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中國歷史研究法(8)

其能再現者,則如金石陶甋之屬,可以經數千年瘞土中,復出而供吾儕之研索。試舉其類,(1)曰殷周間禮器:漢許慎《說文序》,言“郡國往往于山川間得鼎彝”,是當時學者中,已有重視之者;而搜集研究,曾無聞焉;至宋代始啟端緒,尋亦中絕。[宋人專門著錄銅器之書,有《宣和博古圖》,呂太臨《考古圖》,無名氏《續考古圖》,薛尚功《鐘鼎款識》,王厚之《復齋鐘鼎款識》,張掄《紹興內府古器評》等。]至清中葉以后而極盛。據諸家所記有文字款識之器,宋代著錄者六百四十三,清代著錄者二千六百三十五,而內府所藏尚不與焉。[此所舉數,據今人王國維所著《宋金文著錄表》《國朝金文著錄表》;但皆兼兵器雜器合計,宋表且兼及秦漢以后器。惟無文字款識者,不在此數。]此類之器,除所鐫文字足補史闕者甚多,當于次條別論外,吾儕觀其數量之多,可以想見當時社會崇尚此物之程度;觀其種類之異,可以想見當時他種器物之配置;觀其質相之純固,可以想見當時鑄冶術之精良;觀其花紋之復雜優美,圖案之新奇淵雅,可以想見當時審美觀念之發達。凡此皆大有造于史學者也。(2)曰兵器:最古者如殷周時之琱戈矢鏃等,最近者如漢晉間弩機等。(3)曰度量衡器:如秦權,秦量,漢建初尺,新莽始建國尺,晉前尺,漢量,漢鐘,漢鈁,漢斛等,制度之沿革可考焉。(4)曰符璽:上自秦虎符;下迄唐宋魚符;又秦漢間璽印封泥之屬,出土者千數;于研究當時兵制官制,多所補助。(5)曰鏡屬:自秦漢至元明,比其年代,觀其款識,可以尋美術思想發展之跡。(6)曰貨幣:上溯周末列國,下迄晚清,條貫而絜校之,蓋與各時代之經濟狀況息息相關也。此六者皆銅器之屬,此外銅制雜器存者尚多,不備舉。銅在諸金屬中,比較的能耐久,而冶鑄之起原亦較古,故此類史料之供給,稱豐富焉。然金屬器一毀即亡,故失亦甚易;觀宋器今存者百不一二,可推知也。清潘祖蔭謂古代金屬器,在秦、后漢、隋、后周、宋、金,曾經六厄,而隨時沉霾毀棄盜鑄改為者尚不興焉。[潘祖蔭《攀古樓彝器款識自序》云:“古器自周秦至今,凡有六厄?!妒酚洝吩唬骸蓟疏T天下兵器為金人’,兵者戈戟之屬,器者鼎彝之屬,秦政意在盡天下之銅,必盡括諸器可知。此一厄也?!逗鬂h書》:‘董卓更鑄小錢,悉取洛陽及長安鐘竾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此二厄也?!端鍟罚骸_皇九年四月毀平陳所得秦漢三大鐘,越三大鼓,十一年正月以平陳所得古物多為禍變,悉命毀之?!巳蛞病!段宕鷷罚骸茱@德二年九月敕兩京諸道州府銅像器物諸色,限五十日內并須毀廢送官’,此四厄也?!洞蠼饑尽罚骸A暾∪暝t毀平遼宋所得古器’,此五厄也。《宋史》:‘紹興六年斂民間銅器,二十八年出御府銅器千五百事付泉司’,此六厄也。……”觀此可想見古器毀壞之一斑。四年前歐戰正酣,銅價飛漲,僻邑窮村之銅,悉搜刮以輸于外,此間又不知毀去史跡幾許矣。]晚近交通大開,國內既無專院以事搜藏,而胡賈恒以大力負之以走,凡百古物,皆次第大去其國;昔之豐富者,今轉涸竭;又不獨銅器為然矣。(7)曰玉石:古玉鐫文字者少,故難考其年代;然漢以前物傳至今者確不乏,以難毀故也。吾儕研究古玉,亦可以起種種聯想:例如觀其雕紋之美,可知其攻玉之必有利器;觀其流行之盛,可推見古代與產玉區域交通之密,此皆足資史料者也。至石刻研究,則久已成專門之學。自岐陽石鼓,李斯刻石,以迄近代,聚其拓片,可汗百牛。其文字內容之足裨史料者幾何,下條論之,茲不先贅。至如觀所刻儒佛兩教所刻之石經,可以想見古人氣力之雄偉;且可比較兩教在社會上所憑藉焉。[漢熹平,魏正始,唐開成,宋嘉祐,西蜀孟氏,南宋高宗,清乾隆,皆嘗有石經之刻;今惟唐刻存西安府學,清刻存北京國子監。佛教石經至多最大者為大房山之雷音洞,共二千三百馀石,作始于隋,竣事于遼,歷七百馀年,實人類繼續活動中之最偉大者也。自馀石經,今人葉昌熾《語石》卷三、卷四,記述頗詳。]又如觀漢代各種石刻畫像,循溯而下,以至魏齊造像,唐昭陵石馬,宋靈巖羅漢,明碧云刻桷,清圓明雕柱等,比較研究,不啻一部美術變遷史矣。[漢人石岡石壁,多為平面雕刻的畫像。其見于諸家著錄者,都凡九十二種三百二十九石,內出河南者三十石,出四川者四十四石,出江蘇者二石,出甘肅者一石,其余則皆出山東也。以吾所聞知,此種石畫今在日本者十九石,在法國者十二石,在德國者三石,在美國者一石,近一二年來有無再流出不可知矣。能悉集其拓本比較研究,實二千年前我國繪畫雕刻之一大觀也。][魏齊隋唐造像,不可以數計,僅龍門一處,其可拓者已二千三百馀種矣,其中尤有極詭異精工之畫。唐昭陵六馬,高等原形;靈巖之宋雕四十羅漢,神采飛動,皆吾國石刻不朽之品也。歷代石畫概略,《語石》卷五論列得要。]又如橋柱井闌石闕地莂等類,或可以睹異制,或可以窺殊俗,無一非史家取材之資也。(8)曰陶瓷:吾國以制瓷擅天下,外人至以吾國名名斯物。今存器孔多,派別尤眾,治者別有專家,不復具論。陶器比來出土愈富,間有碎片,范以極奇古之文字,流傳當出三代上。綜此兩物,以觀其遞嬗趨良之跡,亦我民族藝術的活動之一表征也。(9)曰瓦磚:我族以宅居大平原之故,石材缺乏,則以人造之磚瓦為建筑主要品,故斯物發達最早,且呈種種之進步。今之瓦當專甋,殆成考古一??埔?。(10)曰地層中之石器:茲事在中國舊骨董家,曾未留意;晚近地質學漸昌,始稍有從事者。他日研究進步,則有史以前之生活狀態,可以推見也。[今人章鴻劍著《石雅》,記國內外地質學者研究所得結果,極可觀。]

