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老不朽(9)
- 人生有何意義
- 胡適
- 4529字
- 2016-11-01 16:54:09
我在好些年前說過,中國已經確實熱心努力打掉自己的文化傳統里種種最壞的東西:“短短幾十年里,中國已經廢除了幾千年的酷刑,一千年以上的小腳,五百年的八股。”我們還要記得,中國是歐洲以外第一個廢除君主世襲的民族。中國的帝制存在了不止五千年之久,單單“皇帝也要走開”這一件事對廣大國民心理的影響就夠大了。
這些以及其他幾百件迅速的崩潰或慢慢的銷蝕,都只是這個文化沖突激蕩時期的自然犧牲。
這些文化的犧牲都不值得惋惜哀悼。這種種革除或崩潰都應當看做中國從孤立的舊文明枷鎖之下得到解放的一部分現象。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思想家從沒有解決如何限制一個大一統帝國里君主專制的問題,然而幾十年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接觸就夠提出解決的方法了:“趕掉皇帝,廢除帝制。”其他許多自動的改革也是一樣。八百年的理學不能指出裹小腳是不人道的野蠻的行為,然而幾個傳教士帶來了一個新觀點就夠喚起中國人的道德意識,夠把小腳永遠廢了。
中國從西方文明自動采取吸收的又有多少成分呢?這個清單是開不完的。中國自動采取的東西——無論是因為從來沒有那些東西,或者沒有相當的東西,還是因為雖然有相當的東西,但要差一等——確實總有幾千件。中國人采取了奎寧、玉蜀黍、花生、煙草、眼鏡,還有論千種別的東西,都是因為以前沒有這些東西,所以愿意要這些東西。用鐘表是很早的事,不要多久滴漏就被淘汰了。這是一個高一等的機械代替一個次一等的東西的最明顯的例子。從鐘表到飛機和無線電,論千件的西方科學工藝文明的產物都可以列子在我們的清單上。就智識與藝術的范圍而論,這份清單可以從歐幾里德起一直開到當代的許多科學家、音樂家、電影明星,這個單子真是開不完的。
然后還有一個問題——從舊文明里丟掉沖刷掉這一切,又從近代西方文明自動采取了這上千個項目,然后中國傳統保存下來的成分又還有多少呢?不止四分之一世紀以前,在1933年,我有一回演講,專論中國與日本文化反應的不同型態。我指出日本的現代化可以叫做“中央統制型”,而中國,因為沒有一個統治階級,所以中國的現代化是文化反應的另一個型態,可以叫做“長期曝露與慢慢滲透造成的文化變動”。我接著說:
這樣,我們實在是讓一切觀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與西方文明慢慢接觸,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響,于是有時起了一步步漸進的改革,也有時起了相當迅速或激烈的變動。……我們沒有把哪一件東西封閉起來,我們也不武斷禁止哪一樣東西有這種接觸和變化。
過了幾年,我又抱著差不多同樣的看法說:
中國的西方化只是種種觀念漸漸傳播滲透的結果,往往是先有少數幾個人的提倡,漸漸得著些人贊成,最后才有夠多的人相信這些觀念是很合用或很有效驗的,于是引起來一些影響深遠的變化。從穿皮鞋到文學革命,從用口紅到推翻帝制,一切都是自動的,都是經過廣義的“理智判斷”的。中國沒有一件東西神圣到不容有這樣的曝露和接觸,也沒有一個人,或一個階級,有力量防止那一種制度受外來文化感染浸蝕的影響。
我從前說過的話的要點只是:我認為那許多慢慢的但是自動的變化,正好構成一個可以算是民主而又可取的文化變動的型態——一個長期曝露、自動吸收的型態。我的意思也是要說,那種種自動的革除淘汰,那種種數不清的采納吸收,都不會破壞這個站在受方的文明的性格與價值。正好相反,革除淘汰掉那些要不得的成分,倒有一個大解放的作用;采納吸收進來新文化成分,只會使那個老文化格外發輝光大。我決不擔憂站在受方的中國文明因為拋棄了許多東西,又采納了許多東西,而蝕壞、毀滅。我正是說:
慢慢地、悄悄地,可又是非常明顯地,中國的文藝復興已經漸漸成了一件實事了。這個再生的結晶品看起來似乎使人覺得是帶著西方的色彩,但是試把表面剝掉,你就可以看出做成這個結晶品的材料在本質上正是那個飽經風雨侵蝕而更可以看得明白透徹的中國根底。
