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唐教坊曲。按敦煌卷子內的舞譜,此調原當為舞曲。陳元龍注《片玉集》云:“晉國高士全隱于南鄉,因以為氏也(號南子)。”此當為調名所本。《白香詞譜》載:“南鄉即南國,唐人稱南中?!碧拼鷺饭ⅰ澳相l子”作為教坊曲名,用作詞調。
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前闋、后闋各五句,共五十六字,每闋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句押平韻,一韻到底。

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唐教坊曲。按敦煌卷子內的舞譜,此調原當為舞曲。陳元龍注《片玉集》云:“晉國高士全隱于南鄉,因以為氏也(號南子)。”此當為調名所本。《白香詞譜》載:“南鄉即南國,唐人稱南中?!碧拼鷺饭ⅰ澳相l子”作為教坊曲名,用作詞調。
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前闋、后闋各五句,共五十六字,每闋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句押平韻,一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