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洞察人性管理的奧秘(1)
- 領導的方與圓(升級版)
- 曾仕強
- 2728字
- 2016-04-13 11:28:23
人性管理是中國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核心部分。那么,什么是中國式管理?
所謂“中國式管理”,說到底,就是中國的管理哲學,即以人為本的人性管理。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而從管理科學的角度來看,無所謂中國式管理,當然也就無所謂美國式、日本式管理。哲學則不同,因為各地具有不同的風土人情,管理必須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結合在一起才能增強效果。所以,各地區的管理哲學不同。從管理哲學的角度來考慮,誰也不會否定中國式管理哲學的真實性。中國式管理不過是中國式管理哲學中的一種,并由此發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管理科學。
中國式管理即人性管理
什么是中國式管理
提到人性管理,我們必須先概要地介紹一下中國式管理。
人們對“中”這個字一直都有誤解,說“它是地球的中央”,或者“不偏不倚”,其實不然。我認為,“中”就是合理。什么叫作“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義。所謂“管理”,就是你管得合理,對方就接受;你管得不合理,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沒有用。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什么叫作中國。中國,就是任何事情都講究合理的國家;而且要做到沒有一件事情不合理,才有資格稱自己是中國人。
就管理而言,每個時代都有它的主流,19世紀英國式管理絕對是主流,20世紀學美國式管理一點也沒有錯,而21世紀中國式管理是世界的主流。
為什么要了解中國式管理
對于中國的管理者和廣大的讀者來說,懂得中國式管理有什么樣的好處呢?
現在國內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我們并不了解自己。以前的中國人只了解自己,不了解世界,所以很吃虧;現在的中國人,了解世界,卻不去了解自己,所以也吃虧。
我們要做既了解自己、也了解世界的人,這樣我們就會知道怎樣去操控局面,這對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有利。
很多人都在做中國式管理,也都接受著中國式管理,只是沒有講出來罷了。原因有兩個:第一,覺得很丟臉;第二,感覺不成系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兩千多年以來,我們已經按照中國式管理做下來了,可是近百年來卻一直在否定它—我們一直在否定自己。當領導的,向部屬交代完一件事情,一定要再交代一句:“不要說是我說的。”外國人則不然,是自己說的就從不否認。所以,外國人總覺得我們鬼鬼祟祟、心術不正。其實,是他們不了解中國,不了解中國人。
有人會問,中國人這樣做合理嗎?我認為是非常合理的。因為盡管領導說了“不要說是我說的”,部屬還是要說出去的。但是,說出去是部屬的責任,不是領導的責任。領導可以這樣說,但部屬不能照樣講出去。這涉及深層次的東西,與中國特有的文化相關。
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更是文化。中國文化源于《易經》、太極思想,陰陽變化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也滲透在管理哲學中。
每個國家都有一些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對中國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的方式而感到羞愧。我們可以非常大膽而且坦然地運用我們的這套學說。當充分了解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坦然了。
同樣地,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探討中國式管理,因為如果不了解中國,就無法進軍中國市場,而這么大的一個市場就被漏掉了—未來世界,他們是看準了中國的。
概括地說,以中國的管理哲學來妥善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就是中國式管理,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用得有效。
管理的原則:以人為本
其實,中國式管理用比較簡單、概括的六個字就可以完全涵蓋了。是哪六個字呢?稍后再講。現在,我們必須先把思路整理出來,就像蓋房子一樣,先打好地基,歸納、概括后就會非常簡單明了,但是卻像孫悟空一樣有七十二變。
我認為,要了解中國式管理,必須首先了解中國人,一定要記住四個字:以人為本。何謂以人為本?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一個人活著,只要修養好且不傷害他人,這個人就有價值,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有很多人盲目地接受西方的觀念,不再以道德的標準衡量人,而是“一切向錢看”,致使整個社會的價值標準都發生了扭曲。賺了錢就了不起,人就有價值;沒賺錢就沒用,人就沒有價值。這是不對的。
有的領導總是抱怨自己的員工不好:“就是他們妨礙了企業的發展。”老實講,員工是你請來的,他不好,你不要他就可以了,但是你為什么請他來卻又說他不好呢?
員工不好,往往是領導帶壞的。所以,當有人跟我講員工不行時,我第一個問題就是:“那你干嗎要把他招進企業里來?當初是經過甄選,你認可他才讓他進來的。他本來很行,跟了你變得不行了,那是誰的錯?是你的錯,是你把人家帶得不行了。為什么這個人跟著你就不行,跟著另外一個人就行呢?”
那么,領導應該怎樣帶人?怎樣管理人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話:不要管他。有人會說,那怎么行?這樣做又是為什么呢?人性管理,管與理不同。管是管,人性不喜歡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歡被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一切皆變,唯有人性不變
人性的特點
談管理是需要一定背景的,管理不是要管人,而是要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資源。所以,把人納入管理的范疇,就相當于把人當成了物。在西方的人力資源觀念中,人被當作人力資源去利用、去處理,視人猶物,嚴重地違反了人性。而人性的特點是,第一要創造,第二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擺布。
很多老板向我抱怨說:“中國人很難管啊!”我給出的答案只有一個:“誰叫您管他!”
要了解一個人,必須看他講話,一個人講什么話,就代表他心里在想什么,這叫作“言為心聲”。“不要你管”“你干嗎管我”“你憑什么管我”,這是我們常常講的話。還有更有趣的:“憑他那種德行也想管我嗎?”即便有的時候嘴上不這樣說,但是心里卻在這樣說。
管理與德行有什么關系嗎?
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國的管理與德行是有關系的,“憑他那種德行也想管我嗎?”其言外之意就是,你首先要管好自己才能管我!中國人十分重視德行,認為只有品德優秀的人才有資格管理他人。
我一直在研究中國人,還沒有聽到哪一個中國人說:“趕快來管我,趕快來管我。”所以,從根本上追究,人性對管理有一種先天的排斥。
中、美、日三國的比較
美國人很簡單:“我給你多少錢,你聽我的話。”
日本人很容忍,只要“比比誰比較大”:“我比你年資高,你聽我的;你比我年資高,我聽你的。”這種尊重前輩的精神,成為他們的行動準則。
中國人就比較復雜,你說“我年資比你高”,有人就會說“公司就是被你害死的”;你說“我的能力比你強”,他又會說“老板給你工作機會,卻不給我,給我做,我做得比你好”。
美國人會問你:“領多少錢?”大多數中國人不會問,即便問,你也不會告訴他。
美國人:“你領多少錢,不要告訴別人。”
中國人:“我告訴別人干嗎?”(但是,他告訴別人了,所有人都知道了。)
美國人很生氣:“我叫你不要告訴別人,你為什么還要告訴別人?”
中國人:“沒有,哪里有?”
美國人:“你沒有告訴別人,別人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