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6)

  • 中國歷史研究法
  • 梁啟超
  • 4962字
  • 2016-11-02 16:27:53

(三)專傳 專傳亦可以叫做專篇,這個名詞是我杜撰的,尚嫌他不大妥當(dāng);因為沒有好名詞,不妨?xí)簳r應(yīng)用。我所謂專傳,與列傳不同。列傳分列在一部史中;專傳獨立成為專書。《隋書·經(jīng)籍志》雜傳一門,著錄二百余部,其中屬于一人的專傳,如《曹參傳》一卷,《東方朔傳》八卷,《毋丘儉記》三卷之類,亦不下十余種,可惜都不傳了。現(xiàn)在留傳下來的,要算慧立所著《慈恩三藏法師傳》(即玄奘傳)為最古,全書有十卷之多,不過我所謂專傳,與從前的專傳,尚微有不同。《隋志》諸傳已經(jīng)亡失,其體裁如何,今難確指。專就現(xiàn)存的《三藏傳》而論,雖然很詳博,但仍只能認為粗制品的史料,不能認為組織完善的專書。大概從前的專傳,不過一篇長的行狀。近人著行狀,長至一二萬字的,往往有之。——只能供作列傳的取材,不能算理想的專傳。我的理想專傳,是以一個偉大人物對于時代有特殊關(guān)系者為中心,將周圍關(guān)系事實歸納其中;橫的豎的,網(wǎng)羅無遺。比如替一個大文學(xué)家作專傳,可以把當(dāng)時及前后的文學(xué)潮流分別說明。此種專傳,其對象雖止一人,而目的不在一人。擇出一時代的代表人物,或一種學(xué)問一種藝術(shù)的代表人物,為行文方便起見,用作中心。此種專傳,從前很少。新近有這種專傳出現(xiàn),大致是受外國傳記的影響,可惜有精彩的作品還不多。列傳在歷史中雖不能說全以人物為主,但有關(guān)系的事實很難全納在列傳中。即如做《諸葛亮專傳》與做《諸葛亮列傳》便不同。做列傳就得把與旁人有關(guān)系的事實分割在旁人的傳中講,所以《魯肅傳》《劉表傳》《劉璋傳》《曹操傳》《張飛傳》都有諸葛亮的事,不能把所有關(guān)系的事都放在《諸葛亮列傳》中。若做專傳,那是完全另是一回事;凡有直接關(guān)系的,都以諸葛亮為中心,全數(shù)搜集齊來;甚至有間接關(guān)系的,如曹操、劉備、呂布的行為舉止,都要講清楚:然后諸葛亮的一生才能完全明白。做專傳又與做年譜不同。年譜很呆板:一人的事跡全以發(fā)生的先后為敘,不能提前抑后;許多批評的議論,亦難插入;一件事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更不能盡量納在年譜中。若做專傳,不必依年代的先后,可全以輕重為標準,改換異常自由;內(nèi)容所包,亦比年譜豐富;無論直接間接,無論議論敘事都可網(wǎng)羅無剩。我們可以說,人的專史以專傳為最重要。

(四)合傳 合傳這種體裁,創(chuàng)自太史公。太史公的合傳,共有三種:

(1)兩人以上,平等敘列。如《管晏列傳》《屈賈列傳》,無所謂輕重,亦無所謂主從。

(2)一人為主,旁人附錄。如《孟荀列傳》,標題為孟子荀卿而內(nèi)容所講的有三騶子、田駢、慎到、環(huán)淵、接子、墨子、淳于髡、公孫龍、劇子、李惺、尸子、長盧、吁子等一二十人,各人詳略不同。此種專以一二人較偉大的人物為主,此外都是附錄。

