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9章 歷史研究法(6)

  • 國學知識大全
  • 呂思勉
  • 2752字
  • 2016-11-01 17:27:09

治史學第一要留意的,就是社會學了。歷史是研究整個社會的變遷的,任何一種事件,用別種眼光去解釋,都只能得其一方面,惟社會學才可謂能攬其全。而且社會的變遷發展,是有一定的程序的,其現象似乎不同,其原理則無以異。明白了社會進化的法則,然后對于每一事件,都能知其在進化的長途中所具有的意義;對于今后進化的途徑,自然也可以預測幾分。如蠻族的風俗,昔人觀之,多以為毫無價值,不加研究。用社會學的眼光看起來,則知道何種社會有何種需要,各種文化的價值,都是平等的,野蠻民族的文化,其為重要,正和文明民族一樣。而且從野蠻時代看到文明時代,更可知道其變遷之所以然。所以我曾說:近代的西人,足跡所至既廣,他們又能尊重科學,為好奇心所驅迫,對于各種蠻族的風俗,都能盡量加以研究,這個對于史學的裨益,實非淺鮮。因為它在無意中,替我們把歷史的年代延長了(現代蠻族的情形,和我們古代的情形相像,看了它,就可追想我們古代的情形了,所以說是歷史年代的延長),就是使我們的知識加幾倍的廣博。這亦是舉一端為例,其余可以類推。

把歷史的年代延得更長的,就是考古學了。史學家說:“假定人類的出生,有24萬年,我們把一日設譬,則每小時要代表2萬年,每一分鐘要代表333年,最古的文化,在11點40分時候才出現;希臘文化,離現在只有7分鐘;蒸汽機的發明,則只有半分鐘而已。所以通常所謂古人,覺得他和我們相離很遠的,其實只是同時代的人。”這種說法,所假定的人類出生的時期,為時頗短,若取普通的說法,很有加長一倍的可能,那我們歷史上的文化,更淺短得不足道了。然即此假定,亦已足以破除普通人的成見了。

自然科學中,對于歷史關系最密切的,自然是地理學。這因為人類無一息之間,能不受自然的影響,而地理學是一切自然條件的總括。這種道理,在現今是人人知道的,無待再說。但在歷史上,地理形勢不必和現在相同,用現在的地理情形,去解釋史事,就要陷于誤謬了。所以治史學者,對于歷史地理,不能不有相當的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各時代地面上的情形和現在不同的,因以推知其時的地理及于其時人類的影響和現在的不同(錢君賓四曾對我說,有意做這樣一部書,這是極緊要極好的事情,然此事恐不易成。不可如從前人但偏于兵事上的研究)。

治史學的人,雖不是要做文學家,然對于文學,亦不可不有相當的了解。其中(一)是訓詁。這在治古史,是人人知其重要的,然實并不限于此。各時代有各時代的語言,又有其時的專門名詞,如魏、晉、南北朝史中之寧馨、是處、若為,《宋史》中的推排、手實、稱提等都是。(寧馨猶言這個。是處猶言處處。若為即如何的轉音。推排是查軋的意思。手實是按一定的條件,自行填注。稱提乃紙幣跌價,收回一部分,以提高其價格之意)這些實該各有其專門的辭典。(二)文法,亦是如此。這個在古代,讀俞樾的《古書疑義舉例》可知,后世亦可以此推之。(三)普通的文學程度,尤其要緊。必能達到普通的程度,然后讀書能夠確實了解,不至于隔膜、誤會。況且在古代,史學和文學關系較深,必能略知文學的風味,然后對于作史者的意旨能夠領略。晚出《古文尚書》的辨偽,可謂近代學術界上的一大公案。最初懷疑的朱子,就是從文學上悟入的。他說:《今文尚書》多數佶屈聱牙,《古文尚書》則無不平順易解,如何伏生專忘掉其易解,而記得其難解的呢?清朝的閻若璩,可說是第一個用客觀方法辨《古文尚書》之偽的人,到他出來之后,《古文尚書》之為偽作,就無復辯解的余地了,而他所著的《古文尚書疏證》中有一條,據《胤征》篇的“每歲孟春”句,說古書中無用每字的,因此斷定其為魏、晉后人的偽作。宋朝的王應麟,輯魯、齊、韓三家《詩》,只輯得一薄本,清朝的陳喬樅所輯得的,卻比他加出十倍。陳喬樅的時代,后于王應麟有好幾百年,只有王應麟時代有的書,陳喬樅時代沒有,不會有陳喬樅時代有的書,王應麟時代沒有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陳喬樅有何異術,而能所得的十倍于王應麟呢?那是由于古書有一種義例,為陳喬樅所知,而王應麟所不知。原來自西漢的今文經學以前,學術的傳授,都是所謂專門之學,要謹守師法的。(這所謂專門之學,與現在所謂專門之學,意義不同,非以學問的性質分,而以其派別分)所以師徒數代相傳,所說的話,都是一樣。我們(一)固可因歷史上說明甲系治某種學問,而因甲所說的話,以輯得某種學問的佚文,(二)并可以因乙所說的話和甲相同,而知道乙亦系治某種學問。如是再推之于丙、丁等等,其所得的,自非王應麟所能及了。然則甲、乙、丙、丁等所說的話的相同,并不是各有所見,而所見者相同,還只是甲一個人所說的話。我們治古史,搜羅證據,并不能因某一種說法主張者多,就以為同意者多,證據堅強,這亦是通知古書義例,有益于史學的一個證據。

