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詞話
- 王國維
- 1190字
- 2019-01-09 13:44:24
十八
尼采①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焙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②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③,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注釋
①尼采: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在《蘇魯支語錄》中說:“凡一切已經寫下的,我只愛其人用血寫下的書。用血寫:然后你將體會到,血便是精義。”
②宋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公元1100年哲宗病死時無子,向太后擁立趙佶為帝。宋徽宗因尊信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在位時重用蔡京、王黼、童貫等佞臣,大興土木、濫增捐稅致使民不聊生,國勢日下,爆發了多次農民起義,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方臘、宋江起義。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宋徽宗趙佶傳位于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徽、欽二宗同時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宋徽宗趙佶擅長書畫樂舞,自創“瘦金體”,并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存世畫作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有詞集《宋徽宗詞》。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趙佶
裁翦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閑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③戚:憂愁、悲傷。
譯文
尼采說:“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崩铎系脑~,正是以血寫出的。宋徽宗的詞《燕山亭》也略微接近。但是宋徽宗只不過是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之苦,而李煜則儼然像釋迦牟尼、耶穌基督一樣,承擔人類的罪惡,他們的境界就全然不同了。
賞析
宋徽宗趙佶從公元1100年繼位到公元1125年讓位于宋欽宗趙桓,在二十五年的執政生涯中,北宋社會空前黑暗,官場腐敗、寵信佞臣、民不聊生、起義不斷是宋徽宗在位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加上北方女真族的崛起,內憂外患可謂十分嚴重。而這位自稱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趙佶卻貪圖享樂、荒淫無度,過分追求奢侈生活,最終導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這首《燕山亭·北行見杏花》是宋徽宗趙佶在被金軍押解北上的途中所寫,故園的杏花依舊開放,可是山河易主、江山破碎,自己此番北上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回來!悲哀之情無處不在,哽咽之聲處處可聞。這首詞可以稱得上是一首不錯的佳作。
但同后主李煜的詞相比,則境界高低、意蘊深淺一目了然。正如王國維所言,宋徽宗趙佶的詞“不過自道身世之戚”,而李后主的詞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一個是對個人身世之苦的感慨,一個是對人類靈魂的追問。尼采說:“凡一切已經寫下的,我只愛其人用血寫下的書。用血寫:然后你將體會到,血就是精義?!蔽ㄓ欣铎系脑~堪當此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