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明顧梧芳刻《尊前集》二卷①,自為之引。并云:明嘉禾顧梧芳編次。毛子晉②刻《詞苑英華》疑為梧芳所輯。朱竹垞跋稱:吳下得吳寬③手抄本,取顧本勘之,靡有不同,因定為宋初人編輯。《提要》④兩存其說。按《古今詞話》⑤云:“趙崇祚《花間集》載溫飛卿《菩薩蠻》甚多,合之呂鵬《尊前集》不下二十闋。”今考顧刻所載飛卿《菩薩蠻》五首,除“詠淚”一首外,皆《花間》所有,知顧刻雖非自編,亦非復呂鵬所編之舊矣。《提要》又云:“張炎《樂府指迷》雖云唐人有《尊前》《花間集》,然《樂府指迷》真出張炎與否,蓋未可定。陳直齋《書錄解題》⑥‘歌詞類’以《花間集》為首,注曰:此近世倚聲填詞之祖,而無《尊前集》之名。不應張炎見之而陳振孫不見。”然《書錄解題》“陽春錄”條下引高郵崔公度語曰:“《尊前》《花間》往往謬其姓氏。”公度元祐間人,《宋史》有傳。則北宋固有此書,不過直齋未見耳。
又案:黃昇《花庵詞選》⑦李白《清平樂》下注云:“翰林應制。”又云:“案:唐呂鵬《遏云集》⑧載應制詞四首,以后二首無清逸氣韻,疑非太白所作”云云。今《尊前集》所載太白《清平樂》有五首,豈《尊前集》一名《遏云集》,而四首五首之不同,乃花庵所見之本略異歟?又,歐陽炯《花間集·序》謂:“明皇朝有李太白應制《清平樂》四首。”則唐末時只有四首,豈末一首為梧芳所羼入,非呂鵬之舊歟?
注釋
①《尊前集》:唐五代詞選集,共一卷,不知何人編選。自南宋以后,這本詞集極少流傳。直到明萬歷十年(1582),始有嘉興顧梧芳刻本《尊前集》,共兩卷。清康熙年間,朱彝尊見到明代吳寬手抄《尊前集》一卷,同顧梧芳的兩卷本《尊前集》相比,詞人之先后、樂章之次第全部相同,由此證實顧梧芳本只是把舊卷的《尊前集》分為兩卷而已。
②毛子晉:毛晉,字子晉,號潛在,中國明代末年藏書家、出版家。
③吳寬:吳寬(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玉亭主,明代詩人、散文家、書法家。
④《提要》:《四庫全書總目》又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四庫提要》。由清代永溶、紀昀等編撰,是我國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圖書目錄。
⑤《古今詞話》:宋楊湜撰,原本久佚,散見于各書稱引。近人趙萬里從《歲時廣記》《箋注草堂詩余》《花草粹編》《綠窗新話》等書輯得六十七則,合為一卷。
⑥《書錄解題》:即《直齋書錄解題》,南宋陳振孫撰,共二十二卷。陳振孫曾名瑗,字伯玉,號直齋。
⑦黃昇:字叔旸(生卒年不詳),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建安(今屬福建建甌)人,著有《散花庵詞》,編有《絕妙詞選》二十卷。《絕妙詞選》分上、下兩部,上部為《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十卷,下部為《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十卷。后人統(tǒng)稱《花庵詞選》。
⑧《遏云集》:五代呂鵬編的一本詞集,原書今佚。
譯文
明朝顧梧芳刻有《尊前集》二卷,自己寫了序,并說“明嘉禾顧梧芳編次”。毛晉刻《詞苑英華》懷疑是顧梧芳沿用《尊前集》舊名的新編。朱彝尊跋稱:我在吳下得到吳寬的手抄本,把它同顧梧芳的刻本相互校勘,完全相同,因此斷定是宋初人編輯的。《四庫提要》中兩種說法同存。按《古今詞話》中說:“趙崇祚《花間集》載溫飛卿《菩薩蠻》甚多,合之呂鵬《尊前集》不下二十闋。”今考證顧刻本所載飛卿《菩薩蠻》五首,除“詠淚”一首外,都是《花間集》中有的,因此知道顧刻本雖然不是自編的,但也不是呂鵬所編的舊本。《四庫提要》中又說:“張炎《樂府指迷》雖云唐人有《尊前》《花間集》,然《樂府指迷》真出張炎與否,蓋未可定。陳直齋《書錄解題》‘歌詞類’以《花間集》為首,注曰:此近世倚聲填詞之祖,而無《尊前集》之名。不應張炎見之而陳振孫不見。”但是《直齋書錄解題》“陽春錄”條下引高郵崔公度的話說:“《尊前》《花間》往往謬其姓氏。”崔公度是北宋元祐年間的人,《宋史》有傳。北宋肯定已經(jīng)有《尊前集》了,只是陳振孫沒有看到而已。
又案:黃昇《花庵詞選》、李白《清平樂》下注說:“翰林應制。”又說:“案:唐呂鵬《遏云集》載應制詞四首,以后二首無清逸氣韻,疑非太白所作”等等。今《尊前集》所載太白《清平樂》有五首,難道《尊前集》又名《遏云集》,而一本載四首、一本載五首的不同,是黃昇所看到的版本與今本略有不同的緣故?又,歐陽炯《花間集·序》中說:“明皇朝有李太白應制《清平樂》四首。”那么唐末時只有四首,難道末一首是顧梧芳羼入的,不是呂鵬舊本有的?
賞析
《尊前集》是唐五代詞選本,選錄唐五代三十九家詞二百六十一首,因為是供宴席歌唱,故集名“尊前”。自南宋以后,這本詞集極少流傳。直到明萬歷十年(1582),始有嘉興顧梧芳刻本《尊前集》,共兩卷。顧梧芳在序中說:“聯(lián)其所制,為上下兩卷,名曰《尊前集》,梓傳同好。”此段話讓一些人誤解該書為顧梧芳襲用舊名而重新選訂編纂的詞集,譬如明代的出版家毛晉刻《詞苑英華》中就懷疑《尊前集》為顧梧芳所編。清康熙年間,朱彝尊見到明代吳寬手抄《尊前集》一卷,同顧梧芳的兩卷本《尊前集》相比,詞人之先后、樂章之次第全部相同,由此證實顧梧芳本只是把舊卷的《尊前集》分為兩卷而已。清代的《四庫提要》對于這兩種說法都有記錄。
王國維在這里做了一個簡單的考證,指出宋代楊湜的《古今詞話》中就有記載說:“趙崇祚《花間集》載溫飛卿《菩薩蠻》甚多,合之呂鵬《尊前集》不下二十闋。”說明《尊前集》宋代就有。
陳直齋的《書錄解題》中“歌詞類”以《花間集》為首,而沒有《尊前集》之名。由于陳直齋的這本《書錄解題》在我國目錄學上的權(quán)威性,因此在《四庫提要》中兩種說法同存。但王國維指出《書錄解題》“陽春錄”條下有引高郵崔公度的話:“《尊前》《花間》往往謬其姓氏。”崔公度是北宋人,并且看到過《尊前集》,這再次說明《尊前集》在北宋時就已經(jīng)有了。而顧梧芳本的《尊前集》只不過是把北宋時的一卷本分成了兩卷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