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認清自我:保持本色,發掘潛能(3)

  • 哈佛職場情商課
  • 文成蹊編著
  • 4908字
  • 2016-04-21 10:59:33

追求完美的人總覺得自己是最棒的,在和周圍的人進行交往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摩擦。著名心理學專家高蘭·沙哈說:“完美主義者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但是他們又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們總覺得其他人非常平庸,因此對于人際交往會感到十分厭煩。他們對他人和社會非常挑剔,有時候甚至會上升到仇視的地步。”

毫無疑問,當一個人承載的擔子很多很重的時候,他就會越疲憊。完美主義者因為對自己的要求太苛刻,所以他們會活得很累,這種感覺還會波及他們的合作伙伴,因為完美主義者對伙伴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有時候追求完美不僅不會給人帶來好處,還會給人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它會讓一個人變得十分憔悴和不安。

當然,在一定限度之內追求更好是應該大力提倡的,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但是,如果過分追求完美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更多困擾。其實,作為職場人,有一些小小的缺點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只要這樣的小瑕疵不至于阻礙你的發展那就不必太在意。

哈佛啟示錄

理查德·特德洛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歷史系博士,后來到哈佛大學進行深造。他曾說:“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做你自己就行了。”不過分追求完美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不管到什么時候,你都應該明白你總是會存在一些不足。有時候,正是這些不足才讓你顯得更加可愛、真實,如果在工作中你總是追求完美,那么就會經常產生自責、焦慮、懊惱等消極情緒。與其讓自己活得這么累,還不如接受有缺點的自己,快快樂樂地工作。也許這樣一來,你會收獲更多。

走出自卑感的陰影

當一個人過度否定自己的時候就會產生自慚形穢的感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卑。我們可以把產生自卑感的原因歸結為一點,那就是自卑者對自己進行的消極自我暗示,這些人會在潛意識當中不停地對自己說:“任何人都比我強。”于是,這些人很快就會被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所包圍。

按理說,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時,往往就能更好地激勵自己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在進步中找到自己的自我價值,找回自信。而當再次面對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再次感到自卑,然后就會再次激勵自己來完善自己。進而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創造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必須游刃有余地掌控自卑感,而不是成為它的俘虜。否則,自卑感就會成為前進道路上的一個無形的殺手,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墮落沉淪。自卑會阻礙人的發展,會讓人付出慘重的代價。自卑往往讓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畏首畏尾,進而與成功失之交臂。自卑會侵蝕人對成功的追求以及樂觀、希望等一系列與成功息息相關的情商品質,讓人與成功越來越遠。因此作為渴望事業有成的職場人,一定要避免陷入自卑之中,要勇敢地走出自卑感的陰影。

事實上,那些高情商的成功人士無論遭遇怎樣的挫敗都不會讓自己陷入自卑之中。作為哈佛大學典范的羅斯福總統對此做了很好的示范。

羅斯福在患上脊髓灰質炎后便開始在輪椅上生活,這種打擊對他來說幾乎是致命的,他無法想象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要如何在政途上擊敗對手,取得勝利。他覺得自己的事業之路似乎只能到此為止了。他自卑得心灰意冷,甚至有了退出政壇而歸隱田園的打算。

然而,羅斯福畢竟是非凡的,他沒有敗給自卑。一天,他興奮無比地對家人說,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自己上樓的方法,再也不用依賴別人將他抬上抬下了。說著他開始示范起來:先借助手臂的力量將身體撐起來并挪到臺階上,然后再將腿拖上去。他的母親見了立刻說道:“這樣拖來拖去太難看了,會被人笑話的。”而羅斯福卻回答道:“我必須面對自己的難堪。”

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落差,面對自己曾經和現在的落差,羅斯福沒有任由自己因此而自卑,他勇敢地面對了自己的缺陷,從而戰勝了自卑。這是值得欽佩的,也是值得每一位渴望事業有成的職場人學習的。

在職場中,遭遇挫折、失敗,或者是自己比他人差都是難免的。但是如果因此而自卑往往只能在失敗和痛苦的深淵中徘徊,要想成功,就必須勇敢地戰勝自卑。具體地說,克服自卑心理有以下幾種方法,很值得職場人借鑒。

