的構造;而成年人則很難在玩具上用心,他們大多數只會按照說明書操作,并且對小孩拆玩具的行為表示不滿或不解。
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夠用心去想,一根繩子、一根皮筋、一個簡單的勺子,都能夠成為孩子DIY的好材料,他們往往是創意的能手。
而成年人由于受到各種外在因素的困擾往往很難用心想,他們總是喜歡用自己固有的理解來看待身邊的事物,而不懂得打破常規,以特別的方式來組合那些常見的事物,所以他們的創意常常趕不上小孩。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教育仍以強制灌輸知識的方式為主,在這種環境中要讓小孩養成用心想的習慣,要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并不那么簡單。而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就是培養他們用心思考的習慣,讓孩子的天性自由發揮就是培養他們的創意思維。
最具創意的境界可能就是即使手里沒有玩具,也能夠像手里有玩具一樣用心地玩。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也沒有必要花費人力、物力去上什么創意培訓班,讓孩子自己用心好好玩就行了。
獲得創意并不簡單,無論這個創意是應用在小小的牙刷上,還是用在飛機大炮上。創意不是坐在沙發上,隨便撓一下頭就能想到的。獲得創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心想,用心思考。你不必擔心自己的智商不夠高,創意不需要天賦,只要一心一意地思考就足矣!
用心想就一定會有創意嗎
用心想,用心思考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佳的想法或策略,獲得好的創意。而尋找好想法、好策略、好創意的最有效途徑就是用心想。那么用心想就一定會有創意嗎?之所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因為很多人想知道用心想獲得創意的概率。遺憾的是,這個概率問題至今也沒哪個天才能將其解決。
用心想之后的最佳結果就是獲得令人滿意的創意,但是讓人郁悶的是,并不是用心想了之后就一定能夠獲得創意。這個結論可能會讓很多人大失所望,這就像努力了之后不一定會獲得成功一樣,既然不一定成功,那又何必努力呢!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倘若用心想了之后也沒有得到好的創意,那么自己之前的用心就白白浪費了,這樣就虧大了。想到自己的用心可能會付之東流、成為無用功,人們就覺得非常痛心。因此,為了避免自己吃虧,他們就不用心想了。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都不愿意用心思考的心理根源。正是因為有這種錯誤的想法,才使他們離創意越來越遠。
的確,創意具有偶然性。運氣好的時候,隨便一想就能夠獲得非常出色的創意;而運氣差的時候,絞盡腦汁也理不出頭緒來,更別提創意了。認真讀書就能夠取得好成績,但是用心想卻不是這樣,這讓人們感到非常困惑。
現在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用心想的確能夠增大創意產生的概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用心想的程度越高,得到的創意的概率就越大。實際上,用心想和創意之間并不存在正比例關系,它們之間并不是絕對關系。就是因為這樣,很多人覺得無法確定自己的努力是否會有成效,于是拒絕用心想。
靜宜原本是一家全球500強企業的前臺,她身材高挑、人長得漂亮、聲音甜美,老板和同事們對她的第一印象都很好。然而她仗著自己優秀的外表,從小到大養成了不愛動腦思考的毛病。每次一遇到問題,她首先想到的是尋求其他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去想解決的辦法;而且每次同事告訴她解決的辦法之后,她也并不用心思考其中的緣故,以至下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靜宜極其沒有創意,工作總結和電話記錄一直采用傳統的復雜記錄方法;而和她一起進公司的幾個同事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創意記錄方法。慢慢的,跟她一組的同事都對她有了意見,認為她就是個花瓶,徒有其表。
有一次,靜宜路過茶水間,正好聽到別人議論她是沒腦子的花瓶。靜宜的心里非常生氣,但是為了不和同事發生正面沖突,她沒有進去質問議論她的那些同事。
下班之后,靜宜找自己男友哭訴:“我有什么錯???難道遇到不懂的問題請教別人也是錯嗎?她們怎么能那么說我?。刻^分了!”靜宜本來以為男友會站在自己的一邊,和自己一起控訴那幫說自己壞話的同事,沒想到男友卻站在了同事的一邊,男友說:“在職場中,你什么事情都不自己思考,不用心想,本來就是不對的。況且同事也沒有義務幫你收拾爛攤子啊,人家對你不滿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你一點創新意識也沒有,這也是你從不用心思考造成的。你就是從小到大優越慣了,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從不獨立思考,你要知道你是一個成年人,獨立思考,用心思考是必備的素質。除非你真的想回家給我當全職太太。”
男友的話讓靜宜想了很久,她仔細回想了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發現自己真的如男友所說的那樣,很少用心想問題,很少用心思考問題,更從來沒想過用創意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而且她始終認為想了也不見得能夠得到創意,也不見得能夠解決問題,索性就一直不用心想了。
在現實生活中,不用心想的人太多了。他們害怕用心思考的結果是徒勞的,索性不用心想了,得過且過。實際上這種不用心想的結果是很嚴重的,即使依靠姣好的外貌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等到青春不再,失去了價值,老板就不會再雇傭這種沒頭腦的人了。外貌、家世等外在因素是靠不住的,要想真正贏得別人的尊重,就必須用心想,必須具備創新思維,必須重視創意。
其實,現在絕大部分學校以教知識為主,而不是以教用心為主,原因在于教知識能夠用成績的高低來顯示其成果,而教用心既沒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教學模式,很難教會,又很難看到明顯的效果。也許教了一年,學生們都沒弄明白怎么用心想。
由于學校不教如何用心想,因此很多人可能終其一生也沒弄懂用心想是怎么回事。在現有的教育制度下,幾乎每個人都擁有很多基礎知識,但是會不會用心想則是另一回事了。而且就算沒有用心想,也不會影響人們升學、工作、娶妻生子,人們照樣可以過得很快樂。人們似乎可以不重視用心想,因為看起來創意似乎并不是快樂生活的必需品。
用心想需要人們自我揣摩其中的奧秘,自我判斷自己是否是用心之人。盡管用心想不一定會獲得創意,但是不用心想一定不會獲得創意。若是想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創意,那么你就要開始自學用心想這件事了。
多用心,創意總會來的
的確,創意確實是一種比較偶然的事物,但是難道用心想到找到創意,真的是完全靠運氣嗎?普通人真的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的創意嗎?
