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①為最工,邦卿《雙雙燕》次之②。白石《暗香》《疏影》③,格調雖高,然無一語道著,視古人“江邊一樹垂垂發”④,等句何如耶?
注釋
①東坡:蘇軾,其《水龍吟》參見本書第三十七則,注釋①。
②邦卿: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汴京(今河南開封)人。
《雙雙燕·詠燕》史達祖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
③《暗香》《疏影》:《暗香》,姜夔自度曲。張炎以此調詠荷花,更名為《紅情》;清人蔣敦復以此調詠紅梅,更名為《紅香》?!妒栌啊?,姜夔自度曲。張炎以此調詠荷葉,更名為《綠意》;清人蔣敦復以此調詠綠梅,更名為《綠影》。
《暗香》《疏影》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④《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
譯文
詠物之詞,自然是蘇軾的《水龍吟》的藝術造詣最高,史達祖的《雙雙燕》次之。姜夔的《暗香》《疏影》格調雖高,然而沒有一句話寫得精彩。比起古人的“江邊一樹垂垂發”等句,實在是遜色不少。
賞析
“江邊一樹垂垂發”語出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最后兩句“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花開花落,總容易讓人想到歲月催人老,感慨不已。
姜夔的這兩首《暗香》《疏影》詠梅之作,空靈蘊藉,寄托遙深,讓人不好把握,顯得有些晦澀。其實這種所謂的“晦澀”讓作品更加深沉,流露出朦朧之美,似是飄來一股冷香。比起其他人的詠物之作,姜夔的這兩首詞并不遜色。王國維或許不喜歡這種晦澀的朦朧之美,因此才發此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