這是我在1933年說的話。我在當時可是過分樂觀了嗎?隨后這幾十年來的事變可曾把我的話推翻了嗎?預料將來總是一件冒險的事。但是,我近幾年來看了不止四百萬字的“清算”文獻。看了這許多整肅文獻,我才敢相信我所推崇的那個“人本主義與理智主義的中國”在中國大陸上還存在著,才敢相信那個曾盡大力量反抗中古中國那些大宗教,而且把那些宗教終于推倒的大膽懷疑、獨立思想、獨立表示異議的精神,也會永久存在,繼續傳布。總而言之,我深信,那個“人本主義與理智主義的中國”的傳統沒有毀滅,而且無論如何沒有人能毀滅。
本文為1960年7月10日胡適在西雅圖中美學術會議的英文演講,1960年7月21日至23月刊于臺北《“中央”日報》
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向
今天我講的題目,發表出來的是《眼前文化的趨向》,后來我想了想恐怕要把題目修改幾個字,這題目叫做“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向”。“眼前世界文化的趨向”,有他自然的趨向,也有他理想的方向。依著自然的趨向,世界文化,在我們看起來,漸漸朝混合統一的方向,但是這統一混合自然的趨向中,也可以看出共同理想的目標。現在我先談談自然的統一趨向。
自從輪船與火車出來之后,世界上的距離一天天縮短,地球一天天縮小,人類一天天接近。七十年前,有一部小說叫做《八十天環游全世界》,這是一種理想。諸位還記得,今年六月里,十九位美國報界領袖,坐了一只新造的飛機,6月17日從紐約起飛,繞了全球一周,6月30日飛回紐約,在路共計13天,飛了21424英里,而在飛行的時間不過一百點鐘,等于四天零幾點鐘。更重要的,是傳播消息、傳播新聞、傳播語言文字、傳播思想的工具。電報的發明是第一步,海底電線的成功是第二步,電話的發明是第三步,無線電報與無線電話的成功是第四步。
有了無線電報、無線電話,高山也擋不住消息,大海也隔不斷新聞,戰爭炮火也截不斷消息的流通。我們從前看過《封神榜》小說,諸位總記得“千里眼,順風耳”的故事。現在北平可以和南京通電話,上海可以同紐約通電話。人同人可以隔著太平洋談話,可以和六大洲通電報,人類的交通已遠超過小說里面的“千里眼,順風耳”的神話世界了!人類進步到了這個地步,文化的接觸、文化的交換、文化的打通混合,就更有機會、更有可能了。
所以我們說,一百四十年的輪船,一百二十年的火車,一百年的電報,五十年的汽車,四十年的飛機,三十年的無線電報——這些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區區一百年之內,把地面更縮小,把種種自然的阻隔物都打破了,使各地的貨物可以流通,使東西南北的人可以往來交通,使各色各樣的風俗習慣、信仰思想,都可以彼此接觸,彼此了解,彼此交換。這一百多年,民族交通、文化交流的結果,已經漸漸地造成了一種混同的世界文化。
以我們中國來說,無論在都市、在鄉村,都免不了這個世界文化的影響。電燈、電話、自來水、公路上的汽車、鐵路上的火車、電報、無線電廣播、電影、空中飛來飛去的飛機,這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不用說了,紙煙卷里的煙草、機器織的布、機器織的毛巾、計算時間的鐘表,也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甚至于我們人人家里自己園地的大豆、老玉米,也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大豆是中國的土產,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有用的一種植物了。老玉米是美洲的土產,在四五百年當中,傳遍了全世界,久已成為世界公用品,很少人知道它是從北美來的。
反過來看,在世界別的角落里,在歐洲、美洲的都市與鄉村里,我們也可以隨地看見許多中國的東西變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瓷器、中國的銅器、中國畫、中國雕刻、中國蠶絲、中國刺繡,是隨地可以看見的。茶葉是中國去的,橘子、菊花是中國去的,桐油是全世界工業必不可少的。中國春天最早開的迎春花,現在已成了西方都市與鄉村最常見的花了。西方女人最喜歡的白菊花、梔子花,都是中國去的。西方家園里、公園里,我們常看見的藤蘿花、芍藥花、丁香花、玉蘭花,也都是中國去的。
