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詞忌用替代字①。美成《解語花》②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③以下,則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④所以為東坡所譏也⑤。
注釋
①替代字:典故。
②《解語花·上元》周邦彥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③夢窗:吳文英(約1212—1272),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屬浙江)人,南宋詞人。一生未及第,但交游甚廣,是一些權貴的入幕之賓,因與奸相賈似道交好,被世人抨擊。雖如此,但始終能保持自己清貴的人格,實為難得。在中國文學史上,他是個有爭論的詞人,一部分人認為他的詞晦澀難懂,如南宋詞人張炎便曾說吳文英的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斷”;另一部分人卻對他的詞推崇備至,如清代學者周濟曾說“夢窗奇思壯采,騰天潛淵,反南宋之清,為北宋之秾摯”,還說他“運意深遠,用筆幽邃,煉字煉句,迥不猶人。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行乎其間”。吳文英把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在詞作上面,客觀地說,他的詞善用典故,想象詭異迷幻,遣詞清麗,含義曲折,實為難得。吳文英的詞作較多,是一位重要詞人,今傳有《夢窗集》。
④少游:秦觀。
《水龍吟》秦觀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
玉佩丁東別后,悵佳期,參差難又。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⑤俞文豹所著《吹劍三錄》記載:“東坡問少游別后有何作?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坡曰:‘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同時黃昇《花庵詞選》也有此記載。
譯文
詞忌用典故。周邦彥一闋《解語花》的“桂華流瓦”情境極其高妙,但可惜的是用“桂華”二字替代了“月亮”。吳文英之后的詞人更喜歡用典故來寫詞。之所以喜歡用典故,無非是因為缺少真情實感,或者是因為語言的表現力不足。由此看來,如果意境完美,根本就不需要典故;如果語言高妙,用典故反而多此一舉。這就是秦觀的一句“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之所以被蘇東坡取笑的原因了。
賞析
典故的引用一向被古代的文人所追捧,“不學詩,無以言”。在詩歌中使用典故,這是個由來已久的習慣,為了使文章更有文采,恨不能把經史子集倒背如流。必要的、巧妙的典故會使作品聲色豐潤,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用得不恰當、太泛濫反倒傷了詩詞的本質;如果典故用得過多,形式上雕琢堆砌的痕跡就會過重,甚至晦澀難明。王國維認為,喜歡用典故的作者,要么是作品缺少真實的思想感情,要么是沒有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蘇軾《永遇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沒有一處典故,平直淺白的詞語揮灑自如,撼動人心,千古流傳。蔡嵩云曾說:“美成《寫解語花》‘桂華流瓦’句,單看似欠分曉,然合下句‘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觀之,則寫元夜明月,而兼用雙關之筆,何等精妙。雖用替代字,不害其佳。《人間詞話》稱其造境,而惜其以‘桂華’二字代月,語殊未然。”(《樂府指迷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