(3)許多人平列,無主無從。如《仲尼弟子列傳》七十余人,差不多都有敘述。如《儒林列傳》,西漢傳經(jīng)的人,亦差不多都有敘述。

在《史記》中,合傳的體裁,有上列三種。后代的正史,合傳體裁,更為復(fù)雜。如《漢書·楚元王傳》有兩卷之多。楚元王交的傳何以會有那樣長?因為劉向、劉歆都是楚元王幾代的子孫,本身的事情雖少,劉向、劉歆的事情就很多,這種體裁,后來南北史運用得極廣。因為南北朝最講門第,即如江右王謝,歷朝皆握政權(quán),皇帝盡管掉換而世家綿延不絕;諸王諸謝,父子祖孫,合為一傳,變成家譜的性質(zhì),一家一族的歷史可以由其中看出。此種合傳的方法,為著歷史的開了許多方便。許多人附見在一個人傳中,因一個重要的而其余次要的都可記載下去。如《孟荀列傳》若不載許多人,那我們頂多只知道孟荀,至于鄒衍的終始五德之說,我們就不曉得了。合傳體裁的長處,就是能夠包括許多夠不上作專傳而有相當(dāng)?shù)呢暙I,可以附見于合傳中的人。其作用不單為人,而且可以看當(dāng)時狀況。如《孟荀列傳》就可以看出,戰(zhàn)國時學(xué)術(shù)思想的復(fù)雜情形。此種體裁,章實齋最恭維。可合的人,就把他們合在一起。章氏并主張另用一種“人名別錄”。他所著《湖北通志》屢用此法。敘某一件重要事情,把有關(guān)系的人通作一個別錄。比如《嘉定守城傳》,把守城時何人任何職分,陣亡的多少,立功的多少,統(tǒng)統(tǒng)列在別錄上。這種可為合傳體運用得最廣最大的一個例子。又如《復(fù)社名士傳》,先講復(fù)社的來源,次講如何始入湖北,又次調(diào)查湖北人列名復(fù)社者多少,以縣分之,最后又考明亡以后,殉難者多少,當(dāng)遺老者多少,出仕清朝者多少。這種亦可為合傳體運用得最廣最大的一個例子。人物專史應(yīng)當(dāng)常用這種體裁。

(五)人表 人表的體裁,始創(chuàng)于《漢書·古今人表》;他把古今人物分為九等,即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所分的人并不是漢人,乃漢以前的人,與全書體例不合。這九等的分法,無什標準,好像學(xué)校中考試的成績表一樣無聊。后來史家非難的很多,章實齋則特別的恭維,以為篇幅極少而應(yīng)具應(yīng)見的人皆可詳列無遺。我們看來,單研究漢朝的事跡,此表固無用處;但若援引其例,作為種種人表,就方便得多。后來《唐書·方鎮(zhèn)表》《宰相世系表》,其做法亦很無聊。攻擊的人亦極多,一般讀《唐書》的人看表看得頭痛。但是某人某事,旁的地方看不見的,可在《方鎮(zhèn)、世系表》中查出,我們認為是很大的寶具。章實齋主張擴充《漢書·古今人表》《唐書·宰相世系表》的用意,作為種種表,凡人名夠不上見于列傳的,可用表的形式列出。“人名別錄”亦即可為其中的一種。章氏所著幾部志書,人表的運用都很廣。所以人的專史,人表一體,亦很重要。即如講復(fù)社始末,材料雖多,用表的方法還少有人做過。若有《復(fù)社人名表》,則于歷史研究上,方便了許多。又如講晚明流寇,材料亦不少,若有一張《流寇人名表》,把所有流寇姓名,擾亂所及的地方,被剿滅的次第……等等,全用表格列出,豈不大省事而極明白嗎?又如將各史儒林傳,改成《儒林人名表》,或以所治之經(jīng)分列,或以傳授系統(tǒng)分列,便可以用較少的篇幅記載較多之事實。又如唐代藩鎮(zhèn)之分合興亡,紛亂復(fù)雜,讀史雖極勤苦,了解不易。若制成簡明的人表,便一目了然。諸如此類,應(yīng)用可以甚廣。

第二章 人的專史的對象

所謂人的專史的對象,就是講哪類的人我們應(yīng)該為他作專史。當(dāng)然,人物要偉大作起來才有精采,所以偉大人物是作專史的主要對象。但所謂偉大者,不單指人格的偉大,連關(guān)系的偉大,也包在里頭。例如袁世凱、西太后人格雖無可取,但不能不算是有做專史價值的一個人物。有許多偉大人物可以做某個時代的政治中心,有許多偉大人物可以作某種學(xué)問的思想中心。這類人最宜于做大規(guī)模的專傳或年譜,把那個時代或那種學(xué)術(shù)都歸納到他們身上來講。五種人的專史中,人表的對象不成問題,可以隨便點;其余四種,都最重要。大概說來,應(yīng)該作專傳或補作列傳的人物,約有七種:

