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間詞話
  • 王國維
  • 1295字
  • 2019-01-09 13:44:43

楚辭之體,非屈子所創也。《滄浪》《鳳兮》之歌已與三百篇異,然至屈子而最工。五七律始于齊、梁而盛于唐。詞源于唐而大成于北宋。故最工之文學,非徒善創,亦且善因。

注釋

①屈子: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自稱顓頊的后裔,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官左徒、三閭大夫,主張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等。由于屈原自身的耿介和對貴族權利的限制,受到了楚國貴族官僚的迫害,被楚懷王疏遠并流放外地。屈原一生遭到兩次流放,第一次被流放到漢水以北,第二次被流放到江南的荒僻地區,最后自沉于汨羅江。屈原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詩篇,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加工發展而成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后人稱為“楚辭”。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曾這樣評價:“《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②《滄浪》:出自《孟子·離婁》:“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③《鳳兮》:出自《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又見于《莊子·人間世》:“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乎輕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卻曲卻曲,無傷吾足。”這里當指《論語》中的這首。

④三百篇:指《詩經》。

譯文

楚辭這種體裁,不是屈原創造的。《滄浪》《鳳兮》等詩篇已與《詩經》中的詩歌不同,然而楚辭到了屈原那里才變得精致成熟。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開始于南朝齊、梁時代而興盛于唐代。詞起源于唐代而北宋集其大成。所以精致成熟的文學,不僅僅是要善于創造,還要善于繼承。

賞析

“楚辭”的體例在孔子、莊子的時代已經有了雛形,譬如孔子到了楚國,當時楚國的隱士接輿曾迎孔子之車而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與后來屈原的楚辭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帶“兮”字,帶有強烈的感傷情調,都通過浪漫的手法表達出來。但楚辭發展到屈原那里,屈原不僅繼承了前人的開拓,并結合自身的不幸經歷和當時的民歌,創造出《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名篇,使楚辭煥然一新,成為與《詩經》并駕齊驅的中國古典詩歌的淵源。

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源于南朝齊、梁之間,到唐代而盛極一時。詞源于唐代而興盛于宋。其實再往后看,元曲不也是起源于宋代而到元代大放光彩嗎?王國維在這里論述關于文學的開創和繼承的關系,對于我們現在的文學創作,依然是值得認真學習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奉新县| 长宁县| 内江市| 山东省| 个旧市| 游戏| 莲花县| 云阳县| 前郭尔| 乌拉特前旗| 安宁市| 巨鹿县| 乐安县| 莒南县| 云浮市| 宝兴县| 冀州市| 克拉玛依市| 枞阳县| 荥阳市| 东台市| 大安市| 塔城市| 安塞县| 乌兰县| 钦州市| 包头市| 威远县| 丰城市| 土默特左旗| 绿春县| 延安市| 绍兴县| 托克逊县| 寿宁县| 阿克陶县| 淮滨县| 西盟| 彭州市|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