(1)找出自卑的根源。很多人之所以自卑是因為小時候曾經受到過很大的心理創傷,找出產生自卑感的根源所在就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所以最好回憶一下哪些事情曾經給你造成過很大的傷害,然后再找出一個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它。

(2)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克服自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成功,不要小看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能夠在這些小事上經常獲得成功,你的自卑感就會在無形之中變得越來越弱,從而一步一步地找回自信。

(3)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也有屬于自己的長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不妨從自己擅長的事情做起,這樣你做的時候就會更容易取得成功,也更容易激勵自己的情緒。

(4)自我激勵是克服自卑的重要法寶。在前進的道路上要及時地鼓勵自己、暗示自己,這種做法會產生很大作用。有的人在剛開始的時候也很自卑,但是他們會經常進行自我激勵,時間一長他們也就不會那么自卑了,就會漸漸地散發出自信的光彩。

(5)擴大人際交往圈子。有強烈自卑感的人都不愿意和他人進行交往,因此他們的朋友就會很少。越是這樣,他們就會變得越自卑。一個人要想克服自卑,就應該擴大人際交往的圈子,結識更多的朋友,讓朋友的樂觀和自信感染自己。當你的朋友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開朗,越來越樂觀,也越來越自信了,而這時候你才會明白人生有多么美好。

哈佛啟示錄

岳曉東是我國唯一一位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他認為,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那就應該通過和自己的比較來獲得自信。自卑感會給職場人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有強烈自卑感的人根本無法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當然也就無法取得好的工作業績。

擺脫焦慮的困擾

作為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有“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稱的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杰羅姆·凱根曾對人的焦慮做了深入研究。他說,美國至少有4000萬人患有焦慮癥,適度焦慮固然對人有益,但是過度焦慮不僅會引發一系列的身體不適,而且會讓人焦慮、恐慌、緊張,缺乏安全感,總是覺得最壞的事馬上就要發生,整天提心吊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而這些都會給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因此,面對普遍存在但負面影響卻如此大的焦慮情緒,職場人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工作中,很多人經常會產生令人頭痛的焦慮感。這種情緒通常表現為由于過分地擔憂、牽掛而產生強烈的不安。但通常情況下人們擔憂的都是那些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威脅。被焦慮情緒所困擾的人總是處在不安當中,他們在冥冥之中總覺得將要發生一些不幸的事情,這些猜想讓他們坐立不安,異常煩躁,嚴重的時候甚至會無緣無故地發怒。

一般情況下,當人們感到焦慮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節,他們很快就能讓自己的情緒恢復平靜。但是,如果一個人一直處于不幸事件的打擊中,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會越來越差,從而讓自己變得十分疲憊。由于過分恐懼,所以他們很擔心會再次發生意外,于是就會導致自己的心理和行為失常,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精神性疾病。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經被焦慮困擾,尤其是職場人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超強的工作強度時,更是焦慮不堪,這種情緒給人們造成的傷害要遠遠比其他消極情緒大得多。對于如何才能徹底擺脫焦慮,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杰羅姆·凱根根據他的研究成果給我們提出了以下建議。

1.找出產生焦慮感的根源

要想解決問題,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斬草除根。如果人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感到心煩意亂,為什么會焦躁不安?而且找不到根源,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煩惱大舉來襲,如此便會更加焦慮。

有時人們會被眼前的事情迷惑了雙眼,那些看起來讓人千頭萬緒的煩惱,只要靜下心來仔細分析,肯定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它的根源所在。如一位職場人總是焦慮不安,這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工作狀態發生了變化,使他感覺自己已經沒有了發展空間,目前的工作讓他感覺自己是一匹被埋沒的千里馬,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沒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但是他又拿不定主意是否選擇跳槽,因為他目前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情緒就變得越來越糟糕,越來越焦慮。而這種情緒又必然會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消極影響,不良的生活狀態又轉而影響到了工作狀態,于是這個人就把自己困在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中。也就是說,這位職場人遭遇的職業瓶頸才是導致他焦慮的罪魁禍首。而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從改變他的工作狀態開始。