由于對于這部分問題,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定的答案,因此,很多人覺得創意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用心想也是霧里看花,無法清晰地看到創意的輪廓。
創意不是靠實踐經驗就能夠得到的,也不是靠用心思考就能夠想出來的,它藏在一個神秘的地方,普通人無法觸及,它只會降臨到那些幸運兒的身上。這是靈感派的普遍觀點。
對于那些冥思苦想而得不到創意的人來說,倘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能夠突然“靈機一動”,靈感乍現,那真是太好了。因為抱著這種僥幸心理,很多人就更不愿意用心想了,既然用心想不一定能夠得來創意,不用心想也可以得到創意,他們就更不舍得用心想了,就這樣,大多數人生活在廣袤的知識荒漠中,毫無創意和樂趣可言。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真的沒有辦法來改善這種現狀嗎?難道真的找不到獲得創意的好辦法嗎?當然不是的。
盡管我們無法確定用心想得出創意的概率,但是正像射出的箭多了,就算再怎么瞄不準,也總會有中靶的箭,用心想也是如此。多用心,總能夠想出好點子來;想得多了,總會找到一兩個創意。
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的愛迪生,一生擁有超過兩千項的創造發明。他不僅在電燈、電話、電影、留聲機等電學方面有非凡的發明創造,在建筑業、礦業、化學工業等領域也有很多舉世聞名的發明創造。
愛迪生在研究有聲電影的時候,同時嘗試著研究一種自己并不熟悉的礦業發明。1891年,愛迪生發明了一種選礦機,命名為“愛迪生選礦機”,并將這項新發明用于采礦事業中。盡管這個選礦機并沒給愛迪生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甚至造成了嚴重的虧損,但這一發明卻向我們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決的,除非你根本不用心想。
在選礦機投產的日子里,愛迪生每天從工廠回家后,還會進行兩項新的發明:一是研究水泥的制造問題,二是研制一種新的蓄電池。愛迪生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就設計出了水泥廠的建造圖紙,隨后又制造了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1910年,他的水泥公司排名全美前五。經過長達5個月和超過9000次的試驗,愛迪生的新蓄電池也發明出來,而且投產后深得消費者的喜愛。
愛迪生說過:“一切困難或問題都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根本不存在無法可想的事情。倘若你覺得沒有辦法可想,那只能說明你沒有用心,你是個懶蛋。”
愛迪生之所以擁有一顆充滿創意的心,是因為他時時刻刻都在用心思考,用心想。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如果你沒有創意,只能說明你太懶了。多用心,創意總會有的。
愛迪生認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天才,如果一定說有天才,那么天才就是九十九分的汗水加上一分的靈感。如果用這句話來解釋創意和用心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說:九十九次的用心才可能換來一分的創意;一百次的用心思考、用心想,可能只會得到一次創意。換言之,創意的產生概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小。
可是創意產生的概率不管有多小,它也總是有的。
梅玲是一家網絡創意公司的職員,她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有時候為了得到一個令客戶和自己都滿意的創意,她經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徹夜不眠。有的同事覺得她非常奇怪,背地里偷偷諷刺說:“只有沒有創意的人才需要廢寢忘食地努力工作?!迸紶柮妨嵋矔牭竭@種風言風語,但是她都不在意。
剛開始的時候,努力工作的成效并不明顯,有時候梅玲的創意還會被客戶駁回,但是她從來不氣餒。她每次都會耐心聽取客戶的意見,吸取教訓,用心記下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她全身心都放在尋找創意上,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都用在想創意上。慢慢的,她的創意方案越來越受客戶的歡迎,半年之后有些大客戶甚至點名讓梅玲為自己的公司設計創意方案,一年之后,梅玲升為部門經理。原來那些不看好梅玲的人,也慢慢開始佩服她了。
在年終總結大會上,梅玲代表員工講話,她說:“我知道大家認為創意行業更需要的是靈感,但是客戶的時間不會允許我們漫無目的地等待靈感的幸運降臨。我只想說一句話,雖然我們無法肯定怎么做才能得到創意,但是用心想總是沒錯的。多用心,創意總會來的。”
實際上,多用心去想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費力。要知道,思維的轉速是非??斓?,可能一次用心思考用時還不到一分鐘。這樣想來,你是不是已經萌生了想要多用心的想法了呢?思考是無限次的,你想要思考多少次都可以,但可以肯定的是,多用心去想總是不會有錯的。
此外,值得慶幸是,盡管思考是個需要長久積累的過程,但是用心想不需要天資聰慧、不需要天賦異稟。只要耐心一點,保持平和的心態,相信用心想總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