講學問固不宜預設成見,然亦有種重要的觀念,在治此學以前,不可不先知道的,否則就茫無把握了。這種重要的觀念,原只是入手時的一個依傍,并沒叫你終身死守著他,一句不許背叛。現在就史學上的重要觀念,我所認為讀史之先,應該預先知道的,略說幾條如下:

其中第一緊要的,是要知道史事是進化的,打破昔人循環之見。有生命之物,所以異于無生物;人所以特異于他種生物,就在進化這一點上。固然,世界上無物不在進化之中,但他種物事,其進化較遲,在一定的時期中,假定它是不變的,或者尚無大害。人類的進化,則是最快的,每一變動,必然較從前有進步(有時看系退步,然實系進步所走的曲線),這種現象,實在隨處可見。然人類往往為成見所蔽,對于這種真理不能了解。尤其在中國,循環的觀念入人甚深。古人這種觀念,大概系由觀察晝夜、寒暑等自然現象而得,因為此等現象,對于人生,尤其是農、牧民族,相關最切。這其中固亦含有一部分的真理,然把它適用于人類社會就差了。粒食的民族,幾曾見其復返于飲血茹毛?黑格爾的哲學,徒逞玄想,根腳并不確實,而且不免褊狹之見,有何足取?然終不能不推為歷史哲學的大家,而且能為馬克思的先導,就是因為他對于歷史是進化的的見解,發揮得透徹呀!

第二,馬克思以經濟為社會的基礎之說,不可以不知道。社會是整個的,任何現象,必與其余一切現象都有關系,這話看似玄妙,其實是容易明白的,佛家所說的“帝網重重”,就是此理。(帝字是自然的意思,帝網重重,猶言每一現象,在自然法中,總受其余一切現象的束縛,佛家又以一室中同時有許多燈光,光光相入設譬,亦是此意。然關系必有親疏,親疏,就是直接、間接)影響亦分大小。地球上受星光之熱亦不少,豈能把星光的重要,看做和太陽光相等?把一切有關系的事,都看得其關系相等,就茫然無所了解,等于不知事物相互的關系了。如此,則以物質為基礎,以經濟現象為社會最重要的條件,而把他種現象,看做依附于其上的上層建筑,對于史事的了解,實在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能平心觀察,其理自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桂平市| 黄大仙区| 邵东县| 华蓥市| 天津市| 天镇县| 广水市| 金溪县| 依兰县| 青龙| 社会| 中西区| 桂林市| 乌鲁木齐县| 十堰市| 吉木萨尔县| 湘乡市| 卫辉市| 镇赉县| 维西| 河间市| 察隅县| 崇文区| 永康市| 泽普县| 容城县| 保亭| 沁水县| 盐亭县| 津市市| 雷山县| 防城港市| 邢台县| 松原市| 香河县| 佳木斯市| 营口市| 黄大仙区| 江川县| 苍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