2.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能做的也無非是三件事,即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受并適應不能改變的,發現兩者之間的差別。

下面我們以前例中那位職場人為例簡單地闡述一下:一個職場人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已經走到了盡頭。這時候他依然有四種選擇,即創業、跳槽、業余充電、留守現在的工作。因為已經有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因此對于該職場人來說創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他愿意選擇給自己充電也不是不可以,畢竟知識是無止境的。掌握更多的知識不僅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而且還會讓自己越來越自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創業,那么必須有足夠的資金、良好的管理能力以及敢于面對風險的勇氣,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選擇給自己充電,那么必須同時有足夠的資金和充足的時間,并且還要對讀書懷有很高的熱情。如果經過一番思索之后這兩條路都走不通,而且自己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跳槽,那么就只能選擇留守現在的工作了。但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留守并不等于坐以待斃,更不是讓自己浪費寶貴的時光,而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這時候這位職場人應該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機會。當然,他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開辟出另外一片新天地。

3.轉移注意力

當我們知道了產生焦慮的原因和應該怎么做的時候,就不應一味地沉溺于焦慮之中,而要轉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實際行動當中。只要自己能夠積極地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并且保持一顆平常心,不久之后你就會發現,焦慮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遠離你了。

哈佛啟示錄

富蘭克林·羅斯福出生于紐約,作為深受哈佛大學教育影響的優秀學生之一,他在競選總統的時候說道:“我們不能讓畏懼纏身,不能讓自己和焦慮感糾纏不清。”焦慮感會讓職場人總是為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而煩惱,分散精力,同時還會給判斷力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樣一來,人們就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所以,職場人一定要想辦法擺脫焦慮感的困擾。

正確認識浮躁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開始變得越來越浮躁。有人會說:“這本就是個浮躁的時代,越來越商業化,越來越利益化。”或許浮躁是一種社會普遍現象,但是這的確不利于成功,也是哈佛一直以來所摒棄的。哈佛前任校長昆西曾說過:“哈佛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追求真理——真理本身,而不是去追隨任何派別、時代或局部的利益。”由此可見,哈佛對于“追求真理,遠離浮躁”多么重視,它儼然已經成為哈佛經久不衰,始終屹立于學術界的保障。

其實,浮躁不僅對學校的發展有消極影響,如果個人不能及時調整,也會深受其害。個人太過浮躁就有可能在成功的道路上偏離航線,從而離成功越來越遠,更無法潛心工作,難以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績,也就很難耐心地等待成功的到來。事實上,很多職場人都正在忍受著浮躁的煎熬。尤其是那些剛剛工作的職場新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浮躁。在此,哈佛人為我們講解了職場新人容易產生浮躁的原因。

1.無法接受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別

現實中很多剛剛走出學校的職場新人都是理想主義者。因為他們有較高的學歷,所以認定自己應該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能在一些規模大、擁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中工作,同時還應該有十分豐厚的薪酬。可是,現實是殘酷的,一旦現實和他們的理想出現了較大偏差,他們就會變得心浮氣躁。

比如一個人如果畢業于一所名牌大學,但是卻找了一份與其理想的收入相差甚遠的工作,那么他就會感到不平衡,就會浮躁了。他認為以自己的高學歷和名牌院校的出身應該擔任要職,應該得到更多的薪酬。而沒有想過自己目前還是新手,各項業務都不熟練,應該首先做好本職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商河县| 辽中县| 桓台县| 旺苍县| 泾川县| 昌吉市| 鸡西市| 姜堰市| 丰镇市| 正镶白旗| 衡阳市| 横山县| 东兰县| 元阳县| 太白县| 南通市| 甘德县| 瑞丽市| 华安县| 温泉县| 荣昌县| 蒙城县| 正蓝旗| 简阳市| 大安市| 论坛| 江川县| 上栗县| 水城县| 朝阳区| 甘洛县| 忻州市| 师宗县| 新晃| 金乡县| 汽车| 宁乡县| 乌兰县| 沿河|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