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風(fēng)雪故人來(6)
- 美人請上轎
- 左霏
- 2137字
- 2016-03-25 15:38:29
秉淮和阿原聽見說崔玦不能親送他們進家宅,倒似是松了一口氣一般。惹得一直低頭玩那些玩意兒的阿璃抬起頭來好奇地看了一眼。并沒有看到什么異樣,于是又低下頭接著玩。
阿原便說道:“阿璃,已經(jīng)進城了,很快就要進家門,這些玩意兒且收起來罷,省得下車的時候落了東西。”
阿璃“哦”了一聲,聽說地將一應(yīng)玩意兒收進原就有的皮箱子。這皮箱子做得心思甚是巧妙,大約是想到她一個女孩子,沒有多大的力氣開箱子,做了一把暗鎖,只須手指頭一扳,箱蓋便應(yīng)聲而開。
這皮箱子看著有些磨損,想來是舊物。
阿璃將玩意往里面裝,最后卻依舊拿了一只魯班鎖。
然而這只魯班鎖最后也沒有玩。牛車一進城,便聽到外面一片人聲嘈雜,有人叫賣,有人還價,還仿佛有雜耍叫好的聲音。
阿璃很快被吸引了注意。在南邊,因著外面不太平,她在家雖然被父母縱著并不拘束,然而這樣熱鬧的街市確乎從來沒有過。
再也顧不得阿娘“大家閨秀” 的耳提面命,迫不及待便將車簾掀了一條縫,好奇往外看。
發(fā)現(xiàn)這都城的街上,雪顯然是清掃過的。雖然雪還在撲簌地下,然而街上行人卻甚多。和南邊的街道相比,這邊的街道顯得分外寬敞,且不管行人如何擁擠,卻是井然有序,并不雜亂。
那些個耍雜耍的,阿璃并不感興趣,從前在南邊,這些也是常見。然而不常見的,卻是路邊的各色叫賣。因著雪,許多都支著篷,那蒸饅頭的屜籠呼呼地冒著白氣,被頂上的篷擋了,偏一偏,避了那篷頂,照樣呼呼地往天上冒。
南邊因著連續(xù)戰(zhàn)亂,街上早不太平,平日里有叫賣也是匆匆來匆匆走,從來沒有像這樣,整整齊齊順著街邊羅列過去,仿佛不管早晚,永遠這樣不急不緩,連那香味都飄得悠然自得,四處彌漫。
阿璃立時對這北方都城增了好感,回過頭來,不問阿爹問阿娘:“阿娘,在都城我能上街玩嗎?”
阿原凝了凝眉頭,下意識的反應(yīng)是要說不許。然而看到女兒期盼興奮的眼神,想到畢竟是初來乍到,孩子離了自小生長的家,到底還是要慢慢適應(yīng)。
一時軟了心,說道:“好人家的孩子是不能隨便街上跑的。不過碰了機會,你可以隨阿娘出來買東西。”
阿璃臉上立刻有了笑意:“阿爹也來。我和阿爹幫阿娘挑簪子。”
阿原便笑罵道:“這個時候你來拍馬屁?沒有你阿爹我還能吃了你?”
阿璃嘻嘻笑。
阿原便輕輕拍了拍阿璃的頭頂,語氣作得十分兇悍:“看也看過了,將頭給我安分地收回來!”
阿璃得了自己娘親的許諾,心情大好,笑嘻嘻地將頭收回來。
牛車又行了一些時間,轉(zhuǎn)過不知道幾個街口,便聽宗明笑呵呵在外面說道:“老爺,夫人,已經(jīng)到了咱們住的街上。再往前走就到家了。”
阿璃在里面聽著,伸了伸脖子,想再將頭扎到車窗處去看看。然而看了看阿娘,到底是忍住了。
秉淮看女兒強自按捺的樣子,忍不住笑起來:“咱們家這條街僻靜得很,整個街只有我們家一個門口,想看就看看,外人看不見你。”
阿璃于是便看自己阿娘。
阿原便笑著點她的額頭:“下一腳就到家門口,下了車看不一樣?”
話音剛落,牛車一停。便聽宗明笑道:“到了!”
阿璃歡呼一聲,身子彈跳起來,就要往車下沖。慌得阿原連忙按住了:“外面大雪寒天的,你當(dāng)這是南邊?裹好了衣服才許出去!”
秉淮早拿了一件狐貍毛的皮裘披過來,裹在阿璃身上。
這時車簾輕輕一掀,帶進來一股冷氣。便見車下站著一個壯實婦人,一臉的笑意,手里拿著一件腥紅的繡緞斗篷,開口說道:“奴婢來抱小姐下車吧。”
阿璃看了這婦人,立時開了懷,一伸手,沖著婦人將身子送過來,甜甜糥糥地喊“聶阿姆”。
那婦人將抱住阿璃,將那斗篷一展,得索地在阿璃身上再裹了一遍,連兜帽也一并戴了,整個人密不透風(fēng)。
阿璃抱著那婦人的脖子,撒嬌道:“聶阿姆,你不跟我一路走,我好想你!”
那婦人笑道:“我提前過來打點院子。晚上小姐才好睡個好覺啊。”
抱著阿璃站在宅子門前讓她認自家的宅子。
這是一個半舊的宅子,相比于南邊的舊家,這個門口顯得開闊敞亮,略帶斑駁的門樓相比于小小的她,似乎分外的高大。
此時日已西落,天色昏黃,只是瑩瑩白雪反出一片余亮。
宅子門樓上高高挑著飛檐,大門兩側(cè)掛著通紅的燈籠,照得那門里面一片蘊紅的光影。
里面先映出來的,是一面大大的畫壁,看不清上面畫的是什么,然而通紅光影里,是一片安寧的沉靜,透著喜慶親切。
阿璃一時發(fā)了愣,覺得這個地方并不陌生,仿佛從小熟知的一樣。
她有些懵懂地回頭看看阿爹和阿娘。她的阿爹正一手拎著崔浩送她的那一皮箱子的玩意兒,一手扶著她阿娘,兩個人笑吟吟站在身后看著她。
“阿娘,為什么門口要掛紅燈籠?”阿璃猶自在夢中一般問了一句。
卻是秉淮笑著答道:“北方自來一入了臘月,便開始準(zhǔn)備過年節(jié),紅燈籠一早便掛了。阿璃喜不喜歡?”
阿璃仰臉看著那紅紅并不刺目的燈籠,答道:“喜歡,像家里要娶新娘子!”
說得門口的幾個都笑起來。
聶阿姆笑著夸阿璃:“我們小姐就是聰明。一眼就知道這喜慶的意思。掛這燈籠,可不就是為了家里喜慶,來年有喜嗎?”
阿璃于是又問了一句:“哥哥家也掛紅燈籠嗎?”
婦人愣了一下,不知道這個“哥哥”指的是哪個哥哥。
秉淮自是知道阿璃說的是崔浩。于是笑著又回道:“自然也要掛的。都城里家家都掛。等歇過了這兩日,阿爹帶你街上看看,你便是知道了。”
阿原這次難得沒有說話去呵斥丈夫。
她下意識里,并不想女兒對崔家過度記心。
那崔浩,現(xiàn)在來看,是得了阿璃的歡心。然而他們在北方的日子才剛開始,以后的日子可以慢慢過,阿璃還有的是時間慢慢去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