器物本人類活動結果中之一小部分,且其性質已純為固定的;而古代孑遺之物,又不過此小部分之斷片耳。故以上所舉各項,在史料中不過占次等位置。或對于其價值故為夸大,吾無取焉。雖然,善為史者,固可以舉其所聞所見無一而非史料,豈其于此可寶之故物而遺之?惟史學家所以與骨董家異者,骨董家之研究,貴分析的而深入乎該物之中;史學家之研究,貴概括的而橫通乎該物之外。吾前所論列,已略示其端倪。若循此而更進焉,例如當其研究銅器也,則思古代之中國人何以特精范銅,而不能如希臘人之琢石;當其研究瓷器也,則思中古之中國人何以能獨擅窯窯,而不能如南歐人之制玻璃。凡此之類,在在歸納諸國民活動狀況中,悉心以察其因果,則一切死資料皆變為活資料矣。凡百皆然,而古物其一端耳。

(戊)實物之模型及圖影

實物之以原形原質傳留至今者,最上也。然而非可多覯。有取其形范以圖之,而圖范獲傳于今,抑其次也。例如漢晉之屋舍灶硙杵臼,唐人之服裝髻形樂器及戲劇面具,今日何由得見;然而有殉葬之陶制明器,殊形詭類至伙,若能得一標準以定其年代,則其時社會狀況,仿佛可見也。又如唐畫中之屋宇服裝器物及畫中人之儀態,必為唐時現狀或更古于唐者,宋畫必為宋時現狀或更古于宋者,吾儕無論得見真本或摹本,茍能用特殊的觀察,恒必有若干稀奇史料,可以發見,則亦等于間接的目睹矣。夫著作家無論若何淹博,安能盡見其所欲見之物?從影印本中間接復間接以觀其概,亦慰情勝無也已。