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通,都是自由挑選的,這里面有一個大原則,就是“以其所有,易其所無,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翻成白話是“我要什么,我挑什么來,他要什么,他挑什么去”。老玉米現在傳遍世界,難道是洋槍大炮逼我們種的么?桐油、茶葉傳遍了世界,也不是洋槍大炮來搶去的。小的小到一朵花一個豆,大的大到經濟政治學術思想都逃不了這個文化自由選擇、自由流通的大趨向,三四百年的世界交通,使各色各樣的文化有個互相接近的機會。互相接近了,才可以自由挑選,自由采用。
今日的世界文化就是這樣自然地形成,這是我要說的第一句話。
我要說的第二句話是“眼前的世界文化”,在剛才說過的自然挑選的自然趨向之下,還可以看出幾個共同的大趨向,有幾個共同的理想目標,這幾個理想的目標是世界上許多圣人提倡的、鼓吹的,幾個改造世界的大方向,經過了幾百年的努力、幾百年的宣傳,現在差不多成了文明國家共同努力的目標了,到現在是有哪些世界文化共同的理想目標呢?總括起來共有三個:
第一,用科學的成績解除人類的痛苦,增進人生的幸福。
第二,用社會化的經濟制度來提高人類的生活,提高人類的生活程度。
第三,用民主的政治制度來解放人類的思想,發展人類的才能,造成自由獨立的人格。
先說第一個理想,用科學的成果來增進人生的幸福,減除人生的痛苦。
這個世界文化的最重要成分是三四百年的科學成績。有些悲觀的人,看了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看了最近幾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們常常說,科學是殺人的利器,是毀滅世界文化的大魔王。他們聽了兩個原子彈毀滅了日本兩個大都市,殺了幾十萬人,他們就想象將來的世界大戰一定要把整個世界文明都毀滅完了,所以他們害怕科學,咒罵科學。這種議論是錯誤的。在一個大戰爭的時期,為了國家的生存,為了保持人類文明,為了縮短戰爭,科學不能不盡它的最大努力,發明有力量的武器,如第二次世界大戰里雙方發明的種種可怕武器。但這種戰時工作,不是科學的經常工作,更不是科學的本意。科學的正常使命是充分運用人的聰明才智來求真理,求自然界的定律,要使人類能夠利用這種真理這種定律來管理自然界種種事務力量。譬如叫電氣給我們趕車,叫電波給我們送信,這才是科學的本分,這才是利用科學的成果來增進人生的幸福。
這幾百年來的科學成績,都是朝著這個方向做去的。無數聰明才智的人,抱著求真理的大決心,終身埋頭在科學實驗室里,一點一滴地研究,一步一步地進步,幾百年繼續不斷地努力,發明了無數新事業、新理論、新定律,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一個科學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里,人類的病痛減少了,人類的傳染病在文明國家里差不多沒有了,平均壽命延長了幾十年。科學文明的結果應用到工業技術上造出了種種替代人工的機器,使人們可以減輕工作的勞力,增加工作的效能,使人們可以享受無數機械的奴隸服侍。總而言之,科學文明的結果使人類痛苦減除、壽命延長、增加生產、提高生活。
因為科學可以減除人類的痛苦,提高人生的幸福,所以現代世界文化的第一個理想目標是充分發展科學,充分利用科學,充分利用科學的成果來改善人們的生活。近世科學雖然是歐洲產生的,但在最近的三十年中,科學的領導地位,已經漸漸地從歐洲轉到美國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是世界公有的。只要有人努力,總可以有成績,所以新起來的國家如日本,如蘇俄,如印度,如中國,有一分的努力,總可以有一分的科學成績,我希望我們在世界文化上有這種成分。
其次談到第二個理想標準,用社會化的經濟制度來提高生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