(一)思想及行為的關(guān)系方面很多,可以作時代或?qū)W問中心的,我們應(yīng)該為他們作專傳。有些人,偉大盡管偉大,不過關(guān)系方面太少,不能作時代或?qū)W問的中心,若替他作專傳就很難作好。譬如文學(xué)家的李白、杜甫都很偉大;把杜甫作中心,將唐玄宗、肅宗時代的事實歸納到他身上,這樣的傳可以作得精彩;若把李白作為中心,要作幾萬字的長傳,要包涵許多事實,就很困難。論作品是一回事,論影響又是一回事,杜詩時代關(guān)系多,李詩時代關(guān)系少。敘述天寶亂離的情形,在杜傳中是正當(dāng)?shù)谋尘埃诶顐髦袆t成為多余的廢話。兩人在詩界,地位相等,而影響大小不同。杜詩有途徑可循,后來學(xué)杜的人多,由學(xué)杜而分出來的派別亦多。李詩不可捉摸,學(xué)李的人少,由學(xué)李而分出來的派別更少。所以李白的影響淺,杜甫的影響深。二人同為偉大,而作傳方法不同。為李白作列傳,已經(jīng)不易;為李白作年譜或?qū)鳎豢赡堋7粗瑸槎鸥ψ髂曜V,作專傳材料比較豐富多了。所以作專傳,一面要找偉大人物;一面在偉大人物中,還要看他的性質(zhì)關(guān)系如何,來決定我們做傳的方法。

(二)一件事情或一生性格有奇特處,可以影響當(dāng)時與后來,或影響不大而值得表彰的,我們應(yīng)該為他們作專傳。譬如《史記》有《魯仲連傳》,不過因為魯仲連曾解邯鄲之圍。誠然,以當(dāng)時時局而論,魯仲連義不帝秦,解圍救趙,不為無關(guān);但是還沒有多大重要。太史公所以為他作傳,放在將相文士之間,完全因他的性格峻拔,獨往獨來,談笑卻秦軍,功成不受賞。像這樣特別的性格,特別的行為,很可以令人佩服感動。又如《后漢書》有《臧洪傳》,不過因為他能為故友死義。洪與張超但屬戚友,初非君臣。張超為曹操所滅,洪怨袁紹坐視不救,擁兵抗紹,為紹所殺。袁紹、張超、臧洪在歷史上俱無重大關(guān)系,不過臧洪感恩知己,以身殉難,那種慷慨凜冽的性格,確是有可以令人佩服的地方。再如《漢書·楊王孫傳》,不記楊王孫旁的事情,專記他臨死的時候,主張裸葬:衣衾棺槨,一概不要,還說了許多理由;后來他的兒子覺得父命難從,卻拗不過親友的督責(zé),只得勉強遵辦。他的思想,雖沒有墨子那樣大,然比墨子還走極端,連桐棺三寸都不要,不管旁人聽否,自己首先實行,很可以表示特別思想,特別性格。幾部有名的史書對于這類特別人,大都非常注意。我們作史,亦應(yīng)如此。偉大人物之中,加幾個特別人物,好像燕窩魚翅的酒席,須得有些小菜點綴才行。