(二)文字記錄的史料

前項所論記錄以外的史料,時間空間皆受限制。欲作數千年之史,而記述又互于社會之全部,其必不能不乞靈于記錄明矣。然記錄之種類亦甚繁,今當分別論列之。

(甲)舊史

舊史專以記載史事為職志,吾儕應認為正當之史料,自無待言。雖然,等是舊史也,因著作年代,著作者之性格學識,所著書之宗旨體例等種種差別,而其所含史料之價值,亦隨而不同。例如《晉書》所以不饜人望者,以其修史年代與本史相隔太遠,而又官局分修,無人負責也?!段簳匪圆火惾送?,以魏收之人格太惡劣,常以曲筆亂事實也?!对贰匪圆火惾送?,以纂修太草率,而董其事者又不通蒙古語言文字也?!缎挛宕贰纷载撋醺?,而識者輕之,以其本屬文人弄筆,而又附加以“因文見道”之目的,而史跡乃反非其所甚厝意也。此僅舉正史數部以為例,其余編年別史雜史等皆然,持此義以評衡諸史,則價值標準,其亦什得四五矣。

人物本位之史,既非吾儕所尚;然則諸史中列傳之價值不銳減耶?是又不然。列傳之價值,不在其為史而在其為史料。茍史中而非有“各色人等”之列傳者,則吾儕讀史者將惟見各時代中常有若干半人半獸之武夫出沒起伏,聚眾相斫,中間點綴以若干篇涂民耳目之詔令秦議,史之為史,如是而已。所謂社會,所謂文化,何絲毫之能睹?舊史之作列傳,其本意固非欲以記社會記文化也。然人總不能不生活于社會環境之中,既敘人則不能不涉筆以敘及其環境;而吾儕所最渴需之史料,求諸其正筆而不得者,求諸其涉筆而往往得之。此列傳之所為可貴也。

既如是也,則對于舊史之評價,又當一變。即以前所評四書言之:例如《晉書》,自劉知幾以下共譏其雜采小說,體例不純。吾儕視之,則何傷者?使各史而皆如陳壽之《三國志》,字字精嚴,筆筆錘煉,則茍無裴松之之注,吾儕將失去許多史料矣。例如《魏書》,其穢固也。雖然,一個古人之貞邪貪廉等,雖記載失實,于我輩何與,于史又何與?只求魏收能將當時社會上大小情態多附其書以傳,則吾所責望于彼者已足,他可勿問也。例如《元史》,猥雜極矣,其中半錄官牘,鄙俚一仍原文。然以較《北周書》之“行文必《尚書》,出語皆《左傳》”,孰為真面目,孰為可據之史料?則吾毋寧取《元史》也。是故吾儕若以舊史作史讀,則馬班猶不敢妄許,遑論余子?若作史料讀,則二十四史各有短長,略等夷耳。若作史讀,惟患其不簡嚴;簡嚴乃能壹吾趨響,節吾精力。若作史料讀,惟患其不雜博;雜博乃能擴吾范圍,恣吾別擇。昔萬斯同作《明史稿》,嘗自言曰:“昔人于宋史已病其繁,而吾所述倍焉。非不知簡之為貴也;吾恐后之人務博而不知所裁,故先為之極,使知吾所取者有可損,而所不取者必非其事與言之真?!保ㄇ鍑佛^《斯同傳》)吾輩于舊史,皆作史稿讀,故如斯同書之繁博,乃所最歡迎也。既如是也,則所謂別史、雜史、雜傳、雜記之屬,其價值實與正史無異,而時復過之。試舉其例:吾儕讀《尚書》、《史記》,但覺周武王伐罪吊民之師,其文明程度殆為“超人的”;倘非有《逸周書》“克殷”“世俘”諸篇,誰復能識“血流漂杵”四字之作何解。且吾不嘗言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亮南征事僅得二十字耶?然常璩《華陽國志》,則有七百余字,吾儕所以得知茲役始末者,賴璩書也。至如元順帝系出瀛國公,清多爾袞烝其太后,此等在舊史中,不得不謂為極大之事;然正史曷嘗一語道及?欲明真相,非求諸野史焉不可也。是故以舊史作史料讀,不惟陳壽與魏收可以等夷;視司馬遷、班固與一不知誰何之人所作半通不通之筆記,亦可作等夷視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永德县| 眉山市| 台山市| 雅安市| 孝感市| 古交市| 山丹县| 桐乡市| 龙口市| 布尔津县| 利川市| 襄城县| 迭部县| 万宁市| 曲松县| 黄陵县| 江口县| 光泽县| 浦县| 安义县| 星座| 潮安县| 衡阳县| 淅川县| 临海市| 临江市| 罗平县| 含山县| 大宁县| 柳河县| 盘山县| 金塔县| 棋牌| 全州县| 大埔区| 延津县| 清原| 临猗县| 泸定县| 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