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詞話
- 王國維
- 580字
- 2019-01-09 13:44:30
五十四
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于此。故謂文學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譯文
四言詩衰落而產生了楚辭,楚辭衰落而產生了五言詩,五言詩衰落而產生了七言詩,古詩衰落而產生了律詩、絕句,律詩、絕句衰落而產生了詞。因為一種文體通行的時間久了,創作者多了,自然就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豪杰之士,也難從中再出新意,因此往往回避而作其他的文體。一切文體之所以開始盛行,后來衰落,原因就在于此。因此這種文學后不如前的說法,我并不相信,但就一種文體而言,這種說法是正確無誤的。
賞析
王國維在此條中簡單論述了中國文學發展的歷程。一代又一代的文學,以楚辭為例,楚辭起源于屈原之前,到了屈原這里,大放光彩,《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篇章橫空出世,可謂獨領楚辭之風騷,以后的宋玉,包括到漢代的王褒等人都無法企及。漢賦、五言詩相繼崛起。正如王國維所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也不認同后世文學不如前代的說法,例如他曾為元曲正名,把元曲納入正規的文學研究中,他的《宋元戲曲史》邁出了元曲研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