(三)在舊史中沒有記載,或有記載而太過簡略的,我們應(yīng)當(dāng)為他作專傳。這種人,偉大的亦有,不偉大的亦有。偉大的,旁人知道他正史上亦曾提到過,但不詳細,我們應(yīng)當(dāng)為他作傳。譬如墨翟是偉大人物,《史記》中沒有他的列傳,僅附見于《孟荀列傳》,不過二十幾個字。近人孫仲容根據(jù)《墨子》本書及其他先秦古籍,作《墨子列傳》及《年表》。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又如荀子是偉大人物,雖有《孟荀列傳》,但是太過簡略。清人汪中替他作《荀子年表》,胡元儀作《荀卿子列傳》。這亦是很好一個例。皆因從前沒有列傳,后人為他補充;或者從前的傳太簡略,后人為他改作。這類應(yīng)該補作或改作之傳,以思想家文學(xué)家等為最多。例如王充、劉知幾、鄭樵……等,在他們現(xiàn)存的著作中,便有很豐富的資料,足供我們作成極體面的專傳。另有許多人,雖沒有什么特別偉大,但事跡隱沒太什,不曾有人注意,也該專為他作傳表彰。例如唐末守瓜州的義潮,賴有近人羅振玉替他作一篇傳,我們才知道有這么一位義士名將。又如作《儒林外史》的吳敬梓,前人根本不承認這本書有價值,書的作者更不用說了。近人胡適之才替他作一篇傳出來,我們才認識這個人的文學(xué)地位。這些都是很好的例。總之,許多有相當(dāng)身份的人,不管他著名不著名,不管正史上沒有傳或有傳而太過簡略,我們都應(yīng)該整篇的補充,或一部分的改作。

(四)從前史家有時因為偏見,或者因為挾嫌,對于一個人的記載,完全不是事實。我們對此種被誣的人,應(yīng)該用辯護的性質(zhì),替他重新作傳。歷史上這類人物很多,粗略說起來,可以分下列三種:

(1)完全挾嫌,造事誣蔑。這類事實,史上很多。應(yīng)該設(shè)法辯護。譬如作《后漢書》的范曄,以叛逆罪見殺;在《宋書》及《南史》上的《范曄本傳》中,句句都是構(gòu)成他的真罪狀,后人讀起來,都覺得曄有應(yīng)死之罪,雖然作得這么好的一部《后漢書》,可惜文人無行了。這種感想,千余年來深入人心。直到近代陳澧(蘭甫)在他的《東塾集》里面作了一篇《申范》,大家才知完全沒有這回事。當(dāng)時造此冤獄,不過由幾位小人構(gòu)煽,而后此含冤莫雪,則由沈約一流的史家挾嫌爭名,故為曲筆。陳蘭甫替他作律師,即在本傳中,將前后矛盾的語言,及各方可靠的證據(jù),一一陳列起來,證明他絕無謀反之事。讀了這篇之后,才知道不特范曄的著作令人十分贊美,就是范曄的人格也足令人十分欽佩。又如宋代第一個女文學(xué)家,填詞最有名的李清照(易安),在中國史上,找這樣的女文學(xué)家,真不易得。她填詞的藝術(shù),可以說壓倒一切男子。就讓一步講,亦在當(dāng)時詞家中算前幾名。她本來始終是《金石錄》的作者趙明誠的夫人,并未改嫁。但因《云麓漫鈔》載其《謝綦崇禮啟》,濫采偽文,說她改嫁張汝舟,與張汝舟不和,打官司,有“猥以桑榆之末影,配茲駔儈之下才”等語,宋代筆記遂紛紛記載此事。后人對于李易安,雖然很稱贊她的詞章,但瞧不起她的品格。到近代俞正燮在他的《癸巳類稿》中有一篇《易安居士事輯》,將她所有的著作,皆按年月列出,證明她絕無改嫁之事,又搜羅各方證據(jù),指出改嫁謠言的來歷。我們讀了這篇以后,才知道不特易安的詞章優(yōu)美,就是她的品節(jié),亦沒有可訾的地方。這類著述,主要工作全在辨別史料之真?zhèn)危右跃_的判斷。陳、俞二氏所著,便是極好模范。歷史上人物,應(yīng)該替他們做《洗冤錄》的,實在不少。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做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称多县| 三门峡市| 林周县| 上栗县| 嘉黎县| 改则县| 镇赉县| 诸城市| 湘潭县| 当阳市| 北流市| 礼泉县| 周至县| 万荣县| 都兰县| 西峡县| 偏关县| 聂荣县| 巫溪县| 当涂县| 同仁县| 通许县| 桦川县| 中宁县| 婺源县| 金塔县| 巴南区| 绥芬河市| 朝阳区| 虞城县| 镇康县| 通州市| 碌曲县| 安新县| 花垣县| 噶尔县| 长宁区| 石首市| 罗定市| 合水县|